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南8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South China 8)无菌苗嫩茎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试管微型薯,利用组织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木薯试管微块根(微型薯)的形态结构发育以及田间木薯块根形态结构发育,结果表明:木薯在组培条件下形成的微型薯没有次生结构的分化,微型薯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初生根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隙的增加。而田间块根的膨大在结构上表现为次生结构的产生以及大量淀粉的积累;组培微型薯和田间块根淀粉积累相比,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早期生长的微型薯没有淀粉的积累,生长5~10 d后在皮层薄壁细胞可见淀粉粒分布。而田间生长的木薯块根的淀粉是在初生根产生次生结构后就开始积累,淀粉主要积累在次生木质部,少部分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  相似文献   
2.
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适应性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冬油菜在甘肃张掖寒旱区种植的适应性,对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越冬率、冬前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冬油菜不同播种期对越冬率、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冬油菜后茬复种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纬38°左右、海拔180 m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8.7℃的张掖及河西走廊,白菜型冬油菜能够露地正常越冬,且产量高品质好。冬油菜收获后,复种早熟大豆、马铃薯、油葵和蔬菜等作物,每667m2两季产值比单种小麦增收32.0%~154.4%,比单种玉米增收15.4%~108.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张掖及河西走廊发展冬油菜生产可以调整传统农业的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可增加冬春季土壤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源,改善生态环境。张掖及河西走廊宜选择抗寒性品种,并适当早播,播期以8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3.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份间冬季气温差异大,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积雪融化后的黑河水。针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在小麦、胡麻、早熟马铃薯等夏作物收获后至土壤封冻前以及翌年春季玉米播种前,有大量0℃以上积温未被利用,冬春季耕地闲置,秋冬季自然降水不能充分利用等实际,有效提高光、热、土地、降水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解决粮油争地争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5种藓类植物水提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藓类植物提取液对作物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5种藓类植物配子体不同浓度的水提液培养黄瓜种子,测定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量、鲜重及干重等指标。结果表明: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疏网美喙藓(Eurhynchium laxirete)、毛枝雀尾藓(Hypopterygium trichocladon)和海岛花叶藓(Calymperes taitense)配子体的水提液在较低浓度下能提高黄瓜种子萌发的质量。其浓度为0.01g/mL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浓度大于0.04g/mL时,则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的大小因浓度的提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5.
胡麻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白胡麻穴播效应表现和播种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穴播胡麻的栽培要点,包括合理铺膜、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为胡麻全膜覆盖穴播节水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海拔、不同播期、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其制种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同一父母本行比,海拔高的地区产量高;同一海拔,父母本行比与产量呈正相关。得出在河西冷凉灌区进行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应选择早播、高海拔、父母本大行比与及时割除父本行的制种模式,以求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鹰嘴豆新品系FLIP81-71C是张掖地区农科所于20世纪90年代从国际旱农中心引进后经过鉴定选育而成,其在张掖地区种植的平均产量为4 500kg/hm2左右,较对照品种23增产35.1%,抗旱,耐寒,适应性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理想的豆类作物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ZW96是张掖市农科所从国外引进的有刺红花 AC- 1变异株中经多年系选而成的无刺红花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
鹰嘴豆种质资源鉴定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种质资源是研究鹰嘴豆遗传与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张掖地区鹰嘴豆栽培虽然已有较长的历史,并具有适应本区生态型的抗寒、耐旱地方品种,但其生育期较长、籽粒小、产量低,在生产上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开发旱作地区食用豆类,解决品种老化、退化问题,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加速食用豆类产业的发展,我所于20世纪90年代征集、引进国际旱农中心鹰嘴豆品种资源200份,并对这批资源进行了主要性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