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5mmol/l的抗坏血酸(ASA)处理杏果实,研究了ASA对果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衰老,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上升而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下降。ASA处理抑制了MDA的积累,减缓了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速率,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下PEG对烟草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体内内源抗氧化剂(Car,As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幼苗内超氧阴离子(O2^-)大量产生,丙二醛(MDA)积累,并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水平的变化也呈下降趋势。PEG浸种处理的烟草幼苗在低温下质相对透性降低,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SOD,CAT和POD活性水平下降较缓,丙二醛的积累量也明显较对照低。PEG浸种处理后,抗坏血酸(AsA)和类胡萝卜素(Car)等内源抗氧化剂含量也相对提高。表明PEG处理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和膜脂过氧化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处理对毛叶枣果实采后保护酶活性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叶枣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乙烯利处理对其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M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实衰老软化过程中,膜透性增大,SOD活性呈波浪式下降,POD活性呈阶梯状下降,MDA含量上升,LOX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牡丹花从开放到凋谢期间,花瓣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产生量随花瓣的衰老逐渐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花瓣的变幅大于叶片,这与形态观察到的花瓣的衰老明显于叶片的现象一致,相关分析表明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则不然,衰老末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氮基酸总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这与养分耗尽有关。因为认为牡丹花衰老是多因素综合调控而导致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鸭梨果皮为试材,研究其褐变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自由基清除酶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果皮褐变程度的加深,果皮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上述两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同时,褐变果皮中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认为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和有关清除酶系统的保护作用削弱是造成鸭梨果皮褐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与枇杷叶片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1℃干燥胁迫和渗透胁迫条件下,探讨了水分胁迫下2a 生枇杷实生苗叶片 SOD 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的累积、细胞膜相对透性与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上升,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片相对膜透性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 r=-0.8794--0.9596.  相似文献   

7.
研究甘蔗低温胁迫与膜脂过氧化关系的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甘蔗叶片脱氢酶活性不断下降;伴随着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甘蔗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质膜透性增大。由此可见,膜脂过氯化是甘蔗低温胁迫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蔗抗寒性强弱与其体内能否维持较高水平的 SOD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大麦幼苗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科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29-331,335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大麦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CMP)和丙二醛(MDA)含量随酸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上升;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酸雨诱导了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使抗氧化酶系统失调,造成活性氧产生和清除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加速膜脂过氧化作用、破坏膜透性、降解叶绿素,最终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后桃果实衰老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久保”果实在常温(20±1)℃下贮藏时,硬度快速下降,呼吸明显上升,膜透性急骤增加;与此相对应,果实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采后早期酚类物质迅速积累,在后期其含量又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至峰值,最后呈升高趋势。低温(4±1)℃贮藏可延缓果实软化和褐变,减慢上述生理变化。这表明果实衰老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的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莓“丰香”果实在5℃贮藏15d期间用60%和100%O2及空气(对照)气流连续处理,研究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60%和100%0: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显著抑制果实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和果实硬度的下降,减轻果实腐烂发生。提示:60%和100%O2处理可维持草莓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11.
采用PEG-6000不同浓度模拟干旱条件,研究裸果木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的增加,裸果木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增加。PEG-6000浓度为10%和15%时脯氨酸显著积累,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干旱对膜系统造成了明显的损伤,但叶片能够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产生抗氧化保护,减轻过氧化伤害。即干旱胁迫对裸果木幼苗造成了明显的伤害,而其幼苗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干旱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胁迫与短枝型苹果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短枝型新红星苹果幼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与短枝型苹果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均使叶片内自由基 ×产生速率增加,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多,增加幅度依次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轻度胁迫。方差分析表明:轻度胁迫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度、重度胁迫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下苹果叶片 ×产生速率与细胞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水分胁迫引起的膜伤害可能是由于活性氧的累积所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使叶片内SOD活性在水分胁迫前期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胁迫程度、胁迫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大幅度下降,轻度、中度胁迫虽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水平;而重度胁迫低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收期对火龙果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采收的火龙果在贮藏过程当中活性氧代谢变化的规律。[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常温贮藏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采收越早(花后21 d),火龙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出现活性峰的时间越早,丙二醛(MDA)、前期的O2-.含量及膜透性较低;采收过晚(花后29 d),O2-.含量显著增高,贮藏前期SOD、POD活性较低,贮藏后期POD活性较高,CAT活性较低,MDA和膜透性较大。适时采收(花后25 d),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和膜透性位于二者之间,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中O2-.含量。[结论]火龙果花后25 d采收,可以显著降低O2-.的积累,同时保护酶系统也维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1-MCP对库尔勒香梨采后活性氧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延缓库尔勒香梨采后衰老的机理,为香梨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香梨果实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果皮色调角(h°)的影响.[结果]贮藏前期,1-MCP处理抑制了香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提高了POD的活性.整个贮藏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于对照;1-MCP处理果实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果实;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抑制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保持了较高的果实色调角.[结论]1-甲基环丙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香梨活性氧产生速率,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5.
外来杂草小花山桃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研究了外来杂草小花山桃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及复水后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其耐旱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在干旱胁迫下可维持较高的SOD活性,较低的MDA积累速率,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总叶绿素含量小幅上升,叶绿素a/b比值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6.
NaCl对苦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苦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植株伤害加重,植株叶片POD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SOD酶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ro含量增加,MD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膜透性增加,对植株根测定无明显变化,发现植株根在盐胁迫下生长速率加倍。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对苦瓜幼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油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油桃,普通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油桃果面组织和果皮,果肉细胞结构与裂果关系密切;(1)普通桃果面有密集的茸毛保护,而油桃果面无茸毛保护,除气孔外,油桃果面有波纹状裂痕,随果实生长裂痕明显,若遇外界不良因子侵袭产生裂缝,使果皮细胞裸露,就会产生裂果,(2)普通桃果皮细胞厚,层数多,多为横向排列,紧密,间隙小,而油桃果皮细胞薄,多为纵向排列,松散,间隙大,果肉细胞膨大时易将果皮撑裂;(3)果实着色期果肉细胞膨大速率油桃高于普通桃,油桃果肉细胞对果皮细胞施加的膨压增长的越快,越易引起裂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冷藏期间葡萄落粒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采后置于温度为-1~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落粒果实为对照,每隔30d测定落粒果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贮期的延长,果实落粒率不断上升,贮藏60 d后果粒脱落率约30.00%,90 d后则高达93.71%;落粒果单果重、硬度、含水量、维生素C(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不断下降,均比同期对照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溶性糖(TS)含量先升后降,均比同期对照高.落粒果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上升,均比同期对照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贮藏30d时比对照高,60 d时则比对照低;果胶酶(PE)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高.[结论]葡萄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落粒果品质不断下降,生理生化指标不断朝着衰老的趋势发展.巨峰葡萄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Vc、TA、TS、MDA含量及SOD、POD活性临界点,即当各项指标高于或低于临界阈值时,葡萄开始出现落粒.  相似文献   

19.
以云烟85为供试品种,2009年在四川省会理县红旗区南阁乡研究了不同SOD生物微肥喷施量对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生物微肥能提高生育前中期烤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烤烟生育后期有利于烤烟叶绿素的降解,有利于叶片适时成熟落黄。其中,在移栽期时喷施一次SOD生物微肥能有效提高烟株生育前中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烟株生长的团棵期和旺长期时喷施SOD生物微肥,能促进烟株生育后期叶绿素的降解,有利于烟叶的正常落黄。喷施SOD生物微肥明显提高了烤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并减缓了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下降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