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单发性脑转移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作CT检查的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单发性脑转移瘤35例,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延时扫描。结果幕上30例(占85.7%),幕下5例(占14.3%),以大、小脑半球皮质下区及皮髓交界部分布为主;病灶平均直径较大,坏死灶多见;增强扫描以不规则环状强化为主,可见壁结节,延时扫描持续强化,脑水肿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结论单发性脑转移瘤幕上、下均可发生,以幕上多见,以大、小脑半球皮髓交界部为主,薄层增强扫描呈环形或壁结节强化为特征,常伴囊变或坏死。但要与恶性胶质瘤、恶性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单发性脑脓肿、颅内结核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单侧12例均为单发,双侧肾脏1例,合并肾肿瘤出血3例,男:女为4:9。CT平扫表现:呈混杂密度肿块,或呈等或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见病灶内血管及平滑肌成分呈不同程度的增强,脂肪密度灶及肿瘤出血灶无明显强化。结论多脂肪成分的肾错构瘤具有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则需结合B超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是癌症病程进入播散扩展阶段,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脑转移瘤生存期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延长存活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51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脑转移瘤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1~1998年我科共收住院脑肿瘤患者680例,其中脑转移瘤患者51例,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42~79岁,平均57.5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者37例,运动障碍20例,精神障碍9例,癫痫发作11例,失语6例,小脑症状19例。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且已明确肺癌组织学类型的病例.结果:36例中,单发转移10例,多发转移26例;鳞癌19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3例;36例107个转移灶中,鳞癌71个,腺癌30个,小细胞癌2个,大细胞癌4个;各种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瘤灶中,鳞癌重度水肿比例最高(57.7%),囊性变最多(45.1%),腺癌转移瘤卒中出现率最高(30.0%).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脑转移有不同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3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囊肿中6例平扫为囊样低密度影,2例表现为稍低密度影.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均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其内见囊样坏死区.甲状腺腺瘤中4例为单发低密度灶,1例表现为囊样低密度灶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强化明显.甲状腺炎均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不规则肿块,2例病灶内见团片状钙化.结论: CT有助于发现甲状腺疾病,但定性困难,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15例脑静脉畸形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单发脑静脉畸形,左顶叶、右顶叶、左小脑半球、右小脑半球、桥脑受累分别为6、3、3、2、1例;其中1例合并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畸形,1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CT表现为多条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典型者呈"水母头"状或"树根"状改变。结论 CT血管成像可显示脑静脉畸形特征和伴发病变,对脑静脉畸形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前列腺癌(40例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证实)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前列腺无明显增大2例,增大53例;其中2例为包膜内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53例为包膜外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48例,等密度5例,均示前列腺外、后缘结节状、波浪状隆起,或凸出于包膜外的不规则肿块,有的伴周围结构器官受累,骨或远处脏器转移现象;以上病例增强均表现为低密度改变。结论: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和边缘毛糙、前列腺局限性密度减低是CT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征象;CT增强扫描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外型)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早期前列腺癌(包膜内型)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5例脑动脉瘤行MSCTA、DSA诊断与治疗。结果85例中MSCTA共诊断出脑动脉瘤95个,DSA诊断出脑动脉瘤96个,术后确诊为脑动脉瘤96个。MS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9.0%(95/96)。43例行血管内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42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8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者术后3d因脑水肿而死亡。结论MSC- 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仅行MRI检查8例,仅行CT检查9例,另3例均行CT和MR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睾丸5例、卵巢7例、前纵隔6例、腹腔1例、小脑半球1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平扫肿瘤呈等或低密度,均未见脂肪、钙化,实性成分渐进性强化.MR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以等、低信号为主,T2W稍高信号,囊变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部分肿瘤见出血.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性部分及分隔中度至明显强化.15例行术前血清AFP检查,其中11例明显升高,治疗后下降.结论 卵黄囊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年龄及血清AFP,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有关脑转移瘤的临床问题仍有不少值得探讨之处.现将我院自1984~1994年收治的57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l一般资料男38例,女19例;年龄25~67岁,平均sl岁,其中ZI~30岁1例,31~40岁7例,41~50岁18例,51~60岁ZI例,61~70岁10例。1.2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55例,恶心呕吐51例,眼底视乳头水肿49例,偏瘫25例,癫痛5例,视物模糊18例,复视12例,语言障碍8例,行走不稳5例。1.3发生部位单发49例,发生于幕上43例,其中位于大脑半球左侧者ZI例,右侧者22例,位于额叶20例,浙叶15例,枕叶2例,6例…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0例子宫肌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增大及肿块影,肿块密度可以分为等密度(60.3%)、高密度(16.2%)、低密度(14.7%)或混杂密度(8.8%),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的变性及其边缘。结论:CT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是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资料。结果 16例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6例(37.5%)。胃镜仅有2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恶性者表面多有溃疡或糜烂(84.5%)。CT表现肿块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5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应综合分析临床、内镜和CT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以下简称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同时联系其病理结果,分析肾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25例中,2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2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细胞癌而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2%(23/25)。结论依据肾癌典型CT表现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3例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误诊1例,漏诊1例;定位诊断率约95.3%。肿瘤以单侧单发为主,其中恶性转移瘤多来自肺癌,且大部分与原发灶来自同侧。肾上腺肿瘤形态多规则,内部回声多为均匀低回声,少许瘤体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大部分肿瘤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CT特征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经血钙、血磷测定结果证实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人行脑CT对照观察。结果:脑内出现多发钙化,以基底节、小脑齿状核、丘脑、额顶枕脑灰白质交界处对称性钙化为多见,内囊未见钙化。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内有特征性钙化表现,但须与Fahr病相鉴别,而结合血生化CT检查可助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大块型脑梗塞26例,计脑血栓20例及风心脑栓塞6例。年龄60岁以上者占81%。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者占61.5%,活动状态下起病者占46.2%,有意识障碍者占69.0%,呈现有较重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CT表现为脑叶或跨脑叶大片低密度影,61.5%有占位效应。治疗有效率67%,病死率11.5%。对脑梗塞性脑水肿与治疗等问题作了讨论,强调急性期应先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不宜使用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度。方法 对出生后8h至20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惊厥、肌力改变、颅压增高。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区域性低密度影及颅内出血,对低密度灶形态、分布和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F表现不尽一致,轻度者临床表现与CT表现相符,中、重度CT重于临床表现。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分度优于临床,对正确处理患儿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8例脑动脉瘤经股动脉穿刺,在徽导管引导下于脑动脉瘤瘤腔内置入GDC栓塞脑动脉瘤。结果:26例治愈.1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疗效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0岁.在“脑囊肿”分流术后3年,因头痛、左侧肢体无力半年于1989年2月入院.病人3年前曾因头痛、左侧肢体无力,CT检查见右额顶颞区广泛低密度改变,初步诊断为“右侧额预颞区巨大脑囊肿”行脑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缓解,能正常参加劳动。近半年来,再次出现头痛和左侧肢体无力而入院。体查:神清,双侧视乳头明显水肿,左侧肢体肌力3~4度,CT复查见原右额顶颞低密度区增大.于低密度区直接穿刺碘水造影,示病变区与脑室不相通.全麻下行右额顶颞开颅探查术,术中见有额顶颞区有一肿物,约7cm×7cm×5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含豆腐渣样内容物;并发现原引流管置于脑室内。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