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是食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天然贮藏库。因此,在屠宰前先减少大肠杆菌O157:H7的数量,可降低人类感染这种急性致病菌的几率。当可以利用硝酸盐厌氧生长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与氯酸盐接触时,细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在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同时也将氯酸盐转变为亚氯酸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由于氯酸盐只对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细菌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可以采用补饲氯酸盐的方法减少屠宰前牛体内的大肠杆菌O157:H7数量。饲喂育肥型高谷物日粮的实验牛(n=8)被人为地感染3株大肠杆菌O157:H7后,分别给饮用添加2.5mM硝酸钾与100mM氯化钠(对照,n=4)和2.5mM硝酸钾与100mM氯酸钠(氯酸盐处理,n=4)的水。24h后氯酸钠处理组的瘤胃内所有大肠杆菌O157:H7株的数量下降了2个数量组(104到102),粪便中的数量则下降了3个数量级(106到103)。氯酸盐处理组瘤胃中总肠杆菌和大肠杆菌数从106减少到104,在其余的胃肠道段(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也降低了2个数量级。氯酸盐处理组减少了整个肠道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数量,但没有改变可培养的厌氧菌总数或瘤胃发酵模式。因此,采用屠宰前补饲氯酸盐的方法来减少大肠杆菌O157:H7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报告 ,给猪饲喂少量的氯酸钠可减少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O1 5 7:H7有一种能将氯酸钠转化成亚氯酸的酶 ,亚氯酸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氯酸钠以缺乏该酶的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中 ,45头断奶猪接种伤寒沙门氏菌后按每 kg体重喂服 0 .0 4 g氯酸钠 ,肠道内沙门氏菌在 1 6 h内减少 1 5 0倍。因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会导致人的疾病 ,所以使用氯酸盐减少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引起了肉品加工者的特别关注。研究人员建议尽可能在动物的饮水中加入氯酸盐直至宰杀 ,但这需要官方…  相似文献   

3.
用 112头达到屠宰体重的放牧肥育青年母牛评价了 8种不同的屠宰前日粮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p H和干物质的影响。在屠宰时还测定了毛皮干净度、血浆皮质醇浓度、肉的 p H及粘度。屠宰前 4 8h内饲喂的日粮分别是 :10 0 %草地干草、苜蓿干草、红三叶干草、多年生黑麦干草、半干青贮草及添加玉米青贮料的半干青贮草 ,放牧采食或在运输前2 4 h禁食。相对其它处理组 ,禁食动物瘤胃中大肠杆菌数及肠细菌数较多 (P<0 .0 0 1) ,红三叶干草和半干青贮处理组的数量最低 (P<0 .0 5 )。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数也是禁食组最高 (P<0 .0 5 )。瘤胃大肠杆菌数及肠细菌数与瘤胃 p H呈正相关 (P<0 .0 0 1) ,与纤维摄取量呈负相关 (P<0 .0 0 1)。日粮显著影响瘤胃及粪样的 p H(P<0 .0 0 1) ,禁食组的瘤胃 p H最高 ,半干青贮草和红三叶干草处理组最低。瘤胃内容物的干物质含量 (% )也受到日粮的显著影响 (P<0 .0 0 1)。喂料青年母牛的平均胴体重比禁食牛重 5 kg(P<0 .0 5 )。 p H/VFA依存机制被提出作为解释本研究中饲料抑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模型。香豆素可能也促使了瘤胃及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数减少 ,因为大肠杆菌数同香豆素摄入量呈负相关 (P<0 .0 1)。在运往屠宰场之前 ,给放牧肥育牛饲喂贮存饲草比禁食更可取 ,有利于减少胴体受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分离的534株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其结果是:1、鉴出的253株大肠杆菌分属于12个O抗原组,其中主要为08,占76.3%(193/253),其次为O1、O15g和O28;2、在253株大肠杆菌中,44株具有K88抗原,占17.4%,38株具有K99抗原,占15.0%;3、在253株大肠杆菌中,106株无运动力,占41.9%,有运动力的147株,占58.1%,分属于17个H抗原组,主要是H38 (29.2%)、H7 (12.9%)和H3 (12.1%),其次H24、H29和H37;4.O8∶H-(56株)、O8∶H38(25株)、O8∶K88∶H-(15株)、O8∶H7(12株)等血清型为本次传染病的常见致病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用 112头达到屠宰体重的放牧肥育青年母牛评价8种不同的屠宰前日粮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p H和干物质的影响。还测定了屠宰时的毛皮干净度、血浆皮质醇浓度、肉 p H与粘度及活重损失。屠宰前 4 8h内饲喂的日粮分别是 :10 0 %草地干草、苜蓿干草、红三叶干草、多年生黑麦干草、半干青贮草及添加玉米青贮料的半干青贮草 ,放牧采食 ,或在运输前2 4 h禁食。结果表明 ,相对其它处理组 ,禁食动物瘤胃中大肠杆菌数及肠细菌数最多 (P<0 .0 0 1) ,红三叶干草和半干青贮处理组的数量最低 (P<0 .0 5 )。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数也是禁食组最高 (P<0 .0 5 )。瘤胃大肠杆菌数及肠细菌数与瘤胃 p H呈正相关 (P<0 .0 0 1) ,与纤维摄取量呈负相关 (P<0 .0 0 1)。日粮显著影响瘤胃及粪样的 p H (P <0 .0 0 1) ,禁食组的瘤胃p H最高 ,半干青贮草和红三叶干草处理组的最低。瘤胃内容物的干物质含量 (% )也受到日粮的显著影响 (P<0 .0 0 1)。喂料青年母牛的平均胴体重比禁食组的重 5 kg(P<0 .0 5 )。本研究中作者提出 p H / VFA依存机制作为解释饲料抑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模型。香豆素可能也促使了瘤胃及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数减少 ,因为大肠杆菌数同香豆素摄入量呈负相关 (P<0 .0 1)。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运往屠宰场之前 ,给放牧肥育牛饲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Flic(H7)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个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是103CFU/mL,敏感性比常规PCR提高10倍。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只能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非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无反应。利用此方法对模拟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其结果与平板细菌计数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的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报告,给猪饲喂少量的氯酸钠可减少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有1种能把氯酸钠转化成亚氯酸的酶,亚氯酸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氯酸钠对缺乏该酶的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继在牛饲料中增加氯酸盐,使其胃肠道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成功减少的试验后,德克萨斯州大学食品和饲料安全研究中心(FFSRU)Allen Byrd以家禽为实验材料做了同样试验,他在200多  相似文献   

9.
针对 O1 5 7∶H7大肠杆菌 O抗原抗血清同多种细菌有交叉反应 ,而单一毒素基因并不是 O1 5 7∶ H7所独有这一特点 ,建立了五重和四重 PCR方法 ,同时检测大肠杆菌 O1 5 7∶ H7的 O抗原、H抗原和 4种毒素基因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鉴定大肠杆菌 O1 5 7∶ H7,并有较高的特异性 ,解决了传统细菌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 ,并有交叉反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人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出现腹泻、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严重并发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1983年,Riley LW等[2]首先报道了一种罕见的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该菌即为大肠杆菌O157∶H7.目前,大肠杆菌O15...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发现,氯酸钠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将其添加于饮用水与饲料中后,能显著降低肠道病菌的数量。一直以来,氯酸钠在农业上被用作除草剂与食品防腐剂,氯酸钠的其他用途有待开发。2000年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提议,将氯酸钠用于对抗牲畜体内的肠道菌。有研究表明,将氯酸盐混入牛饲料与水中后,氯酸盐能有效对抗大肠杆菌。另外还有研究显示,氯酸盐还能减少肉鸡以及火鸡体内的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东莞市各镇(区)冻肉库中的冻肉,共108份。大肠杆菌O157∶H7、O1、O48、沙门菌等菌株,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霄峰教授惠赠…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8):73-76
根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的O抗原编码基因rfb E和H抗原编码基因fli C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饲料样品人工污染EHEC O157∶H7后进行增菌培养,利用双重PCR进行检测EHEC O157∶H7。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目的条带,敏感性可达到100 cfu细菌。双重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饲料中人工污染的EHEC O157∶H7,人工污染饲料样品经4 h预增菌处理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0 cfu细菌。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饲料中污染的EHEC O157∶H7,可用于饲料中EHEC O157∶H7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Flic(H7)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个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是103CFU/mL,敏感性比常规PCR提高10倍.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只能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非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无反应.利用此方法对模拟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其结果与平板细菌计数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的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湖羊采食高剂量硝酸钾日粮的瘤胃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和RT-PCR方法,以不添加硝酸钾为对照,研究了日粮添加6、12、18、24 g/d和30 g/d硝酸钾的瘤胃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硝酸盐还原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30 g/d以内的硝酸钾剂量不影响瘤胃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群,12 g/d和18 g/d的日粮硝酸钾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但随着硝酸钾剂量的升高,细菌相对丰度下降。日粮添加30 g/d以内硝酸钾不影响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但显著升高胎儿弯曲杆菌的相对丰度(P<0.05)。湖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与日粮硝酸钾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证明免疫磁珠吸附技术对牛源大肠杆菌 O157∶H7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新疆五家渠市、伊宁县、昌吉市3个牛场的采集18份粪样、162份肛拭子、10份饲料样、17份水样和36份胴体表面棉拭子样本,经EC肉汤增菌后,分别采用免疫磁珠富集后和直接进行SMAC和MUG试验进行选择性培养,然后对菌体rfbE基因和鞭毛fliC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对疑似大肠杆菌 O157∶H7菌用生化试验进行符合性检测。结果2种方法分别从243份样品中分离到8株和4株大肠杆菌 O157∶H7,统计学分析该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实践中免疫磁珠吸附技术和普通方法相比虽然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但确实能够增加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数量,这与以前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和细菌数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0只健康的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进端瘘管的鄂尔多斯细毛羊,随机均分成1、2、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1∶9、3∶7、5∶5的日粮。结果显示:1、2、3组绵羊的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分别为59.26、63.95、64.38 mg/100 m 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8.73×109、9.22×109、11.00×109个/m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2=0.997 2),瘤胃细菌浓度与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间的相关性较低(R2=0.227 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7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定殖能力,采用灌胃感染的方式,将7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分别感染小鼠。对粪便中的细菌以及盲肠内定殖的细菌进行分离、计数,发现牛源菌株C1的定殖能力最强,且定殖维持时间最长。对C1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1对功能未知的双组份调节系统(TCS),N5512/N5520。PCR检测显示N5512/N5520存在于绝大多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临床分离株(98.5%),而在其他致病型的大肠杆菌中没有检测到。本研究为大肠杆菌O157∶H7的定殖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肉牛体内溶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以在肠道中和谐共生,但当肉牛屠宰后肠道内脱落的EHEC会感染肉质,致使人类食用感染EHEC的肉而致病。在美国每年治疗因EHEC导致的疾病耗资高达10亿美元。为了更好地控制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暴发,可以在肉牛屠宰前对牛体进行处理,以达到降低肠道内E.coli O157:H7菌群数量,从而降低肉质感染的机率,控制疾病暴发的目的。1 E.coli O157:H7  相似文献   

20.
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 O1 5 7∶H7的 stx基因 ,通过 PCR扩增出缺失了 1 83bp的 stx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到自杀性载体 p CVD4 4 2中 ,然后通过接合性转导将重组自杀性质粒 p CVD4 4 2∷Δstx从大肠杆菌 SM1 0转到 O1 5 7∶ H7中 ,利用抗性标记和 PCR方法筛选出 O1 5 7∶ H7stx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ero细胞毒性试验证实 ,该突变株不能产生完整的 Stx。动物试验表明 ,与强毒株相比该突变株的致病性明显降低。该突变株的构建为研究志贺毒素在 EHEC O1 5 7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和研制 O1 5 7的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