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马鹿茸不同部位多肽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醋酸溶液和乙醇提取了6支鲜二杠马鹿茸的主干顶部(未骨化部分)、中部(部分骨化)、根部(大部分骨化)3个部位的多肽,进行了多肤的SDS-PAGE分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Western-blotting分析。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进行了马鹿茸不同部位总多肽定量,RIA法测定了IGF-1含量,ELISA法比较了不同部位EGF、NGF的OD值。结果:SDS-PAGE表明鹿茸酸醇提取多肽为一系列分子量低于17kD的混合物,Western-botting证明其含有IGF-1、EGF、NGF等生长因子。定量分析表明:马鹿茸顶部、中部、根部总多肽、IGF-1及醇提多肽中IGF-1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EGF、NGF ELISA检测OD值差异显著(P<0.05),均从顶部到根部递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初乳冻干粉(LBC)及其产品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0~7 d的LBC和常乳冻干粉(LM),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EGF、TGF-α和IGF-1的含量。[结果]2 d内牛初乳冻干后平均干物质含量为200 g/L。第1天LBC中EGF(7.0 ng/g)、TGF-α(16.8 ng/g)和IGF-1(3.36μg/g)的含量最高,此后快速下降,第7天接近LM水平。第0~4天LBC中EGF、TGF-α和IGF-1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 ng/g、9.6 ng/g和2.42μg/g,分别为LM的7.0倍、13.7倍和6.1倍。3种牛初乳保健食品的EGF和TGF-α含量显著高于LM和2种市售奶粉。初乳素的EGF和TGF-α含量高于其他2种牛初乳保健食品。初乳素的IGF-1含量为1.11μg/g,极显著高于LM。[结论]研究可为牛初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初乳冻干粉(LBC)及其产品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泌乳1~7 d的LBC和常乳冻干粉(LM),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IGFs和NGF含量。[结果]泌乳第1天的LBC中IGF-Ⅰ、Ⅱ和NGF含量最高,分别为3 277.1、2 179.5和31.5 ng/g,并随泌乳期逐渐下降,至第7天时接近LM水平。泌乳第1~3天的IGF-Ⅰ和IGF-Ⅱ平均含量分别为2 874.5和1 704.7 ng/g,均是LM中的8.1倍。泌乳第1~3天的NGF平均含量是24.8 ng/g,是LM的20.7倍。3种牛初乳保健食品中IGF-Ⅱ和NGF含量分别为539.9~1 064.3和7.6~12.0 ng/g,均显著高于LM和2种市售奶粉。牛初乳产品1号中游离IGF-Ⅰ含量是LM中的7.1倍,它占总IGF-Ⅰ的85.8%。[结论]IGFs和NGF含量在泌乳第1~7天的LBC中呈下降趋势,至第7天时接近LM水平;泌乳第1~3天的LBC中IGFs含量达到μg/g级水平。牛初乳保健食品较常乳冻干粉和奶粉含有更多的IGFs和NGF。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马鹿各生理时期血清IGF-1及GH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只成年雄性梅花鹿、6只成年雄性东北马鹿,在我国传统饲养模式下,分别在鹿的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发情期及越冬期采集鹿血清样品,测定分析梅花鹿及马鹿不同生理时期血清IGF-1及GH浓度。实验结果表明:(1)梅花鹿各生理时期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GH浓度生茸期极显著地高于生茸后期、繁殖期和越冬期(P<0.01),其他各生理时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东北马鹿血清IGF-1浓度生茸期显著高于越冬期(P<0.05),其他各生理时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生理时期血清GH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2)梅花鹿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繁殖期和越冬期血清IGF-1浓度分别为31.90ng/mL、35.37ng/mL、23.78ng/mL、20.87ng/mL和14.82ng/mL;东北马鹿分别为21.2ng/mL、25.64ng/mL、9.96ng/mL、9.94ng/mL和6.03ng/mL。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马鹿营养与其血清IGF-1浓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8只成年雄性梅花鹿,6只成年雄性东北马鹿,在不同生理时期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测定鹿血清IGF-1及GH浓度,并分析梅花鹿及马鹿采食的能量及可消化蛋白和血清IGF-1及GH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梅花鹿及东北马鹿可消化蛋白质与血清IGF-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GH浓度无显著相关(P>0.05).本实验分别可以拟合线性函数方程梅花鹿为DCP(g/d)= 6.8657 IGF-1(ng/mL) + 94.167(n=5,P<0.05,R2=0.8253),东北马鹿为DCP(g/d)=12.406 IGF-1(ng/mL) + 419.44(n=5,P<0.05,R2=0.8615).2、梅花鹿及东北马鹿各生理时期消化能与血清IGF-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GH浓度无显著相关(P>0.05).本实验分别可以拟合多项式函数方程梅花鹿为ME(MJ/d) =0.0145x2-0.1875x+27.353(n=5,P<0.05,R2=0.7955),东北马鹿为ME(MJ/d)=0.0219x2-0.3323x+56.17(n=5,P<0.05,R2=0.8361),其中x为血清IGF-1浓度(ng/mL).  相似文献   

6.
探讨梅花鹿(Cervus nippon)鲜鹿茸中蛋白聚糖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鹿茸提供了理论基础。采用Tris-HCl缓冲液匀浆提取梅花鹿鲜鹿茸,将粗提液上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离组分。结果表明提取液中总蛋白聚糖含量为6.69mg/g;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收集到三个蛋白聚糖组分I、Ⅱ、Ⅲ,其蛋白聚糖含量分别占总蛋白聚糖含量的45.25%、25.15%、18.2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和甲苯胺蓝染色均着色,蛋白聚糖I核心蛋白分子量大约为40kD,甲苯胺蓝染色显示3条单一宽带。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能用于梅花鹿鲜鹿茸中蛋白聚糖的分离,且此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鲜鹿茸中GSH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鲜鹿茸提取液加热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分析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变化.制备鲜鹿茸的匀浆上清液,在25、40、55、70、80℃加热30min,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GSH的活性.结果表明,鲜鹿茸提取液中的GSH活性,在25℃加热30 min达最高.GSH含量为3.74μg·g-1;55℃加热30 min达最低,GSH含量为1.54 μg·g-1;70℃和80℃热30 min,GSH的活性与55℃相比,活性变化不明显.鲜鹿茸经传统方法炮制制成千茸或高温加工处理后,将降低GSH的活性.从而影响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梅花鹿(Cervus nippo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成熟肽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以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为研究IGF-1在梅花鹿鹿茸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及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GenBank中的梅花鹿IGF-1基因序列(登录号:HQ890468)设计1对引物,以构建的梅花鹿pMD-18T-IGF-1重组质粒为模板,克隆IGF-1成熟肽的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MD-IGF-1,将其插入pET-32a表达载体后,构建pET-32a-IGF-1质粒,鉴定后,将pET-32a-IGF-1转入Rosetta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0.6 mmol/L IPTG,37 ℃,4 h)后,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用Ni-Agarose柱亲和层析试剂盒分离、羟胺裂解纯化目标蛋白,并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目标蛋白对NIH3T3细胞增殖及不同细胞周期下NIH3T3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获得了梅花鹿IGF1成熟肽基因序列(234 bp);经鉴定,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GF-1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在Rosetta中成功诱导表达了融合蛋白,且羟胺裂解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较高;MTT法和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复性后的IGF-1重组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成功克隆了梅花鹿IGF-1成熟肽基因序列,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GF-1蛋白。  相似文献   

9.
IGF-1调控RBM3表达抑制低温应激诱导牦牛卵丘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动物机体遭受低温应激及细胞冷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与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 RBM3)之间的作用关系,及IGF-1参与哺乳动物细胞抑制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牦牛卵丘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 ng·mL -1)IGF-1和低温应激(30℃、25℃)对RBM3表达影响。卵丘细胞经最佳浓度IGF-1(100 ng·mL -1)和对照组(0 IGF-1)作用30 h后,低温(30℃、25℃)应激8 h,比较RBM3表达水平。评估在低温应激组、100 ng·mL -1 IGF-1处理组和100 ng·mL -1 IGF-1+RBM3抑制剂处理组,卵丘细胞25℃应激8 h后凋亡水平差异,并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3组卵丘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1) IGF-1作用卵丘细胞后RBM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P<0.05),其在100 ng·mL -1 IGF-1处理组最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100和200 ng·mL -1 IGF-1处理组卵丘细胞胞核和细胞质均可检测到RBM3,而0和50 ng·mL -1处理组,RBM3仅定位在细胞质。(2) 卵丘细胞经受低温应激时,RBM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其在30℃和25℃应激处理组差异不显著;100 ng·mL -1 IGF-1作用卵丘细胞30 h后,其再次接受25℃、8 h低温应激,卵丘细胞中RBM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温应激前未经IGF-1处理卵丘细胞中RBM3的表达水平,且该处理组卵丘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可检测到RBM3。(3) 25℃应激后,100 ng·mL -1 IGF-1处理组卵丘细胞的凋亡率为(15.94±2.03)%,显著低于其在未经IGF-1处理组和100 ng·mL -1 IGF-1+RBM3抑制剂处理组中卵丘细胞的凋亡率,两者分别为(25.86±1.09)%和(20.14±2.65)%,在100 ng·mL -1 IGF-1处理组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组 (P<0.05)。【结论】RBM3参与牦牛卵丘细胞低温应激调控,IGF-1可调控其在低温应激中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低温诱导的卵丘细胞凋亡。本研究为揭示IGF-1和RBM3参与动物机体或细胞免受低温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信息,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冷冻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3种修剪方法对文冠果芽内源激素含量和萌芽成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枝、刻芽、短截对文冠果同一枝条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含量和萌芽成枝的影响,探讨促进文冠果花芽分化、提高产量的最佳修剪方式。【方法】对60株4年生文冠果样树的1年生枝条分别进行拉枝(角度分别为45°,60°,90°)、短截(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刻芽(单刻芽、环刻芽)处理,以不拉枝枝条为对照1(CK1),以不刻芽和不短截枝条为对照2(CK2),研究各处理对文冠果1年生枝条顶部、上部、中部和下部芽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GA3/ABA、ZT/IAA值,以及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结果】(1)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顶部和上部芽的GA3、IAA、ZT含量逐渐减少,ABA含量则逐渐增加,而中部和下部芽内源激素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顶部和上部芽的GA3/ABA逐渐减小,而中部和下部芽呈相反趋势;顶部和中部芽的ZT/IAA逐渐减小,下部芽逐渐增大。60°拉枝枝条萌芽率为78.62%,单支可孕花数为28.44,单支坐果数为1.33,均为最高。(2)刻芽枝条上、中、下部芽内GA3、IAA、ZT含量增加,ABA含量减少。单刻芽处理枝条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分别为2 139.94,323.82,282.98ng/g,均明显高于CK2处理;ABA含量最低,为183.12ng/g,明显低于CK2处理,GA3/ABA和ZT/IAA值分别达到11.71,0.87。单刻芽处理枝条的萌芽率达到73.35%,可孕花数达到21.78,单枝坐果数达到1.44个,均为最高。(3)随着短截程度的增强,枝条中部和下部芽的GA3、IAA、ZT含量上升,ABA含量降低。中短截枝条中部芽的GA3、IAA和ZT含量分别为2 580.53,1 290.27,269.55ng/g,均显著高于CK2,ABA含量为112.75ng/g,显著低于CK2和轻短截处理;GA3/ABA、ZT/IAA分别为22.89,0.6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中短截的萌芽率为64.07%,单枝可孕花数、单枝坐果率分别为19.11和1.22。【结论】拉枝60°、单刻芽和中短截可以有效改变文冠果内源激素在枝条内的分布,明显削弱顶端优势,是适合文冠果的最佳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将培养第2代、5代、8代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全部IGF1处理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Ⅰ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的DPM最高(分别为31918和39818DPM/mg蛋白),培养5代的细胞(分别为5455和6815DPM/mg蛋白)已大大地下降;到了第8代的(分别为4030和4838DPM/mg蛋白)又有进一步的下降。【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分裂增殖,生长60d鹿茸的生长中心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邵阳主烟区初烤烟化学成分部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邵阳不同产地烟叶化学成分的部位特征。[方法]烟叶样品采自邵阳县、隆回县和新宁县,通过试验测定和计算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的部位特征。[结果] 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3产地烟叶总氮、钾和石油醚提物含量的部位特征分别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和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新宁和隆回上部叶与中部叶的烟碱含量分别相差2.12%和1.28%。3产区下部叶烟碱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0.25以上,上部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17。3产区烟叶的氯含量均未超标,且相对偏低。3产区下部叶的挥发碱含量稳定性低于中上部。3产区烟叶的糖/碱值和氮/碱值的部位特征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结论]邵阳市各烟区烟叶的化学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部位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梅花鹿的鹿茸腊片、鹿茸粉片、鹿茸血片和鹿角盘分别进行了孕酮、睾酮和雌二醇的检测。结果表明,鹿角盘中3种激素均含有,含量基本均衡;3种鹿茸片均未检出雌二醇;各组孕酮含量均高于睾酮含量;孕酮含量各组差异显著(P0.05),睾酮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鹿茸腊片中孕酮和睾酮含量均为最高;以上检测结果为鹿茸的食用和医用及鹿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范 《特产研究》2014,(1):10-11
本试验对梅花鹿的鹿茸腊片、鹿茸粉片、鹿茸血片和鹿角盘分别进行了孕酮、睾酮和雌二醇的检测。结果表明,鹿角盘中3种激素均含有,含量基本均衡;3种鹿茸片均未检出雌二醇;各组孕酮含量均高于睾酮含量;孕酮含量各组差异显著(P〈0.05),睾酮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鹿茸腊片中孕酮和睾酮含量均为最高;以上检测结果为鹿茸的食用和医用及鹿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HMG、EGF和TGF-α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TCM199为基础培养基,HMG(尿促性素)为激素,探讨了HMG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和发育中的影响;同时对EGF(表皮生长因子)和TGF-α(转化生长因子-α)单独或联合使用对猪卵母细胞IVM及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确立猪卵母细胞IVM较好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①在猪卵母细胞IVM中分别添加0.075、0.15、0.2、0.3 IU/mL的HMG,其中添加0.2 IU/mL的HMG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激活后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②添加50 ng/mL的EGF组成熟率和卵裂率高于对照组和添加30、40、60 ng/mL组,差异显著(P<0.05);③添加15 ng/mL的TGF-α组成熟率高于对照组和添加5、40ng/mL组,有显著差异(P<0.05),激活后卵裂率添加15 ng/m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当TGF-α的浓度高于15 ng/mL后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后的卵裂没有显著的提高作用;④同时添加EGF和TGF-α组成熟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与添加50 ng/mL EGF、15 ng/mLTGF-α组相比没有明显不同(P>O.05)。可见EGF和TGF-α对猪卵母细胞的IVM和激活后的卵裂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昭通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烟叶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昭通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的96个烟叶样品糖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幅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8.36%和17.34%,变幅分别为15.82%~35.87%和14.02%~27.76%。海拔高度与烟叶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海拔高度与上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中部叶还原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对梅花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IGF-1)成熟多肽基因进行诱导表达与纯化,经羟胺裂解和复性后获得重组梅花鹿IGF-1成熟多肽蛋白。再通过MTT法检测重组蛋白IGF-1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 Embryo Fibroblast,CEF)及鸡胚肾细胞(Chicken Embryo Kidney,CEK)增殖的影响。MTT法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重组IGF-1成熟多肽皆能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中,在48 h、终浓度为200 ng/m L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最显著。但不同浓度的重组IGF-1成熟多肽以及不同处理时间对鸡胚肾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原核表达的IGF-1成熟多肽可显著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对鸡胚肾细胞的增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含FSH)中分别添加10,30,5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4h后检查成熟率,并进行孤雌激活。结果表明:添加10ng/ml、30ng/mlEGF组牛卵母细胞成熟率较对照组(未添加EGF)无显著差异(79.8%vs71.5%vs70.4%,p>0.05),但EGF添加至50ng/ml时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提高,达85.4%(P<0.01);在实验1的基础上,比较培养液中添加10ng/ml、30ng/ml、50ng/mlEGF对牛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并不能显著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孤雌发育囊胚率(P>0.05),但可显著提高其囊胚孵化率(P<0.01)。  相似文献   

19.
牛小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有ITS、丙酮酸钠、次黄嘌呤、血清、FSH、LH、E2的α-MEM基础液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氢化可的松(HC),对直径<100 ?m(平均直径61~70?m)的牛小腔前卵泡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试验I,在FSH、LH、E2浓度分别为0.25 ?g·ml-1、5 iu·ml-1、0.5 ?g·ml-1时,卵泡体外培养7 d, EGF和bFGF联合存在好于分别单独存在时的培养效果,当bFGF(25 ng或50 ng)剂量保持不变,提高EGF含量(25 ng,50 ng)有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增加bFGF的剂量有助于腔前卵泡的发育。 试验II,当FSH、LH、E2分别调整到4 ?g·ml-1、10 iu·ml-1、0.1 ?g·ml-1,并添加了氢化可的松(40 ng·ml-1),卵泡体外培养13 d,在试验3组(EGF 25ng)和试验4组(EGF 25 ng+ bFGF 50 ng),卵泡发育率和卵泡平均增长直径均显著好于试验1组(未添加EGF、bFGF、氢化可的松)和试验2组(只添加氢化可的松)。体外培养第20 d,试验3组和试验4组卵泡发育率分别为15.79 %和25.58 %,卵泡最大增长直径分别为300和320 ?m,并形成小的卵泡腔(成腔率分别为7.69 %和17.65 %),而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卵泡发育率均为0。表明体外培养腔前卵泡时,不同的培养体系对其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种成分之间存在互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补肾益髓经典方六味地黄汤对发育迟缓胎鼠脑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影响,并为宫细胞内脑发育迟缓的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10只孕鼠依照受孕先后顺序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高剂量组、六味地黄汤中剂量组、六味地黄汤低剂量组,采用孕鼠被动吸烟复制胎鼠发育迟缓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均灌胃蒸馏水,六味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164、1.082、0.541 g/mL的六味地黄汤浓缩液。于孕19 d将5组孕鼠处死,称算每组活胎脑体质量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鼠脑内NGF、EGF的表达。结果 被动吸烟可使胎鼠脑体质量比降低,六味地黄汤高剂量能增加脑体质量比;模型组NGF、EGF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NGF、E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可以导致胎鼠脑发育迟缓,六味地黄汤能通过调控脑内NGF、EGF改善胎鼠脑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