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选择12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雄性去势水牛,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经口一次性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几种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及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整个实验期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大的耐受力和抵抗力;水牛感染后,PGE2在16周前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后两组相近;6—keto—PGF1α在整个实验期感染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XB2在第1—10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Cort在第4—10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T4在第4—22周总体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Ins和T3在整个实验期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变化。结果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变化明显,参与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吸虫及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试验为了对水牛感染大片吸虫的情况进行了解。方法 选 10头 6月龄水牛 ,分成 2组 ,每组 5头 ,A组对照 ,B组试验 ,每头经口感染 2 5 0个大片吸虫囊蚴。结果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后的收虫率为 16 .2± 8.0 % ,在感染后第 13~ 14周检出虫卵。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 Ig G水平从感染后第 2周明显升高 ,17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试验证实水牛对大片吸虫感染很敏感 ,EL 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某些免疫介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每只习一次口服25个肝片吸虫囊蚴。通过整体和肝脏离体灌流的方法研究大鼠在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免疫介质在抗肝片吸虫和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抗肝片吸虫ES抗原特异抗体(IgG)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8周回落到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感染组大鼠血浆 和肝组织匀浆中NO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离体肝脏灌流  相似文献   

4.
水牛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头2-3岁、体重300-400kg健康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形吸虫感染后进行两个系列的实验。第一系列实验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每天口服60个囊蚴,连续20天,共感染1200年囊蚴,研究慢性感染方式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第二系列实验12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1次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水牛和山羊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肝片吸虫病的细胞免疫反应,选用8头雄性去势水牛和6只雄性山羊,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将水牛分成试验组(n=5)和对照组(n=3)。试验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共接种1200个囊蚴。山羊分成试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试验1组和2组每只山羊分别一次性口服接种500个和200个囊蚴。水牛在感染前5周和感染后26周内,山羊在感染前1周和感染后16周内,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或白细胞介素-2水平。结果表明,水牛在感染后1~6周,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上升趋势,而在感染后13~17周低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有类似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实验1组山羊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实验2组在感染后2~11周有上升的趋势,以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头健康阉公水牛, 5 头经口每日感染肝片吸虫囊蚴60 个/ 头, 连续20 d ; 3 头不感染作对照。于感染前和感染后每周采集颈静脉血样1次, 共27 次, 分别测定血浆 I G F Ⅰ、β内啡肽 (β E P) 以及 W B C 、 D C ; T、 B 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抗肝片吸虫 Ig G 水平。结果 I G F Ⅰ和β E P 分别在开始感染后第5 周和第4 周显著升高, 并持续到第23 周和第9 周; Ig G 水平也在第4 ~22 周显著高于对照组, 嗜酸性粒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水牛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与 I G F Ⅰ及β E P 有关。  相似文献   

7.
给山羊分别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囊蚴200、500个/只,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体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液中RBC、Hb明显下降;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从第2周开始上升,第8周和第9周达到峰值;γ-谷氨酰转肽酶(GGT)于感染后第7周和第8周开始升高,第10周和第11周达高峰;以ELISA检测抗体表明,2个试验组山羊感染后血清中IgG分别在第9周和第6周达峰值,随后均稍有下降,一直呈波动趋势,但在整个试验期内,一直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分析认为,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表现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伴有低白蛋白性,肝脏损伤明显,体液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8.
给山羊分别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囊蚴 2 0 0、50 0个 /只 ,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 1次 ,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体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 ,血液中 RBC、Hb明显下降 ;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 ;血清中谷 -草转氨酶 ( AST)从第 2周开始上升 ,第 8周和第 9周达到峰值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于感染后第 7周和第 8周开始升高 ,第 1 0周和第 1 1周达高峰 ;以 ELISA检测抗体表明 ,2个试验组山羊感染后血清中 Ig G分别在第 9周和第 6周达峰值 ,随后均稍有下降 ,一直呈波动趋势 ,但在整个试验期内 ,一直高于对照组 ( P<0 .0 5或 P<0 .0 1 )。分析认为 ,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表现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 ,伴有低白蛋白性 ,肝脏损伤明显 ,体液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9.
1肝片吸虫病 1.1病原与流行特点 该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感染肝片吸虫水牛的某些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选用12头体重为300-500kg,年龄2-3岁的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吸虫感染后,随机分为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1次性经口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实验期间由专人饲养,自由采食青干草和饮水。每周定时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T和B淋巴细胞比例、IgG水平以及血清蛋白总量和比例。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感染后2-8周高于对照组,但刺激指数和IL-2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水牛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从感染后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一直在低于对照组水平波动,而淋巴细胞从感染后第1周开始显著升高,且一直在高于对照组范围内波动。感染组水牛的α-球蛋白、β-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白蛋白从第5周开始显著下降,以后维持在低于对照组的水平范围波动;γ-球蛋白从第5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于对照组范围波动。感染组水牛的抗ES抗原(分泌-排泄抗原)的IgG抗体水平从第2周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结果提示: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是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杀伤 (NK)活性是在细胞水平反映机体天然免疫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以SP2 / 0细胞为靶细胞 (即效应细胞 ) ,采用乳酸脱氢酶(LDH)短程释放法测定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的水牛和山羊的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NK活性动态变化。从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来看 ,发现山羊在感染肝片吸虫后NK活性有 2次高峰 ,推测与虫体的发育或感染山羊的免疫状态有关 ;2个感染组 (Ⅰ ,2 0 0个囊蚴 /只 ;Ⅱ ,50 0个囊蚴 /只 )的变化趋势表明 ,感染量与NK活性无相关关系。感染水牛的NK值仅略高于对照组 ,无明显的高峰。而绝对值结果又反映出不同动物的NK活性有差异 ,水牛的NK活性比山羊高 ,说明水牛对肝片吸虫的天然免疫力比山羊强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chronic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on the metabolism of antipyrine, a marker of microsomal oxidative metabolism, was investigated in male water buffaloes dosed daily with 60 F. hepatica metacercariae over 20 days. The plasma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antipyrine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y 23% at 11 weeks postinfection (p.i.)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ontrol period at 20 weeks p.i. The systemic clearance of antipyrine decreased by 48% at 11 weeks p.i. and then returned to normal. The renal clearance for each of the main antipyrine metabolites decreased at 11 weeks p.i. (hydroxymethylantipyrine (HMA), -42%; norantipyrine (NORA), -58%; and 4-hydroxyantipyrine (OHA), -70%) and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ontrol period at 20 weeks p.i.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xperimental subclinical fasciolosis leads to altered antipyrine kinetics and to an inhibition of the different antipyrine metabolic pathways in water buffaloes.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Ⅰ型菌毛亚单位苗交叉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Ⅰ型菌毛的3 个不同血清型(O1 、O78 及O88) 的菌株, 大容量培养后提取菌毛制备3 种单价菌毛油乳苗。用1 日龄雏鸡分别免疫3 种单价菌毛油乳剂苗, 每雏免疫量为125 μg , 隔离饲养至2 周龄经气囊攻毒, 并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未免疫鸡出现87-5 % ~100 % 的死亡率, 免疫鸡用同源菌株攻毒后死亡率仅12-5 % , 用异源菌株攻毒出现37-5% ~62-5 % 的死亡率。免疫鸡攻毒后未死亡者, 经扑杀观察, 可见在气囊、心包及肝脏的病变非常轻微, 且攻毒后比非免疫鸡能更有效地清除攻入气囊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对水牛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4头 2~ 3岁健康、体重 30 0~ 40 0kg雄性去势水牛 ,经粪便检查和Dot 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后 ,一次性经口感染肝片吸虫囊蚴1 60 0个 ,研究肝片吸虫 (1次大剂量 )感染对水牛肝药酶的影响。测定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谷氨酰转肽酶 (GGT)活性及肝微粒体蛋白质、细胞色素 (Cyt)P 450、Cytb5 含量及氨基比林N 去甲基酶 (AND)、苯胺羟化酶 (AH)、UDP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等肝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肝片吸虫感染可引起AH、UGT活性下降 ,造成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猪链球菌2型与麦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99年夏江苏省某地暴发的猪急性败血型病死猪脏器中 ,分离到RGR990 1、RGR990 2、RGM990 3、RGM990 4 4株细菌。经病原学鉴定 ,RGR990 1、RGR990 2为猪链球菌 2型 ,RGM990 3、RGM990 4为麦氏弧菌。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 ,所分离的 2株猪链球菌 2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猪仅产生一过性体温升高 ,不致死 ;麦氏弧菌对猪无致病性。将二株猪链球菌 2型及麦氏弧菌混合培养物分别同时接种猪 ,则可使猪体温迅速升高 ,并于 2 3h内死亡 ,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肉眼观察法测定有关药物对日本血吸虫运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3,10-4,10-5mol/Lγ-氨基丁酸(GABA)均有兴奋虫体的作用,其兴奋性随浓度递增而增强;(2)用10-3、10-4mol/L巴氯酚(baclofen)、毕扣扣林(bicuculine)和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作用虫体后,巴氯酚、毕扣扣林在浓度为10-3mol/L时对虫体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10-4mol/L时抑制作用不明显;而10-3、10-4mol/L印防己毒素均表现一定的兴奋作用;(3)先用10-3mol/LGABA兴奋虫体后,再加入上述药物,结果仍是相同。表明一定浓度的巴氯酚,毕扣扣林不仅对内源性的GABA有拮抗作用,而且对外源性的GABA有拮抗性;而印防己毒素不仅无拮抗性,还有协同GABA的兴奋作用。初步判定,GABA为日本血吸虫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别于其它寄生虫(如曼氏血吸虫和鸡蛔虫)。  相似文献   

17.
实验肝片吸虫感染对大鼠机体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复制感染模型 ,研究肝片吸虫感染后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 2 5个囊蚴 ,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 (0周 )和感染后 (1 ,3,5,7,9周 )采集血样 ,检测感染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CAT)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 ,感染组血清中GSH Px先升高后下降 ,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CAT活性在感染后下降 ,MDA含量在前 5周变化不明显 ;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甘油破坏鼠红细胞后,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结果表明在pH7.4时,20%甘油能溶解大约95%的大、小鼠红细胞;经此处理后,对T.evansi的回收率和活力无不良影响,可明显提高其分离纯化效果。作者还观察了渗透压和pH条件改变对T.eva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