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淮山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是药食两用的温补食品。为促进广东淮山产业良性发展,主要介绍了广东各地方淮山品种资源、植物学形态及生长习性,各市县淮山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研究,淮山采后深加工研究,同时从当前淮山种质保护、产销加工和科学研究3个方面指出产业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产业发展方向,以期实现广东省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德庆县回龙、马圩和官圩镇的淮山品种进行收集,综合评价了8个淮山种质的农艺性状及其营养、贮存性能。结果表明:德庆淮山农家品种较多(6个紫肉系,2个白肉系),以龙头作种,生长期约6~7个月,春夏两季均可种植。紫肉系淮山为高产品系,其中DJH、HDZ为高产品种。冬季白肉系淮山(DJB和HXB)的生长势较紫肉系(HXZ和DZ)强,茎、叶的植物学性状共性较多。紫肉系淮山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淀粉含量普遍高于白肉系,花青素苷含量是白肉淮山的3.46~3.51倍,块茎切面抗氧化性较好,薯肉紫色泽依次为HDZGZDZDJHGEHHXZ。通过对各淮山块茎硬度值的评估,紫肉系淮山具有更好的保水性和耐贮性。本研究有利于合理布局德庆紫淮山的错峰种植,为选育当地优良的淮山种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11,(3):101-101
明溪县是我省淮山主产地之一,明溪淮山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绿色食品认证"。明溪永亨工贸有限公司通过"6.18"项目交易会对接平台,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专家达成技术对接,形成年产5000 t淮山黄酒的生产规模,年实现2400 t淮山深加工利用。明溪淮山黄酒是以糯米、淮山为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4.
李妍  蔡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79-11881,11900
[目的]研制淮山酶解饮料的最优工艺.[方法]以鲜淮山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进行液化糖化后,在淮山水解液基础上进行调配制备淮山饮料.对淮山的护色、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及淮山饮料的适宜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试验表明,选用0.1%的柠檬酸及0.2%的抗坏血酸复配护色能更好地控制淮山褐变;液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0.35%,温度为70℃,时间为1.5h;糖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糖化酶用量为0.15%,温度为60℃,时间为4h;在淮山水解液中加入8%白砂糖和0.15%黄原胶调配,口感风味最好.[结论]研究可为淮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明溪县淮山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淮山是一种蔬、粮、药兼用的保健食品,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较大。我市种植淮山的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十几万亩,清流、明溪等地的淮山享有盛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清流、明溪等县成立淮山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淮山已成为当地农民  相似文献   

7.
德化英山淮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化英山淮山种植历史悠久,产出的淮山品质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该文介绍英山淮山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与淮山实行水旱轮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该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产地选择、水稻播种、淮山整地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早稻套种淮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2个淮山地方品种的比较试验,清流林畲淮山在产量、食用品质、外观商品性等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清流淮山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山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分析了吴厝淮山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并建议:(1)注册吴厝淮山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吴厝淮山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充分利用吴厝淮山地理标志专用标志;(3)尽快制定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吴厝淮山》;(4)将地理标志“吴厝淮山”推广至其深加工产品;(5)实施地理标志特产吴厝淮山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安顺山药根茎与土壤中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安顺4个山药种植区的同种山药,测定山药根茎灰分的质量分数及其对应生长土壤中几种矿质元素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山药根茎中灰分的质量分数与土壤中Cu,Mn,Zn,Fe元素的质量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山药根茎中灰分与土壤中这4种元素的数学模型,模型揭示了土壤中Cu,Mn,Zn,Fe等元素的质量比对山药根茎营养品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秸秆套网袋栽培对紫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秸秆(稻草)套网袋栽培技术对浙江黄岩紫山药(又名紫莳药)的产量、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山药秸秆套网袋栽培可适当增加单株块茎数,同时块茎也相对较大,因此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秸秆套网袋栽培的紫山药块茎相对细长,外形比较受欢迎,同时还能在生长过程和收获时保护紫山药免受地下害虫危害和损伤,外形美观、光滑、完整,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另外,秸秆栽培有利于提高紫山药的山药皂苷、可溶性糖、粗多糖和黏液多糖等营养和保健养分含量。秸秆套网袋栽培也属于秸秆栽培,虽然套网有降低山药皂苷和黏液多糖含量效应,但其营养和保健养分的含量仍然较高,因此秸秆套网袋栽培紫山药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均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地区观察浙江黄岩紫莳药的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浙江黄岩紫莳药营养器官快速增长期为出苗后45~86 d,营养器官衰退期为出苗后86 d以后。块茎加速膨大期在出苗后86 d前后,块茎膨大表现为:出苗后86~110 d快速增粗,出苗后86~167 d快速伸长,同期也为块茎快速膨大期和块茎鲜重快速增长期,而块茎干物积累快速增长期在出苗后110~167 d,出苗后165 d左右块茎占整株重量80%以上,为紫莳药块茎采收始期。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对山药块茎形态指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和长芋为试材,分别设两组等养分含量的缓释肥与速效肥处理,以不施化肥为对照,研究缓释肥对山药块茎形态指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含量的缓释肥与速效肥处理对山药块茎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缓释肥处理比速效肥处理能显著增加山药块茎长、块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其中以每666.7m2施用缓释肥200 kg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比对照增加44.95%,比等养分的速效肥处理高25.80%;纯收益为16 604.81元,比对照高87.82%,比等养分含量速效肥处理高57.39%。  相似文献   

15.
淮山药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12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形(1.53),其次是薯皮颜色(1.51);薯形的频率分布最高(93.18%),其次为薯肉颜色(90.91%)和茎蔓形状(81.82%)。在7个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薯块长度(1.89),其次是生育期(1.84)和薯块径粗(1.7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79.25%),其次为薯块径粗(42.21%)和单株结薯数(35.62%),最小的为生育期(17.57%)。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44份淮山药种质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来源于广西,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加工型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广西,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亲本;第Ⅲ类群种质主要来自南方地区,均是人工栽培的野生类型品种,为一般性亲本;第Ⅳ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省区的种质,可作为一般性早熟选育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73%,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加工株型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植株结薯因子,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薯块、薯皮颜色和茎蔓颜色因子。【结论】我国淮山药主要地方栽培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呈现一定地域生态环境规律;南方地区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安顺山药”及其立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特征,设计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以菌渣、植物源中药草等为原料,加入磷石膏、褐煤灰等矿物质,并利用活性氨基酸发酵法制成的菌渣发酵肥和活性氨基酸功能性药肥进行单施或化肥配施处理,对不同生长期土壤及植株中重金属的含量、生物富集特征和污染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山药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了块茎膨胀期土壤重金属含量,但到收获期Pb、Cu、Ni比种植前期有所下降,As、Cr显著增加;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块茎膨胀期>种植前>收获期,Cd是主要污染物。(2)收获期山药块茎中Cd、Cu和Ni比膨大期明显下降,但As显著增加。(3)膨大期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高于收获期,但除未施肥对照(CK)和70%功能性药肥+30%复合肥处理(GYF)的块茎膨胀期山药Cr分别超标0.02和0.14倍外,其余处理在各时期均未超标;相比较于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重金属在山药中的富集,其中菌渣发酵肥(JZ)处理和70%菌渣发酵肥+30%复合肥(JZF)处理最显著。综上,菌渣发酵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功能性药肥和化肥配施对重金属影响较明显,单施功能性药肥和菌渣发酵肥能一定程度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降低山药块茎中重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旨在确定EMS诱变山药零余子的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以‘晋山药1号’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EMS溶液和浸泡时间对零余子进行诱变处理,对处理后的零余子出苗率、成苗率、变异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EMS溶液浓度小于0.5%,山药零余子的浸泡时间小于18 h,出苗率、成苗率、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趋势不变;浸泡时间大于18 h而小于36 h时,出苗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变异率的趋势不变。EMS溶液浓度大于0.5%小于0.9%,且浸泡时间小于24 h,出苗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趋势上升。EMS溶液浓度等于0.9%,浸泡时间等于24 h,出苗率约为50%。EMS溶液浓度大于0.9%,浸泡时间大于30 h,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综上,EMS诱变山药零余子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9%、浸泡时间24~30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喷施氯吡脲和多效唑对山药叶片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阐明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提高山药块茎产量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药品种“桂淮2号”为材料,在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测定山药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变化,进行回归方程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可提高山药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OD活性增强,脯氨酸积累增多,MDA降低,其中以氯吡脲影响较大.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的最适浓度分别为30、400 mg/kg.[结论]氯吡脲和多效唑适宜配施能够促进山药叶绿素合成,提高山药叶片蛋白质积累和增强抗性.  相似文献   

19.
对芹峰淮山进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山产量及块茎性状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每667 m2种植2700株芹峰淮山的产量及块茎综合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20.
淮山属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块茎类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种质资源优良单株筛选结合群体观察,植物学、生理学、产量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研究,从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淮山品种“桂淮6”,描述品种特征特性及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早熟,高产,Fe、Zn含量高,淀粉含量适中,可作为药材加工和菜用、粮用、饲用,具有特色开发潜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