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AFs)是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物,天然产生的AFs主要有AFB1、AFB2、AFG1和AFG2,而AFM1则是AFB1经动物体内转化而来,具有致癌性,可通过牛奶排出,引起牛奶的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牛奶中AFM1的来源与转化,主要国家和组织对奶中AFM1的限量,奶中AFM1的检测方法和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包括AFB1、AFB2、AFB2a、AFG1、AFG2、AFM1、AFM2、AFQ1、AFQ2a等10余种毒素。作者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和M1抗体制备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检测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寻求安全、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检测方法已成为黄曲霉毒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污染饲料的主要是AFBl、AFB2、AFG1和AFG2,其中AFBl的毒性最强。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其中部分方法已经发展成熟,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在欧盟已有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伏马菌素,T-2和HT-2毒素的建议。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欧盟已经设定了最大允许浓度。根据饲喂对象及年龄的敏感性,在配合饲料中允许浓度将在5~20μg/kg。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允许的最大浓度为20μg/kg,在南非则不被允许。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家族包括AFB1,AFB2,AFG1,AFG2及其代谢产物AFM1。AFB1和代谢产物AFM1的危害性最大。如果饲料中含有AFB1或AFM1,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并分泌  相似文献   

5.
霉菌 ( Molds)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俗称。在自然界中 ,霉菌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大多数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快速生长 ,分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 Mycotoxins) ,造成饲料变质 ,为动物拒食 ;同时霉菌毒素能直接危害畜禽健康 ,严重时导致死亡。1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 Afatoxins)是饲料中最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 ,包括黄曲霉素 B1( Afatoxin B1 ,AFB1 )、B2 、G1 、G2 ,其中以黄曲霉素 B1 毒性最大 ,可引起动物的采食量、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Bryden( 1 993)研究了 AFB1 对家禽的影响 ,发现单一剂量 ( mg/kg体重 ) AFB1 的…  相似文献   

6.
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可食用性黄曲霉素B1(AFB1)在公鸡肝脏基因中的表达调控进行了研究。他们给试验鸡只分别饲喂AFB1含量为0、1和2mg/kg的饲料,持续饲喂21d。结果显示,黄曲霉素B1可降低试验鸡只的采食量、体重、血浆蛋白、血钙和血磷浓度,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肝重。微点阵分析的结果显示,当饲喂2mg/kgAFB1时,可导致试验鸡只与产能、脂肪酸代谢、生长发育、抗氧化、解毒、抗凝以及免疫保护相关基因下调,而与细胞增殖的基因出现上调趋势。研究人员认为,AFB1的浓度为2mg/kg时,可导致鸡的肝脏出现生理反应,同时将改变肝脏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正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霉菌毒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建立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饼粕类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B1、AFB2、AFG1、AFG2)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条件和净化方式对黄曲霉毒素(AFs)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较佳前处理方法。样品经40%乙腈提取、磷酸盐缓冲液稀释,采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得到的样品溶液使用LC-MS/MS进行定量分析。基于上述方法对花生粕、豆粕、棉籽粕等饲料原料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AFs在0.02~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方法定量限为0.1μg/kg,平均回收率为82.2%~109.8%,RSD≤8.9%。该方法可批量自动化处理样品,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员操作导致的结果偏差,适合于饲料原料中多种AFs的精准测定。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物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黄曲霉素为有荧光的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蓝紫色、绿色的闪闪荧光.黄曲霉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霉产生,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根据其细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B1、B2、G1、G2、M1、M2等多种,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为蓝色,G1、G2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霉菌毒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杀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对细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细胞受体改变)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饲料的保存     
<正> 饲料是微生物的良好食物源,保存饲料是饲养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1.黄曲霉毒素最严重的真菌毒素是黄曲霉素B_1、B_2、G_1和G_2。在通常情况下,霉菌产生黄曲霉素的量很少能导致动物急性中毒。黄曲霉素所导致的慢性中毒症状包括降低生长率,降低饲料效率,及降低机体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在机体内,黄曲霉素干扰蛋白质的吸收,并且影响机体利用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尤其是对肝细胞、胃和其它重要器官导致广泛损害,干扰机体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侵蚀胃肠连接组织,导致流产,胎儿吸收或产生弱小、畸形或死胎。另外,黄曲霉素能导致癌症和恶性肿瘤的生长。 2.细 菌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中6种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将不同乳酸菌剂组(无添加组、添加BM组、添加CL组和添加YX组)的FTMR贮存发酵64d,采用多功能色谱柱净化-电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TMR中的黄曲霉毒素(AFT),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AFB1含量分别为23.37μg/kg、19.71μg/kg、21.81μg/kg和20.39μg/kg,ZEN含量分别为1159.95μg/kg、665.71μg/kg、964.12μg/kg和851.74μg/kg,DON含量分别为137.84μg/kg、114.46μg/kg、129.71μg/kg和129.39μg/kg,4组中均未检测出AFG1、AFB2和AFG2。结果表明,乳酸菌剂能够显著降低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其中BM乳酸菌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改良彗星实验检测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改良彗星实验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B1,AFB1)对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锥鸭经AFB1灌胃染毒,2 h后分离肝细胞,并通过改良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结果显示,AFB1能够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表现为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彗星参数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改良彗星实验能够用于AFB1导致肝细胞DNA损伤的检测,试验还提示,在体肝细胞彗星实验能够作为雏鸭AFB1暴露的遗传毒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2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 in,AFT)是一类有毒致癌化合物,污染粮食及其制品,给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AFB2a是AFT的一种,作者对AFB2a的毒性、生物学活性及其抗体的反应性进行了综述。由于AFB2a的毒性远远低于AFB1,而且AFB2a抗体能与AFB1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生免疫学交叉反应,因此AFB2a的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对人、畜AFT中毒病的早期诊断、治疗、AFB1在体内的代谢转归、肿瘤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有关AFB2a的单克隆抗体方面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1发病特点鹅黄曲霉中毒多发于高湿多雨季节,多因饲料原料保管不当而引起。当饲料或原料含水为20%~30%时,黄曲霉菌繁殖最快,当含水量下降至12%以下时,则霉菌不能繁殖。黄曲霉素的种类目前已知有18种,主要为B1、B2、G1、G2M1、M2等,其中B1的毒性最强。国家标准规定黄曲霉素B1的允许量是≤20μg/kg即不得超过2×10-7。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素在紫外灯下呈现特殊的荧光反应黄曲霉素耐高温,通常蒸煮温度下不易被破坏,280℃以上条件才能使其丧失毒性。黄曲霉素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氯、氨、过氧化钠、二氧化硫中被迅速破坏,霉变料用1%的石…  相似文献   

16.
通过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 bbp的全价饲料,复制雏鸭感染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观察中毒鸭的临床症状;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 h分别剖杀2只,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液、肝脏中的AFB1含量.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生长停滞,跛行,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气囊混浊有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变脆并有出血点.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6 h后即可从血液、肝脏中检出AFB1,随着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时间的延长,血液、肝脏中AFB1的含量逐渐增高,7d时肝脏和血清中的AFB1分别高达53.4 ng/g和35.68 ng/g.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通过改良彗星实验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对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雏鸭经AFB1灌胃染毒,2 h后分离肝细胞,并通过改良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结果显示,AFB1能够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表现为〖JP2〗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彗星参数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改良彗星实验能够用于AFB1导致肝细胞DNA损伤的检测,试验还提示,在体肝细胞彗星实验能够作为雏鸭AFB1暴露的遗传毒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功能谱的影响。试验设E1、E2两个试验组和对照组C,日粮中添加AFB1量分别为20μg·kg-1、60μg·kg-1和0。采集瘤胃液,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AFB1降低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较高水平的AFB1对普雷沃氏菌具有抑制作用。牦牛瘤胃中降解植物纤维素主要的CAZy是糖苷水解酶(GH)和糖基转移酶(GT)。AFB1对CAZy中6类酶以及3种纤维小体构成组分均产生影响,且高水平影响更大。研究揭示,AFB1降低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CAZy功能。研究结果有利于探讨AFB1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机制,为饲料安全使用及牦牛健康养殖和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精氨酸双糖苷(AFG)体外的抗炎机制,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用精氨酸双糖苷(AFG)的低、中、高(5、10、20 mg/L)三个剂量进行干预后,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作用,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生成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量。结果表明:AFG的三个不同剂量对RAW264.7细胞无抑制作用(P0.05),各浓度给药组的NO、IL-1β、IL-6、TNF-α和PGE2含量与LPS刺激模型组相比较都显著降低(P0.01),推想AFG的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NO和PGE2等炎症介质释放,降低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而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产品中,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黄曲霉毒素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类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强.动物AFB1中毒过程中可诱导氧化应激.本文阐述了AFB1诱导动物氧化应激的机制,以及不同生物活性物质对AFB1诱导的动物氧化应激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以期为动物生产中AFB1污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