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PCR扩增及产物的电泳法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5只无角陶赛特、30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87只母羊OarAE101、BM143和Oar—HH35三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绵羊一些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可作为多羔性状选育辅助标记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bp/121bp和OarAE101的103bp/111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bp/141bp,BM143的104hp/114hp和OarAE101的103bp/103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bp/111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bp/139bp、127bp/141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在小尾寒羊,与血液Tf基因型和BMPR—IB基因型指标相比,微卫星法并不是一种较好的多羔性状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等6个品种(品系)共241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中的频率分别为65.00%,14.59%,1.52%,0%,2.13%和0%.BB、B 和 基因型小尾寒羊的多羔率分别为100%,54%和0%,平均窝产羔数分别为2.89±0.76,1.92±0.95和1.00±0.0.结果表明:B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的多羔性呈显著正相关,可应用于小尾寒羊多羔群体或品系的选育;而在其它品种(品系),B等位基因与多羔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绵羊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别对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FecXG突变和FecXL突变、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外显子Ⅰ、外显子Ⅱ部分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德国肉用美利奴产羔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G突变,在该位点未发现多态性;(2)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L所在区域的多态性,在BMP15基因存在G1047A转换,但并不引起BMP15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该突变与FecXL(G962A)不同,是在BMP15中新发现的一个突变。G1047A突变对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的平均产羔数无显著影响;(3)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的GDF9外显子Ⅰ均未发现多态性;(4)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中发现存在G4突变,该突变对绵羊平均产羔数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上述2个基因的4个分析区域不宜用于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绵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德克塞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德国美利奴羊’、‘滩羊’和‘藏羊’7个绵羊品种共计414个个体的PGR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发现了AA、BB和AB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该多态的产生是由于PGR基因第4外显子扩增序列的第227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同时存在AA、BB和AB 3种基因型,‘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只存在AA基因型,而其他品种存在AA和AB 2种基因型;在所检测的品种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7个绵羊品种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7个绵羊品种间分布的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该位点,‘无角陶赛特羊’与‘藏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无角陶赛特羊’与‘蒙古羊’和‘滩羊’之间,‘德国美利奴羊’与‘滩羊’和‘藏羊’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无角陶赛特羊’与‘德国美利奴羊’只发现同一种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其他绵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在该位点没有多态,其他属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5.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 和 ),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 和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 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 和 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 ,P<0.05;BB和 ,P<0.01);BB和B 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0.01)。在90日龄时,BB和B 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kg和(18.0±3.31)kg,显著高于 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 基因型群体(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寻找控制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记位点。【方法】以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同龄已有产羔记录的蒙古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无角陶赛特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小尾寒羊(多胎母羊)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分析。【结果】试验羊只存在AA型和AB型2种基因型;AB型个体在BMPR-IB基因第864位点发生C→T突变,出现T/C的杂合,所有试验样本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基因。χ2适合性检验表明,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不同基因型在不同产羔类型绵羊中的分布差异显著,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绵羊BMPR-IB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第864位点的突变在不同繁殖力母羊群体中分布不同,表明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相关,可以作为控制绵羊繁殖力的潜在遗传标记位点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以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共553只个体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系)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lt;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的研究发现:BB、B+和++基因型群体第一胎产羔数分别为2.0、1.5和1.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BB和B+,P&lt;0.05;BB和++,P&lt;0.01);BB和B+基因型群体总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极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的产羔数(P&lt;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177;3.70)kg和(18.0&#177;3.31)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177;2.22)kg,P&lt;0.05);两群体胸围、胸宽也显著大于++基因型群体(P&lt;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对10个绵羊品种,即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澳洲美利奴、德国美利奴、白萨福克、特克赛尔和波德代等羊的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10个绵羊品种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平均群体杂合度分别是0.901 2、12.544和0.919 8.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丰富,该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丁淑岚 《农村科技》2009,(7):100-101
绵羊难产在养羊业生产中是影响繁殖的主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对纯种肉羊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的繁殖管理,因萨福克、无角陶赛特纯属肉羊品种,性格温顺,不喜运动,加之新疆地区冬季寒冷,一般都在舍饲中产羔,形成难产的比率较大,据统计,无角陶赛特的难产率为15%-25%,萨福克的难产率为12%~20%,远高于本地土种羊的难产率。  相似文献   

10.
萨陶寒三元杂交肉羊主要经济性状表型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公羔体尺与体重间的表型相关、体尺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羔羊体尺各指标均与体重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深和胸围是影响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主要因素.建议在选择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同时,应加强对胸深和胸围的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策勒黑羊(单羔、多羔成年母羊各60只)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多态性。测定发现,血清淀粉酶均表现为单态,LDH同工酶出现多态性。LDH同工酶共有5种基因型,经过生物图像处理系统扫描定量分析,得出其基因频率和杂合度,其百分含量的排列顺序为:LDH1>LDH3>LDH2>LDH5>LDH4;多羔成年母羊组与单羔成年母羊组2种LDH的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富含有LDH4和LDHy基因型的策勒黑成年母羊具有较高的多羔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绵羊品种(湖羊、晋中绵羊和陵川半细毛羊)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外显子11核酸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研究该基因多态性对湖羊性早熟和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对引物扩增产物中,只有引物P2和P6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扩增区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LL和LM型,在3个绵羊品种中均未检测到MM型;引物P6扩增区存在6种不同的SSCP带型,经序列比对分析存在T2053A、A2044T和G2003A的错义突变。湖羊和晋中绵羊P2扩增区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6扩增区的2 053、2 044、2 003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湖羊和晋中绵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间存在显著差异。P2扩增位点仅陵川半细毛羊的基因分布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P6扩增区湖羊和晋中绵羊在各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处于群体平衡状态,陵川半细毛羊除2 003突变位点基因分布处于群体不平衡状态外,其余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LHR外显子11区不同基因型湖羊各胎次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LHR外显子11对湖羊的性早熟和高繁殖力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在湖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湖羊产羔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外显子31ΛCTT在2个绵羊品种均只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B等位基因(P<0.01),AA基因型湖羊比AB基因型平均产羔量多0.12只,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德国美利奴(♂)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简称DF1)共204 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间的关系.[方法]以绵羊BMPR-IB 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 检测方法.[结果]B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德寒杂交一代中的频率分别为0.660、0.532和0.600,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3个群体间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BB、B+、++型的产羔数分别为2.86、2.27和2.08,BB 型显著高于B+ 和++ 型(P>0.05),B+ 型显著高于++ 型(P>0.05).[结论]在以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育种过程中,B等位基因是有效的辅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5.
美系大白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能调控雌激素的合成,影响繁殖性能。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上海市种猪场关系大白猪核心群的ESR基因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其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群体中ESR基因的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9.66%和60.34%。②初产胎次中,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基因型的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82和2.28头。③经产胎次,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母猪每窝的TNB和NBA,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1.79和2.39头。无论初产胎次或经产胎次,ESR位点的总产纾数和产活仔数都呈现AA〈AB〈BB趋势;ESR基因型的影响在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以上2个性状在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存在BB〉AB〉AA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这个种猪群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偏高,这与其ESR基因的有利基因B频率较高、AB型和BB型个体多正好吻合.因此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BMP15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控制Romney Inverdale绵羊和Romney 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15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道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道赛特和萨福克绵羊中既没有发生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V31D突变,也没有发生与Hanna 绵羊相同的Q23Ter突变.还表明BMP15基因中影响Inverdale绵羊和Hanna 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 in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beta (FSHβ) gene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SHβ gene and high prolificacy in goat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ovine FSHβ gene,two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exon 2 of FSHβ gene in two goat breeds,Xinong Saanen dairy goat and Boer goat,by PCR-SSCP.The least square mean and genetic variance of different genotypes at polymorphic locus were analyzed,and the selection reaction was forecasted by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locus and genetic variance of litter size traits.There was one polymorphic locus occurring in exon 2 (P2) with three genotypes (EE,EF and FF).In Xinong Saanen dairy goat,EE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EF and FF genotype in the first to fourth parity and average parity;EF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FF genotype in the second and average parity.In Boer goat,EE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litter size than EF and FF genotype in the second to fourth parity and average parity;EF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FF genotype in average parity.In Xinong Saanen dairy and Boer goat,the heredity of litter siz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additive effect and the EE genotype is a favorable marker genotype for litter size in these two breeds.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确立其在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猪Prepro-orexin基因第62位多态性位点在二花脸、香猪、淮猪和姜曲海猪4个品种中的多样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对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花脸和香猪分别检出三种基因型,姜曲海猪有两种基因型,而淮猪只有一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花脸猪不同基因型群体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基因多样性对产仔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