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测定咖啡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选酶A(Sortase A,Srt A)的抑制作用;利用蛋白结合试验,验证咖啡酸通过抑制Sortase A的活性影响金葡菌黏附于纤维蛋白原;通过构建小鼠腹膜炎模型,观察咖啡酸对金葡菌引起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咖啡酸对Sortase A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咖啡酸质量浓度为256μg/m L时,抑制率达到88.90%,IC_(50)为(37.13±4.55)μg/m L;咖啡酸对金葡菌的黏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咖啡酸质量浓度为256μg/m L时,黏附率为18.77%;咖啡酸对金葡菌引起的腹膜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给药组小鼠脓肿程度降低,腹腔载菌量显著减少。这说明咖啡酸可能成为金葡菌感染治疗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毛兰素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膜炎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探究毛兰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对分选酶A(Srt A)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构建小鼠腹膜炎模型,评价毛兰素对金葡菌腹膜炎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毛兰素对金葡菌的体外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512μg/m 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大于1024μg/m L;毛兰素对SrtA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为(20.91±2.31)μg/m L;毛兰素以紧凑的构象结合至SrtA的活性中心,与Srt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影响SrtA的生物活性;毛兰素对金葡菌引起的腹膜炎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金葡菌所导致的小鼠脓肿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复方白头翁散防治鸡白痢沙门菌的效果,并研究其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机制。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鸡白痢沙门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体外试验中,检测复方白头翁散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抑制细菌黏附、侵袭效果以及对相关基因sipC、rpoS、rcsC、invA、hilA、csgB、bcsA和pagC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10株鸡白痢沙门菌,这些菌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率为30%,最高为5重耐药;90%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复方白头翁散对9株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62.5 mg·mL-1;该药可在1/2 MBC浓度使分离株黏附率下降93%,侵袭率下降36%,在1/4 MBC浓度使黏附率下降87%,但使侵袭率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分析发现,复方白头翁散下调鸡白痢沙门菌sipC基因表达量,上调其invA、bcsA和pagC等基因表达量。这一研究说明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复方白头翁散抑制鸡白痢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的致病力与其合成或分泌的各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猪链球菌溶血素(SLY)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脑膜炎等感染。因此筛选SLY抑制剂对于猪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试验通过溶血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等研究发现,较低浓度药桑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长几乎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猪链球菌溶血素介导的溶血活性。在猪链球菌与宿主细胞共培养体系内加入药桑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细菌穿透上皮细胞屏障及其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药桑提取物通过抑制SLY活性可体外降低猪链球菌毒力,是一种潜在的抗猪链球菌感染的先导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α-溶血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的感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治疗金葡菌肺炎的新靶标。因此,研究百里香酚对金葡菌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生长曲线并进行了溶血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定量PCR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百里香酚对金葡菌USA300的MIC为256μg/mL,亚抑菌质量浓度的百里香酚(32μg/mL)可下调金葡菌hla和RNAIII的转录水平,降低α-溶血素的表达,对溶血素介导的肺癌上皮细胞A549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百里香酚具有成为新型抗金葡菌感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毒力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乳酸菌与单增李斯特菌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隔离装置,取4℃贮藏条件下放置0、12、24、48和96 h的菌悬液分别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和绿色魏斯氏菌的数量,同时提取单增李斯特菌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单增李斯特菌6种主要毒力基因(hly A、prf A、bsh、act A、sig B和inl A)的表达情况。利用Caco-2细胞进行绿色魏斯氏菌与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效果。[结果]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数量,而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影响不大。C1和C2的代谢产物使单增李斯特菌6种毒力基因表达量下调,且C1导致的下调趋势比C2大。C1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而C2的作用较弱。[结论]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比不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2能够更好地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抑制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并主要通过置换和竞争作用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产细菌素绿色魏斯氏菌C1可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菌株。  相似文献   

7.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的黏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猪链球菌 2型 (SS2 )的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的黏附作用 ,进行了如下试验 :1 用黏附计数法比较菌株HA980 1(MRP+ )和SH0 0 6 4 4 4 (MRP-)的黏附动力学 ,两菌株均能黏附于HEp 2细胞 ,MRP+ 株的最大黏附菌数显著高于MRP+ 株 (P <0 0 5 ) 。 2 菌体置 5 6℃ 1h ,或用胰酶或半乳糖预处理 ,细菌黏附力完全丧失 ;分别用高碘酸、溶菌酶、秋水仙素和DNaseⅠ处理HEp 2细胞 ,前者可完全阻断HA980 1对它的黏附 ,后三者使黏附菌数显著下降。3 用纯化的MRP处理HEp 2细胞 ,或用抗MRP兔血清或MRP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菌体 ,MRP+ 株的黏附菌数显著降低(P <0 0 5 ) ,但不能被完全抑制 ;用抗MRP-株全菌兔血清处理菌体 ,也能降低MRP+ 株的黏附菌数。 4 半乳糖或 5 6℃预处理MRP ,使其完全丧失对HA980 1的黏附抑制功能 ,但胰酶、过氧化氢和巯基乙醇的预处理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MRP是SS2的一种黏附素 ,半乳糖可阻断其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炎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和乳制品质量降低,是奶牛养殖业重要的经济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选取苏北奶牛场3株代表性无乳链球菌分离株,SAG-FX17分离自临床型乳腺炎、CM31分离自隐性乳腺炎和CM41b分离自隐性发展为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汁,研究比较3株细菌生长特性、毒力因子分布、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及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胞内存活能力.试验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血清型均为Ⅰ a型,2b型菌毛,gapC基因和cylE基因阳性,但仅SAG-FX17的α相关蛋白家族为Alp1型,其他2株为未定型.研究发现SAG-FX17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共孵育时生成生物被膜能力明显增强,且该菌对Mac-T细胞黏附率为52.5%,显著高于CM31和CM41b.侵袭试验结果表明,3株细菌侵袭到细菌内部的能力很低,但侵袭到细胞内的细菌具有一定存活能力,侵入细胞4 h 3株分离株SAG-FX17、CM31、CM41b存活率分别为24%、18%、86.7%.综上所述,无乳链球菌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及其在胞内存活能力是影响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花丹素是传统天然药用植物白花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对其所具有的抗癌活性研究较广,但对其抗菌活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菌类生物被膜的抗性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白花丹素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不仅分别考察了白花丹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悬浮菌的活性,同时还考察了其对上述三种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的作用活性。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提出的M27-A标准,本研究采用96孔板进行微量稀释法检测白花丹素对三种菌悬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然后通过96孔板对上述三种菌分别建立生物被膜模型,最后考察白花丹素对三种菌的生物被膜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白花丹素对上述三种菌的悬浮态和生物被膜态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白花丹素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物被膜的潜在开发价值,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细菌和真菌生物被膜活性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致龋性(如生长、产酸、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测定苦参碱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已成熟生物被膜的根除作用,通过pH计测定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了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与生物被膜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对已成熟的生物被膜也有根除作用.苦参碱处理后变形链球菌有机酸的产生明显减少,同时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和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也受到了抑制.[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致龋性生物被膜,是预防龋齿的候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供试菌,对12种植物甲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测定,发现霸王鞭和佛甲草的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佛甲草甲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2种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发现该提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67mm;对8种病原菌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4种病原菌物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浓度为300mg/mL的佛甲草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离体和盆栽防治试验,先喷药后接种,离体和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19%和66.67%;先接种后喷药,离体和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63%和57.65%。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佛甲草中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2.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动物可引起反刍动物腐蹄病、肝脓肿、犊牛白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生物被膜的存在是造成细菌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黏附素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的不可逆附着阶段起重要作用。43K OMP是坏死杆菌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具有介导坏死杆菌黏附的功能,43K OMP对生物被膜形成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有人报道。通过对坏死杆菌亲本株A25和缺失株A25Δ43K OMP的生物被膜初期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数、生物被膜成熟时间、生物被膜形态和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坏死杆菌缺失43K OMP基因对生物被膜成熟时间无显著影响,会导致成熟生物被膜含量显著增多,接种24 h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含量显著减少,生物被膜形态更早出现聚集性菌落和沟壑状结构,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磺胺嘧啶的耐药性减弱。43K OMP基因缺失促进坏死杆菌形成生物被膜,抑制坏死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为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VA)是水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为研制水产品中VA的生物抑菌剂,以溶藻弧菌VAf 211为宿主菌,应用双层平板法从扬州农贸市场的宰鱼污水中分离纯化获得裂解性噬菌体,研究其微观形态、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裂解谱等生物学特征,并在鱼汁模型中测定噬菌体对VA的抑菌效应以及对VA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分离到1株溶藻弧菌烈性噬菌体,将其命名为VAPf21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归属于肌尾噬菌体科,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约为10 min,裂解期为50 min,平均裂解量为34.80 PFU·细胞~(-1)。温度和pH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VAPf211在温度40~60℃、pH值4.0~9.0范围内活性稳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VAPf211能显著抑制宿主菌在鱼汁中的增长,并能抑制VA生物被膜的形成。这一研究提示VAPf21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水产食品中溶藻弧菌的减除提供了新型生物减菌剂。  相似文献   

15.
以猪源粪肠球菌N9、N41为受试菌株,探究了粪肠球菌N9、N41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的黏附侵袭能力,然后与重组亚单位蛋白(Ebp)的多克隆抗血清及纯化IgG作用,分别测定其生物膜的形成量、对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的黏附侵袭能力。结果表明,多抗IgG EbpA1、EbpC1和EbpA3对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阻断作用(P0.05),且EbpA1的阻断作用最强,其次是EbpC1。6个蛋白片段的多抗血清对细菌黏附、侵袭细胞均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但血清EbpA1和EbpC1对菌株的黏附侵入阻断能力最强,且对N41菌株黏附、侵袭细胞的阻断能力强于N9菌株;6个纯化多抗IgG的黏附、侵入阻断作用基本同多抗血清的作用。这说明重组亚单位蛋白EbpA1和EbpC1可诱导试验动物机体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性抗体,且在体外试验中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多孔菌(Polyporus variusPers.:Fr.)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和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菌丝的正丁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巍  孟庆翔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119-1124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 (HA)和凝集抑制试验 (HIA) ,对大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凝集素活性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HA结果表明 ,在 3种菌的细胞表面均存在凝集素并能够凝集猪和兔红细胞 ,且乳杆菌对 2种红细胞的凝集活性较高。细菌经化学试剂 (高碘酸钠、SDS、EDTA、LiCl)和酶 (蛋白酶、胰蛋白酶、脂酶 )处理后的HA结果表明 ,凝集素为糖蛋白类物质。HIA的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甘露糖 (1.43mg/ml)、半乳糖(2 .5 3mg/ml)抑制 ;乳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鼠李糖 (1.45mg/ml)、甲基 β 呋喃半乳糖苷 (3.75mg/ml)抑制 ;双歧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鼠李糖 (2 .2mg/ml)、半乳糖 (2 .3mg/ml)、墨角藻糖 (3.14mg/ml)、阿拉伯糖 (3.44mg/ml)、甘露糖 (3.74mg/ml)和果糖 (3.98mg/ml)抑制。兔红细胞经神经氨酸酶修饰后可显著提高 3种菌的凝集素活性 ,而经 β 半乳糖苷酶修饰后大肠杆菌对其凝集活性完全丧失 ,而后二者的凝集活性不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3种菌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是以细菌表面的糖蛋白类物质特异性识别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的方式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探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主要粘附素在菌体侵入宿主和介导宿主产生免疫过程可能扮演的角色,对Ah菌ZN1株主要粘附素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部分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与Ah菌的粘附试验及粘附抑制和阻断试验,研究分析克隆表达的Mah-TrxA(硫氧还蛋白与主要粘附素形成的融合蛋白)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克隆表达的Mah-TrxA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对不同Ah菌株有交叉粘附抑制的作用,抗原竞争性抑制试验和抗体阻断试验均能显著减少不同Ah菌株对EPC的粘附作用。因此,克隆表达的Mah-TrxA确为ZN1菌株的主要粘附素;基因工程技术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的Mah-TrxA与野生菌株ZN1表达的主要粘附素具有类似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明迷迭香精油在体内外试验中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药敏试验检测迷迭香精油体外抑菌效果;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滴鼻法建立小鼠肺炎模型,小鼠每天2次吸入迷迭香精油,每次30分连续7d,试验结束小鼠称重、采血,生化分析仪分析血常规指标,组织固定制备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组织病变,细菌定殖检测。【结果】迷迭香精油组大肠杆菌、金葡菌和链球菌抑菌圈分别为(12.4±2.4)、(12.6±1.2)、(11.5±0.5)mm,茶树精油有抑菌圈出现,薰衣草精油组无抑菌圈。模型组小鼠金葡菌感染后反应明显增强、采食减少、体重明显减轻,肺指数升高,肺细菌定殖率高,白介素-6 (IL-6)和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肉眼观察到小鼠肺脏肿胀充血、色泽暗红,肺叶上均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肺组织有硬肿块,肺门淋巴结肿大;镜检发现肺脏结构改变明显,肺泡间隙有炎性细胞聚集和浸润,组织实变明显,肺泡壁增厚,肺泡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肺泡腔内可见出血。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组小鼠反应温和,采食和体重增加,肺脏指数降低和细菌定植率下降,后期IL-6和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小鼠肺组织充血减轻,肺泡间隙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结构完整性逐步恢复,接近对照组小鼠。【结论】迷迭香精油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体内缓解金葡菌引起的肺炎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由动物医学院吴润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肠弯曲菌毒力特征及其畜禽腹泻致病机制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了空肠弯曲菌在生物学特性上的一些歧异,尤其是一些菌株对萘啶酮酸和噻孢霉素的抗性差异,在国内首次确定了空肠弯曲菌可引起畜禽腹泻和死亡,其产肠毒素性和粘附性与畜禽腹泻发生和该菌毒力相关,肠毒素主要为68 kD的蛋白质,不耐热,pH依赖和对胰酶有抗性,抗LT血清能完全抑制其活性.粘附菌能侵入到Hela细胞内,引起细胞病变,对细胞的粘附性可经加热而破坏,为抗血清所抑制.有些侵袭性细菌还具有血凝性.该菌的质粒检出率为10.96%,大小为1.9~108 Kb的8种CCC型质粒,构成7种质粒谱型,质粒种类及其酶谱与菌株来源、生物型、致病性、产肠毒素性和耐药性有关.该研究建立了菌肠毒素检测法、10%CO2微需氧培养法和分离菌株的保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