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8例儿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方法:对8例儿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癫痫5例、低钙抽搐2例、病毒性脑炎l例。结论:临床反复顽固性抽搐,抗癫痫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此病,作血生化、脑CT检查有助予临床诊断,脑电图以背泉改变为主者更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曹勇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0-191
目的:探讨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本院CT、MRI诊断的1例脑结节硬化症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状阴影;MRI可见双侧大脑白质、皮层和室管膜下区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影。结论:脑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联合MRI检查是诊断脑结节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50例脑内转移瘤 CT 检查结果,对其中6例脑单发转移瘤 CT诊断与手术病理作了对照分析。脑内转移瘤 CT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脑内占位性病变,其主要共同特点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域内可见类圆形或环、结节强化,周围脑质广泛低密度水肿区,边缘形状不规则。提出了其他相应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大面积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CT复查确诊,发病在6h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征象有:病变区密度略减低;病变部位、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病变区周围脑沟、脑池变窄或闭塞、消失;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或称为动脉致密征);灰白质分界不清(或称岛带征)。结论:平扫CT可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像,同时CT可排除脑出血,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5例脑动脉瘤行MSCTA、DSA诊断与治疗。结果85例中MSCTA共诊断出脑动脉瘤95个,DSA诊断出脑动脉瘤96个,术后确诊为脑动脉瘤96个。MS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9.0%(95/96)。43例行血管内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42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8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者术后3d因脑水肿而死亡。结论MSC- 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切割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AUTOVACl8G自动弹簧切割针进行CT引导,在31例中活检出32个胸部病灶组织作病理检查,观察其穿刺准确率及并发症。结果:31例切割针CT引导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病变诊断阳性率为81.3%,并发症发生率28.1%,并发症主要为能自行吸收的气胸。结论:切割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具有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轻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 h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超急性期CT表现为MCA高密度征、点状征及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灰质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结论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CT征象及预测。方法:临床与CT对照观察。结果:25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CT主要表现显示肿瘤外凸(19例),肝外侵犯(15例),肿瘤中心坏死、囊变(25例),门脉癌栓(22例)。结论:肿瘤外凸和肝外受侵可作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预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高级别胶质瘤19例,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V)和脑血容量(CBF),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肿瘤实质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V、CBF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周水肿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V、CBF值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PI对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度。方法 对出生后8h至20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惊厥、肌力改变、颅压增高。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区域性低密度影及颅内出血,对低密度灶形态、分布和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F表现不尽一致,轻度者临床表现与CT表现相符,中、重度CT重于临床表现。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分度优于临床,对正确处理患儿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颅脑CT检查并结合血气分析确诊的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0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3例),病死率为6l—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早期诊治,对病情的转归有极大的影响。院前及急诊科内迅速进行呼吸功能衰竭的早期复苏和及时的头颅CT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因,拟定积极的治疗措施及建立高质量的ICU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化在CT诊断和鉴别甲状腺结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甲状腺结节病例,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变72例,恶性病变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甲状腺结节中共检出钙化66例(47.1%),而甲状腺恶性病变中钙化的检出率较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高(61.8%vs 33.3%,P<0.01)。检出钙化的66例甲状腺病变中,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为45.5%,而甲状腺恶性病变中微小钙化的检出率较甲状腺良性病变的高(54.8%vs 29.2%,P<0.05)。检出钙化的66例甲状腺病变中,<45岁的有25例,≥45岁的有41例,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CT检查显示钙化提示甲状腺恶性病变,而有微小钙化或为年龄<45岁则高度提示甲状腺恶性病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并低钠血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朝霞  张祥海 《长江大学学报》2006,3(3):229-229,24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结脑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症状、头颅CT及CSF生化等指标。结果: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血钠越低预后则越差。结论:及早预防并纠正低钠血症有助于结核病人的治疗,正确的补钠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无肢体瘫痪(肢瘫)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CT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经CT证实的36例无肢瘫型脑出血(无肢瘫组)与另36例表现肢瘫的脑出血患者(肢瘫组)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无肢瘫组入院较肢瘫组迟(P<0.05);意识障碍、中枢性面舌瘫、肌张力及腱反射改变、病理征阳性等体征发生率均明显少于肢瘫组(P<0.01);病灶多分布在脑叶,其次为基底节、小脑,平均出血量均偏少;治愈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可不出现肢体瘫痪,其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时的头颅CT检查对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 (简称病毒脑 )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意义。方法 :对 2 96例病毒脑的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 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检查 2 96例均异常 ,异常率为 1 0 0 % ;脑脊液检查 96例 ,异常者 50例 ,异常率为52 .1 % ;头颅 CT检查 54例 ,异常 32例 ,异常率为 59.3%。在病毒脑早期的异常率以脑电图最高 ,明显高于脑脊液和头颅 CT检查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 )。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基本平衡。结论 :小儿病毒脑的脑电图早期敏感性高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并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治疗方法虽很多,但用活脑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报道不多,本文是用活脑灵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作对比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70例为我院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来诊时突出表现旋转性眩晕、飘浮感、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或伴眼花、黑朦症状。70例中有64例患者作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硬化、血流异常,48例作颈椎X线照片检查示有颈椎骨质增生,10例作头颅CT检查提示有轻度脑萎缩。70例随机分为两组:(1)活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 X线片诊断后纵韧带钙化、分型的一致性。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病人包括 OPLL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桥接型。影像科首先阅读 X线片,再同时阅读 X线片及CT片。1周后再次进行同样的步骤,评价影像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同时评价不同医师间诊断OPLL、CSM的一致性。结果单纯 X线片对 OPLL分型诊断一致性为中度,但 X线+CT对 OPLL分型的诊断一致性很强。结论 CT+X线能够提高对CSM合并 OPLL的诊断、分型的一致性。建议 OPLL诊断标准中应增补颈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40例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血吸虫病,1例高度怀疑脑血吸虫通过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MRI在显示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怀讨甲状胨大部分切除术后腺体残留量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近3年来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内由同一组医师行腺体残留量分别为3~5g、5~7g、7~9g、9~11g的甲状豫大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6、12、18、24月测定其游离T3(FT3)、游离T4(FT4)、高敏感TSH(S-TSH);与术前对比,结合其临床表现,探讨腺体残留量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备组病例均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亢进复发的发生,其中残留量为3~5g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9~11g组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发生率最高。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腺体残留5~9g较为理想;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除了与腺体残留量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0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俐周围型肺癌共有102个病灶,其中右肺叶病灶69个,右上肺叶病灶36个。病灶的主要特征性CT征象:(1)分叶征:89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87.3%;(2)毛刺征:71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9.6%;(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63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1.8%。次要特征性CT征象: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并有包括2个以上主要征象在内多个CT征象应考虑诊断周围型肺癌、若合并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