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来安县山芋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移栽、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来安县山芋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品种选择、选地、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脱毒山芋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脱毒山芋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夏山芋垄作地膜育苗技术,主要包括田块选择、精耕细作、开沟与起垄、种薯处理、适期排种盖膜、苗期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夏山芋大田移栽提供充足和优质种苗,从而为夏山芋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1.选用优良果蓝型山芋品种双季山芋主要用于鲜食、烤食,要选用糖 分含量高的黄心或红心山芋,如鲁薯8号、徐薯43-14、8810等,这些品种甜度高,风味好,有市场竞争力。 2.大棚温室育苗为提早上市,采用大棚温室育苗。可在蔬菜大棚里选择山芋苗床进行育苗,也可在山芋苗床上建竹弓式大棚。山芋播种时,要选用无病健薯,并用多菌灵进行种薯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接种薯25千克左右。排种后覆一层地膜。出苗前苗床温度控制在32~35℃,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并注意通风散湿,移栽前3天通风炼苗,棚温控制在20℃左右。苗龄,30~35天。  相似文献   

5.
山芋是泗县一项特色产业。针对泗县山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强化领导、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加强现代农业山芋产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山芋新品种繁育和示范基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以及项目支持、政策拉动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诸多方面,提出泗县山芋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促进山芋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芋是我省主要栽培农作物之一.山芋一生病虫主要有山芋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山芋天蛾、斜纹夜蛾、造桥虫,还有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夺取山芋优质高产,应对多种病虫草害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山芋其味甜,营养好,是猪很好的饲料。但是山芋必须适当加工,合理调配,才能被猪很好地吸收利用。1山芋不宜生喂由于山芋块含有胰蛋白酶,会降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猪吃生山芋后,易出现掉膘、枯毛等现象,而山芋煮熟捣烂拌米糠、麦麸,生猪爱吃,体壮毛光。煮熟的山芋的蛋白质的消化  相似文献   

8.
山芋其味甜,营养好,是猪很好的饲料。但是山芋必须适当加工,合理调配,才能被猪很好地吸收利用。山芋不宜生喂 由于山芋块含有胰蛋白酶,会降低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猪吃生山芋后,易出现掉膘,枯毛等现象,而山芋煮熟捣烂拌米糠、麦麸,生猪爱吃,体壮毛光。煮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南陵县茶林村山芋粉丝制作工艺,具体包括山芋原料生产、优选山芋原料、清洗、打浆分离、过滤、沉淀取粉、净化脱色、取粉晾干、制浆、手工制作粉丝、冷却、晾晒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山芋粉丝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泗县农民为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采取了在山芋地里套种玉米的方法。据典型調查和同老农座談,一般均比单栽山芋或单种玉米增产。1956年,长沟乡阴陵高級农业合作社,十四点六亩春山芋套种玉米,結果亩产山芋一千七百六十斤、玉米一百九十五斤,比单栽山芋或单种玉米增产二至三成。泗县农場早在1956年曾作試驗,二亩四分春山芋套种玉米,結果亩产山芋三千一百斤、玉米二百八十四斤,两者合計,比单种玉米或单栽山芋均增产30%以上。在山芋地里套种玉米,由于两种作物均比单种的稀些,通风透光好。同时,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在空間上二者互不影响。山芋套种玉米,在播种和管理上有先有后,可以調节劳动力的忙閑。  相似文献   

11.
甘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甘薯脱毒与种薯快繁技术,从而为甘薯脱毒快繁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甘薯栽培研究成果及专家知识归纳总结,应用作物栽培学、生理学、生态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对甘薯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进行了设计,拟以甘薯生育指标、环境因子、技术措施之间的定量化动态关系为主线,建立具有动态预测和决策功能的甘薯栽培管理知识模型.本设计主要包括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资料获取方式、研究方法、开发过程等部分,实现播前栽培方案的设计与动态生育指标的确定等功能,揭示生态环境和农艺栽培措施与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内在关系和机制,实现区域化和经验性甘薯栽培管理模式的系统化整合和科学化表达,形成模型化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性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甘薯幼苗对海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生长发育、膜透性、保护性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25%和40%的海水胁迫对甘薯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脯氨酸含量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浓度海水处理下均在处理6 d时达到最高值;③在10%、25%海水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酶活性均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在40%海水处理3 d、6 d时,甘薯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对照不断升高,而在处理10 d时,SOD酶活性骤然降低,POD酶活性略微降低,CA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④10%和25%海水处理的甘薯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大,40%海水处理的甘薯叶片MDA含量与膜透性(ELP)值大幅上升; ⑤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 甘薯幼苗根、茎和叶部的Na 、Cl-含量显著增加,且茎部和根部的Na 、Cl-含量明显高于叶部,甘薯植株各部分的K 含量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甘薯块根总RNA提取与psy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薯块根富含的次生物质严重干扰了总RNA的提取.本试验采用 4种方法对甘薯块根总RNA进行提取,筛选出 1种最佳的改进方法,排除了甘薯块根中淀粉、多糖、多酚以及纤维等次生物质的干扰,提取到了高质量的甘薯块根总RNA.所提取的RNA得率较高,完整性好,纯度高,以其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出了甘薯psy基因 422bp的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15.
姚惠伶  蒋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57-8358,8361
[目的]优化紫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紫薯粗多糖,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紫薯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超声频率〉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紫薯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超声频率80 kHz,此条件下紫薯多糖的提取率为3.63%。[结论]利用超声技术提取紫薯多糖可以提高多糖得率、缩短提取时间、采用较低温度提取、节省提取溶剂,降低提取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脱毒甘薯生长发育特性和增产效果,选育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脱毒甘薯。[方法]以"一窝红"和"卢选1号"2个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整个生育过程进行调查,对各关键时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脱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薯植株的生长发育,一些形态及产量指标如蔓长,茎、叶鲜重,块根直径,块根重量,茎分支数,结薯数和单株产量都发生显著变化。生育前期脱毒甘薯植株的生长优势表现在地上部,后期优势表现在以产量形成为主的地下根部。[结论]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应用脱毒苗是当前解决病毒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天然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对甘薯淀粉分离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方法]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分离效果良好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筛选出的沉淀淀粉能力较好的菌株为乳杆菌,表明乳杆菌菌体本身或由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淀粉具有絮凝作用。从发酵液的乳酸菌总数、pH值来看,乳酸菌总数偏高的发酵液,pH值一般较低,分离效果也较好,表明分离效果与乳酸菌总数及酸浆的pH值有关。[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甘薯酸浆的人工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19.
中国菜用甘薯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菜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特点、育种现状、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广阔的产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甘薯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云  李长看  袁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66-6667,6678
[目的]为甘薯品种的基因转化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郑9728-4甘薯苗的枝条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其愈伤组织产生、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以甘薯顶芽下3~4节为外植体诱导无菌芽效果较好,外植体以0.1%的HgCl2灭菌6~7min效果较好;甘薯枝条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无菌芽各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BA1.0mg/L+IAA0.1mg/L(成愈率为98.7%,分化率为91.2%,增殖倍数为4.5倍,且丛芽生长健壮);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0mg/L。[结论]建立了甘薯的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