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降温毯对高热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46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浴和湿敷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体温为(37.3±0.3)℃;对照组为(38.7±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开窗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且具备保留输卵管指征 2 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 =14 2 ,术中应用脑垂体后叶素止血 )和对照组 (n =13 4,直接用纱布压迫止血 ) ,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2 .3 4± 0 .5 8)vs ( 5 .79± 1.12 )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出血量 ( 5 .2 7± 0 .75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 ( 13 .5 6± 1.15 )mL(P <0 .0 1) ;观察组手术时间 ( 2 6.89±10 .74)min ,对照组为 ( 3 4.0 1± 8.47)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术后 2d内体温 >3 8℃ 2例 ,对照组 11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用于输卵管妊娠开窗术创面止血效果显著 ,出血量少 ,缩短了压迫止血时间、手术时间 ,副作用小 ,应用简便 ,费用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的疗效。方法 :将 16 9例S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脑脊液置换治疗组 ) 84例与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8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血肿的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7.1%vs2 9.4 % ) ;(18± 8)dvs(2 7± 9)d ,P <0 .0 1];治疗 3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3.4± 4 .0 )分vs (13.9± 4 .3)分 ,P <0 .0 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 .5 %vs 6 5 .9% ,χ2 =9.15 ,P <0 .0 1)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 .8%vs 14 .1% ,χ2 =4 .314 ,P <0 .0 5 ) ;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19.5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促进SSAH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4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氟西汀 (百忧解 ) 2 0 mg/d,顿服 ,疗程为 1 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P<0 .0 1 ) ,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低 (P<0 .0 5)。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3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于鼻内窥镜辅助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行下鼻甲手术治疗,对照组则于内窥镜下行下鼻甲吸割术,术后随访0.5 a,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0.2±3.6)min,术中出血为(1.3±0.6)mL,对照组则分别为(25.6±4.8)min、(36.2±6.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86例中,显效60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为9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913,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但低温射频消融术局部损伤小,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及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 (TUVP)治疗BPH患者 14 7例。结果 :手术时间 3 5~ 13 5min ,平均 70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 10~ 110g ,平均 3 5 g。 12 0例随访 3月~ 1a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由术前 ( 2 6.7± 2 .0 )下降至术后 ( 7.5± 0 .2 ) (P <0 .0 1) ,最大尿流率由术前 ( 5 .3± 0 .3 )mL/s升至术后 ( 17.2± 1.5 )mL/s(P <0 .0 1)。B超复查 10 2例 ,2 3例 ( 2 2 .5 %)仍有剩余尿 12~ 3 8mL ,平均 2 0mL。并发症有 :术后继发性出血 8例 ( 5 .4%) ,暂时性尿失禁 5例 ( 3 .4%) ,术中发生电切综合征 1例 ( 0 .7%)。术中因切穿膀胱颈需改行开放手术者 1例 ( 0 .7%)。结论 :TURP结合TUVP是治疗BPH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效果好 ,损伤少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林本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48-249,2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2例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按 0 .0 1mL/kg每 12h皮下注射。对照组 40例用传统中药血栓通注射液 75mg× 4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生理盐水 2 5 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时间均为 10d。 10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4.760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治疗 10d及 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以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 ,纤维蛋白原下降 (P <0 .0 5 ) ,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脑疝患者109例,其中发生脑梗死18例,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外伤所致脑疝及脑疝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明显者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史、外伤所致脑疝及脑疝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明显是脑疝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容性血液稀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试验动物,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于脑缺血2 h后,以生理盐水为血液稀释剂,在再灌注时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模型大鼠进行扩容性血液稀释,生理盐水注射剂量分别为0.5,1.0,2.0 mL/只,于再灌注6,9,12,24 h时取大鼠脑样本,制备切片,用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然后以图像分析方法计算TTC染色面积和脑梗死体积。【结果】生理盐水血液稀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随着生理盐水注射剂量的增加,SD大鼠脑梗死体积呈降低的趋势,注射2.0 mL生理盐水组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扩容性血液稀释能显著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死面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的类型、病灶部位等因素的关系及其发作机制。方法选择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81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类型和部位的关系及癫痫发作的时间与脑卒中性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81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者72例(8.87%),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脑梗死(χ2=8.25,P<0.01;χ2=13.97,P<0.01),脑叶与蛛网膜下腔病灶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基底节区(χ2=129.93,P<0.01;χ2=50.70,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迟发型癫痫则以脑梗死为主(χ2=18.09,P<0.01;χ2=8.86,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与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灶部位有关,其发生的早晚与脑卒中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莲心碱组,假手术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深度仅为1cm,而缺血组和莲心碱组分别于阻断大脑中动脉后,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莲心碱3mg.kg-1。用ZeaLonga评分标准对神经系统损伤程度进行评估,TTC染色计算脑缺血体积。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神经系统损伤症状明显,脑缺血体积增大。与缺血组比较,莲心碱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减少脑缺血体积。结论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后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小剂量(1.2mg)和较大剂量(4.0mg)纳洛酮静脉滴注,每10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恶心、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运用较低剂量的纳洛酮临床效果并不低于较高剂量的纳洛酮,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内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大黄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改良的Himori法制备小鼠全脑缺血5min再灌注30min模型。脑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后断头取脑,低温制备10%的脑组织匀浆,测定脑内NO的含量。观察不同剂量大黄酸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NO的含量的影响。结果各组之间的小鼠的呼吸次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小鼠呼吸的持续时间假手术组、大黄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同剂量的大黄酸对缺血小鼠脑内NO的含量有不同的影响,中剂量大黄酸使小鼠脑内NO量明显减少,大剂量次之,小剂量的大黄酸对脑内NO的影响最小。结论合适剂量的大黄酸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升高的NO有降低作用,从而缓解NO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发挥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β纤维蛋白原基因(Fgβ)-455 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比浊法分别检测220例脑梗死患者和1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Fgβ-455G/A基因多态性、Fg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的Fg水平[(3.8±0.9)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g/L](P〈0.01),脑梗死组A-455等位基因频率(30.2%)明显高于对照组(17.1%)(P〈0.01)。结论 Fg水平受Fgβ-455G/A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部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2--C5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病人18例,具体参数为:频率25—100ppm,强度3—15V,波宽0.3--0.4ms,时间6h/d。结果:18例病人中15例有效。结论:颈部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性瘫痪病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二十多年来神经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得出了与“临界期”假说完全不同的看法:成人与儿童(五岁以上)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大脑神经因素没有区别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瘫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GM1促进脑瘫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出生10周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0只,脑瘫模型140只,再分为模型组7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GM1组70只,腹腔注射GM1.分别在术后0~24 h的7个时间点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区Nestin、NGF表达情况,并在实验前和后1~4 d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1)大鼠大脑皮质区Nestin表达GM1组0~24 h、模型组0~12 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GM1组16~24 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2)GM1组大鼠大脑皮质区NGF表达0~24 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NGF表达仅0、4、8h高于假手术组(P<0.05).(3)GM1组术后第1、2天体质量缓慢增加,至第3、4天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接近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结论 预防性使用GM1是通过增强大脑皮质的Nestin和NGF表达并延长表达时间来发挥其对实验性脑瘫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