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腐真菌降解油菜秸秆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吴华  兰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13-2415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白腐真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0、25、30、35、40 d的发酵,白腐真菌对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极显著(P<0.01),发酵第20天时,油菜秸秆的降解率最高达58.07%。  相似文献   

2.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解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本研究探讨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国家标准中相关测定方法对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3菌株与白腐真菌复合得到的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其最佳降解玉米秸秆的条件为:S-3菌株与白腐菌复合配方为8∶8,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7d。在此条件下,秸秆纤维素的降解率为:35.60%,木质素的降解率为:37.41%。  相似文献   

3.
陈朝琼  刘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1-19713
[目的]筛选降解油菜秸秆的最优菌群,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法、苯胺兰平板法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产酶试验考察了6个菌群的油菜秸秆降解能力。[结果]腐烂秸秆土菌群生长最快,具有最大的生长量,木质素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活性达到了924 U/ml。腐烂秸秆土菌群固态发酵降解油菜秸秆14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为71%、82%、53%。前12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量分别占各自总降解量的86.05%、93.35%、93.15%。[结论]腐烂秸秆土菌群为降解油菜秸秆最优菌群,并且在降解的前12 d为高效降解阶段。  相似文献   

4.
秸秆利用中白腐真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统进行评述。阐述利用白腐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进行混菌发酵,既可以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又可以提高发酵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白腐真菌中的食用真菌发酵秸秆后,菌糠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腐菌对玉米秸秆产沼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4株不同的白腐菌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原料再进行干发酵制取沼气的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原料以Cv处理后沼气产量最高,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总产气量是42 187 ml(按60 d计),产气率为703.1 ml/d,纤维素降解率为54.2%。[结论]木质纤维素降解率越高,沼气产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6.
白腐真菌降解硝基苯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玲  刘毅  于萍萍  尹翠  张玲  陶阳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14-13215
[目的]研究白腐真菌的生长及降解硝基苯化合物的情况。[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不同培养条件下锰过氧化物酶酶活,确定白腐真菌最佳培养条件。用气相色谱检测,通过比较降解前后的峰面积值算出硝基苯降解率。[结果]白腐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醋酸缓冲液调pH值为4.5,吐温80作表面活性剂。白腐真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d。白腐真菌使浓度10mg/L硝基苯完全降解的时间为7d。[结论]白腐真菌为易培养、高效降解茵,能实现硝基苯的无害化降解目标。  相似文献   

7.
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两种白腐菌N1和N2及三种固体培养料配方(1、2和3)对油菜秸秆纤维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和粗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 N1和N2对油菜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含量的提高均有增加的趋势;木质素降解效率N1前20d高于后20d,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说明N1菌株有优先选择降解木质素特性,N1优于N2(P<0.01);同一菌株,配方1均好于配方2和3(P<0.01).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复合侧耳属白腐真菌Tf1(P.pulmonarius)和JG1(P.cornucopiae)降解麦秸中木质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酒石酸铵为氮源能显著提高复合木质素降解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发酵9d后小麦秸秆的失重率为14.87%,木质素含量为8.68%,木质素降解率为22.95%(p0.05)。  相似文献   

9.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7-1329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白腐真菌处理造纸黑液,探讨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培养白腐真菌,利用专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木质素溶液质量浓度(污染负荷)、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木质素质量浓度为153.0 mg/L,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50 r/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 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20 g/L,[Fe2+]质量浓度为0.08 mg/L。【结论】得到了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38%。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腐菌固体发酵稻草的传代驯化。[方法]通过对9株白腐菌(01菌、02号菌、1号菌、3号菌、5号菌、2-5菌、柬兰、姬松茸3-L和华泰菌)稻草固体发酵进行9~10次传代驯化试验,研究其菌丝生长状况、代时及发酵后的稻草降解性能。[结果]01菌和华泰菌经多代传接,生长正常,菌丝粗壮、纯白,抗杂菌能力强;在10.5~11.3 d发酵期内,SI值分别为1.71和1.34,居国内同类试验先进水平,可开发为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结论]该研究为研发适应于我国草浆生产的白腐菌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慧君  李波  吴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04-12207
[目的]探寻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6固体发酵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研究发酵温度、基质含水率、通气状况、接种量及基质初始pH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这5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玉米秸秆固体发酵的最适条件为31.6℃下调节基质含水率61.7%,pH6.0,接种5.0 ml液体菌种,6层纱布封口。经验证,该条件下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可达46.38%。[结论]绿色木霉F6固体发酵降解玉米秸秆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研究白腐菌对其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指标,以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时的秸秆含水率、温度、接种量、起始pH为主要影响因素,筛选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结果】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条件为:秸秆含水率为70%,温度为30 ℃,接种量为0.25 g/kg,起始pH为4,在此条件下发酵7 d,秸秆粗纤维含量由348.7 g/kg下降为299.4 g/kg,粗蛋白含量由58.3 g/kg升高为116.6 g/kg。【结论】筛选出了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立安  马琴  陈启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58-16659
[目的]探讨混合微生物发酵稻草降解稻草木质素等非纤维素成分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利用Aspergillus sp.(CRC04)、Amphibacillus xylanus (ACCC10262)和Pleurotus osteatus (P802)3种微生物菌株对稻草进行发酵,降解稻草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周期、接种量、pH值与温度对木质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影响稻草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周期>接种量>pH值>温度。最佳的微生物发酵稻草制浆工艺条件为:周期10 d,pH值6.0,接种量2.00%,温度28或30 ℃,CRC04∶P802∶ACCC10262=1∶2∶2。[结论]该研究可为生物发酵法释放纤维素制造草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白腐真菌发酵制备的木质素降解酶粗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发现木质素降解酶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过氧化物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40.3%;纤维素酶水解微晶纤维素所得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7%:粗漆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3.8%,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9%;混合酶发酵液预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发酵有机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将玉米秸秆通过一定方法发酵成有机肥,将该有机肥与复合肥互混用作底肥,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复合肥375 kg/hm~2+秸秆肥15 000 kg/hm~2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8 352.0 kg/hm~2。[结论]将秸秆发酵成有机肥是秸秆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秸秆自然降解过程中优势菌群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新  王志学  于淼  冯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9-20,55
[目的]筛选降解秸秆的优势菌。[方法]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秸秆在土壤中的状态,观测不同时期秸秆上微生物的变化及不同土层中碱解氮和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秸秆降解40d时,优势菌中真菌所占比例较大,降解60d时,细菌优势菌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菌株j-15、14和木霉12的数量占优势;第2层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第3和第6层,表层和底层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少;表层土壤中真菌种类较多,第2和第3层土壤中木霉占绝对优势,其他菌层以毛霉为主。[结论]第3层土壤中优势菌较多,碱解氮和总糖含量最高;分离出的细菌以球菌为主,真菌以木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