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S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结果。高缎别胶质瘤(Ⅲ~Ⅳ胶质瘤)E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级别胶质瘤(Ⅰ~Ⅱ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ES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恶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S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Ⅲ~Ⅳ胶质瘤)E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级别胶质瘤(Ⅰ~Ⅱ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ES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恶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挫伤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致SD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治疗组脑挫伤后2h开始应用G-CSF(浓度为2mg/L)皮下注射10ptg/kg/d,共5d.对照组和正常组2h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5d.正常组假手术不致伤.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治疗1周组、治疗2周组、对照1周组、对照2周组、正常1周组和正常2周组.分别在造模成功1周和2周后检测各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1周:对照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O.05).2周:对照组血浆及脑组织中AngII和ET的含量增加更加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O.01).治疗组1周和2周的结果是血浆及脑组织中AngⅡ和ET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Ang1I和ET的含量明显升高,G-CSF能降低两者的含量,从而起到对受损伤的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14-3-3和Bcl-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和68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14-3-3和Bcl-2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脑组织比较,14-3-3蛋白在胶质瘤表达异常增强(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中胶质瘤组织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14-3-3蛋白表达的强度和范围增加(P〈0.05).Bcl-2蛋白在不同级别的恶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有差别(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增高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14-3-3和Bcl-2蛋白对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影响,可作为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及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临床和病理学确诊的脑血吸虫病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病灶呈不规则的等或稍高密度灶。动态增强后早期、中期、晚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不相同,病灶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经药物治疗后复诊大多数患者脑组织恢复正常。结论:脑血吸虫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为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50例脑内转移瘤 CT 检查结果,对其中6例脑单发转移瘤 CT诊断与手术病理作了对照分析。脑内转移瘤 CT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脑内占位性病变,其主要共同特点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域内可见类圆形或环、结节强化,周围脑质广泛低密度水肿区,边缘形状不规则。提出了其他相应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胶质瘤56例和正常脑组织8例中survivin蛋白、Ki67和FⅧRAg的表达,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TUNEL检测,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5.3%、56.8%、83.2%,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阳性者的Ki67、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者,而其凋亡率则低于survivin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结论:Survivin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凋亡、增殖活性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袁璐  张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00-200,226
1病例 患者,女,12岁。四肢疼痛,活动后乏力20d,突发不能站立,四肢乏力加重。体检:双下肢肌力约Ⅲ级,腱反射亢进,未引出病理反射,余未见异常。MRI扫描示:蝶鞍扩大,鞍内及鞍上类圆形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大小2.9cm&#215;3.3cm&#215;3.1cm,肿瘤周围脑组织无明显水肿,视交叉受压变形;可见垂体信号,垂体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影像学考虑:鞍区占位病变,鞍上池区生殖细胞瘤,胶质瘤(见图1)。临床以鞍上池区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组织,术后常规送病检。  相似文献   

9.
胎儿囊性淋巴管瘤合并全身水肿的B超诊断刘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中心,湛江524001)病妇,36岁,农民,曾正常产一孩子。1995年8月因停经16周到我院作B超检查(ATLHDI)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5MHz)。B超示:胎儿臀位,双顶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肾祛痰活血汤对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脑组织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损伤区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的影响。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补肾祛痰活血汤、对照组给消栓通络胶囊,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与相应量的双蒸馏水。采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 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反映脑水肿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损伤区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量,并对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72 h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正常组、假手术组要增高一些,脑组织损伤区周围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与脑组织损伤程度正相关,脑组织损伤区周围Occludin、ZO-1蛋白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补肾祛痰活血汤对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损伤区Occludin、ZO-1蛋白含量降低有抑制作用,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减轻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0层容积CT联合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扫描计划对正常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拟行全脑灌注成像(whole-brain perfusion CT,WB-CTP)的患者120例,选取灌注正常者60例,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同时由2位熟练使用脑灌注后处理软件的影像医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全脑额叶皮质、颞叶皮质、枕叶皮质、顶叶皮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基底节区、丘脑分别选取感兴趣区(ROI)由软件自动生成灌注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流容积(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ing time,MT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辐射剂量为(4.56±0.011)mSv,2名医师测得的各兴趣区的rCBF、rCBV、MTT、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全脑灌注辐射剂量低、灌注参数稳定、可重复性较好,对于全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较为全面可靠,可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星形细胞瘤CT增强扫描特征与其恶性程度的关系,研究CT对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的形态分6型:(1)囊性伴壁结节型。占20%;(2)假囊伴壁结节型,占14%;(3)实质型,占9%;(4)环型,占16%;(5)多环型,占15%;(6)混杂型。占26%。囊性伴壁结节型及实质型为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两者约各占50%;多环型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假囊伴壁结节型、环型及混杂型绝大部分为Ⅱ-Ⅳ级星型细胞瘤.分别占92.9%、81.3%、92.3%,其余为Ⅰ级星形细胞瘤。结论:根据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的特征,对诊断和鉴别星形细胞瘤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为莲心碱治疗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24h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莲心碱(3mg/kg)组,分别于术前30min、再灌注即刻、再灌注12h舌静脉注射莲心碱3mg/kg。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以化学比色法测定总NOS活性,并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脑组织NO水平显著升高,总NOS和iNOS活性显著增加,莲心碱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总NOS、iNOS活力。结论:莲心碱可能通过降低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发挥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低分化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态。方法:将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单克隆株(CNE-2Z-H5)接种于裸鼠皮下,然后对荷瘤鼠进行ABS血管灌注,扫描电观察;移植瘤组织用因子Ⅶ相关抗原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血管形态。结果:(1)肿瘤微血和构筑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窦状,囊腔状血管形成,血管分级不明显;(2)血管壁薄,血管腔数量少,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缺乏平滑肌,基底膜薄或缺如,内皮细胞间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挫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G-CSF在治疗脑挫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自由落体法致SD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正常组不致伤.治疗组脑挫伤2h后开始应用G-CSF(浓度为2mg/L)一次性皮下注射50μg/kg治疗.对照组和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24h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MDA和SOD的含量.结果脑挫伤后,对照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和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CSF能有效地提高脑挫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NO和MDA含量,保护脑组织,改善脑水肿,从而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充盈型肝海绵状血管瘤(ffHCH)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共15个ffHCH病灶的强CT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大小、三期动态(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模式,以及是否伴有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等表现。结果ffHCH病灶好发于肝右叶近包膜下区域;直径(2.42±0.64)cm;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呈高密度,病灶平均CT值明显高于同期正常肝实质(P〈0.05);门静脉期病灶呈高或等密度,病灶平均CT值仍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延迟期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但其强化程度与肝实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灶可见APS,发生率33.33%;无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结论ffHCH三期增强CT表现在病灶位置、大小、增强方式和伴发APS等方面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山茶花提取物探讨对缺血性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的试验研究。其方法为给药后第7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7天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伊文思蓝(EB)含量;同时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前脑重复缺血再灌注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同时伴随脑内MPO活性上升(P〈0.01)。脑组织EB及水分量升高(P〈0.01)。山茶花提取物预防和治疗给药可提高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使脑组织EB含量下降(P〈0.05和P〈0.01)。脑水分含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同时伴随MPO活性下降(P〈0.05和P〈0.01)。炎症反应减弱。山茶花提取物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降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血脑屏障损伤和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内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大黄酸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改良的Himori法制备小鼠全脑缺血5min再灌注30min模型。脑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后断头取脑,低温制备10%的脑组织匀浆,测定脑内NO的含量。观察不同剂量大黄酸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内NO的含量的影响。结果各组之间的小鼠的呼吸次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小鼠呼吸的持续时间假手术组、大黄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同剂量的大黄酸对缺血小鼠脑内NO的含量有不同的影响,中剂量大黄酸使小鼠脑内NO量明显减少,大剂量次之,小剂量的大黄酸对脑内NO的影响最小。结论合适剂量的大黄酸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升高的NO有降低作用,从而缓解NO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发挥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晴  龚兰  江云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3-193
1病例 孕妇,29岁,孕27周,孕2产1,已有一健康女孩,此次孕期无不良接触史。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强回声环消失,脑组织显示漂浮于羊水中,且脑表面不规则,脑内结构紊乱(见图1);脐带横切面呈“吕”字形,羊水深度8.2cm,羊水指数29.0cm,胎心147次/min。胎儿颜面、唇、四腔心、双肾、膀胱、四肢均可显示。CDFI:脑组织内可见血流信号,胎儿脐带显示为一红一蓝两根血管(见图2)。超声提示:①单胎,胎儿存活;②胎儿露脑畸形;③单脐动脉;④羊水过多。孕妇引产后证实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PNET患者5例影像学表现,其中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结果:5例PNET病灶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其中顶叶3例,额顶叶1例,颞顶叶1例,病灶普遍较大,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T1WI上5例均呈稍低信号,T2WI上4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行CT扫描病灶均呈稍高信号。5例病灶中囊实性4例,实性1例。病灶内出血4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增强扫描病灶内实性成份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儿童幕上PNE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肿瘤部位、形态、囊实性肿块、瘤周水肿、出血等特征可为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