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东省安丘市(县级市)是全国的生姜种植和出口大市,常年生姜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亩(666.7m^2/亩)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生姜产量,我们不断探索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了生姜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产量目标是10000kg/666.7m^2,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覆盖三膜、深耕培肥、土壤消毒,修复土壤、精选良种、变温催芽、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科学浇水、合理培土、恰当施肥、预防病虫、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08,(8):34-34
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大平原三大作物超高产田的光、热、水、气等生态气象因子,叶面积指数、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动态等作物群体生态因子以及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作物超高产理论模式的内在参数进行了科学的估计.明确了三大作物高产的产量性能变化特点,确定了作物超高产的不同挖潜途径,在三大平原初步建立了作物超高产产量性能数字化监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棉花超高产的概念界定以及棉花产需缺口难以逆转、扩面增产潜力有限、产量是棉农增收的基础、产量与质量是辩证的统一等方面阐述了棉花超高产的必要性,从棉花产量的理论潜力、建国以来棉花单产在波动中上升和棉花高产田块的实例论证了棉花超高产的可行性,提出了棉花超高产的技术途径,即品种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的核心技术,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减灾抗灾技术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生产目标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超高产玉米育种是我国发展玉米生产种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保证粮食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超高产玉米的含义和株型指标、超高产玉米的选育目标等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超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技术措施。一、超高产玉米的含义及株型指标(一)超高产玉米的含义专家认为超高产玉米杂交种是指产量达到12 000kg/hm2以上或产量超  相似文献   

5.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超高产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在生产上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相似文献   

6.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产籽粒6 000~7 500kg/hm2)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划分衰老阶段,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氮肥后移,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培育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措施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棉花高产创建技术的发展,南疆棉区出现了皮棉产量达3 750千克/公顷的超高产典型。为了促进棉花超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根据超高产实践,总结了南疆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一、超高产栽培调控指标1.产量结构指标实现皮棉产量3 750千克/公顷,霜前花率90%以上,其产量结构指标要求667米2理论密度1.7万~1.8万株,单株平均结铃9~10个,667米2总铃数13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结构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公顷产量高于15000kg作为超高产指标,基于2003~2006年课题组设在吉林省梨树县等地、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的100个高产区块的试验数据,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源库关系等角度对超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以下特征:超高产群体在拥有高量穗数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结实性,即超高产群体的总粒数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的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群体,且收获指数仍保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营养体建成期间高量的干物质积累是超高产形成的基础,而子粒形成及灌浆期间高量的干物质积累则是超高产形成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超高产群体具有高叶面积指数(LAI)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粒叶比。即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的源库关系是建立在更高水平上的相对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超高产试验研究与创建实践,提出了春玉米超高产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安全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保障水稻的产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需注重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阐述水稻超高产的概念,针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标,保障我国人民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 10 0 0 0 kg/ hm2 。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 ,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 2 1~ 30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 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 ,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的株型结构、目前超高产小麦基因型的株型结构和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改良的策略3个方面,对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小叶矮秆中大穗高密度松散型、中叶中高秆大穗中密度型和大叶中矮秆大穗紧凑低密度型3种不同类型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的主要性状特征及生产能力分析认为,上述3种类型都具备超高产的产量能力,但小叶矮秆中大穗高密度松散型产量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品种物质生产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近10年来日本育成的超高产品种(系)物质生产及产量的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提高8.5%。超高产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不是同步增加的,而是以单位面积穗数的大幅度降低(10.8%)换取每穗粒数的更大幅度提高(19.3%),同时千粒重亦有较大幅度提高(4.5%)。超高产品种生物产量较对照品种提高7.2%,而经济系数则只提高2.5%,即生物产量高是超高产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株高与生物产量和倒伏程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倒伏是目前限制生物产量进而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塑料薄膜不同覆盖方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塑料薄膜不同覆盖方式对生姜均有延长生长期、促进生长、大幅度提高产量的作用,生姜生长期至少延长27天,产量提高47.54%以上。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高产理论与实践初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我国水稻产量提高和株型变迁时代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众多水稻株型模式差异的比较,阐述了超级杂交稻“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株型模式的特点。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该模式“有效增源、扩建高库容、高源库水平的协调”、“矮穗层”的抗倒力学及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超级稻超高产实例的分析,率先提出了超级稻实现超高产目标的部分生理指标,重点介绍了适于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的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莱芜生姜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原理,在土样化验分析基础上,结合莱芜市多年的试验示范成果和施肥经验,按照土壤肥力状况、生姜需肥规律和产量水平,建立生姜推荐合理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生姜生产中,应在稳定控制氮肥的基础上,减少磷肥的用量,稳定钾肥的用量,做好氮、磷、钾配比,以促进生姜高产、稳产,提高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品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的品种类型、关键特征特性、产量构成参考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超高产品种主要问题提出了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超高产麦田(9750 kg/hm2)适宜的灌水时期和数量,深入挖掘超高产麦田的产量潜力,通过在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超高产实验田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对旗叶各衰老指标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灌水通过改善旗叶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持续性,能够明显延缓超高产小麦花后旗叶衰老。与CK处理相比,灌水提高了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在保证水分利用率的同时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的T5处理花后旗叶衰老明显延缓,产量达到超高产水平(9923.5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继续增加灌水量,处理T7和T8旗叶SPAD值和LAI降低,POD、SOD和CAT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出现下降,穗粒数、千粒重和水分利用率下降显著,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