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核桃枝条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核桃嫁接树和实生树的生长特性及枝条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核桃品种嫁接树枝条结构与树体生长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核桃实生树枝条结构与生长势有一定的相关性,木质部面积所占比例与株高增长量、株高及干周均显著正相关;材皮比与株高增长量及株高显著正相关;髓部面积与株高和干周显著负相关;韧皮部面积与株高增长量显著负相关;导管密度与生长势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枝部材皮比及木质部面积所占比例可作为核桃实生树预测生长势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新川中岛(P.persica cv.Atalasi Kawanakajima)为试材,连续3年(2012~2014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与果实缝合线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果实缝合线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日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施钾量与桃成熟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和果汁含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综合效果以株施0.45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最好,其次是株施0.60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效果。建议在桃生产上把不同钾肥施用量作为肥培管理和果实品质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桃在立地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植密度与重心高度的关系及对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65-67
选用丹玉8479为试材,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重心高度和穗位重心差对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植株重心高度都随之增加,穗位高增幅大于植株重心高度增幅;穗位重心差数值从负值逐渐向正值转变,说明玉米处于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本能反应,做出自我生长调节,尽可能降低自身发生倒伏的几率,穗位重心差数值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倒伏与穗位高、重心高度以及播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重心高度和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重心高度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都对植株倒伏产生一定影响,穗位重心差可以作为衡量倒伏的一项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4.
茎瘤芥各生育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1个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几乎均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始期株鲜重与其叶长、叶宽、瘤茎生长量、纵径,中期瘤茎生长量与其株鲜重,单株产量与始期瘤茎生长量、现蕾期叶长、茎/叶、纵径、横径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偏相关;始期瘤茎生长量与纵径、横径,始期叶宽与中期株鲜重,纵径与横径,单株产量与始期株鲜重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始期、中期瘤茎生长量以及现蕾期的叶长、横径、纵径等五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横径对单株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纵径>现蕾期叶长>中期瘤茎生长量>始期瘤茎生长量,同时这五个农艺性状之间大多为负的偏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高产育种应以增大瘤茎横径为其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对照(普通种);在21年生时,良种林分杉木大径材株数比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高5.4和7.4倍。立地指数对杉木大径材林分生长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立地指数在20以上(含20)适宜培育大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a;立地指数为18适宜培育大、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100株/ha;立地指数为16适宜培育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200株/ha。【结论】采用杉木良种,在立地指数20以上、保留密度800~900株/ha条件下,可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犁地区杨树品种的引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扦插试验对30个杨树品种在伊犁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杨树品种的插穗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差异;杨树扦插植株的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1 4),其回归方程为:y=0.007 5 x+0.252 2(R2=0.812 5)。北京0001、格鲁德杨的适应性最好,其扦插成活率大于85%,扦插植株的平均株高生长量大于1.3 m,平均地径生长量大于1.3 cm,可以用作营造伊犁地区农田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株高整齐度受品种植株高低影响较小,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穗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株整齐度的作用;此外,株高整齐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观测值关系不显著,但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的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株高整齐度主要是通过提高穗部性状整齐度来实现产量的增加,建议在选育和选用甜玉米新品种时将株高整齐度作为高产栽培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一年生云南松苗木19个家系的285株苗木作为试验材料,分析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根、茎、叶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2.69%、16.33%、50.98%,以叶片比例最大;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径比、茎根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和根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19个家系中,1号、2号、14号、19号家系的总生物量相对较大,其中,针叶生物量累积以19号家系最大、13号家系最小,地下部分生物量累积以2号家系最大、8号家系最小,地上部分生物量累积以14号家系最大、13号家系最小;茎分配比例以9号家系最大、6号家系最小,针叶分配比例以18号家系最大、6号家系最小,根系分配比例以6号家系最大、10号家系最小,茎根比以19号家系最大、6号家系最小。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用高粱品系LR625和甜高粱品系RIO杂交构建的甜高粱F2代群体为试材,对甜高粱茎秆含糖量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锤度与其相关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汁混合锤度、茎秆重、茎汁重与株高、茎粗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出汁率与株高和第六、七节长度达到显著负相关;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秆重和茎汁重与穗部性状及生物产量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汁混合锤度与生物产量和千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茎汁混合锤度与茎秆重、茎汁重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且茎秆重与茎汁重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锤度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茎秆重〉穗重〉茎汁重〉千粒重〉茎粗〉株高〉生物产量〉穗粒重〉穗长〉七节长〉六节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降水是主要的生态因子,对林木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利用汉中1997年飞播油松14 a调查资料,结合当地1997-2011年降水情况,采用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研究树高、树高年生长量和树高生长年增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探讨RPA拌种飞播对油松利用林地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高与年、3月和8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12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照油松高年生长量与8月和11月降水量正相关显著;RPA树高年生长量与3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8月和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1月降水量负相关显著。4月降水量与对照油松高生长年增量呈显著负相关,与RPA负相关极显著。剔除树龄因子,树高对3月、2月和11月降水反应敏感;3月、7月和9月降水量对RPA和对照树高模型贡献分别为54.2%和52.5%。RPA树高年生长量优化模型中,排除了年降水量的作用,3月、4月、8月、7月、12月、11月和1月降水量作用依次降低,贡献介于2.7%~27.2%;对照模型中,年降水量贡献47.1%,8月、3月和12月降水分别贡献29.8%、10.7%和9.7%。4月降水量对树高生长年增量作用较大,1月和12月降水也与RPA年增量相关。引入时间因子,3月降水对树高作用较大。树龄权重下,3月降水量对树高作用最大,而年降水量是影响树高年生长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部典型树种功能性状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东北林区典型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为对象,探讨功能性状沿地理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成因,为科学预测典型树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法检验树高、比叶面积、木质密度3个性状的种内关联性;采取偏相关分析法计算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树高、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3个性状在种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性状的地理分布格局随树种而变化,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的树高随经度增加而减小;山杨、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树高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高随海拔增加而增大。白桦和山杨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减小,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增大;白桦、山杨、水曲柳的比叶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色木槭的木质密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蒙古栎的木质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显示,白桦的树高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红松的树高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白桦的比叶面积与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蒙古栎、山杨和水曲柳的比叶面积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蒙古栎的木质密度与年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色木槭的木质密度则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随着树种变化而变化。总体上,树高和比叶面积分别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木质密度相对稳定,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拟探究楸树木质部边材解剖结构的轴向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阔叶树种的水分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楸树人工林的栽培、中国特有温带珍贵优质用材树种的保护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株楸树为研究对象,自基部向上采集树干0、1.3、3.8、6.3、8.8、11.3 m共6个高度处的边材样品,分别测量边材面积、制备横向及弦向显微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导管腔直径、导管密度等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的轴向变化规律。结果(1)早材导管腔直径、早晚材导管密度随高度变化不显著,但早材导管腔直径随取样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导管密度则有相反趋势。最大早晚材导管腔直径、晚材导管腔直径、纹孔膜直径随树高增加而显著减小。(2)随树高增加,边材面积与导管水力直径均显著减小。(3)边材面积、纹孔膜直径均与导管水力直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楸树木质部水分疏导组织构造特征的轴向变化主要表现在边材面积、导管特征和纹孔膜特征3个方面。楸树生长轮明显,早晚材导管腔直径差异较大,早材比晚材变异幅度更大。最大导管腔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导管密度的轴向变化不显著,边材面积和纹孔膜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综合来看,楸树基部导管相对大而疏,边材面积大,上部导管相对小而多,边材面积小。这是楸树木质部结构适应长距离输水功能的一种优化设计,以降低树木栓塞化风险,提高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核桃枝条电阻率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枝条电阻率作为核桃矮化性预选指标的可能性,为选择核桃矮化砧木提供理论依据。以核桃6年生不同品种嫁接树和3年生实生树为试材,研究了枝条电阻率与生长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嫁接树枝条电阻与生长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晚实核桃品种枝条电阻率大于早实品种。不同品种的核桃实生树枝条电阻分别与株高增长量、干周增长量、株高、干周呈显著正相关。枝条电阻可作为核桃实生树生长势的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适于FVS的长白落叶松树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长白落叶松的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利用小兴安岭南部68株长白落叶松解析木与生物量数据,对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之间、树干材积与木材材积之间、树皮厚度与相对树高之间、树皮因子与树高之间等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处去皮直径的最优模型为D1B=0.922DOB(R2=0.99),胸径处树皮因子和树皮调整...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及递增为主,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用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0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银杏木材密度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对北京地区 1 7年生银杏 (GinkgobilobaL .)木材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及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年轮宽度近髓心部位较窄 ,进入正常生长年轮较宽 .木材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近髓心部位略大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加 ,略有下降趋势 ,之后呈平缓的生长状态 .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均值分别为0 72 0cm ,0 5 49g/cm3 ,0 6 46 g/cm3 和 0 4 77g/cm3 .年与年之间的年轮密度有一定联系 ,年轮相距越近 ,正相关系数越大 ,年轮相距越远 ,相关程度变小 ,往往呈负相关形式增大 .年轮宽度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最小密度与年轮密度都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变异幅度与年轮宽度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银杏作为人工用材林树种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