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p53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结果】p53阳性蛋白表达于法氏囊和胸腺内淋巴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法氏囊内均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层与淋巴小结之间靠近上皮层的固有膜内,其次是淋巴小结边缘及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的固有膜层内。在1周龄和12周龄固始鸡胸腺内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其次是皮质内,很少出现在髓质内。p53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脾脏内均无表达;【结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凋亡基因p53参与了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恒河猴胸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表明,恒河猴胸腺外包被膜,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其内部形成许多小隔,将胸腺实质分成许多小叶,小叶又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大部分的髓质彼此相连,被膜和小叶间隔内含有较多的肥大细胞。皮质主要由幼稚T细胞和皮皮细胞构成,另有少量的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皮人还可见典型的血-胸腺屏障。髓质主要由成熟T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另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肌样细胞以及一些胸腺小体和胸腺小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新生死亡的转基因克隆牛的脑和免疫器官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克隆牛脑和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病理解剖、组织学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转基因克隆牛的脑部和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该克隆牛体格偏大,头颅骨质较一般犊牛坚硬,免疫器官外观无明显变化。镜下观察显示,大脑皮质层次清晰,有轻度充血和1处明显的点状出血;小脑皮质可分为明显的3层结构,蛛网膜有轻度充血;脾脏红髓轻度淤血并有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清晰可见,脾小体数量较多,但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淋巴结被膜薄,小梁不发达,皮质淋巴细胞多而密集,但典型的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较少;髓索不明显,髓质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胸腺被膜和小梁上血管可见充血现象;皮质部淋巴细胞丰富,可见散布的胸腺细胞;髓质淋巴细胞密集,细胞间可见数量较多的巨噬细胞;嗜酸性胸腺小体易于辨认,但发育不完全。【结论】该例克隆牛脑发育较为成熟,但免疫器官发育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MC)在鸡胚免疫器官中的作用,并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对不同日龄鸡胚胸腺、法氏囊、脾脏采用Carony's液固定,阿尔新兰染色-藏红O复染(alcian blue-safrianin O,AB/SO)并对其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arnoy's液固定,AB/SO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MC的组织结构,MC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胸腺中MC主要分布在髓质,并有少量分布于血管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法氏囊中MC在淋巴小结周围的组织中分布;脾脏中MC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血窦、血管中偶见.18日龄前脾脏、19日龄前法氏囊、20日龄前胸腺中MC的数量与器官发育呈正相关,其后MC的数量下降是否与MC的排出有关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4只东方白鹳脾和胸腺的组织结构。脾的白髓内淋巴小结数量较多,生发中心明显,脾索排列紧密,脾窦多不明显,鞘动脉丰富,网状纤维发达。胸腺被膜和实质内的结缔组织间隔发达,实质不发达,胸腺小叶内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东方白鹳脾和胸腺的组织结构与家禽类比较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优生素对草杂雏鸡生长性能和淋巴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一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50只/组。基础日粮相同,优生素按照500g/t添加到基础日粮中。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10只鸡解剖采集胸腺、腔上囊、脾脏等淋巴器官样品,置于Bouin固定液中固定,常规方法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试验组鸡较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试验组鸡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鸡的胸腺小叶皮质增厚,胸腺小体增多;腔上囊皱襞发达,退化延缓;脾脏的脾小结体积增大,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结论,优生素可提高雏鸡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胸腺和腔上囊的早期发育,延缓腔上囊的退化,增强脾的免疫应答反映。  相似文献   

8.
1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添加0、0.2%、0.4%和0.8%谷氨酰胺饲粮28d。每周末取鸡24只,每组6只,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电子分析天平称重,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显微摄影,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影响。结果为(1)试验3组1、4周龄和试验2组2、4周龄胸腺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1、2、4周龄和试验3组4周龄法氏囊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1、2周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胸腺小叶增多,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密集,髓质比例减小,胸腺小体减少、减小;法氏囊皱襞内淋巴滤泡增多,皮质增厚,滤泡内淋巴细胞增多,但对照组4周龄皱襞内淋巴滤泡急剧减少。添加0.8%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的作用最为明显。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中枢淋巴器官胚后发育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中枢淋巴器官,尤其是法氏囊的退化具有延缓作用。从组织学角度证明谷氨酰胺能够促进中枢淋巴器官的胚后发育及其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胸腺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鳖胸腺表面覆盖有薄层被膜,实质被小梁分成若干小叶,胸腺小叶由周缘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皮质淋巴细胞密集,着色深;髓质淋巴细胞较稀疏,着色淡,上皮网状细胞轮廓清晰,网状纤维含量多。实质中还分有类肌细胞、嗜派若宁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ANA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质-髓质交界处和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10.
鹌鹑腔上囊的中间层与鸡比较不明显,淋巴滤泡皮质RNA阳性率62.5%,比髓质高,表明淋巴滤泡的皮质区是B淋巴细胞的活化区。胸腺的被膜下及小隔周围,有生长期较大的胸腺细胞,具有细胞免疫潜能,是T淋巴细胞的先躯。脾脏内的淋巴小结及淋巴组织鞘是B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部位,此处RNA的阳性率较高,为61.3%。  相似文献   

11.
“抗病毒合剂”由多种清热药及补益药组成,以小鼠和雏鸡为试验模型,研究该合剂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作用,分别于给药前(0d),给药后7d,14d测定小鼠脾脏指数,给药后20d测定雏鸡法氏囊指数;对小鼠脾脏,胸腺及雏鸡法氏囊,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雏鸡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小鼠和雏鸡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观察表明,试验组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抗病毒合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王富喜  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79-2980
[目的]观察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重量的影响以及脾脏组织细胞IL-2、IL-6、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香菇多糖为阳性对照,魟鱼软骨多糖(低、中、高剂量),灌胃给药14 d,试验结束后称量胸腺和脾脏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检测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运用抗原对应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中IL-2、IL-6、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魟鱼软骨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能拮抗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升高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结论]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海藻多糖对肉杂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烨  胡中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59-62,70
探讨海藻多糖对肉杂鸡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健康AA鸡与新罗曼蛋鸡杂交鸡150只,随机分成Ⅰ、Ⅱ、Ⅲ3组(每组50只)。Ⅰ组按每只每天饮水中添加20mg海藻多糖,Ⅱ组按每只每天饮水中添加20mg黄芪多糖,Ⅲ组饮自来水。分别在21、42日龄每组随机选5只称重后,心脏采血,用于白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体水平测定;并立即剥离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称重。结果:Ⅰ组与Ⅲ组相比,海藻多糖组在21、42日龄都能显著提高免疫器官系数(P〈0.05)、抗体水平(P〈0.05)、血液淋巴细胞数量(P〈0.05),其中对脾脏系数、血液白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与Ⅱ组相比,海藻多糖在21、42日龄都能显著提高血液白细胞数量(P〈0.05)、脾脏系数(P〈0.05)。在42日龄抗体水平异极显著(P〈0.05)。结论:海藻多糖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显著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和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转化率。说明海藻多糖具有提高肉鸡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齐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12-1113,1119
[目的]探讨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江汉土鸡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挑选100只江汉土鸡雏鸡,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研究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免疫器官组织的影响。[结果]2、4组雏鸡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4、5组的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1%、29.6%、26.3%和16.2%,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相对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免疫器官细胞紧密,基本无损伤细胞及核固缩现象。[结论]中草药超微粉添加剂能够明显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长,并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鸡ANP32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鸡ANP32家族蛋白与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其致病性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构建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观察分析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鸡ANP32家族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NP32A、pEGFP-C1-ANP32B和pEGFP-C1-ANP32E,转染HEK-293T细胞后得到正确表达,获得携带EGFP标签的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其分子量分别为60.0、57.9和56.9 kD。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EGFP-ANP32A、EGFP-ANP32B和EGFP-ANP32E的荧光与细胞核荧光完全重合,即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NP32家族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ANP32A和ANP32E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且在2月龄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达峰值;ANP32B基因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以1月龄鸡免疫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鸡ANP32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且ANP32家族基因在不同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这3个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其表达差异与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 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法氏囊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弥漫型 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淋巴细胞总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ANAE~+淋巴细胞的上述变化在胸腺髓质、脾脏动脉周围鞘和红髓,盲肠扁桃体弥散区、哈德尔腺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及法氏囊淋巴小结皮质等区域较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鸭源呼肠孤病毒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相关免疫指标,初步阐明鸭源呼肠孤病毒对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损伤以及机体免疫抑制,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樱桃谷雏鸭人工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分别观察脾、法氏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脾、法氏囊指数,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脾、法氏囊IgY生成细胞,并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果】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后,雏鸭脾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脾、法氏囊指数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降低;脾IgY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法氏囊IgY生成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导致雏鸭免疫器官严重损伤并引起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拟南芥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cs,简称硫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的表达谱,为筛选控制硫苷合成的关键基因、解析硫苷的生物合成规律及其在植物抗逆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tGenExpress和PLEXdb中的10组表达谱芯片数据和2组转录组数据分析拟南芥中硫苷生物合成途径82个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10个硫苷合成途径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谱进行验证;并利用STRING v10软件分析硫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硫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差异较大,相关基因在营养器官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量则较低,表明硫苷主要在营养组织中合成;其中脂肪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在茎、叶等地上营养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吲哚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则在根、茎、叶等地上和地下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且基因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通常具有差异,表明基因的表达还具有时空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证明10个硫苷合成途径代表基因的表达谱与芯片数据的结果保持一致;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和吲哚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部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子的诱导表达,其中吲哚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更易受到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桃蚜(Myzus persicae)等生物和低温(4℃)、高盐、高温(38℃)等非生物胁迫因子的诱导表达;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和吲哚族硫苷合成分支途径内相关调控基因与结构基因的表达模式的相关性较高。【结论】拟南芥硫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主要在营养组织中高表达,在种子中低表达;植物中存在一个硫苷转运系统,负责将营养组织中合成的硫苷转运到种子中贮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病原菌、虫害、高温等逆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吲哚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更易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子的诱导表达,说明吲哚族硫苷可能对植物抗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雏鸡饲喂中药免疫增强剂后,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HVT免疫后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组雏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组织不同区域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尤其是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法氏囊和脾脏红髓中的浆细胞数及脾脏动脉周围鞘中的T淋巴细胞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