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NA疫苗又称为核酸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具有能够激发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核酸疫苗因高效、持久、广谱、简便、廉价、无致病性等特点,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疫苗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抗原编码基因的选择、质粒的构建、各种佐剂的应用以及疫苗接种方法和途径等因素可以提高和改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反应类型.DNA疫苗不仅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DNA疫苗有望成为人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动物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具有能够激发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不散毒、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抗原编码基因的选择、质粒的构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以及内含子的选择)、各种佐剂的应用以及疫苗接种方法和途径等因素可以提高和改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反应类型,已经有很多研究试图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研制出高效实用的DNA疫苗提供了许多新思路。重要动物传染病包括流感、鸡新城疫、口蹄疫等的核酸疫苗得到了较深入研究,为其他疾病核酸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核酸疫苗也叫基因疫苗或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新疫苗,具有稳定、安全、制备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核酸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其中有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实验阶段。本文对提高动物繁殖性能的核酸疫苗的种类、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验动物、家畜等多种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更多类型的提高家畜繁殖性能的核酸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的特点及在畜禽疫病防制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DNA疫苗又称为裸体DNA疫苗或裸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很多优点,被誉为是第三次疫苗革命。本文主要就核酸疫苗的特点、免疫机制与在畜禽疫病防制上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核酸疫苗是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其与传统疫苗相比有很多优点.,核酸疫苗是一种全新疫苗,在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同时具有免疫持续时间长、储存运输方便、制备简单,省时省力以及应用安全的特点。核酸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研制而成。而目前主要是研究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蛋白的基因片段DNA重  相似文献   

6.
"自杀性"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DNA疫苗 ,是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免疫防制剂。核酸疫苗具有许多优点 ,但是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这就使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传统的核酸疫苗进行改造以保持其优点 ,避免其缺陷上。“自杀性”DNA疫苗(suicidalDNAvaccine)就是基于常规DNA疫苗和“自主复制型”RNA疫苗 (self replicatingRNAvaccin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 ,不仅具有常规DNA疫苗易制备、运输、保存等方面的优点 ,而且还有“自主复制型”RNA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这使得其成为目前核酸疫苗研究的热点。文章就“自杀性”DNA疫苗的载体、构建、作用机理、优点以及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动物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凯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8):186-188
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疫苗。核酸疫苗以其特有的可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防御作用,以及安全、可靠、生产方便等优点被称之为“疫苗的第三次革命”。核酸疫苗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NA疫苗。DNA疫苗是指含有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经直接接种体内后,可被体细胞摄取,并转录、翻译、表达出相应的抗原,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种抗原的应答。作者简单介绍了动物核酸疫苗的特点、免疫机制、免疫影响因素及在畜禽传染病中的应用,此外还分析了核酸疫苗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从而为核酸疫苗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应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克服传统疫苗存在的问题,具有传统疫苗不可比拟的优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应用前景。在兽用领域中,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疾病的核酸疫苗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兽用核酸疫苗乃至其他领域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酸疫苗是一种将某种保护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调控序列的质粒中 ,制成 DNA的重组质粒 ,直接给动物注射后质粒 DNA在组织内扩散 ,被宿主细胞摄取 ,随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 ,表达保护性抗原蛋白 ,在抗原蛋白释放分泌的同时 ,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对该抗原的保护性免疫 ,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 [1]。其包括 DNA疫苗和 RNA疫苗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 DNA疫苗 ,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 ,又称 DNA疫苗。本文就寄生虫核酸疫苗的研究作一综述。1 核酸疫苗的研究概况1 994年 5…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序列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到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优势。1核酸疫苗的研究历史核酸疫苗是由基因治疗发展而来的,1990年Wolff等发现,在小鼠肌肉组织内直接注射质粒DNA后,质粒及其携带的外…  相似文献   

11.
核酸疫苗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不仅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被认为在病毒、胞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防治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核酸疫苗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核酸疫苗既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预防疫苗,也可作为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病的治疗用疫苗。通过介绍近年来核酸疫苗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表明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为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显示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Sato等报道,在质粒载体上引入大肠杆菌Amp^ 抗性基因(内含有6核苷酸片段的ISS免疫增强序列),真皮免疫小鼠后ISS增强CTL和Th1细胞的免疫反应。有人提出利用含有病毒免疫原性基因的基因大片段进行基因免疫,以弥补单基因免疫活性的不足。将协同因子如IL-2、IL-12、TCA等的表达质粒与抗原表达质粒混合注射可使Th1型细胞免疫增强,而GMcsf能明显加强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3.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中国多省份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当前,中国因猪群缺乏针对SVA的免疫屏障,加之该病传染性较强,存在大范围暴发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SVA诊断方法用于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早期的鉴别诊断。SVA的分离鉴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及其与组织内形态学变化关系;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病毒中和试验,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有助于了解SVA感染进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及检测新发病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预防SVA感染,但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具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笔者系统总结了SVA检测方法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VA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一些生理生化与免疫学性质进行了概括,阐述了该酶与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作用关系,证明了该酶具有作为研制高效核酸疫苗的条件,同时综述了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核酸疫苗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疫苗免疫在禽病控制上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免疫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疫苗科学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商品性疫苗主要是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新一代的疫苗,如基因缺失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等,将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其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并导致新的疾病控制策略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A workshop in which 17 practicing scientists participated was intended to address primarily people who use or could use biotechnology in their work and was confined to five techniques. Endonuclease fingerprinting and mapping involved cleaving nucleic acid with a specific restriction enzyme and separating the nucleic acid fragments by electrophoresis. Field and vaccine isolates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could be distinguished; Salmonella enteritidi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hlamydia could be grouped into seven groups; and vaccinia, quail pox, and fowl pox could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Preparation of nucleic acid probes involved producing large amounts of labeled oligonucleotides, usually of unknown sequence. Successful probes had been made f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avian influenza virus,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and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 Southern, Northern, and dot blotting, either DNA or RNA fragments were placed on or transferred to a solid substrate and probed. The procedure was able to detec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nd Marek's disease virus.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volved applying a labeled probe to frozen or fixed sections or to intact cells. I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wo primers, some distance apart, were annealed to a denatured target DNA. Repeated cycles of DNA synthesis with a thermostable polymerase, denaturing, and reannealing resulted in great amplification of a rare sequence. After 30 cycles, a rare gene sequence could be amplified more than 10(6) times. It was used successfully to detect minute quantities of influenza virus and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and the process was used to facilitate DNA sequencing of coccidiosis gene seg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