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中华蜜蜂卵显微注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显微注射技术给1日龄中华蜜蜂卵注射石蜡油,置于(34±1)℃恒温箱中让春继续发育至孵化。设置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卵和在巢房块中的卵分别作对照,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35.13%;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80.74%;在原巢房中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99.33%。经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胚胎发育时间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为材料,用玻璃化法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卵冷冻试验.结果表明:卵冷冻的最适剂型为颗粒冷冻,最适的冷冻保护剂为体积分数为0.25甘油+0.25乙二醇+1.0molL-1蔗糖,预冻的时间为2min,离液面的高度为2cm,脱除冷冻保护剂用的稀释液以6.5gL-1的生理盐水为最好.现已初步获得成功:冷冻后的中华蜜蜂卵能正常孵化为幼虫,但其孵化率较低(25.0%~37.5%),育王时尚不能被工蜂所接受.对此,今后仍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注射法将不同构型和不同剂量的全鱼基因(cMTsGH,鲤鱼MT启动子与大麻哈鱼GH基因)导入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鱼受精卵,研究其孵化率;孵出鱼苗后.通过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研究其整合率;并对受精卵去壳与未去壳导入全鱼基因后比较其整合率。结果表明:1显微注射外源基因后以单细胞前、中期孵化率最高.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综合孵化率与整合率.外源基因导入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单细胞后期;3.去壳卵与非去壳卵注射外源基因后整合率差异不显著.但孵化率有显著差异(0.01<P<0.05);4、外源基因整合率随着注射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大.孵化率则相反:5.线性DNA整合率高于环形DNA整合率。  相似文献   

4.
张国洲  王亚维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23-623,628
采用喷雾法,就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eajasme L.)根乙醇提取物(简称SCEE)对菜粉碟(Pieris rapae L.)的产卵忌避作用以及对卵的孵化率的影响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1.5%的SCEE对菜粉碟的产卵有较强的忌避率,第1、2、3、5d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7.59%、64.29%、52.46%、31.23%;1.5%的SCEE对菜粉蝶卵的杀卵作用差,7d后的卵化率为56.41%。  相似文献   

5.
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方法,比较不同超数排卵(简称超排)方案和促卵泡素( FSH)给药方案对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次递减法注射FSH超排安徽白山羊,在撤栓时注射PG,平均回收卵(12.36±6.67)枚/只;而在撤栓时、撤栓后12 h注射PMSG,分别平均回收卵(14.83±5.88)、(16.13±6.24)枚/只,可见撤栓后12 h注射PMSG的超排效果优于撤栓时注射PG(P<0.05);用200 IU FSH分别按8次递减注射、8次等量注射、6次递减注射法使安徽白山羊超排,平均回收卵数分别为(22.3±10.74)、(24.0±4.16)、(16.0±2.65)枚/只,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用Day0方案、传统方案超排,平均排卵数分别为(16.50±0.96)、(13.33±3.32)枚/只,胚胎回收数分别为(13.83±2.54)、(12.00±2.89)枚/只,2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蜜蜂为材料,用玻璃化法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卵冷冻试验。结果表明:卵冷冻的最适剂型为颗粒冷冻,最适的冷冻保护剂为体积分数为0.25甘油+0.25乙二醇+1.0mol·L^-1蔗糖,预冻的时间为2min,离液面的高度为2cm,脱除冷冻保护剂用的稀释液以6.5g·L^-1的生理盐水为最好。现已初步获得成功;冷冻后的中华蜜蜂卵能正常孵化为幼虫,但其孵化率较低(25.0% ̄37.5%),育王时不能被工蜂所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孵化条件下,RF系番鸭种蛋的种蛋重、蛋形指数、蛋壳气孔数和相对失重率对孵化率有明显影响.蛋重75~84g,孵化率高达83.5%~85.1%;蛋重低于75g或高于85g,孵化率明显下降,分别为75.8%和72.10%~78.70%.蛋形指数1.34~1.37孵化率高达81.00%~86.80%;小于1.33或大于1.38其孵化率下降至61.5%~66.7%和71.4%~75.8%.番鸭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呈强正相关(r=0.98),平均初生重占种蛋重62.0%~65.0%;孵化过程中,在同一胚龄绝对失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10=0.90,r24=0.94,r33=0.92),而相对失重较为稳定;正常出雏的胚蛋在孵化第10、24和33天时相对失重率分别为4.57%、10.5%和14.20%,相对失重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胚胎致死.经检剖测定一照和三照死胚蛋、毛蛋(啄壳后死胚蛋)和健胚蛋的蛋壳气孔数,健胚蛋气孔数平均为77.3个cm-2,明显高于死胚蛋和毛蛋的气孔数47~61个cm-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的卵和幼螨至成螨的影响。结果表明:滞育卵在0℃、5℃、10℃(RH60%~70%)条件下,分别经120、100、100d可解除滞育,其孵化率一般在40%~60%之间,自然解除滞育的孵化的率达80%左右,25℃为该螨的适温。成螨寿命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在22~27.5℃的范围内,平均单雌产卵量为40~45粒。越冬卵和夏卵的发育起点(C)分别为5.3℃和11.3℃,有效积温(K)分别为271.0日度和87.7日度。幼螨至成螨的C为8.8℃,K为98.2日度。根据有效积温预测该螨在山东泰字地区一年可完成11代左右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越冬棉蚜卵孵化率和干母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64%,每枝条上平均有卵945粒,卵越冬后的自然干瘪率为30.1%,卵孵化率为20.78%,在5℃、10℃和19.5℃条件下,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使其存活率下降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吴小波  曾志将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1-122,142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中华蜜蜂群间以及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种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对群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卵的剩余率都在93%以上;但在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在2 h之内把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而保留了89%以上的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在意大利蜜蜂蜂群中,工蜂会在4 h之内把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但保留了94%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二倍体雄蜂并进行人工培育,测定其形态指标,明确中华蜜蜂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复式移虫方法培育中华蜜蜂蜂王,待蜂王性成熟时进行CO2麻醉处理后放回原群,用糖水进行奖励饲喂。蜂王产下大量未受精卵,待雄蜂出房后采用颜料进行标记。雄蜂性成熟后,利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使蜂王与本群子代雄蜂进行母子回交(多雄交配)。控制蜂王产卵,将工蜂巢房中刚孵化的幼虫移至恒温恒湿培养箱(相对湿度:95%;温度:35℃)中进行人工培育。幼虫前3日龄食物配制为:蜂王浆90%,无菌水10%;第4-6日龄食物成分比例为:蜂王浆50%,葡萄糖6%,果糖6%,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7%;从第7日龄起食物比例为:蜂王浆43%,葡萄糖9%,果糖9%,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8%,直到幼虫进入排便期为止。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人工培育和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雄蜂进行倍性鉴定,并对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单倍雄蜂和二倍体雄蜂进行形态指标测定比较。【结果】室内人工培育的中华蜜蜂总羽化率偏低,平均为36%,其中26.9%为雄蜂;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雄蜂倍性发现人工培育的雄蜂92%为二倍体,蜂群工蜂巢房中出房的雄蜂82%为二倍体雄蜂;形态指标测定显示,二倍体雄蜂的初生重与生殖器官重分别为99.78和6.05 mg,均比单倍体雄蜂(分别为105.64和7.02 mg)显著偏小,而前翅长、前翅宽、翅钩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中华蜜蜂近亲交配的蜂群会产生二倍体雄蜂,部分二倍体雄蜂可在蜂群中发育至成蜂出房,其形态指标与单倍体雄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自然交尾作为多雄交配对照。然后用标准的方法检测各蜂群对蜂王产的未受精卵(QU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UG)的监督效果,结果表明:在自然交尾、双雄授精或单雄授精3种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现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 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 ellifera ligusticaSp inola)为试验材料,通过蜂群在无巢脾时建造巢脾和在有巢脾时建造巢脾试验,发现工蜂建造的巢房比例和蜜蜂性比值基本一致;通过标记和统计巢房中卵数量变化,观察巢房中卵染色体的单双倍体特性,以及计算巢房中的卵存活率及产卵准确率,发现工蜂能及时清除巢房中的卵,这种行为是工蜂调控群内蜜蜂性比值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工蜂可以通过建造巢脾和哺育行为来调控群内的蜜蜂性比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完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家族的序列及表达谱鉴定,解析中蜂整个CSPs家族的表达特征与分布规律,为中蜂CSPs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获得中蜂CSPs基因家族全部6条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中蜂所有的CSPs序列在中蜂工蜂不同发育历期及不同器官表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新克隆4条基因(Ac-CSP2、Ac-CSP4、Ac-CSP5和Ac-CSP6)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354、387、315和378 bp,分别编码117、128、104和125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3.01、14.61、12.46和14.63 kD,等电点分别为8.86、4.53、9.60和8.71,且均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均符合昆虫CSPs的一般生化特征。中蜂与意蜂CSPs同源基因家族间具有高达95%—99%的相似性。CSPs在中蜂不同发育时期及器官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Ac-CSP1、2、3、4在卵、幼虫和蛹期几乎不表达,其中Ac-CSP1、2、4在触角中表达量最高,而Ac-CSP3在翅中表达量最高;Ac-CSP5在中蜂各个发育历期的表达量几乎相同;Ac-CSP6蛹期有较高表达,其余时期不表达。【结论】中蜂CSPs基因家族所有6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意大利蜜蜂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二者各基因的表达谱在整体相似的情况下局部又存在着某些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家族蛋白的生理功能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授粉对猕猴桃产量、经济效益、采收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为强化中蜂授粉的产业功能和实现猕猴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中蜂授粉、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3个处理,测定不同授粉方式下猕猴桃的坐果指标、产量因子、采收品质和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相比,中蜂授粉后猕猴桃单株坐果率显著增加(P<0.05,下同),畸形果率明显降低,单株坐果率分别提高70.61%和8.94%(绝对值),畸形果率分别降低7.06%和1.19%(绝对值);果实纵横径、商品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显著增加,单株产量高达26.67 kg,较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分别增产233.38%和27.00%,面积产量高达20.00 t/ha,产值达24.00万元/ha,除去成本后效益达20.95万元/ha,较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分别增收16.75万和8.30万元/ha;采收时果实硬度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中蜂授粉可降低贮藏期的果实腐烂率,贮藏45 d后中蜂授粉的果实腐烂率为73.67%,显著低于自然授粉(96.67%)和人工授粉(89.00%),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消耗。【结论】相较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中蜂授粉有助于提高猕猴桃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果实的采收和贮藏品质,可作为一种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授粉方式推广应用于猕猴桃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精液在液氮(- 196 ℃) 中贮存121 d,精液与含有8% 二甲亚砜的三羟基氨基甲烷缓冲稀释液以1∶1.5 混合,不用平衡,在广口保温瓶中距液氮面2 cm 或5 cm 处预冻,在35~39 ℃水浴中解冻,可产生较好的解冻后活力比率(超过60% ).当室温高于20 ℃时(4 月份),样本必须于13 ℃下平衡0.5 h 左右,其解冻后活力比率可达30% .春季采集并冷冻的样本,其解冻后活力不如冬季采集并冷冻的.用在液氮中贮存了1~121 d 的精液分别以 4~5 μ L的剂量给 24 只处女王人工授精,4 只开产但首先产的不是受精卵.解冻后的精液能够于13 ℃下保存46 h.磺胺不能用于精子冷冻.  相似文献   

19.
为从中华蜜蜂蜂毒中扩增蛋白酶(Protease)基因,根据意大利蜜蜂蜂毒蛋白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011584)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将从毒腺中扩增出的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 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得到的中华蜜蜂蛋白酶基因与已知的意大利蜜蜂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5.22%.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意大利蜜蜂、玉米螟、胡蜂、冈比亚按蚊、棉铃象甲虫、埃及斑蚊、热带爪蟾、棕尾别麻蝇、广盐螯虾、亚马逊蝮蛇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1.71%、46.70%、41.94%、41.21%、39.56%、38.38%、37.35%、36.17%、34.24%、28.49%.本试验首次成功从中华蜜蜂工蜂毒腺中扩增到长度为545 bp、编码蛋白酶的基因片段, 所得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F547156,这为以后克隆该基因全长序列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蜂毒产业化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