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白腐真菌处理造纸黑液,探讨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培养白腐真菌,利用专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木质素溶液质量浓度(污染负荷)、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木质素质量浓度为153.0 mg/L,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50 r/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 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20 g/L,[Fe2+]质量浓度为0.08 mg/L。【结论】得到了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38%。  相似文献   

2.
张辉  吴华  兰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98-4599,4683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时间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方法]设置6个时间点(0、20、25、30、35和40 d),测定油菜和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含量和降解率变化。[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玉米和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发酵培养20 d时,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58.07%;在发酵培养35 d时,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33.62%。[结论]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显著,其中对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7-1329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平板显色法比较5株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得到了一株优势菌株——血红密孔菌,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产酶情况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该菌株能够产生两类木质素降解酶,且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不同温度,碳氮源,pH值,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8℃,初始pH=4.5,葡萄糖浓度10 g/L酒石酸铵浓度1.0 g/L.[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实践中利用该菌降解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谭丽泉  黄敏  余梅  梁俊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13-8716
[目的]探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及对石油的降解能力的优化条件。[方法]选用白腐真菌的典型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降解菌,研究其生长及对石油的降解性能,以不同浓度的Fe、Mg、Ca元素作为研究对象,在筛选单因素最佳水平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对各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体系中添加Fe、Mg、Ca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的降解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种元素对P.C.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大小依次为Fe2+Ca2+Mg2+;溶液中铁、镁、钙元素的最佳组合为0.008 g/L的Fe2+、0.8 g/L的Mg2+、1.5 g/L的Ca2+,该条件下10 d后白腐真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为70.9%。[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白腐真菌的生长及其对石油降解能力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茵的分离与产酶条件。[方法]从富含腐烂玉米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真菌C01,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并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最佳接种种龄5d,培养液初始pH为5,接种量12%;培养时间5d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1.76IU/ml。该菌株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下,7d降解率达66.8%。[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接入白腐真菌、蚯蚓和蚓粪,研究了通过蚯蚓及蚓粪的作用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30 d的黑暗培养试验里,土壤中菲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蚓粪和蚯蚓自身均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但蚓粪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蚯蚓的作用;在100 mg·kg-1菲处理浓度下,蚓粪处理中菲残留浓度在培养的第4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加入白腐真菌的土壤中,蚓粪和蚯蚓都能促进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且显著高于只接入白腐真菌的处理.同时加入蚯蚓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性虽然在一直下降,但蚯蚓的加入减缓了酶活性的下降趋势,从而使得蚯蚓提高了处理中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而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的LiP和MnP酶活性变化则要相对复杂,在培养前、中期,两种酶的活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在培养后期,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因此,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处理的菲浓度在培养后期才与只加入白腐真菌的处理产生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蚓粪和蚯蚓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扩大白腐真菌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平面和试管木粉鸡粪培养基中培养了4种常见白腐真菌,研究了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培养基材粒度越大,比重越小,空隙率越大,基材保水能力越弱,配制成培养基后,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培养基脱水率越大。这种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直接相关的规律影响了白腐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材的各物理性质,包括粒度、比重、空隙率、保水度、透水性等通过影响培养基的水分和通气条件,与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之间形成反馈关系。[结论]培养基材各种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DDT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方法]采取从土壤中分离培养土著微生物的办法,筛选出耐受DDT的菌株,进行强化培养。在提供共代谢底物的条件下,研究它们与白腐真菌对土壤中DDT的降解效果。[结果]在DDT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加入有机质作为共代谢底物,可以使它们的降解效果大幅提高,而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鞘氨醇杆菌属细菌(Sphingobacterium sp.)DB02,即使不加入有机质作为共代谢底物,对DDT仍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结论]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土著微生物相比,白腐真菌对土壤中的DDT有更加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利用甘蔗尾叶复合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生产腐植酸工艺.[方法]以甘蔗尾叶和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为原料,通过白腐真菌、巨大芽孢杆菌、绿色木酶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腐植酸,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此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3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最适培养时间6d,最佳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锤度为18°Bx、初始pH为6.0,温度31℃,最优液料比为3∶1 ml/g,白腐真菌、巨大芽孢杆菌、绿色木酶3种菌最佳比例1∶1∶2,总接种量12%.其中发酵时间对腐植酸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的腐植酸含量为15.61%,较优化前提高了45.48%.[结论]研究充分利用了甘蔗尾叶及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获得了生物活性高的生化腐植酸产品,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菌丝产漆酶液体培养基。[方法]对2种采集的白腐真菌轮纹韧革菌(Stereum ostrea)和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白腐真菌菌丝,应用ABTS法测定其产漆酶活性,研究碳源、氮源、金属阳离子、p H、温度、转速对白腐真菌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轮纹韧革菌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0.00 g、硝酸钾5.00 g、NaH_2PO_45.00 g、Cu SO41.00 g、初始p H 6、温度25℃、转速170 r/min,在第11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557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7倍。朱红密孔菌最佳培养基是麦芽糖25.00 g、酵母膏5.00 g、NaH_2PO_41.00 g、KCl 2.00 g、初始p H 7、温度30℃、转速200 r/min,在第9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478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3倍。[结论]筛选出2种野外白腐真菌产漆酶最佳培养基,为漆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为合理开发和保护白腐真菌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进行采集、鉴定。[结果]获得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标本306份,初步鉴定出67种,分属于14科,其中多孔菌科、韧革菌科、侧耳科和球盖菇科为优势科。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多分布于阔叶林,其次是混交林和针叶林,而发生于草地和灌丛的白腐真菌相对较少。[结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白腐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条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产酶条件的优化,选择出白腐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并对其部分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产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条件是:最佳碳源是麸皮,葡萄糖(碳源)对酶活力影响不大;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96 h。该菌产漆酶的最适培养条件是:最佳碳源是麸皮;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96 h。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范围是4.4~4.8,最适底物浓度是1.2 mmol/L,最适反应温度是35~40℃;漆酶的最适pH为4.8,最适底物浓度是1.2 mmol/L,最适反应温度是40℃。金属离子Cu2+,Co2+对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有激活作用,Fe2+对两种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g+则完全抑制漆酶的活性,Mg2+对两种酶活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木材防腐处理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4,5-二氯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筛选出生态友好型木材防腐制剂,丰富木材防腐剂体系。  方法  采用抑菌圈法测试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IPBC和DCOIT这5种候选药剂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活性,优选出高活性药剂;将筛选出的药剂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处理辐射松和毛白杨边材,通过室内耐腐试验探究不同载药量水平下处理材的耐腐性能。  结果  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DCOIT和IPBC对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中吡唑醚菌酯和IPBC抗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防腐处理的辐射松试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测试中,载药量约为0.21 ~ 0.46 kg/m3的嘧菌酯处理材和吡唑醚菌酯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分别在3.1% ~ 7.9%和3.5% ~ 7.8%,载药量约为0.22 ~ 0.45 kg/m3的IPBC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在0.9% ~ 5.6%。所有药剂处理的毛白杨试样,在各载药量水平下比未处理试样的耐腐朽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它们的质量损失率仍然较大,对毛白杨防腐处理不建议使用此类防腐剂。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制剂与对照药剂丙环唑抗菌效果相当,IPBC制剂抗菌效果优于丙环唑,均可作为新型木材防腐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刘苹  王梅  杨力  于淑芳  万书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1-21703
[目的]研究花生根系腐解物对花生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根系腐解物,灭菌后添加到花生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培养基中,测定花生根系腐解物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花生根系腐解物对根腐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化感作用随添加浓度和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连作条件下花生根系残茬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腐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作用很可能是导致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内蒙古贮期马铃薯主要贮藏病害种类。[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对贮期通风库内腐烂的马铃薯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结果]造成化德县贮期马铃薯腐烂的病害有干腐病(Fusarium spp.)、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h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nia spp.),其中,干腐病为主要病害。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Link)、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及部分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易发生复合侵染,多出现在腐烂较严重的薯块,贮藏后期病薯多存在真菌复合侵染现象,腐烂严重薯块还存在细菌复合侵染现象。[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贮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为荷花的健康生产及荷花腐败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从106株供试拮抗细菌中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通过与其他6种作物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生防菌的抑菌谱,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生防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的106株测试菌株中筛选获得4株对荷花腐败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以DR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9.8 mm.DR1菌株的拮抗谱较宽,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DR1菌株对荷花腐败病的平均防效为41.83%.根据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并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DR1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拮抗活性、耐热性和抗逆性强,且有较宽的抗菌谱,在荷花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