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  相似文献   

2.
黑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3份紫粒小麦和17份蓝粒小麦的6个农艺性状和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紫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4.28%和13.37%;稳定时间较长,平均值分别为8.54,10.71 min。紫粒小麦的穗长和公顷穗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7.6%和16.9%。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公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公顷穗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对13种参数标准化后聚类分析,蓝、紫粒小麦之间呈明显的各自聚类趋势,说明蓝、紫粒小麦为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5.
CIMMYT引进春小麦品系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的120份春小麦新品系综合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偏高外,其余性状表现良好,其中产量高于‘甘春20’(7 300 kg.hm-2)的材料有48份,最高产量达到9 850 kg.hm-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变形功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0%~15.80%、14.94%~34.35%1、2.00~78.20 mL和77.00~465.00 EJ.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只有穗粒数与穗长、小穗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品质性状间,变形功与弹性、沉降值呈强正相关,干面筋含量与面筋指数呈强负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来自中国的257份高粱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贵州酒用高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7份高粱种质资源的15个数值型性状和3个描述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15个数值型农艺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为19.83%,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4,变异系数以最长一级枝梗最大(33.16%),长宽比最小(9.4%);遗传多样性指数以株高最大(2.09),最长一级支梗最小(1.94)。在3个描述型性状中,籽粒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69),其次是穗形(1.53),穗型最低(1.30)。相关性分析表明,15个数值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粒长、粒宽均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6,穗长与最长一级支梗数和叶鞘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1。主成分分析表明,15个数值型农艺性状可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40%。聚类分析表明,257份高粱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中的高粱资源具有较大的千粒重,类群...  相似文献   

9.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西谷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分布规律,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15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差异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结果】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2—2.15,除粒色外,均大于1.00;变异系数范围为3.35%—38.66%,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直/支比和粒色变异比较丰富,淀粉和蛋白质变化较小。聚类分析把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大同和朔州;第二类群中部品种,来源地包括阳泉、太原、晋中和榆次;第三类群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临汾和运城,与山西地理分布吻合;北部品种中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平均值更高,南部品种中码粒数、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淀粉和直/支比表现出更高的变异性。主成分分析把15个性状归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26%,表明9个主成分包含了谷子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0.521,临汾的黄疙瘩最高(0.709),大同的牛毛黄最低(0.315)。15个性状和综合得分F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和穗粒重)与F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支比与F值也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9个性状,分别为株高、穗长、茎长、码数、码粒数、单穗重、蛋白质、直/支比和粒色。【结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山西谷子资源划分为南部品种、中部品种和北部品种,划分结果与地理来源吻合。直/支比可作为评价指标引入到谷子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中。筛选出9个性状可以作为谷子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山西谷子南部资源多样性更丰富,可作为谷子品质和特色育种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伊朗鹰嘴豆种质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为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引进的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为材料,分析其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D值评价,筛选出可用于鹰嘴豆种质综合评价的农艺性状指标及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结果】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03%~96.33%,秕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以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2个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838~2.0716,平均值为1.8570,其中,单荚粒数、百粒重和播种至开花期天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秕荚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7000。133份伊朗鹰嘴豆种质分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Ⅰ和Ⅱ类群各包含1份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具有高产、中晚熟特性;第Ⅱ类群具有大粒、晚熟、高杆特性;第Ⅲ类群包含6份种质,该类群具有晚熟、高杆特性;第Ⅳ类群包含14份种质,具有小粒特性;第Ⅴ类群包含7份种质,具有大荚、花期长、高产特性;第Ⅵ类群包含2份种质,具有花期一致、花期早的特性;第Ⅶ类群包含102份种质,具有大荚、矮杆特性。整体来看,12个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其中,在极显著相关的性状中,以播种至见花期天数与播种至开花期天数间、单株一级分枝数与有效分枝数间及单株产量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前6个主成分(PC1~PC6)的累积贡献率为91.3798%,PC1的主要因子是实荚数和有效分枝数;PC2的主要因子是生育期相关性状;PC3的主要因子是产量和单株产量,为产量因子;PC4的主要因子是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为花期因子;PC5的主要因子是单荚粒数;PC6的主要因子是秕荚数。综合评价D值大于0.5000的种质有26份,其中综合评价D值大于0.6000的种质有6份,说明这些伊朗鹰嘴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伊朗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初步筛选到26份综合表现较好的鹰嘴豆种质,可作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基础材料。实荚数、有效分枝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单株产量、见花至开花期天数、单荚粒数、秕荚数和株高8个性状可作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茶树种质资源,了解重庆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已保存的3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30个农艺性状和5个主要生化成分指标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茶树资源在农艺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1.01%~53.54%,平均变异系数29.13%;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04,平均多样性指数1.16;主要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介于11.87%~28.56%,平均变异系数19.4%;多样性指数介于1.91~2.07,平均多样性指数2.00;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5%,包含了35个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重庆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重庆茶树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第Ⅱ类群属于红绿兼制类型,第Ⅲ类群是开发红茶的优质原料;筛选出芽色变异材料1份,芽叶绒毛特多类型材料3份,特早生茶树材料10份,高茶多酚特异资源21份,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并有效利用印度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评价鹰嘴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表现良好的种质。结果表明: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7%(播种至开花期天数)~85.26%(秕荚数),百粒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实荚数、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产量、单株产量和秕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30%,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0 9(单株产量)~2.053 5(单荚粒数),平均值为1.930 2,单荚粒数、株高、有效枝数和播种至见花期天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 0,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700 0,说明各性状的数量指标分布较为均匀;在欧式距离为3.41处,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被分为9个类群,各类群资源数量不同,第Ⅰ~Ⅷ类群均具有一定的性状优势;筛选到4个可用于综合评价印度鹰嘴豆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分别为实荚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株高、分枝数;利用综合D值评价筛选到31份综合表现较好的资源,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基础材料、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和其他地区、国家外引水稻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利用32个表型性状对105份新疆水稻种质资源和253份其他地区、国家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6.73%,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二次枝梗数(32.22%),最小的是谷粒宽(6.82%)。新疆水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5,质量性状为0.51;其他地区、国家水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2,质量性状为0.40。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转换为5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分别占总信息量的84.66%(新疆)和84.60%(其他地区、国家)。利用UPGMA法,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类,第1类群包含201份材料,其中新疆材料65份,为穗粒数多的品种;第2类群包含5份材料,为高秆、大穗但结实率较低的品种;第3类群包含32份材料,为着粒密度较稀、穗粒数较少的品种;第4类群包含118份材料,其中新疆材料有36份,此类群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少于全部材料平均值但高于第3类群平均值;第5类群只包含2个材料,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新疆水稻种质资源和其他地区、国家外引水稻种质资源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在育种工作中可挖掘不同地区资源的有利基因,增加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明确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并为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以170份自育高代品系,以及1份栽培品种周麦18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小麦籽粒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以及容重进行检测分析,并对6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2.64%;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62%~17.21%;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29%~36.52%;沉降值变幅为11.13~41.82 mL;硬度变幅为49.46%~75.06%;容重变幅为758.18~849.45 g/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水分含量、硬度与沉降值、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容重与沉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水分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水分含量、沉降值与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群Ⅰ包含7个品系,类群Ⅱ包含19个品系,类群Ⅲ包含41个品系,类群Ⅳ包含79个品系,聚为类群Ⅴ包含24个品系。该研究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筛选特异性谷子种质资源,为其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200份来源不同的谷子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质量性状叶鞘色、剌毛颜色、幼苗叶姿、幼苗叶色、开花期叶姿、穗颈形状、米色、穗松紧度、穗形、花药颜色、粒色、刺毛长度、穗码密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57~1.207,性状表型丰富,其余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652~2.099。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熟期较长,植株高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第Ⅱ类群产量性状表现突出;第Ⅲ类群植株较矮。主成分分析选取5个累积贡献率为60.9%的主成分进行评价,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主茎节数与穗下节间长度极显著负相关;主穗直径与主茎直径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质量与单株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质量与主茎直径极显著正相关。200份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分为3个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创制新品种提供重要资源支撑;筛选出5个主要性状,可作为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着重关注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著(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利用其有益基因,提高甜高粱育种效率。本试验对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中锤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1.22%;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7.7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弱负相关;锤度与其它6个性状相关性较弱。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因子、籽粒产量因子、锤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3.115%,可基本反映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Ⅲ、第Ⅳ类群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进一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