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种质库内保存的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C.Agardh)Saunders]雌雄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利用雌雄配子体进行人工苗种繁育,并在自然海区进行栽培。2015年8月3日开始育苗,经过75d培育,多肋藻幼苗生长至0.83cm,出库下海暂养。下海后,经过40d生长,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cm,开始分苗养殖,分苗后每隔25~30d观测藻体长度和宽度生长变化,并同步监测海水温度。至2016年4月20日观测到多肋藻平均长度达到最大值,约228.3cm,此时海水温度约9.4℃,藻体平均宽度约29.3cm,平均鲜重量约528.4g,平均干重约79.7g,鲜干比约6.6。得出结论:多肋藻适合在我国北方海区进行人工育苗并养殖,最佳收获期在4月下旬前后。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试栽培"东方6号"杂交海带,并与当地栽培的"连杂1号"杂交海带,在长宽、鲜干比、主要成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东方6号"杂交海带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并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当地的水温和光照条件,适宜引进当地。  相似文献   
3.
刺参为海产八珍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保健功效,食用刺参可以提高免疫力并能延年益寿。近几年来我国的海参养殖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河北的连云港、秦皇岛等地域,由于沿海经济带的大力开发和利用,陆地参池的面积和数量迅速下滑,养殖规模不断减小,养殖总产量降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从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在配子体克隆一次附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附苗实验,系统探讨了海带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育苗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1.25g/帘为最佳附苗密度;当幼孢子体普遍达到0.3~0.5mm时为最适宜起始洗刷时间,0.05MPa的压力为最佳起始洗刷压力;沉降式附苗法为最适宜附苗法;细胞最优过滤孔径为38μm。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幼苗发育速度快于孢子体附苗和克隆一次附苗,从而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在实验室条件下检验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多肋藻雌配子体在20℃和1 000 lx条件下生长最快,经过4周生长,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81. 27μm增加至10 234. 07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6. 58%,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雄配子体在20℃和2 000 lx生长最快,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77. 63μm增加至17 215. 33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8. 54%,生长速度与20℃和1 000 lx试验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本研究为多肋藻配子体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褐藻中富含褐藻酸,应用酶解法制备褐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时,高活性的褐藻酸酶是所用工具酶中的主要组分。文中介绍了用硫酸铵二级盐析和透析袋脱盐从鲍鱼的消化腺中提取褐藻酸酶的方法,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检测该褐藻酸酶对海带细胞的解离效果。结果显示,该褐藻酸酶比活力为12 U/mg,酶活力单位为34 U/m L,得率为1.4%。用含此褐藻酸酶的酶解液解离海带细胞,酶解3~6 h内可得到游离单细胞及原生质体的数量在3×105~6×105个/g。该褐藻酸酶解离海带细胞效果显著,且本方法简单、快捷且经济。  相似文献   
7.
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褐藻(多肋藻、海带、裙带菜、海蒿子和萱藻)的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比值(M/G).结果显示,多肋藻在所测褐藻中的M/G值最大(2.22),其次为海带(2.10),萱藻最小(0.60).多肋藻与海带的褐藻胶凝胶强度小,持水性好,而萱藻的褐藻胶凝胶强度大,持水性差.同一生长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M/G值相差不大,海带在生长期的M/G值呈下降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低.此研究结果可为褐藻在相关生产领域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实验比较了连杂(LZ)、奔牛(BN)、早熟飞机(ZSFJ)、韩国飞机(HGFJ)、东方三号(D3)和早熟(ZS)6个品种,以及3个D3杂交新品种(7#、9#、10#),叶绿素、碘、褐藻胶、甘露醇、灰分的含量。探讨D3海带薄嫩菜颜色浅的原因,选育新品种。实验结果表明:D3在2011年和2012年2个生长期内,叶绿素含量分别是0.033和0.031mg/m2,明显低于其它品种,是薄嫩菜颜色偏浅的重要原因。D3与其他海带的杂交新品种明显改善这一性状,其中7#海带叶绿素含量比D3提高64.5%。D3的营养特征是高褐藻酸、低甘露醇。9#、10#杂交新品种改善了父母亲本甘露醇含量低的性状,且较好地保存了母本褐藻酸含量高的优势。海带品种间的杂交有利于提高东方三号海带薄嫩菜的色泽,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其营养成分组成,有利于选择性的应用于海带深加工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海带"东方7号"3—7月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显示,3—7月,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9.78~37.59mg/g,在3—6月呈线性增加,7月略有降低;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主要以呈味氨基酸为主(91.82%~98.53%),其中谷氨酸含量在游离氨基酸的季节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总氨基酸的含量占海带质量的6.71%~9.38%,最大值出现在5月;总氨基酸的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时间呈降低趋势,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97%~42.94%。必需氨基酸评分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68分。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海藻游离氨基酸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以适应对野生海藻资源的开发需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渤海沿岸常见的野生绿藻(石莼Ulva lactuca)、红藻(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和褐藻(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以日本马泽藻最高(分别为8.50、0.78 mg/g),其次是海蒿子(分别为7.45、0.69 mg/g)和石花菜(分别为6.84、0.52 mg/g),石莼最低(分别为4.45、0.34 mg/g);石莼、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的游离氨基酸分别以组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海蒿子则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为主;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呈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89.37%、89.71%,显著高于海蒿子(77.13%)和石莼(31.53%)(P0.05);4种海藻的游离态必需氨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日本马泽藻中缬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丰富,海蒿子中以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为主,石花菜中以蛋氨酸为主,而石莼中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多,赖氨酸在4种海藻中均较为丰富;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石莼中、苯丙氨酸在石花菜中均未检出。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藻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新种类开发提供基础营养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