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广西猪源I型副粘病毒F基因测序分析,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发表的相关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I,APMVx)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分别扩增出病毒各F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测定得F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从猪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F基因112~117住裂解住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强毒株DQ417113、AF458012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7.4%。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I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鹅副粘病毒HZ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F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转化、筛选、酶切和PCR鉴定后,初步获得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由1 662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5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9株参考毒株的F基因作同源性比较,发现HZ株与ZJ1、F48E9、Lasota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85.4%、8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0.6%、88.1%。说明HZ株与经典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在F基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与近年来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猪源副粘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GenBank发表的相关猪源副粘病毒和禽源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本研究室分离的猪源副粘病毒JL-1株F基因进行探索性扩增、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设计引物扩增HN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F、HN基因序列,对该病毒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出了JL-1株F、HN基因目的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其与猪源副粘病毒病家族其他成员即蓝眼病病毒、尼帕病毒、梅那哥病毒同源性很低,与禽副粘病毒1型(APMV-1)具有高度同源性。初步确定分离的猪源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1型。  相似文献   

4.
参考GenBank中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动物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F基因进行扩增,其扩增长度约为450bp。测序结果表明:广州株与NDV的基因Ⅵ型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深圳株与Ⅶ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强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其他4个深圳株均与基因Ⅰ型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弱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鹅副粘病毒LN-7-02株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F基因片段,并克隆至T载体.经质粒PCR及酶切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到F基因上游539bp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ATG后1~374bp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N-7-02株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与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强毒株特征相符.将LN-7-02与AMPV-1株CH2000、F48E9和LaSota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LN-7-02与CH2000、F48E9和LaSota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6%和84%,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AP-MV-1在F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变异.根据国内外70株APMV-1的F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疫苗株Lasota属于基因Ⅱ型,经典株F48E9属于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而LN-7-02株与鹅副粘病毒JS-9-01、ZJ-100和GD-QY97同属于APMV-1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鸡新城疫病毒(NDV)基因序列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鹅源I型禽副粘病毒(AMPV-1)或NDV JG97株的F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该片段含1个完整的、长1662bp的F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的F蛋白长553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和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JG97株与LZ-NDV、NA-1、SF02、Taiwan95和YG97株的核苷酸和蛋白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6%-99.6%和96.6%-99.5%,与LaSota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仅为84.6%和88,8%。结果表明JG97株与LZ-NDV、NA-1、SF02、Taiwan95和YG97等5个毒株的遗传关系较近,而与LaSota株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株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NA-1株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4.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5%;与传统的疫苗株La Sota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2.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8.5%;与鹅源禽副粘病毒SF02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4%;与鹅源禽副粘病毒YG97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3%,氨基酸的同源性97.4%。说明NA-1株和SF02株、YG97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三者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根据基因树分析,NA-1株应属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由此更进一步证实新城疫可以感染水禽,且对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地区新城疫病毒(NDV)在不同动物宿主内的分布流行情况,对从广西地区鸡、野鸟、猪、鹅、马等5种不同动物体内分离到 NDV 毒株,进行了 F 基因的克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个NDV 分离株 F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2%~98.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9%~98.6%,同源性差异较大;5个毒株的 F 基因与国内贵州、长春、福建等地的当前流行株同源性较高;以 F 基因前374 bp核甘酸同源性比较分型表明,鸡源、鹅源、马源毒株为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而猪源毒株和野鸟源毒株为传统的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RT PCR方法从实验室分离的两株高致病性PRRSV SX、ZQ株中扩增出ORF6和ORF7,将其分别克隆、测序。用DNAStar 软件分析所测序列,并与VR 2332株、LV株、周边国家及国内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ORF6、ORF7核苷酸与北美洲型的同源性为91.1%~100%,与欧洲型的同源性为66.2%~70.7%,推导氨基酸与北美洲型的同源性为91.2%~100%,与欧洲型的同源性为62.3%~82.3%。证明新分离到的PRRSV SX株、ZQ株仍属北美洲型。SX株ORF6、ORF7核苷酸与国内新分离到的高致病性PRRSV JXA1株同源性分别为99.8%、100%;ZQ株ORF6、ORF7核苷酸与国内新分离到的高致病性PRRSV JXA1株同源性分别为99.6%、99.7%。  相似文献   

10.
基因Ⅶ型鹅副粘病毒NA-1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将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NA-1株鹅副粘病毒(GPMV)经SPF鸡胚增殖,收集鸡胚尿囊液进行病毒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已收录的GPMV ZJ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分别特异性的扩增出病毒各基因片段,并将各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克隆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小提质粒选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Q659677)。NA-1株核苷酸比新城疫病毒(NDV)核苷酸多6个碱基,位于1644~1645nt之间,符合NDV核苷酸“六碱基原则”。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MVNA-1株与各地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81.2%~91.3%。同时根据各毒株F基因开放阅读框前389个核苷酸序列绘制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GPMNNA-1株与SFO2和QY97病毒株同属于基因Ⅶ型,不同于基因Ⅸ型NDV的国家标准株F48E9和基因Ⅱ型的LaSota传统弱毒株。  相似文献   

11.
鸽Ⅰ型副粘病毒ZQ98-1株F基因全序列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报道了PMV-1/鸽/肇庆/1/1998株(ZQ98-1)F基因的全序列。该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12bp,编码由553个氨基酸组成的F0多肽。F0蛋白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F0蛋白中有3个与病毒副合相关的重要抗原位点和6个糖基化位点。经比较,鸽Ⅰ型副粘病毒ZQ98-1株和PMV-1/Pigeon/England/1168/84(1168/84)株、Warwick株及Ulster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90%和89%,氨基酸的为异率分别为5.4%、6.2%及9.1%。  相似文献   

12.
血清Ⅰ型鸭源副粘病毒HN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MV)SF02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DP1/0z株的HN基因,并进行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HN基因共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13个完全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与GenBank中收录的鹕源副粘病毒H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3%~98.3%和87.2%~98.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02株与鹅源副粘病毒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原核表达的HN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63000左右,1mol/L(终浓度)IPTG时间梯度诱导,3h时HN蛋白表达量最高,占整个菌体蛋白含量的30%,且能与鼠抗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  相似文献   

13.
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免疫鸡群中分离到9株新城疫病毒(NDV),其中5株为强毒株,4株为中强毒株。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分离株F基因长度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0%~99.8%;但与常见疫苗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7.6%~92.2%,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R—K—R—FI—G^119,均属于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发表的鹅副粘病毒SF02株全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和二对引物,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RT-套式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大小相符的F基因和HN基因特异性条带.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TGI感受态细胞,经AMP/IPTG/X-Gal平板筛选,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JS/1/97/Go株F基因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残基;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HN基因全长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残基.将F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的EcoR Ⅰ、Xho I多克隆位点之间,转化到TGI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表达F基因的阳性亚克隆重组质粒;将HN堪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ProEX HTb的XBaⅠ、XhoⅠ多克隆位点之间,转化到TGI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表达HN基因的阳性亚克隆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15.
鹅副粘病毒NA-1分离株H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 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 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 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NA-1毒株与参考毒株YG9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与F48E9同源性为84.5%,与La Sota为82.2%.同源性分析表明NA-1相对于NDV在HN基因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当前广东地区鹅群新城疫病毒(NDV)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从广东养殖病死鹅组织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8株NDV,对分离株的F蛋白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8株分离病毒之间F蛋白基因同源性较高,为96.3%-99.9%,但与当前国内NDV优势流行株及疫苗株同源性均较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新分离株均属于Ⅻ型NDVⅫb亚型分支,而当前国内NDV的优势流行株及常用疫苗株均属于Ⅶd亚型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K/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分子特征;与基因Ⅶ型代表株NDV/ZJ1相比,新分离株F蛋白B细胞中和抗原表位均出现D~(170)N变异;而与2010年~2011年报道的广东Ⅻb亚型分离株相比,新分离株F蛋白疏水区、七肽重复序列等区域均出现氨基酸的变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的8株鹅源NDV的F基因均属于Ⅻb亚型,与Ⅶd亚型流行株及常用疫苗株F基因同源性较低,且其多个氨基酸关键位点存在变异。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从病死鹅体内分离到基因Ⅻ型NDV,为进一步了解基因Ⅻ型NDV在广东地区水禽中的流行、病原进化以及疫苗株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贵州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了8个NDV贵州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分离株F基因长度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0%~99.7%和87.5%~99.3%,但与LaSota、B1及F48E9等常见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7.7%。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112R-R-Q-R/K-R-F^117(其中P1、H2、N98、DQ、FW、BY、GZ7株为强毒)和112G-R-Q-G-R-L^117(TN1株为弱毒)。利用MegAlign软件绘制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4个分离株(P1、H2、、N98、DQ)为基因Ⅶ型,2株(GZ、TN)为基因Ⅱ型,2株(FW、BY)为基因Ⅸ型。  相似文献   

19.
鹅源副粘病毒NA-1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鹅源副粘病毒分离株 NA- 1经 1 1日龄鸡胚增殖后收集尿囊液 ,浓缩 ,提取病毒基因组总 RNA,采用 RT- PCR方法 ,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回收后克隆入 p MD1 8- 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对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测序后拼接的 F基因长 1 6 72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 1 6 6 2bp) ,编码 5 5 3个氨基酸 ,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 1 1 2 R- R- Q- K- R- F1 1 7,与 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 ,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相符。根据 NDV基因分型标准 ,鹅源副粘病毒 NA- 1株归属基因 型 NDV。将 F基因克隆入转座载体 p Fast Bac ,得到重组转座载体 PFF,将 PFF转化大肠杆菌 DH1 0 Bac,提取质粒 ,得到阳性重组穿梭载体 re- Bacm id,为下一步的转染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鹅副粘病毒 (GPV) SF0 2株的基因组 RNA为模板 ,通过 RT- PCR的方法扩增出 F基因片段 ,然后将其克隆至 T载体中。经 PCR鉴定后 ,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 F基因的全序列。与 Gen Bank下载的 9株参考毒株比较 F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 ,发现所测 GPV- SF0 2毒株与参考毒株 L Z- ND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6 %,与F48E9同源性为 92 .5 %,与 L a Sota为 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