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收菇次数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不同收菇次数平菇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菌糠的获得率减少;不同的收菇次数对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以第三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棉子壳菌糠的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收菇次数棉子壳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棉子壳菌糠的获得率减少;不同收菇次数对棉子壳菌糠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以第三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玉米芯平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远远高于许多植物秸秆,粗纤维含量远远低于许多植物秸秆;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降低;不同的收菇次数对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以第3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好。[结论]玉米芯平菇菌糠中各种常规的营养成分齐全,部分成分优于农作物秸秆,可作为畜禽饲料,这为菌糠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凯氏定氮法、硫酸-苯酚法、索氏提取法测定了2种玉米芯菌糠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不同玉米芯菌糠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2种混合菌糠为基质,开展混合菌糠在平菇栽培中的利用。结果表明:玉米芯作为主要材料栽种香菇和裂褶菌后,菌糠中多糖、总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均显著增高,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裂褶菌菌糠中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63%和1.24%,香菇菌糠中总蛋白含量较高,达到了7.46%。平菇能够在不同配比的玉米芯菌糠基质中正常生长和分化出菇,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因基质配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果。以配方B(40%混合菌糠+50%杂木屑)为平菇栽培试验中的最优培养基,不仅菌丝体形态较好,而且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到了70.69%;配方E(90%杂木屑)次之,生物转化率为70.03%;配方F(90%玉米芯)最差,生物转化率为52.4%;配方D(90%玉米芯菌糠)的生物转化率为56.54%。  相似文献   

5.
为食用菌废菌糠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秀珍菇、杏鲍菇、海鲜菇、银耳和香菇5种食用菌废菌糠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过筛、蒸馏水摇床震荡浸提和醇沉淀制备等方法研究废菌糠物料特性、营养成分及胞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废菌糠物料均偏酸性;含水量以银耳废菌糠最高,为76.06%;菌糠粉碎回收率以香菇最大,为73.88%。在营养成分方面,以杏鲍菇废菌糠的总糖含量最高,为386.97mg/g;海鲜菇废菌糠的粗多糖含量最高,为33.40mg/g;秀珍菇废菌糠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62.45mg/g。在胞外酶活性方面,以杏鲍菇废菌糠的漆酶活性最高,为0.83U/g;银耳废菌糠的木聚糖酶活性最高,为196.39U/g;香菇废菌糠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为734.29U/g。  相似文献   

6.
对3种丢糟菌糠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维生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分析,为丢糟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食用菌出菇后对丢糟的营养成分的改变影响较大,粗蛋白提高了6.01%、粗纤维降低了2.08%,总氨基酸降低了4.24%;菌丝体长满菌包而未出菇对丢糟的营养成分的改变影响不大。3种丢糟菌糠的各项营养指标综合比较,未出菇的鸡腿菇菌糠稍优于其他两种菌糠,更适合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俐俐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30-430,432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30%~5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10%~3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10%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当平菇菌糠提取液加入量达到30%及其以上时,则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尤其是白灵菇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酒糟菌糠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测定4种酒糟菌糠多糖的含量,为酒糟菌糠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茶树菇菌糠(未出菇)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水提醇沉法优选。根据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对茶树菇菌糠(出菇)、茶树菇菌糠(未出菇)、鸡腿菇菌糠(出菇)和鸡腿菇菌糠(未出菇)这4种酒糟菌糠进行粗多糖的提取,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粗多糖中总糖含量和DNS法测定粗多糖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酒糟菌糠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测得上述4种酒糟菌糠中多糖含量分别为0.39%、0.70%、0.47%、0.99%。[结论]未出菇的酒糟菌糠多糖含量高于出菇的酒糟菌糠,培养鸡腿菇的酒糟菌糠多糖含量高于培养茶树菇的酒糟菌糠。  相似文献   

10.
菌糠二次利用栽培秀珍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工厂对废弃料的利用率,明确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的适宜比例,本实验以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加入量代替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可提高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产量.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50%时,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均达到最高,比传统木屑、棉籽壳的袋料培养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杏鲍菇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烤烟采收次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减少烤烟采收次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4次与采收8次相比,烤烟产量降低6.02%~6.77%;各部位烟叶烟碱含量提高,钾含量降低;初烤烟叶的均价及上等烟率均有所提高,烟叶外观品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肥力下冬小麦春季干旱的复水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为探明冬小麦春季旱后复水补偿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冬小麦,于返青、拔节期进行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处理;【结果】返青期中度干旱,在高肥力下复水15天时,叶绿素含量已超过对照水平,复水5天后,光合速率超过对照;中、低肥力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分别在复水15天、20天时比对照略有增加。拔节期中度干旱只在高肥力下复水20天后,光合速率比对照略有增加;其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未达对照水平。除低肥力下重度干旱外,返青期旱后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无明显降低,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高、中肥力下中度旱后复水产量还略有增加;拔节期旱后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明显降低,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结论】冬小麦春季受旱复水后,光合速率比叶绿素含量更容易恢复;返青期旱后复水比拔节期旱后复水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表现出更强的补偿效应,这主要缘于收获指数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强冬小麦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中、高肥力下返青期中度旱后复水更有利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中熟品种苏棉4号为材料,研究麦后移栽棉不同长势棉株的不同花期棉铃各部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壮型棉铃内子棉干物质积累的速度最快,养分转化利用率最高,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早衰型较差,贪青型居中。  相似文献   

15.
 为减害降焦、协调增香,满足工业企业的原料需求,拓展上部烟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空间打下基础,研究了丽江烟区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对叶绿素含量、水分及烤后烟叶外观品质、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部6片叶一起养,一次性采烤,养分分配平衡,容易落黄成熟,达到充分成熟采收,而分次采烤,顶部3片叶养分过于集中,难于落黄成熟,1-6位叶SPAD值较对照低3.13-8.17。(2)一次性采烤烟叶外观质量分值较分次采烤烟叶高出1.5-12分,1-3叶杂色叶比例小、等级更趋于合理,均价高出1.16元,经济效益提高。(3)一次性采烤与分次采烤烟叶比较,糖含量、总氮含量差别不大,钾含量1-3叶位增加0.29%,4-6叶位降低0.3%;淀粉含量1-3叶位减少2.48%,4-6叶位降低2.05%。(4)一次性采烤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优于分次采烤烟叶,4-6叶优于1-3叶,主要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略有改善,杂气明显减轻,上部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审郑白糯918糯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3个采收时期研究了采收时期不同对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时期不同,对鲜食糯玉米籽粒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影响较大,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着采收时期的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降低;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是随着授粉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赖氨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镁含量随着采收期推迟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表现为下降;钙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采收期对不同主栽双孢蘑菇品种采收品质的影响,以4个双孢蘑菇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采收期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等内在品质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5种指标在同一采收期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采收期Ⅰ(菌盖直径2~3cm)时这种差异表现得较为明显。在采收期Ⅰ时,不同品种间Vc含量的变幅最大,即13.2~105.5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9~21.4mg/g,还原糖为1.51%~2.14%,总酚含量为333~680μg/g,PPO活性为34.25~88.25U/(g.min)。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中除PPO活性呈持续增加趋势外,其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采收期Ⅱ(菌盖直径3~4cm)或Ⅲ(菌盖直径4~5cm)达到最高。从营养学、生物学产量和贮藏特性考虑,综合分析以上5种试验指标,应选取未开伞且直径在4cm左右的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18.
大果沙棘温室嫩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基质和采穗期对大果沙棘温室嫩枝扦插试验表明:温室嫩枝扦插对扦插技术要求较高,采穗期一般为6月25日左右为最佳,扦插基质要求通透性好、保水性较好、营养丰富。大果沙棘温室嫩枝扦插中以基质C(50%森林土+30%耕作土+20%的沙土)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