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品.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但茶叶总产量却不及印度,平均单产608 kg/hm2,远低于1 000 kg/hm2的世界平均水平,出口位居第三,不及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内销市场长期疲软,现状令人堪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形成共识的答案是茶业产业化.但当前茶业产业化从何做起却众说纷纭.笔者曾对当前茶叶生产加工中的技术条件、贸易对茶业产业化形成的影响、质量检验及监查现状和经营中的一些现象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促进茶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加强茶叶质量监督检查,增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茶叶制差、制假、售假等违法经营活动,规范茶叶市场有序竞争.而要依法进行茶叶质量监督检查,就必须尽量完善各种茶叶产品的标准.本文就以上观点并结合对茶叶产品标准化基本原理进行探讨,认为当前政府对茶业产业化宏观调控的基本切入点应是茶叶产品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5,(2):318-321
江西具有悠久的茶业历史,曾经有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文章阐述了江西茶业历史上的辉煌,指出了当前江西茶业相对落后的现况,并从扩大茶园面积和提高茶园单产以做大总量、发展生态茶业和利用先进加工技术以提高品质以及开展茶文化研究和宣传以扩大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江西茶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的茶叶产业仍主要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加工生产阶段,为谋求茶叶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实现茶叶产业的永续发展,需探讨新形势下我国茶业的创新之路,从而保证茶叶产业的竞争力,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1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我国茶类种类齐全,茶园面积广布,同时茶叶产业的从业人员基数庞大。我国作为世界性的产茶大国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生产茶叶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业种植国,已形成完整的茶叶产业链。但是,我国目前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会因为种种的原因出现茶叶的质量下降的现象。因此,本文主要就我国茶叶安全质量的类型、茶叶安全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3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茶叶不仅是江西著名特产,也是全国广大茶区的重要特产,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代表产品。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茶叶成为国民政府换取外汇的重要商品。面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抗战时期,江西克服运输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在进行茶树品种改良、茶业管理和销售、茶业教育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了江西产区茶叶质量和产量提升,既提升了江西茶业的国际形象,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叶一直是世界各国人们的日常饮品,我国是产茶大国,同时又是出口大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国对茶业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对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以及含铅量问题,纷纷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标准进行严格限制.本文以浙江省茶叶为例来探讨应如何构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茶的产量、质量、品种、风味都取决于茶业的技术。一部茶业史,可以说是以茶业技术为根本内容的历史书。中国的茶叶,起源于汉以前。据载,神农尝百草时已经找到茶叶,但那时候只是把它当作解毒的药物。汉代,茶业已经由湖南东部和湖北蕲州进入江西,江西的茶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九江诗人陶渊明在他的《搜神记》中描写过以采茶为题的故事,正好与此相印。西晋时期,人们已经对茶树的性状和茶叶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是劳动人民和历代文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汉末三国时期的制茶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洗净晒干,用时加水煮沸,饮用其羹。如遇阴雨天则以火烤干。因为火候不易控制,容易影响茶叶质量。东晋时已开始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并且繁育茶树的国家,当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产生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茶在中国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茶产业发展缺乏知名品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茶业发展收到严重的制约。本研究基于文化旅游视角,以海南茶品牌开发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藉此为海南茶业品牌的开发以及发展提供借鉴,推动海南茶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21世纪茶叶生产与消费格局展望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大,茶业的生产和发展也同样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回顾过去一个世纪茶业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生产、贸易的不断扩大和一项项科研成果的推出紧密相关。在前瞻21世纪的茶业的发展总体是乐观的,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未来的世界茶业发展的大趋势。1.茶叶的消费将持续增长从20世纪初到目前,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近60亿,人口增加2郾75倍,同期内世界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郾5倍,人均年消费量从0郾19kg增加到0郾45kg,…  相似文献   

10.
川渝黔茶产业发展经验及对广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鉴西南茶叶主产区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成功实践,以谋划广西茶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方法】通过对四川、重庆、贵州主要产茶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借鉴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理念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茶叶商业品牌拓展、茶业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实践经验,提出广西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结果】川渝黔的茶产业规模和效益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我国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的优势、政府的推动、行业的共识、地方的努力是三地茶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思路及主要实践经验。【建议】明晰目标定位,集中发力;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与引进人才;走生态茶业之路,建设品牌;加强一二三产互动,茶旅文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茶业茶博会上找差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斌  钟苏洲 《农业考古》2005,(4):263-265
10月12日。为期4天的’2005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落下了帷幕,在有国内外260余家茶叶企业参加的博览会上,按照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素进行评比,江西的庐山云雾茶以总评分第一的好成绩列博览会金奖之首,另有洪州玉芽、林生茶获得银奖,晓起毛尖获得优质奖。作为全国主要产茶区的江西省,这是第一次以整体组团的形式亮相茶博会。通过参与这次茶业盛会,江西再次向世人展示出江西茶叶的魅力,同时,也深刻感知着江西茶业与国内同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江西茶业科技世纪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产茶已有2000年历史,唐代就有西山白露茶、界桥茶、浮梁饼茶、庐山云雾、婺源方茶等名茶,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狗枯脑茶、浮红及珠兰茶精荣获金奖,享誉海内外。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载:199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86.25万亩,采摘面积66.90万亩,总产量达到19215吨。我省茶叶生产的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处在世纪之交之时,总结和回顾本世纪来我省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对组建下一世纪的茶业生产是必要和有益的。一、一个世纪来重要茶业科技在我省应用情…  相似文献   

13.
茶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茶叶食品.在市场上,茶叶绿色食品很受欢迎,目前已成为茶业关注的热点,也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全县从事与茶业相关的人员达60多万人.因此,茶叶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能够维护安溪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同时必将有力地推动安溪茶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汪志国 《农业考古》2002,(4):250-253
安徽茶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皖西和皖南山区。近代以降 ,皖南地区茶业经历了一个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起伏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考察与透析。皖南茶业的兴盛19世纪 4 0至 80年代是皖南地区茶业生产发展的兴盛时期 ,其表现有以下数端 :茶叶输出量大 ,是皖南茶业兴盛表现之一。 19世纪中期我国曾独占世界茶叶市场。 7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 ,每年平均出口茶叶在 2 0 0万担左右 ,而皖茶在当时中国外销茶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皖南茶叶出口数量因未见系统的统计资料 ,尚难确定精确的出口数字 ,但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窥探出皖南茶叶贸易的繁盛景象 :(…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世界茶业发展影响,作一概述。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史略 (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我国输入茶种和生产技术的国家。据史料记述,西汉时随着武帝征服高丽,我国的茶叶也随后传入日本福冈。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中日两国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16.
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茶叶产业是陕南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陕西茶产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从陕西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陕西茶业产业化经营从策略上必须积极推进茶园良种化和无公害化;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创建名优品牌产品;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近来茶界有识之士对大茶业进行了探讨,很有意义。但是探讨大茶业还需有大视野,才能把握发展大茶业的正确方向。笔者试提几点共商。一、世界茶业经济格局大视野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经济加速走向一体化的时代。茶叶经济则比其他农产品经济更显示国际相关性。当今世界的茶叶消费几乎遍及全球,而茶叶产量的70%、出口量的80%以上集中于五、六个产茶国。但由于茶叶生产出口国都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换取急需外汇相互竞争出口,造成茶叶比较价格长期下沉(只有市场供求失衡时呈现短暂跳跃,然后又复归于低水平上)。这一状况最终导致我…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积极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1]茶是深植于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尤其在以青山绿水著称的江西省,茶业无疑为全省的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的代表,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正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高端茶业品牌的缺失!本文从宏观视野创新、产品研发创新、品牌竞争力创新、宣传渠道创新、投资合作创新、携手旅游业和跨界融合创新等六个方面探索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战略视野下的江西茶业品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品牌文化和茶业品牌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含春  赵荣 《农业考古》2005,(4):1-5,41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国内茶叶市场竞争已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仅把茶叶企业推入品牌竞争时代,而且使整个茶业、各产茶区域,甚至茶叶科研、高校单位不可逆转地跨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竞争是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品牌竞争是现代茶业经济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面对益趋激烈的品牌竞争,如何建设、保护、发展茶业品牌应是我国茶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3,(2):53-55
自2005年龙润集团进入普洱茶行业之后,龙润茶业集团在中国茶业激流勇进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以生产"安全、卫生、健康"的茶叶为使命,龙润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建立了"86道质量把关"的严格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从龙润普洱到龙润茶的转变,龙润茶业以打造"中国茶第一品牌"为目标,依托资本经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创牌、扬牌、护牌"之路,欲把龙润茶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