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雌性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潜在机制。将15只3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超纯水)、低剂量处理组(50 mg·kg-1)和高剂量处理组(250 mg·kg-1),在相同的时间点每天灌胃1次,持续28 d。将3周龄小鼠暴露于纳米二氧化钛至第7周,分析其对小鼠子宫形态、肝脏指数、乳腺导管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检测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探究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小鼠乳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显著增加乳腺导管末端芽的数量、提高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高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导致乳腺导管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轴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本试验选取健康且在发情周期内的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qRT-PCR、Western blot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ERβ mRNA及蛋白在HPO轴中的表达和分布差异。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整个发情周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及间情期)ERβ mRNA及其蛋白在HPO轴中均有表达和分布。下丘脑中ERβ mRNA及其蛋白在下丘脑中发情前期表达最多,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垂体中ERβ mRNA及蛋白均在发情前期表达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巢中间情期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Rβ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大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在垂体中多分布在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浆中,胞核中分布较少;在卵巢中,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均有分布。ERβ mRNA及其蛋白在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HPO轴的差异性表达表明雌激素受体β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镉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以保障人体健康,以典型天然雌激素雌二醇(E2)为代表,研究了E2与Cd的共同作用效应.主要研究了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周期分析、雌激素活性作用途径等.结果发现Cd具有雌激素活性,但与E2共存时发生拮抗作用,雌激素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周期研究表明,E2,Cd及两者混合物均能提高DNA合成期细胞比例,促进细胞增殖.增殖途径分析表明,E2,Cd及其混合物使细胞内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拮抗作用的发生主要来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E2和Cd可以诱导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而E2与Cd联合使Ki67的表达极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苯并芘诱导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因此,期望在苯并芘暴露阶段通过阻断TNF-α来改善肺部炎症微环境从而延缓甚至预防肺癌发生发展。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小鼠肺部病理改变与炎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苯并芘暴露小鼠肺部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与MHCⅡ水平增高;经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后,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阻断TNF-α的表达可改善苯并芘诱导的肺慢性炎症状况,延缓肺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FVB-GFP小鼠为实验动物,从怀孕第12 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连续1周的灌胃处理,然后对子一代青春期小鼠的子宫、肝脏、乳腺导管形态、乳腺干细胞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纳米银在乳腺癌发生中产生的作用进行评估。灌胃时,将10只3月龄雌性小鼠平均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超纯水)和纳米银处理组(50 mg·kg-1),在子代小鼠生长到3月龄时,收集子宫、肝脏等脏器和乳腺组织并进行乳腺干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孕期纳米银暴露可以改变子代小鼠乳腺导管的发育,产生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影响乳腺干细胞的数目与形态,改变乳腺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隆肛蛙卵巢类固醇激素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不同发育时期卵泡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主要在卵黄合成和卵黄合成后期的滤泡细胞中表达;3种激素受体在各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和卵黄合成后期表达强烈;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母细胞核膜中都有表达。这些结果说明,在隆肛蛙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主要调控卵黄合成及合成后期雌二醇和孕酮的合成与分泌,其受体可能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毒死蜱和百菌清的单剂毒性和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毒死蜱和百菌清单剂,以及二元组合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胚胎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毒性,96 h-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39 mg·L-1和0.353 mg·L-1。毒死蜱和百菌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联合暴露时,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分别为0.38 mg·L-1和 0.063 mg·L-1。中浓度(26.7 μg·L-1)和高浓度(106.7 μg·L-1)的毒死蜱可以诱导斑马鱼幼鱼体内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VTG2)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ERβ2)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低浓度(1.1 μg·L-1)百菌清诱导斑马鱼体内VTG1、VTG2、ERβ1和ERβ2基因的上调表达;低浓度(6.7 μg·L-1毒死蜱+1.1 μg·L-1百菌清)二元组合会引起斑马鱼体内VTG1、ERβ1、ERβ2和ERα基因下调。说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死蜱和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降低。在评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复合污染时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hMLH1、ERCC1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表达情况,研究错配修复系统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其成为食管鳞癌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食管鳞癌和20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hMLH1、ERCC1和Ki67的表达。结果 hMLH1和ERCC1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Ki67在食管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食管鳞癌组中hMLH1、ERCC1与Ki67表达显著负相关,hMLH1与ERCC1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错配修复系统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评估食管鳞癌的进展情况并制定合理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 μg·mL-1和0.006 25 μg·mL-1、0.050 μg·mL-1和0.025 μg·mL-1、0.2 μg·mL-1和0.1 μg·mL-1、0.8 μg·mL-1和0.4 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 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 (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在于对实验室优化构建的嗜热菌β-糖苷酶基因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LOX-LacS的功能进行鉴定,检测目的基因能否正常表达。实验通过脂质体介导方法将载体质粒转染小鼠的乳腺癌细胞,筛选获得的阳性细胞通过PCR和RT-PCR的方法进行嗜热菌β-糖苷酶基因的整合检测和表达检测。基因整合PCR鉴定结果表明小鼠乳腺癌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嗜热菌糖苷酶基因,目的片段大小为1203bp;RT-PCR表达鉴定结果显示,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同,说明诱导后的小鼠乳腺癌细胞表达了完整的嗜热菌β-糖苷酶基因。实验表明该载体能够使目的基因整合在乳腺细胞基因组中并特异性表达。为后期生产转基因奶牛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应用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干扰素α-2b(IFNα-2b)的可行性,为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并优化核转染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方法,再利用该方法将水牛乳腺特异性表达人IFNα-2b载体导入Bcap-37细胞,建立转基因细胞株,然后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其能否正常表达人IFNα-2b进行分析.[结果]电压是影响Bcap-37细胞核转染效率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优化(电压275 V、电击时间10 ms)后的核转染效率可达81.1%.使用优化后的核转染方法可将水牛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N-IFN-CMV-EGFP-neo和pBCN-IFN-CMV-EGFP-IRES-neo成功转入Bcap-37细胞而获得转人IFNα-2b细胞株,经IFNα-2b基因的mRNA表达丰度及IFNα-2b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在两株转基因细胞系中均能顺利进行IFNα-26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建立的核转染法能高效转染Bcap-37细胞,可应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上对携带人IFNα-2b基因水牛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表达能力进行分析,并证实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N-IFN-CMV-EGFP-neo和pBCN-IFN-CMV-EGFP-IRES-neo)均能用于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奶牛乳腺炎一直是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制约着奶业的健康发展。有效进行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可以为奶牛的健康、生产优质乳制品提供良好保障。探究茶树油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作用效果,探索茶树油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可行性,为茶树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在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中分别添加50、100、200、500、1 000μg·mL-1的LPS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以及ELISA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等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关指标。研究构建了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在200μg·mL-1 LPS诱导12h的奶牛乳腺炎细胞模型中分别添加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002%、0.004%、0.006%、0.008%、0.01%的茶树油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100μg·mL-1的LPS攻毒情况下,细胞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活性下降情况。进一步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诱导12h的情况下,100μg·mL-1的LPS并未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200μg·mL-1的LPS诱导情况下约有46%左右的细胞出现了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以上结果表明:试验中,200μg·mL-1 LPS诱导12h为构建奶牛乳腺炎模型的最佳条件。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4%、0.0006%、0.0008%时细胞的凋亡比例会有所下降,其中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6%的这一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其活细胞比例71.95%,早期凋亡细胞比例22.15%,晚期凋亡细胞比例5.11%,与未添加茶树油的乳腺炎模型组活细胞相比提高了约22%。之后对有保护效果的3组进行qPCR检测细胞因子与凋亡因子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加入茶树油的浓度上升,TNF-α表达量下调的较多,IL-6的表达量下调的较少(P<0.01),STAT1的表达量在加入0.0004%浓度茶树油时有轻微的上调,在0.0006%和0.0008%浓度时表达量略微下调,其中添加0.0006%浓度茶树油表达量最低(P<0.05)。进一步使用ELISA法检测炎症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3组浓度的茶树油添加组均极显著降低了NF-κB、MAPK和Caspase-3的表达量,其中,0.0006%浓度茶树油组较其余浓度组的炎症反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0%(P<0.05),而这3组的凋亡反应相关蛋白表达量则几乎持平,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5%(P<0.05)。【结论】茶树油对于奶牛乳腺炎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提高正常细胞的存活比例,并下调炎症因子与凋亡因子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3.
β-酪蛋白基因在不同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山羊乳腺上皮细胞(GMEC)中β-酪蛋白mRNA进行检测以评价GMEC乳蛋白合成的功能.同时,比较商品化小鼠乳腺癌细胞C127、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中β-酪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原代培养山羊乳腺上皮细胞GMEC-1能够检测到β-酪蛋白基因的表达,在激素诱导下,GMEC-3细胞中能检测到β-酪蛋白基因mRNA,但C127和T47D细胞系中均无法检测到.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内分泌疗法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癌肿发生消退早在一百年前已有报道。乳腺癌手术后应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1 ] ,还可减少对侧乳腺新的肿瘤发生 ,从而使内分泌疗法更受关注 ,并引发了一些学者应用抗雌激素药物在高危妇女人群中进行预防乳腺癌的研究。目前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具有更有效的内分泌药物已用于临床实践 ,本文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的比较评价以及内分泌疗法的发展趋势作一综述。乳腺癌细胞是依赖雌激素增殖的细胞。内分泌疗法是阻断雌激素与靶器官细胞核受体的结合 ,降低血清和肿瘤组织的雌二醇浓度。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雌激素对小鼠子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雌激素对小鼠子宫b-F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性雌激素的介入,子宫基质细胞中b-FGF和TGF-β1阳性着色反应增强,腺上皮则减弱。提示外源性雌激素对小鼠子宫不同类型细胞中b-FGF和TGF-β的表达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此调节可能参与小鼠胚泡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药马齿苋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动物腹泻的预防作用,以马齿苋、益生菌为试验对象,将144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组,包括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feed)组、不同剂量马齿苋(1.0、2.5、5.0 g·kg-1 feed)+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益生菌组(2×106 cfu·g-1BW·d-1)、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喂饲普通饲料,空白组不造模;其他各组小鼠或喂饲含药饲料或/和灌胃益生菌10 d后,采用灌服干姜水提液结合腹腔注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的方法构建小鼠腹泻模型。攻菌后密切观察小鼠腹泻发生情况;试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检查,采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NF-αIL-1βIL-6、IL-10、TGF-β1、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检测。结果表明:(1)模型组小鼠在攻菌后24 h的腹泻率高达87.5%,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的腹泻率仅为12.5%;(2)模型组肠道组织中TNF-αIL-1βIL-10、IL-6、TGF-β1、IFN-γ 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3)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断裂、部分坏死脱落,肠腺变形明显,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肠绒毛基本完整、肠道组织结构趋于正常;(4)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l-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剂量马齿苋+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C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可见,高剂量马齿苋与益生菌联用能有效预防造模小鼠腹泻的发生,其机制是,通过下调肠道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调节血液Cl-、Ca2+含量恢复其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7.
miR-200b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miR-200b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能力的影响,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利用miR-200b mimics转染进行miR-200b过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miR-200b靶基因,qRT-PCR检测miR-200b过表达后预测靶基因及乳成分合成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及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标记法分别检测miR-200b过表达对细胞活力及增殖的影响;应用CSN2(β-酪蛋白)试剂盒、TG试剂盒及乳糖试剂盒检测细胞胞外分泌β-酪蛋白、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的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00b与乳腺泌乳功能基因Pten、Dnmt3a、Dnmt3b的3'UTR区序列具有互补结合的位点;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200b后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Pten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乳成分合成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基因Akt、Srebp1、Csn2、Glu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iR-200b过表达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β-酪蛋白、甘油三酯和乳糖的合成分泌。综上,miR-200b能够负调控靶基因Pten的表达进而在奶牛乳腺泌乳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东北玉簪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的影响。模型大鼠乳头直径及形态学症状、血清雌二醇含量、血液流变学参数、乳腺组织病理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发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然后分别以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4倍、2倍及等效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水,1次/d,共30 d,用药结束后检测血清雌二醇含量、孕激素水平、并对乳腺组织进行相关指标观察。[结果]东北玉簪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缩小雌二醇诱发乳腺小叶增生大鼠乳头直径、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及大鼠全血和血浆粘度。[结论]东北玉簪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减轻试验性病理模型大鼠乳腺小叶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柴芍乳癖颗粒对乳腺增生病兔模型乳腺组织B超声像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56只健康未孕新西兰雌兔,随机挑出10只为正常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46只为模型制备组,序贯肌注雌孕激素造模。2组均随机处死1只雌兔,观察病理切片确定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制备组剩下的45只兔再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散结颗粒组、柴芍乳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组兔每天分别予以生理盐水、乳癖散结颗粒(0.56 g/kg)、柴芍乳癖颗粒(0.47、0.94、1.88 g/kg)水溶液灌胃1次,连续3月。末次灌胃 24 h后麻醉,用B超机采集第2对乳房的声像图,处死后取第2对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计数乳腺小叶腺泡数、导管上皮细胞层数、腺泡腔直径。结果 柴芍乳癖颗粒能使模型兔乳腺组织低回声区缩小,内部回声强度减低,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柴芍乳癖颗粒低、中、高剂量跟乳癖散结颗粒均可明显缩小腺泡腔直径(P<0.01),中、高剂量可以减少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低剂量还可减少乳腺小叶腺泡数(P<0.05)。结论 柴芍乳癖颗粒可以改善乳腺增生兔模型B超声像,减轻雌兔乳腺增生程度,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性能和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96只18日龄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N组、AFB1组和AD组(DON+AFB1组),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500 μg·kg-1 DON、200 μg·kg-1 AFB1和200 μg·kg-1 AFB1+500 μg·kg-1 DON,连续灌服45 d。分别于试验的第0、15、30、45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检测脑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AFB1组小鼠脑组织中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AD组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CA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上升(P<0.05);各染毒组脑组织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DON与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均能造成小鼠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降低抗氧化性能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且DON与AFB1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