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求最适合的肥料基追比例对烟叶产质量及其与烟叶香气的关系,进行了基追肥比例8∶2,7∶3,6∶4,5∶5,3∶7和全追肥共6个处理,对烤烟烟叶产质量及烟叶香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追比3∶7(T5)的株高、茎围、叶长最大,分别达到了97.00,9.37,66.90cm。T5产量、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3687.98kg/hm2,13.48元/kg,86.54%。基追比8∶2(T1)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为474.36μg/g,其次是7∶3(T2),为469.43μg/g,5∶5(T4)致香物质含量最低,为383.38μg/g。  相似文献   
2.
以滇西南勐永蔗区185份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数学法,对蔗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勐永蔗区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全氮含量偏高,全磷、碱解氮含量偏低;(2)p H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3)勐永蔗区土壤肥力平均综合指标值0.53,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占92.3%,说明该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3.
宿根甘蔗衰退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宿根甘蔗衰退是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宿根甘蔗生产过程中随宿根年限增加病虫害加剧,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呈现降低趋势。针对宿根甘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报告,本文从土壤营养失调、根系分泌物积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病虫害发生等方面阐述了宿根甘蔗衰退机理,介绍了提高甘蔗宿根年限的主要措施,并对延缓宿根甘蔗衰退的相关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同时检测甘蔗叶片中敌草隆和莠灭净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种除草剂在蔗叶中的残留量动态变化特征。蔗叶样品粉碎后,加入乙腈、氯化钠,离心、超声提取,经有机相滤膜过滤,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的线性范围为20~40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87.6%~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2.8%~4.6%,定量限为0.003 mg·kg-1。甘蔗叶片的敌草隆和莠灭净在喷施60~90 d内基本降解,90 d后基本检测不到2种除草剂残留。  相似文献   
5.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甘蔗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其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处理A)的出苗率、单茎重、有效茎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C);各处理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地膜全覆盖高于半膜覆盖,最低的是对照不覆盖地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全覆盖半膜覆盖不覆盖地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对丽江滇西高原烟蚜茧蜂繁殖技术作出评价和适合当地提供基础,采用蜂蚜同接技术,在18个简易温室塑料小棚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并进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试验。结果表明:(1)烟蚜繁殖较快,接蚜15d后与20d后,数量分别达到接蚜时的10倍与20倍,寄生率为7.83%与9.15%。在烟蚜繁殖的同时,寄生蚜数量也在增加,且寄生率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为单株饲养烟蚜茧蜂创造条件。(2)接蚜15d,烟蚜数量达到994头/株,是接蚜时的8倍,僵蚜数量61头/株;接蚜20d,烟蚜达到1344头/株,是接蚜时的11倍,僵蚜数量284头/株。烟蚜的快速繁殖为烟蚜茧蜂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烟蚜茧蜂的繁殖能力也相当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求。(3)放蜂烟田比对照烟田少使用农药3次,生物防治效果显著,达82%,农药施用金额平均减少4.12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明确丽江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合理科学使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对2009~2010年丽江4县1区生产的云烟87、云烟85和云烟97等3个主栽品种的优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的75种致香物质中,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427.19μg/g,占73.82%;醛酮类共39种,51.68μg/g,占8.93%;醇类9种,49.75μg/g,占8.60%;酯类及内酯类7种,15.58μg/g,占2.69%;酸类4种,21.77μg/g,占3.67%;酚类3种,1.87μg/g,占0.32%;氮杂环类9种,2.00μg/g,占0.35%;芳香烃类3种,8.83μg/g,占1.53%。(2)3个主栽品种中,云烟87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为638.30μg/g,其次是云烟97,为535.09μg/g,最低是云烟85,为51000μg/g。烟叶致香物质含量高原平坝区最高,湿润河谷区最低,分别为659.55μg/g,533.25μg/g,3个生态区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8,0.11。(3)致香物质随海拔的升高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规律,含量集中在500-650μg/g范围内。(4)丽江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钾含量较适宜,氯含量偏低,各类致香物质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化学成分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减害降焦、协调增香,满足工业企业的原料需求,拓展上部烟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空间打下基础,研究了丽江烟区上部叶不同采收方式对叶绿素含量、水分及烤后烟叶外观品质、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部6片叶一起养,一次性采烤,养分分配平衡,容易落黄成熟,达到充分成熟采收,而分次采烤,顶部3片叶养分过于集中,难于落黄成熟,1-6位叶SPAD值较对照低3.13-8.17。(2)一次性采烤烟叶外观质量分值较分次采烤烟叶高出1.5-12分,1-3叶杂色叶比例小、等级更趋于合理,均价高出1.16元,经济效益提高。(3)一次性采烤与分次采烤烟叶比较,糖含量、总氮含量差别不大,钾含量1-3叶位增加0.29%,4-6叶位降低0.3%;淀粉含量1-3叶位减少2.48%,4-6叶位降低2.05%。(4)一次性采烤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优于分次采烤烟叶,4-6叶优于1-3叶,主要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略有改善,杂气明显减轻,上部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出保山低热河谷区域早植烤烟生产的气候特点及其规律,为优质早植烟生产拟制科学、合理的调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比较分析了伊洛瓦底江支流保山龙川江区域早植烟大田期1-7月和夏烟大田期5-9月的光、热、降雨等自然气候条件。结果表明:(1)保山具有典型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热量丰富,尤其是保山低热河谷区域光热等自然条件总体适宜优质烟叶周年生产。(2)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夏烟均好于早植烟,≥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温)、最低气温(夜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夏烟分别高7.0%,27.5%,4.4℃,2.7℃,6.5℃,27.4%,9个百分点。而日温差、大田期日照时间、日照率则早植烟高于夏烟,分别高39℃,1.6h/d,17.5个百分点。夏烟在整个生育期内除了第3,第4月降雨较多,其他各月降雨变化范围、气温、日照时数变化较平稳,而早植烟则随移栽后时间变化较大,降水量和气温逐渐增加,日照时数逐渐降低。(3)冬春季早植烤烟生产期具有一定的冷害低温等风险,应针对性地加强其生长发育规律、干物质和品质要素形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采取调整移栽期、设施工厂化育苗、膜下栽培、大苗移栽、合理水肥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甘蔗对干旱、低温、盐胁迫等不良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主要包括形态结构、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特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