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采前喷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桂热芒120号果实采前进行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叶面喷钙明显提高芒果钙和硼的含量。同时,采前叶面喷钙明显提高芒果的贮藏性,其中,采前叶面喷施0.4%氯化钙溶液、0.6%氯化钙溶液对提高果实贮藏性的效果较好,能延长芒果贮藏期4~6天。  相似文献   

2.
采前钙处理对树莓果实贮藏效果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树莓果实进行采前钙处理,研究其对采后贮藏期间果实的贮藏效果以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于采前分别用50 mmol/L氯化钙和丙酸钙喷施1,2,3次后,采摘果实并贮藏于1℃条件下,分别于第10,13 d统计好果率,并测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氯化钙和丙酸钙喷施2次和3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树莓采后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其中喷施2次的效果最好.采前钙处理均显著提高树莓果实花青素、总酚、总黄酮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果实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注重鸭梨贮前的管理,是减少贮藏期间病害的重要环节。 1 采前要特殊照顾 采前半月应喷1次300毫克/千克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能增加鸭梨果实中的含钙量,明显降低或推迟贮藏期间黑心病的发病率。 2 适时早采 待贮鸭梨适时早采时防止鸭  相似文献   

4.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离体情况下和采前喷施钙和精胺对双孢蘑菇褐变抑制率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情况下,CaCl2和精胺对双孢蘑菇酶促褐变基本上无抑制作用,而采前喷钙和精胺处理组蘑菇的白度值较对照组下降缓慢,特别是在贮藏后期其白度值高于对照组;采前喷钙和精胺处理的双孢蘑菇在开伞率、多酚氧化酶活性、总多酚于贮藏后期体现出优势;采前喷钙和精胺更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强度,用来衡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积累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采前喷钙较精胺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1.采前精心管理 摘前半月应喷1次300毫克/公斤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能增加鸭梨果实中的含钙量,明显降低或推迟贮藏期间黑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洪森荣  尹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04-3804
研究氯化钙对野葛低温贮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的氯化钙处理下,4℃低温可明显抑制贮藏期间块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可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有利于野葛块根采后的贮藏.  相似文献   

7.
洪森荣  尹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49-3049,3140
研究了氯化钙对野葛块根采后低温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氯化钙溶液处理野葛块根后,4 ℃低温可以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因此,氯化钙处理后再给予适宜的低温处理能使野葛块根保持较高的SOD活性,消除氧自由基,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利于采后的贮藏.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前喷施钙肥稀土氨基酸钙,探讨采前喷钙对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inn.)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10d内,采前喷钙的杨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的变化相对较小,但硬度、总酚含量、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提高,因此采前喷钙有利于提高杨桃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壳聚糖在火龙果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于火龙果花后5d、15d及25d喷施不同浓度及粘度的壳聚糖,成熟采收后分别置于常温和低温贮藏,分析采前喷施壳聚糖对火龙果贮藏性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施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果实细胞膜的破坏,减缓果实的失水,延缓果皮变薄等生理代谢,同时保持火龙果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从而延长其贮藏时间。其中,以采前喷施4g/L壳寡糖(分子量5 000)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室温(22~25℃)贮藏条件下,出现腐烂现象比对照(空白处理)延长2d;低温[(15±1)℃]贮藏条件下,出现腐烂现象的时间比对照延长4d。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70-19571,19719
[目的]为南山甜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圳南山甜桃为试材,采前使用50 mg/LBTH对果树进行喷雾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采后低温贮藏期间甜桃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采前50 mg/LBTH处理可有效降低采后甜桃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率;贮藏0~5 d甜桃果实的硬度持续下降,贮藏5~10 d果实硬度几乎保持不变,第10 d后果实硬度开始下降,但采前50 mg/LBTH处理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贮藏初期,采前BTH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低于对照,而中后期一直高于对照;采前50 mg/LBTH处理可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结论]采前50 mg/LBTH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甜桃果实衰老及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1.
王小平  何纲  许建 《农学学报》2020,10(9):43-47
针对哈密瓜田间及采后出现病害腐烂的现象,采用混合杀菌剂0.4 g/kg扑海因+0.53 g/kg亿度勇,在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哈密瓜‘西州密25号’进行喷药处理,以采后相同杀菌剂处理与自然贮藏处理作为参照,哈密瓜采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贮藏,研究采前杀菌剂处理对哈密瓜贮藏品质与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贮藏12天时,采前杀菌剂处理果心部位硬度为0.72 k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0.49 kg/cm2;腐烂率为20%,对照组为55%,同时腐烂指数也较对照组低0.65,但效果均不及采后处理组;常温贮藏9天时,采前处理组CAT活性为115.8 U/g,较为平稳。研究认为,采前杀菌剂处理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和生理有一定影响,采前杀菌结合采后杀菌处理贮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冷藏法贮藏蔬菜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对采前条件对蔬菜品质和耐藏性的影响、蔬菜冷藏前的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前钙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钙素的生理功能及采前钙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品质、贮藏性和生理病害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采前钙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 鸭梨是我国梨的优良品种之一,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一般条件下可贮藏4~6个月。注重鸭梨贮前的管理,是减轻贮藏期间病害的重要环节。 1 采前精心管理。摘前半月喷一次300mg/kg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能增加鸭梨果实中的含钙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影响木洞杨梅贮藏性能的因素,将贮藏保鲜工作延伸到采前.在采前一周,用0.10%、0.25%、0.50%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进行采前喷钙处理,探讨采前喷钙对木洞杨梅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效应;钙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和损失率,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提高了木洞杨梅果实的耐贮藏性.且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0.25%CaCl2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钙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草莓贮藏提供理论参考,以宝交早生和宝交1号草莓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浸泡30 s后于温度为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用氯化钙处理可抑制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好果率、果实感官品质的下降幅度,以浓度为3%的氯化钙溶液处理草莓果实的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火龙果采收品质、耐贮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应用MeJA提升火龙果采收品质和耐贮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质量浓度(0、50、100、200和400μmol/L)的MeJA采前8 d喷施火龙果,调查采收时产量、单果重、一级果率、商品果率和病果率,观察比较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测定对照(0μmol/L)和最佳处理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采前喷施MeJA对火龙果公顷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能明显提升火龙果采收时的商品性,其一级果率和商品果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2.37%和104.38%(P<0.05,下同),病果率较对照降低49.47%。常温贮藏期间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较对照延迟1 d出现腐烂现象,且腐烂率始终低于对照;维持贮藏期间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显著提升贮藏期间果皮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酶活性最大差值发生在果实开始腐烂前后,PPO、POD和CHT活性于贮藏第6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3.13%、140.38%和207.16%,PAL和GLU活性于贮藏第9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3.38%和25.29%。【结论】采前喷施适宜浓度的MeJA可减少生育期火龙果的感病率,提升商品果率,维持贮藏品质,提高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长贮藏期,以1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荥阳主栽石榴品种突尼斯软籽为试材,研究商业采收期果实和比其早8 d的采收果实置于(4±1)℃下贮藏其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早采8 d的果实能维持最佳感官品质60 d,而商业采收期的为30 d。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SSC)及可滴定酸(T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采8 d的果实TA含量在贮藏的前30 d下降较为平缓,风味保持得更好。籽粒花色苷含量在贮藏60 d之后均急剧上升,同时籽粒色泽发生劣变;早采8 d的果实籽粒花色苷含量普遍较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在贮藏初期呈现下降和平稳变化,在果实外观表现为较佳状态,而连续或振荡上升则表现为果皮色泽的劣变;籽粒相对电导率也呈现和果皮相似的变化。早采8 d的果实籽粒电导率下降持续的时间为45 d,比商业化采收果实的长15 d。因此,用于贮藏的突尼斯软籽石榴适当早采可延长其贮藏寿命,延缓其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9.
果蔬保鲜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其成熟和后熟过程。鉴于采收时的原料最初品质是最重要的基本品质,以后的贮存过程只是原料品质的保持。因此,只有当果蔬达到最佳成熟期采收,并为之创造一个适宜的低温、较高的湿度、氧和二氧化碳比例适宜的环境,才能使果蔬保持良好的鲜食与加工品质。“六五”、“七五”期间,果蔬贮藏保鲜被国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在果蔬采后生理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工作。比较突出的是,葡萄在贮藏过程中膜透性、呼吸、乙烯变化与耐贮藏性的关系;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葡萄耐贮性的影响;钙处理对葡萄质地与品质的影响;碳分子筛气调技术对薄膜包装猕猴桃批量贮藏生理特性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荔枝贮藏难度较大,现已提出变温贮藏的技术措施。将采后的荔枝  相似文献   

20.
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Thumb)鲜切花的贮藏保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探讨,发现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的品质和寿命有显著影响。采前各处理因素的作用效果依次为药剂、喷药时间和药剂浓度,其中药剂以赤霉素(GA3)保鲜效果最好,硫代硫酸银(STS)效果次之,而三碘苯甲酸(TIBA)有促进开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