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探讨嗜硫小红卵菌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效果。试验采用嗜硫小红卵菌处理分别添加了硫化钠、葡萄糖、氯化铵和亚硝酸钠的模拟海水养殖废水,处理10天后取样,检测海水中的S2-、COD、NH3-N和NO2-N的浓度。实验发现高浓度(107 cfu/m L)光照条件下的嗜硫小红卵菌对模拟水体中S2-的去除率可达到94.9%,对照组的去除率为68.6%,高浓度(107cfu/m L)黑暗条件下的嗜硫小红卵菌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9.7%,对照组的去除率为13.1%。但对于NH3-N和NO2-N的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几乎没什么差别。因此,应根据嗜硫小红卵菌本身的特性有选择的净化废水。  相似文献   
2.
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褐藻(多肋藻、海带、裙带菜、海蒿子和萱藻)的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比值(M/G).结果显示,多肋藻在所测褐藻中的M/G值最大(2.22),其次为海带(2.10),萱藻最小(0.60).多肋藻与海带的褐藻胶凝胶强度小,持水性好,而萱藻的褐藻胶凝胶强度大,持水性差.同一生长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M/G值相差不大,海带在生长期的M/G值呈下降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低.此研究结果可为褐藻在相关生产领域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厚壳贻贝俗称"壳菜""淡菜",可人工养殖的海产贝类。2005年养殖面积约为85公顷,产量4900吨。近年来,厚壳贻贝的市场价格看涨,经济效益高于紫贻贝2~3倍,为追求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和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养殖单位纷纷开始转向养殖经济效益更高的厚壳贻贝,这对该种贻贝的苗种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厚壳贻贝的苗种供应主要来源为海区半人工采苗,但近年来,由于滥捕以及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4.
海带夏季育苗系统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夏季育苗的影响及其与病害间的关系,全程跟踪监测育苗池水与苗帘上的可培养好氧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aerobic bacteria,H)和褐藻酸降解菌(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a,A)的数量变化,并对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孢子采苗使苗帘上好氧异养细菌量和褐藻酸降解菌量比附苗前明显增加,其中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的高活性+中活性菌的A/H值是附苗前的2.05倍;育苗池水与苗帘好氧异养细菌量在育苗期间相对稳定,分别为10~3~10~4cfu/m L和10~6~10~7cfu/g;苗帘A/H值在育苗前期呈下降趋势,在第21~28天出现峰值(36.98%~38.82%),高活性菌的比例增加1倍以上,这些变化与幼苗发生变形烂病较重的时间段一致;而育苗池水A/H峰值滞后,出现在第28天(53.33%),育苗池水与苗帘在育苗中后期A/H值均较高(分别为27.63%~43.67%和31.38%~40.56%),褐藻酸降解菌菌群组成在育苗前期以低活性菌为主,中后期高、中活性菌增长为优势菌,这可能是后期出现幼苗柄部病烂或脱苗的重要影响因素;16S r DNA测序比对结果表明,部分高活性褐藻酸降解菌与交替单胞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同源性高,但其降解能力与感染性存在菌株间差异。研究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群落组成变化应是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海带"东方7号"3—7月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显示,3—7月,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9.78~37.59mg/g,在3—6月呈线性增加,7月略有降低;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主要以呈味氨基酸为主(91.82%~98.53%),其中谷氨酸含量在游离氨基酸的季节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总氨基酸的含量占海带质量的6.71%~9.38%,最大值出现在5月;总氨基酸的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时间呈降低趋势,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97%~42.94%。必需氨基酸评分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68分。  相似文献   
6.
实验比较了连杂(LZ)、奔牛(BN)、早熟飞机(ZSFJ)、韩国飞机(HGFJ)、东方三号(D3)和早熟(ZS)6个品种,以及3个D3杂交新品种(7#、9#、10#),叶绿素、碘、褐藻胶、甘露醇、灰分的含量。探讨D3海带薄嫩菜颜色浅的原因,选育新品种。实验结果表明:D3在2011年和2012年2个生长期内,叶绿素含量分别是0.033和0.031mg/m2,明显低于其它品种,是薄嫩菜颜色偏浅的重要原因。D3与其他海带的杂交新品种明显改善这一性状,其中7#海带叶绿素含量比D3提高64.5%。D3的营养特征是高褐藻酸、低甘露醇。9#、10#杂交新品种改善了父母亲本甘露醇含量低的性状,且较好地保存了母本褐藻酸含量高的优势。海带品种间的杂交有利于提高东方三号海带薄嫩菜的色泽,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其营养成分组成,有利于选择性的应用于海带深加工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海藻游离氨基酸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以适应对野生海藻资源的开发需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渤海沿岸常见的野生绿藻(石莼Ulva lactuca)、红藻(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和褐藻(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以日本马泽藻最高(分别为8.50、0.78 mg/g),其次是海蒿子(分别为7.45、0.69 mg/g)和石花菜(分别为6.84、0.52 mg/g),石莼最低(分别为4.45、0.34 mg/g);石莼、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的游离氨基酸分别以组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海蒿子则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为主;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呈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89.37%、89.71%,显著高于海蒿子(77.13%)和石莼(31.53%)(P0.05);4种海藻的游离态必需氨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日本马泽藻中缬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丰富,海蒿子中以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为主,石花菜中以蛋氨酸为主,而石莼中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多,赖氨酸在4种海藻中均较为丰富;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石莼中、苯丙氨酸在石花菜中均未检出。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藻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新种类开发提供基础营养学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