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四环素是针对细菌感染有很好疗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已导致病原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出现了多药耐药菌株,严重影响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外排泵机制、核糖体保护蛋白机制和酶灭活(钝化)机制,其中外排泵机制是引起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四环素类药物外排泵的种类和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类药物在禽病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于临床的四环素类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半合成的四环素类药物有甲烯土霉素、去甲金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以下介绍常用的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西环素的药理学进展及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又名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是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菌药。与天然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相比,多西环素具有抗菌活性和组织穿透力更强、体内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等优点。目前,多西环素在我国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尤其在治疗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及支原体感染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该药近年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概况,以期为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四环素具有抗菌范围较广、疗效显著、价格便宜等优点.四环素家族主要包括四环素、土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在治疗畜禽传染病、原虫病及内、外科疾病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经常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虚脱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毒死亡现象.其中以马、驴、骡、牛等不良反应症状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族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简述了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检测研究以及细菌耐药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阐述了加米霉素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和残留研究等内容。加米霉素注射液在治疗肉牛和非泌乳奶牛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2喹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类药物,才可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尤其兽医临床上滥用四环素类药物,以致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现象颇为严重。一些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很高。四环素类药物(Tetracyclines,TCs)最早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时甚至有杀菌作用。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螺旋体等均有效。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即广泛应用。其中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鉴于其广谱、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兽医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及其兽医专用药物、剂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此类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这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地位。从其作用机理、抗菌谱与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临床研究进展、兽医临床应用、药物配伍禁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伴侣动物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伴侣动物临床罹患多种复杂、高异质性肿瘤,然而目前临床却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相较于人肿瘤治疗目的,伴侣动物肿瘤治疗更关注患肿瘤动物生活质量的改善。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靶向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以极大减少药物对伴侣动物自身的伤害,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研发者所关注。本文结合伴侣动物用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临床试验文献及技术指南要求对伴侣动物用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评价及其要点浅述,旨在为伴侣动物非细胞毒类肿瘤药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家禽业正在努力寻求减少对抗生素促生长剂和抗菌剂依赖的方法,以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这就促使一些天然物质,如益生菌、益生元、共生菌、有机酸、饲料酶和植物源性提取物等的开发为家禽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就上述抗生素替代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家禽养殖时的有益作用、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家禽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重点对几种非抗生素类添加剂在奶牛乳腺健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ransition from the dry period to lactation is a high risk period for the modern dairy cow. The biggest challenge at that time is mastitis. Environmental bacteria are the most problematic pathogens around parturition. Coliforms are able to cause severe infections in multiparous cows, and heifers are likely to be infected with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During the periparturient period, hormonal and other factors make the dairy cows more or less immunocompromised. A successful mastitis control programme is focused on the management of dry and calving cows and heifers.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proper feeding and adequate supplementation of the diet with vitamins and trace elements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good udder health. Strategies which would enhance closure of the teat cana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period and would protect teat end from bacteria until the keratin plug has formed decrease the risk for mastitis after calving. Dry cow therapy has been used 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Yet, a selective approach could be recommended rather than blanket therapy. Non-antibiotic approaches can be useful tools to prevent new infections during the dry period, in herds where the risk for environmental mastitis is high. Vaccination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means to support the immune defence of the dairy cow around parturition. In some countries, implement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core antigen vaccine ha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coliform mastitis after calving.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as),作为婴幼儿和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每年造成巨大损失。鉴于其危害严重且无有效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将RV疫苗列为最优先发展的疫苗项目之一,尤其是它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衡致死系统成功地将构建表达致PWD和ED大肠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菌BL21(pFSFaeG)中所含氨苄抗性基因敲除,并转化沙门氏菌宿主菌X4550。经过质粒酶切分析和表达产物的SDSPAGE证实,氨苄抗性基因已经成功敲除,并且目的蛋白仍与谷胱甘肽转移酶相融合,得到有效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80ku。经体外连续传代试验,重组菌X4550(pFSFaeG)均能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大量扩增并稳定传代,质粒稳定性和蛋白表达稳定性良好。无抗性重组菌的成功构建解决了基因工程疫苗抗性基因潜在危险问题,并有望通过沙门氏菌载体的递送作用,为研制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哺乳期犊牛是奶牛生命周期的开始,也是奶牛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其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效率。在哺乳期,犊牛可面临多种疾病的挑战,但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全球奶牛养殖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对哺乳期犊牛健康状况、初乳管理、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管理进行了梳理,并对其防控提出了建议。初乳管理方面分析了影响初乳质量的因素、初乳储存与处理和饲喂管理;犊牛健康管理部分叙述了产圈管理、饲养环境和饲喂方式、营养及饲喂管理、疫苗免疫、通风、疾病早期诊断、应激管理和患犊管理。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短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s,无论是在正常发育还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能够与靶mRNA结合,参与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miRN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原感染后会引起宿主miRNAs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功能、自噬、炎症反应、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来抑制或促进疾病的发展。此外,宿主miRNAs作为一种参与转录后调节的小分子RNAs,在病原感染过程中,鸡miRNAs除了可以靶向自身的基因来调控鸡先天免疫信号,也可以靶向病原的基因从而影响病原的吸附、入侵、增殖等过程。作者主要介绍了miRNAs的生物合成、功能以及鸡miRNAs在部分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侵袭过程与致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简述了不同病原感染后鸡miRNAs的调控策略,以期从miRNAs的角度为鸡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有机化合物,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可直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抑制氧化应激通路的信号转导,发挥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降低白细胞活化来限制炎症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功效;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徙和入侵促进其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还可破坏潜在致病菌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阻碍潜在致病菌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竞争菌体内的ATP结合位点等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途径,发挥抗菌功能。在鸡生产中,槲皮素可通过增加回肠对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吸收减少肠道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进而改善肉鸡的生长;可通过促进蛋鸡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和生长相关激素分泌来提高产蛋性能;可提高鸡蛋和鸡肉品质;调节机体钙、蛋白质和脂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作者就槲皮素抗氧化、抗炎、抗菌等重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近些年槲皮素在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槲皮素在鸡生产上的应用及其在鸡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岩藻多糖是一种天然的杂多糖,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抑制氧化应激通路的信号转导,发挥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通路,促进抗体表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等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可通过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岩藻多糖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血栓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试验表明,岩藻多糖可降低仔猪料重比,提高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提高雏鸡的总采食量、总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南亚野鲮的体重、生长速率和蛋白质功效比;提高鸡的胴体重和胸肌重量;提高猪肉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和水肿;提高肠道绒毛高度,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节糖脂代谢,降低体脂含量。作者就岩藻多糖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岩藻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青藏高原南缘亚高山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自由放牧、4年全年封育、4年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和20年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下的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和封育管理措施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化亚高山草甸经4年的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管理,草地有害植物的优势地位降低,优良牧草的优势地位增加,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变化;经4年的全年封育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优良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急剧增加,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经20年的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草地早熟禾和大花嵩草(Kobresia macrantha)成为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可见,与自由放牧相比,3种封育措施均可增加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的优势度,促进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的恢复,但封育后因群落中单个或少数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大大增加,草地中伴生种消失,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