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及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池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探讨了完善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担负起对地方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就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政治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一、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切显著标志,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4.
职前的师范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实习支教不仅是培养师范生良好专业素养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还是培养师范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未来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 ,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前 ,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全面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 ,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发其创新意识 ,放到教育、教学的突出位置。这既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破除“分数第一”的观念 ,启动学生创造性思维长期以来 ,衡量我们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考试的分数 ,看升学率。这给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已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要素,面向21世纪的教育将更重视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除了要使他们掌握扎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时代对人才"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来实现。可以肯定地说,教师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则更是如此。1 素质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 要求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水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农村  相似文献   

9.
权建萍 《甘肃农业》2002,(11):52-53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承担着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艰巨任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将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作为农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素质好、技能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合格农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素质的培育主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竞争 ,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育。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还有着不足 ,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更是欠缺。本文主要从我国现状出发 ,提出要想使创新教育更好地向前推进 ,必须有更多“创新型”的教师才行 ,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型”教师的一般要求。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这对于培养 2 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  相似文献   

13.
朱邦禄 《甘肃农业》2007,(11):62-64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努力构建"三教结合"的农民教育新体系,通过广泛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的新型农民,把农民的人口资源变为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撑,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教学风格的形成 ,标志着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凡有志于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风格 ,必须寻找出自己来。科学的教育 ,使政治教育深刻精确 ,富有理性。艺术使政治教育富有激情 ,形成独特的政治课的教学风格。我们政治课教师一定能完成开发脑资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战后,联邦德国认识到,第一流的国家要靠第一流的人才来创造,第一流的人才要靠第一流的教师来培养。教师素质的优劣、水平的高低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实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联邦德国总是一俟时机成熟,就使学校师资受教育的程度提高。联邦德国看到师范学校培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知识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如何为 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知识创新的背后是人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呼唤。   2.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当前人类的科技知识正以每 4年增加 1倍的速度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日程,在重视思政课教师专才教育产出导向的基础上,要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而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作为后备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探究其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某些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创新能力取决于各级各类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因此,作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创新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载体,是创新能力的根基,是创新人才素质的核心.因此,开展创新思维教育是我们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刻不容缓的课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是学生接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更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王小燕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5):402-402,408
人类社会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的研究生,是21世纪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自然辩证法"课教研的重要课题.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研究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创新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