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津强12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通过南繁北育方法系谱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优质、抗病。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小麦优质亚基导入效率,进一步提升小麦品质,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性状同步提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将优质、强筋春小麦‘津强1号’与高产冬小麦‘济麦22’进行人工杂交,将‘津强1号’与品质密切相关的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转入‘济麦22’中,筛选农艺性状优良同时利用STS标记筛选含有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的后代,结果表明,在经过初步农艺性状筛选出的59个F_3代株系中,33份材料含有Bx7~(OE)优质亚基、41份材料含有Dx5+Dy10优质亚基,27份材料既含有Bx7~(OE)又含有Dx5+Dy10优质亚基。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导入冬小麦‘济麦22’的难度较小,但是结合农艺性状后,兼具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及优异农艺性状的难度较大,在提升小麦品质时,杂交F_1代应扩大群体量,并在育种低世代引入优质亚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降低育种工作量,同时可对含有目标品质性状的品系进行连续回交,在保证主栽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下提高其品质。本研究为通过Bx7~(OE)及Dx5+Dy10优质亚基提升冬小麦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简写CIMMYT)的品质育种特点,即根据种植习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将不同的地区区域划分为12个米格环境,在对亲本进行品质、抗病性、农艺性状检测及调查基础上,大量组配杂交组合,高世代结合品质综合评价,培育具广泛适应性、抗病、稳产高产并具一系列加工品质特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针对北部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调整育种目标,进行优优组配,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8.0%以上,品质达国标二级强筋小麦指标的强筋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在对津农6号进行产量、品质栽培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了津农6号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措施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产上推广的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产量偏低的不良性状,设置不同密度、肥料水平试验,以期在保证津强1号品质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追肥处理中,以每667m 240万基本苗,拔节期追施尿素15kg,抽穗扬花期追施尿素5kg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69.45kg;密度处理对品质指标无影响;各种追肥结果在品质指标中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覆膜技术种植超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复种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沈单10号,可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缓解夏玉米连作冬小麦争时矛盾,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冬小麦京冬8号复种夏玉米郑单958号提高39.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强筋面包专用春小麦津强1号播种后覆膜、出苗后7d揭膜和出苗后14d揭膜2个处理的小区产量、子粒体积质量、子粒千粒质量的测定,初步得知,对于津强1号,在播种后覆膜可显著提高子粒体积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并且出苗后揭膜时间不同,增产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土壤盐渍化为代表的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对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以前小麦抗盐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来确定耐盐能力的简化耐盐性鉴定技术.[方法]依据300 mM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和400 mM 2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结果]通过该方法从21个冬小麦品种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品种3个;2级耐盐品种3个;3级耐盐品种5个.[结论]减少了小麦耐盐种质田间盐池鉴定的工作量,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探索合适的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高效是小麦栽培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项目组依据N肥料使用量及施用方式和4种植密度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津强7号”的产量、穗长、小穗数性状稳定,在多种密度和N肥施用方式上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其株高、穗数受到了种植密度的影响,而千粒重、穗粒数受到了种植密度和N肥使用方式的影响。【结论】密度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增加,拔节期施用N肥5 kg/666.7m2,抽穗期施用10 kg/666.7m2,植株较矮。田间采用30 万苗/666.7m2的种植密度,拔节期一次性施N肥10 kg/666.7m2的栽培模式,技能节约生产成本,又可获得较高产量,成为“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