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酵母是人类应用比较早的且最为常见的一类微生物。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酵母作为蛋白质源饵料和微生态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一、酵母的生物学性质酵母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不能运动,细胞一般呈圆形、椭圆形,个别种类可形成假菌丝。细胞长3~30微米、宽1.5~5微米。形态和大小受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的影响常常发生改变。繁殖方式主要为芽殖,  相似文献   

2.
<正>酵母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为真菌类,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其细胞大小约为[(1~5)×(5~30)]μm,最长可达100μm。由于酵母具有个体大,蛋白质含量高,杂食性强,易分离,易培养,代谢产物多,综合利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酵母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酵母细胞宽约1~5μm,长约5~30μm,细胞形态因种而异,常见的有球形、卯形和圆筒形,某些酵母因种属或生长期差异,还呈现出高度特异性的细胞形状,如柠檬形或尖形等。截止到1998年,已描述的酵母菌达到95属,723种,目前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的酵母菌有900种,  相似文献   

4.
大量培养多刺裸腹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培养多刺探腹蚤的饵料、环境条件和大规模培养方法,结果表明:水温25~28℃、pH值7.1~8.3、自然光照、使用饲料酵母24~32mg(干重)/L或活酵母50万个细胞/ml,6天内裸腹 可达5000个/L密度。水温是影响其繁殖的主要因子。大规模培养裸腹 宜用扩大培养一次收获法。  相似文献   

5.
2016~2017年,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2016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5mm幼贝0.46亿粒;2017年培育出平均壳长3.8mm幼贝0.14亿粒。试验发现,中国蛤蜊在丹东近海自然海区繁殖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雌雄性比约1∶1;壳长5cm左右的亲贝产卵量50万~75万粒/个,受精卵为沉性卵,卵径55μm;在水温23~24℃,盐度26‰、pH值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18h发育为D型幼虫,壳长75μm;幼虫经13~14d培育,壳长280~300μm时开始附着变态为稚贝,日生长量15.9~16.5μm;稚贝经30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35~38mm,平均日生长107~117μm。  相似文献   

6.
虹鳟鱼病     
<正> 三、寄生虫病 1、口丝虫病病原体为口丝虫Ichthyobdo necator,属鞭毛虫纲,游动时呈豆形或椭园形,两根鞭毛,固着时近梨形。长5~20μm(平均约10μm),宽2.5~10μm(平均约4μm),鞭毛长9~18μm。是一种专性外寄生虫,寄生鱼体表面。分裂方式繁殖。离开鱼体成球形,0.5—1小时死亡。接触鱼体便寄生其上,尤其高密度养殖,这一寄生过程完成的很快。口丝虫经常引起大量死亡,尤其是网箱  相似文献   

7.
实验观察了8℃~44℃水温范围内超小型(SS型)轮虫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生长影响极显著,室温(21.5℃~24.7℃)~38℃为SS型轮虫最适的生长温度范围,轮虫繁殖速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35℃组(32℃组(29℃组(26℃组(38℃组(21.5℃~24.7℃组。经48小时培养,轮虫增长倍数为6.67~22.0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对不同水温条件下培养的SS型轮虫体内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培养温度对轮虫体内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无规律性影响;饵料对轮虫体内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影响极显著,小球藻培养组EPA含量为0.19%~1.22%,DHA含量为0.032%~0.08%;酵母培养组EPA、DHA含量分别为0.028%和0。  相似文献   

8.
赤眼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性成熟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亲鱼,体质量800~2300g,经人工催产后,在27℃条件下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取成熟卵及相遇后不同时间段的精卵用扫描电镜对赤眼鳟成熟精、卵及精子入卵早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赤眼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19.6~22.4μm。头部直径约1.65μm,鞭毛长17.8~20.6μm头径与鞭毛长度之比为(1:9.89)~(1:11.4)。赤眼鳟成熟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厚度约为2.78μm,卵膜表面平滑光洁;无明显的沟或嵴,卵膜表面可见均匀分布有很多孔小管,直径约0.14μm。在动物极具一漏斗状凹陷卵膜孔,直径12.46~14.10μm,其底部为圆环状的受精孔,受精孔的周边平滑,向四周呈辐射状隆起,外孔径约5.21μm,内孔径约2.71μm。在27℃时,赤眼鳟精子18s内可完成入卵过程;约60s后受精孔外的精子全部解体。通过对精子、卵及精孔管的测量和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赤眼鳟受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9.
长竹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竹蛏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期的培育需降低光照度,培育时未降低光照度的幼虫,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低;幼虫长至约240μm时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粒/m2,其繁殖盛期为6~8月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靓巴非蛤幼苗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点,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连续观察并记录了靓巴非蛤浮游期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变化过程和生长情况,在显微镜下观测了各个发育时期靓巴非蛤的壳长和壳高。通过图像和文字描述了该贝类早期生活史的形态,并对其生长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靓巴非蛤的早期形态和生长体现了巴非蛤种类的特点。"D"型幼虫期的壳长为164μm,壳高为134μm;面盘脱落期壳长为252μm,壳高为219μm;稚贝附着期壳长为481μm,壳高为403μm;底栖稚贝期壳长1138μm,壳高997μm。与其他帘蛤科种类相比,靓巴非蛤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幼虫适宜水温为15~20℃,15℃组幼虫畸形率显著低于20℃组,生长率20℃组最高达5.4μm/d;水温25℃和30℃下,幼虫畸形率均显著高于15℃组和20℃组,并分别在第6天和第4天全部死亡。相对于高温而言,偏顶蛤幼虫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更强。本文旨在为偏顶蛤繁殖生物学和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宽壳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 ℃.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 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 ℃,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 ℃,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变态附着最适宜的基质为泥底质.2005年度,在面积120 m2水池中,培育出宽壳全海笋稚贝数量6 100万颗,单位面积出苗量5.08×105 grain/m2,平均壳长1.43 mm.  相似文献   

13.
大量培养多刺裸腹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培养多刺裸腹溲的饵料、环境条件和大规模培养方法,结果表明:水温25-28℃、pH值7.1-8.3自然光照、使用饲料酵母24-32mg(干重)/L或活酵母50万个细胞/ml,6天内裸腹溲可达5000个/L密度,水温是影响其繁殖的主要因子,大规模培养裸腹溲宜用扩大培养一次收获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的繁殖规律和胚胎发育过程,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每月采集样品,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海区移养的斧文蛤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性成熟率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斧文蛤的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雌雄性比约为1:1,性腺发育时间基本同步,均始于2月,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发育,大部分个体在6月至7月发育成熟,7月下旬至8月底是繁殖盛期,可用阴干加流水刺激方法诱导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9℃、盐度28、p H 7.8~8.5条件下,经16~20 h孵化成D形幼虫,壳长为100~110μm,浮游幼虫经5~6 d培育进入匍匐幼虫期,壳长约200μm,最后发育变态为稚贝。本研究为斧文蛤的人工繁育、养殖开发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江苏省溧阳某鲫养殖塘底泥采集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中检测到一种放射孢子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比较分析,鉴定其隶属于棘放射孢子虫(Echinactinomyxon)类群。该放射孢子虫孢体呈圆柱形,长18.95μm(18.5~19.4μm),宽9.55μm;极囊长6.11μm(5.97~6.26),宽2.98μm(2.38~3.58);尾柄长161.2μm(161.2~167.16),宽3.24μm(2.98~3.58),孢体与尾柄的夹角约为160°。将其与国内外文献中已记述的放射孢子虫作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寄生宿主、形态大小、尾柄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本文描述的该类放射孢子虫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橄榄蛏蚌性腺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林  李昊成  宋浪 《水产科学》2011,30(9):580-582
2008年8月—2009年10月,每月采集一批橄榄蛏蚌,分别进行可量性状的测定和年龄鉴定,并研究了其肥满度周年变化规律。为了揭示其繁殖特性,取繁殖季节性腺制作石蜡切片,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测量性腺细胞的直径。结果表明,橄榄蛏蚌的肥满度在每年的5月出现最高峰,且一年只有一个高峰,因而橄榄蛏蚌繁殖为一年产卵一次、繁殖一次。橄榄蛏蚌性腺细胞直径为49.3~70.2μm。随着水温的升高,橄榄蛏蚌的摄食活性增强。统计学数据分析表明,橄榄蛏蚌体质量与壳长、壳宽和壳高均呈指数关系,而后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对体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壳高,最小的指标为壳长。  相似文献   

17.
四川轻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刘军、张超等基于麸皮、米糠的水解液中既含有五碳糖也含有六碳糖可为酵母菌代谢利用,用微生物发酵法将其水解液用于培养酵母从而获得优质用料蛋白的原理,研究了麸皮、米糠水解液培养酵母的工艺条件。结果证实,当培养温度为30℃,水解中和滤液浓度(含糖量)为4%,PH值为6.0,4%水解中和滤液流加量为培养基的15%时,为最佳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培养,细胞产量达11.0g/LCF,所得酵母蛋白质含量达45%~50%,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及多种氨基酸,具有和鱼粉相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轮虫Rotatoria是担轮动物门Troch-elminthes轮虫纲Rotifera的一类小型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为100~300μm,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内陆半咸水水体中。轮虫个体小、运动速度慢,营养丰富,为一些水生动物(目前已报道有60种海水鱼类和18种甲壳类)的优质开口饵料。因为其繁殖速度快,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很容易大规模培养,所以在水产苗种繁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在实验室条件下检验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多肋藻雌配子体在20℃和1 000 lx条件下生长最快,经过4周生长,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81. 27μm增加至10 234. 07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6. 58%,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雄配子体在20℃和2 000 lx生长最快,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77. 63μm增加至17 215. 33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8. 54%,生长速度与20℃和1 000 lx试验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本研究为多肋藻配子体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冷冻酵母培养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型褶皱臂尾轮虫个体较小,背甲长100-210μ,比较适合作为鱼类人工育苗的开口饵料。酵母作为轮虫饵料,来源广,供给稳定。鲜酵母在常温下易变质,而低温贮藏不易变质,可长期使用。1990年,我们在大弹涂鱼人工育苗中,采用冷冻酵母培养S型轮虫,WT21-26℃,连续大量充气条件下,经11-14天培养,轮虫密度达到高峰为213-265个/ml,而日平均水温接近或高于26℃时,效果不好。轮虫采收后经过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