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镇沅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还有很多古茶树资源未被开发利用与保护、无标准化现代茶园基地、品种多而杂、茶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镇沅县是世界野生茶树王的故乡之优势建设以茶促旅,以旅促茶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创新管理模式,抓好品牌建设、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对策措施,旨在为发展镇沅县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同年8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闽茶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海南省最重要的产茶地之一,此地茶树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产潜力大等特点。对五指山茶资源从自然环境、茶资源及茶产业三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将五指山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进而提出对五指山茶资源开发前景的展望,将海南省"十三五"期间的十二大重点产业中的"旅游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为发展特色茶文化生态养生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概述宁洱县藏茶产业发展背景、目标及有利条件。为达到既定目标,提出: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创新模式,搭建藏茶产业发展平台;强化监管,统一藏茶生产加工标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藏茶产业;强化基础,营造藏茶生产的良好环境;立足优势,延伸藏茶产业发展链等对策措施,为宁洱县发展藏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寿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茶产业是寿宁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第一民生产业”,茶叶是寿宁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关系着寿宁人民的幸福生活。当前,寿宁县茶产业发展面临诸如产业基础建设薄弱、品牌效益不突出、茶文化氛围不浓厚、龙头企业少,带头作用不强、茶企建设用地受制约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寿宁县茶产业现状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建立管理体系,严把质量安全;推进生产模式改革,实现合作共赢;扩大招商引资,塑造产业“巨龙”;狠抓产业融合,做强做大茶产业等对策建议。为推进寿宁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孟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62-263,276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要求,培育农产品品牌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茶产业是促进镇沅经济发展的特色骨干产业,2020年镇沅全面打造"千家寨爷号"公共区域品牌,积极整合茶资源,挖掘茶文化,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镇沅县打造"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品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本研究以茶和文化为主题,探讨建设集茶叶研究和生产示范、技术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及建设茶科普长廊,茶科技、茶文化演示厅,茶产品展示厅,茶树品种园、资源圃、高产茶园,茶叶茶树繁育、采摘、加工体验区;设计与实施茶艺、茶餐厅;整理形成一套茶产业、文化科普教材.旨在探讨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省茶产业具有独特优越的品种资源(大叶种品种,成规模古树茶)、独特优质的普洱茶产品(后发酵工艺,越陈越香的品质)、独特优美的茶树生长环境、独特多彩的各民族茶文化以及较好的茶产业发展基础。面对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消费意识、内外强劲增长的绿色有机茶消费势头以及内外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墨江县茶业、自然生态条件、技术基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现状,在分析茶产业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墨江茶文化节、茶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发挥潜在市场优势,实施茶文化、茶品牌营销策略等对策措施,为更好发展地墨江县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产业是镇沅县农业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产业,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是镇沅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目前镇沅县茶叶产业发展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镇沅县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镇沅茶叶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城县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茶叶品质好,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和水上茶马古道的起点和集散地。茶产业是江城传统优势产业,是全县各族群众尤其是广大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该文通过分析江城县普洱茶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做强做大茶产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勐海县作为中国有名的茶乡,其茶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由于茶企管理方式不科学、品牌意识淡薄、茶农对古茶树过度采摘、制茶工艺落后等问题,使勐海县的茶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勐海县的政府、茶企和茶农只能从实际出发,保护古树茶资源,加强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强茶叶生产培训,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裔 《云南农业》2023,(10):29-31
<正>近年来,镇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科学谋划、高位推动,把茶产业作为全县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打造,着力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监管等环节集中发力,持续推进镇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而近年来,茶叶逐渐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延伸.同样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旅游业与茶产业有共通之处.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的新模式,以茶带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原则.充分利用茶区丰富的茶叶资源,让游客深入茶乡,感受茶文化,提高旅游体验.通过建设休闲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由茶园向公园转变,实现宜游、宜养(养身养心)双收;可以让生态、美丽成为资源,由生产向经营转变,实现宜业(致富)、宜居、共赢.  相似文献   

16.
茶业与茶文化是我国特色产业与大众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关系着农业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中,以茶叶为主的地区农业在发展种植资源的过程中也开始研究基于茶文化、茶产业的旅游资源开发。本文则基于茶旅体验的内涵,重点探讨茶旅体验需求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为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昆明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昆明是云南茶产品和茶文化交流的枢纽和国内外茶商汇集、交流的中心,如何发挥省会城市昆明在茶产业中的窗口作用,在昆明茶产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厂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清改 《农业考古》2020,(2):247-25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而各地的茶产业、茶文化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大潮,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掘地方茶的优势,创造了地方茶发展的辉煌业绩,积累了地方茶发展的有益经验。本文以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茶为例,对其7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区域茶产业发展和中国茶产业发展都产生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城县种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是当地农业骨干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快推进茶产业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本文从茶树品种选择、园地选择开垦、无性系茶苗移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和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茶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江城茶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江城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明繁荣、外交新局是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产生的基本背景。习近平关于茶文化的论述已经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喝茶是修身养性、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茶产业是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茶文化是增进中外友谊的纽带和桥梁;茶叶是国际商路上的重要输出货品;茶是文明互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关于茶文化的论述,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