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某养殖场送检患病幼兔进行病理学诊断。[方法]剖检后对患病幼兔的肝脏及粪便进行涂片检查,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其进行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可见幼兔肝脏肿大,表面和切面可见黄白色小结节,结节内充满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肝脏涂片检查可见艾美耳球虫虫卵及大、小配子体,粪便检查未见球虫卵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肝脏组织结构破坏,胆管上皮增生,在增生的胆管上皮内可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结论]送检幼兔被诊断为斯氏艾美耳球虫病。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03-105
通过对一例突然出现吞咽困难、口腔流血的病犬进行临床检查,发现下颌骨的硬颚位置出现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瘤样组织,瘤体组织呈浸润生长,质地坚硬,手术切除后发现切面呈粉红色、鱼肉样。对切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多呈现梭状和三角状,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细胞成分丰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染色深浅不一,少量有核分裂相。手术后经化疗药物治疗14 d,很快又出现复发。综合以上结果,确诊该病犬患恶性口腔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巨检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学方法对一例臧獒脾脏肿瘤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的异型性明显,肿瘤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排列紊乱,形态、大小不一,胞核形状多样,病理性核分裂相多见,确诊为脾脏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山东的某个肉鸡场2批14日龄和33日龄疑似禽白血病肉鸡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剖检可见病鸡的肝、脾、肾、睾丸(卵巢)均不同程度肿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法氏囊、肝、脾、腺胃等脏器可见散在或聚集成团的骨髓瘤细胞,胞浆内充满球形的嗜酸性颗粒,初步诊断为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技术对1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例肿瘤单发,位于左膝关节旁,肿瘤呈结节状,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细胞为多角形及梭形,结构较一致,胞质显著嗜酸性,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HMB45、S-100和vimentin均阳性;CK、EMA、desmin和SMA均阴性。结论软组织细胞透明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肌腱腱膜的恶性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掌握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养殖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肝硬化的致病因素及诊治方法,在3批次现场采集病样(共计41尾)中,选取9尾具典型症状的患病鲟鱼,对其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采样,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自然发病的疑似肝硬化杂交鲟进行了病理解剖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对其组织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3、9号病样表现出明显肝组织病变,肝组织内出现弥漫性纤维增生等典型肝纤维化症状;脾充血,空泡变性、坏死;胃、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甚至脱落;其他器官(鳃、心等)组织轻微淤血、炎症;结合各器官症状和组织病变及参考相关研究,确定本病例为鲟鱼肝病,具体诊断为鲟鱼肝硬化。研究表明,鲟鱼肝硬化的器官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特征为肝淤血和溃疡,肝腹水,肝血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空泡化、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DSRCT由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细胞巢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组成;瘤细胞小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少,核分裂象易见;较大的细胞巢中央见坏死。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EMA、Desmin、Vimentin、NSE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SMA阳性。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十分少见,为高度侵袭性肿瘤,主要位于腹腔及盆腔。病变特有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某鸡场26日龄蛋鸡出现的鸡马立克氏病和J亚群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眼观肝脏表面和心肌上有弥漫性针帽大或拇指大的灰白色结节,镜检在肝、脾、肺、心肌组织中发现有局灶或条索状多形态的淋巴细胞增生,还有散在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某野生动物园突发1例金丝猴死亡病例,为确诊病因,通过细菌学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病死金丝猴进行了综合诊断.结果表明,细菌学分离为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部分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被大量分化不成熟的淋巴瘤细胞所替代,确诊该金丝猴患有淋巴肉瘤.  相似文献   

10.
肉种鸡MDV和REV人工共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抗原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同一细胞中可见MDV和REV两种病毒粒子。【结论】MDV与REV共感染对病程起协同和促进作用,发病早,病变明显;免疫酶及荧光方法可用于共感染的早期诊断(2周以前);而后期(4周以后)可通过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两种病毒粒子、马立克氏病细胞、原始网状细胞、多形态和幼稚淋巴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技术对1例疑似大叶性肺炎而死亡的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表明,病猪主要病变体现在肺脏,肺充满整个胸腔,表面附有絮状渗出物,呈灰红色,局部可见暗红色的出血斑,质硬如肝,切面干燥,投入水中完全下沉;显微镜下主要呈现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的病变特点,心、肝、肾、脾、胰腺等其他器官充血,可见轻微的细胞变性,结合其临床症状,确诊为大叶性肺炎。此外,死亡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猪的各组织器官呈红色,颜色深浅因不同器官而有差异。这将为进一步探讨红色荧光转基因猪的研究提供病理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动物肿瘤的发生在宠物疾病临床上频繁发生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为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实验采用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犬口腔鳞状上皮癌病理学的观察与诊断.结果表现为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瘤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现为瘤细胞及其核的多形性和病理性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江苏省某肉种鸡场26周龄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消瘦、产蛋下降、死亡等症状,临床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脾脏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结节,腺胃、肾脏肿大,胸骨上可见圆形白色肿瘤病灶。为了明确肉种鸡发病的原因及确定病原,无菌采取肝脏、肾脏等病变组织,开展了PCR鉴定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病料PCR检测禽白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脾脏、腺胃、心肌内弥漫大量MD和ALV-J特有肿瘤细胞。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病例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肉种鸡马立克氏病的动态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的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为目前复杂的禽肿瘤性疾病混合感染鉴别诊断及早期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结果表明,光镜下,感染后1周各组织器官主要为炎性变化或变化不明显;2周时,部分器官发现一种胞体较大,胞浆强嗜碱性,其细胞核只有极少或无详细结构的马立克氏病细胞,大部分组织器官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增生,增生程度日益加重,大脑有血管套现象;7周时,肌胃内动脉首先出现粥样硬化,在10~13周时,大脑等相继出现该变化。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有大小不同的淋巴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病毒,并见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核分裂相。本实验通过动态病理学研究发现,马立克氏病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MD肿瘤产生前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对一例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了确诊。结果发现该病例具有胸膜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和淋巴细胞性间质肺炎,纤维素性物质的渗出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很明显,肺胸膜增厚,同时在肺间质还可见水肿、出血、血栓和淋巴栓的形成;另外心、肝、肾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同时还检验出其病原为支原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技术对4例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藏獒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心脏;整个肠黏膜上皮广泛变性、坏死脱落,肠绒毛裸露,肠腔中有大量变性、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炎性渗出物,肠黏膜固有层充血、出血,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程度不等的增生;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淋巴细胞坏死及急性淋巴结炎;心肌纤维程度不等变性、坏死、崩解,肌纤维间程度不等的水肿及炎性细胞渗出;其他各器官还可见程度不等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12例病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3~12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其中4例切面可见小脓腔或小囊腔,直径0.5~2.5 cm,腔内有灰红坏死样物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病变为小叶中心性肉芽肿及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内可见最具特征性的大油囊,油囊外为或窄或宽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带,其外周区见多少不等的类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病理诊断是确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重要方法,病理医师应对其镜下形态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解剖学病变和病理组织变化。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诊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患仔猪进行临床研究,按照解剖学病理学要求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呈现出临床症状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两个部分,需要对病情进行详细分析。结论:患猪的器官系统会出现出血、充血和炎性细胞病变和坏死等现象。结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造成仔猪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死亡率比较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病理学检查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镜鲤(Cyprinus carpio L.)鳃出现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探讨其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症状明显的鱼,对其进行剖检、病原学检测(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鳃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病鱼脾和肾组织均未分离到细菌;鳃丝压片可见真菌菌丝,孢囊压片可见大量寄生虫孢子,孢子内含有2个明显的“八”字形对称极囊,其形态与粘孢子虫类寄生虫形态特征相似。该孢囊的18S rRNA基因扩增序列(GenBank登录号:KT240127)与碘泡虫(Myxobolus)的18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2%~97%;在系统发育树中,该孢囊与野鲤碘泡虫(Myxobolus koi)(GenBank登录号为FJ841887和KJ725077)聚为一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野鲤碘泡虫以大孢囊的形式仅寄生于鳃弓和鳃丝,形成巨大的寄生虫孢囊,囊内包裹大量成熟孢子;鳃小片增生和坏死,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寄生虫性、增生性和坏死性鳃炎。【结论】野鲤碘泡虫为本次引起镜鲤鳃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本研究首次...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巴西龟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发病龟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发炎、口鼻皮肤溃烂,解剖可见肺部发黑,肠道淡黄色,无内容物、水样黏液增多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眼睑上皮组织色素细胞增多,胃和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心脏心肌纤维间隙变宽、坏死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脏肺泡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界限不清、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肝脏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淤血、肝细胞索紊乱,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出血,肌肉肌纤维间隙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结果为阐明龟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