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六种常用农药在番茄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番茄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喷施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乐果和马拉硫磷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在番茄中的残留量差异较大,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量较少,4种农药在推荐和加倍用量下不到5 d均达到国家限量标准。在加倍用量时百菌清降解半衰期7.70 d,半衰期最长。两种有机磷类农药在推荐用量和加倍用量下,乐果的半衰期分别为5.22 d和5.89 d,马拉硫磷半衰期分别为3.79 d和4.54 d,为确保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应充分考虑农药的半衰期,以利于无公害番茄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试验和气相色谱法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技术,研究了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和三唑酮在甘蓝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农药按照推荐剂量施用的条件下,不同种农药在甘蓝中的降解速率不同,其中:三唑酮农药安全间隔期高达14~21 d,高效氯氰菊酯小于1 h,辛硫磷为5~7 d,敌敌畏和氯氟氰菊酯均为3~5 d;施用2倍推荐剂量农药的条件下,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会提高1~4倍。因此,甘蓝种植过程中推荐使用的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等农药,不推荐三唑酮在甘蓝中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了毒死蜱、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在春季结球甘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半衰期不同,在甘蓝中不具有积累性残留效果.按照农药推荐使用量,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2.1、3.7和2.8 d.参照我国、日本和国际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残留限量要求,计算出3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建议高效氯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适合在甘蓝种植中使用;其他两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范围在3~14d之间,应该执行良好农业操作,严格遵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结论认为3种农药不同的最大残留限量(MRL)都在其理论MRL的范围内,都具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检测了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d、2.04 d和1.86 d。在同样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速度快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连续用药不超过2次的前提下,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 d、7 d、9 d。  相似文献   

5.
摘 要:本研究采用改良的GC-ECD测定方法,在冬枣采收前30天,对冬枣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百菌清、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进行农药残留研究,结果表明,喷药浓度对冬枣3种农药的残留量影响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残留量均表现为上限浓度﹥下限浓度﹥CK;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每种农药在冬枣上的残留量均逐渐减少,不同的农药变化趋势不同;洗涤剂对百菌清和氰戊菊酯的清洗效果较好,自来水洗涤对氯氰菊酯的去除效果较好。上述结果可为冬枣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陆兵  陈云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68-270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毒死蜱、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在夏季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农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64 0、1.747 0、3.312 6 d,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3、7d.  相似文献   

7.
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毒死蜱在扁豆上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毒死蜱在扁豆上的降解动态和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农药在扁豆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d、10d、3d。  相似文献   

8.
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敌敌畏和三唑酮在花椰菜上的合理使用及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和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3种农药推荐使用剂量(1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mL/hm~2、48%敌敌畏乳油1 200mL/hm~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施药后3d、敌敌畏7d、三唑酮14d均降解到《GB 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以下;在2倍推荐使用剂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敌畏施药后14d、三唑酮21d降解到国家标准规定限量值以下。因此,在花椰菜施用上述3种农药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上的残留动态和去除效果,为甘蓝的安全食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方法对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为0.98 d;在甘蓝植株中前7 d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衡,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收高效氯氰菊酯单剂的残留超标,即其在施药后的第3天残留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 mg/kg),因国家规定的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在秋冬季节的安全间隔期相对有所延长。存放时间越长、水温越高、洗涤剂浓度越大、洗涤浸泡时间越长,供试农药的去除率越高,基本可以保证甘蓝的放心安全使用。[结论]国家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安全间隔期有所区别,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甘蓝经过各种程序处理后食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氟氯氰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氟氯氰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氟氯氰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速度很快,其半衰期为1.88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和推荐安全间隔期,氟氯氰菊酯在茶叶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11.
利用依天得(1000亿个/g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不同浓度防治黄瓜白粉病,经试验结果表明,用依天得40、60g/667m2防治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60g/667m2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20.0%三唑酮乳油60g/667m2的防效相当,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依天得取代化学农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8%乐斯本乳油、3%啶虫脒乳油等杀虫剂于克拉豆Cratylia argentea Benth.花期进行保花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的保花效果最理想,施药后第1天和第3天防效分别为62.6%和71.1%;10%毗虫啉乳油3000倍液的防效次之,第3天的防效也达66.2%;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5000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3000倍液的防效依次为64.2%、53.5%、52.1%。  相似文献   

13.
几种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10种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d防效即达到91%以上,持效期10d以上;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5%溴氰菊酯乳油速效性逊于啶虫脒和吡虫啉,持效期相对较短;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效一般。5%吡虫啉乳油和3%啶虫脒乳油可快速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对天敌等影响较小,对作物安全,可作为防治的首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剂量20%氰戊菊酯乳油在黄瓜上的农药残留量、降解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黄瓜开花结瓜期喷药后3。13d20%氰戊菊酯乳油在黄瓜上的残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180g/hm^2、120g/hm^2、60g,hm^2;第7天之前各处理的降解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为180gmm^2、120g/hm^2、60g/hm^2。处理60g...  相似文献   

16.
葛谦  苟春林  姜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22-7425
[目的]评价30%醚菌酯悬浮剂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黄瓜中醚菌酯含量,研究了30%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结果]醚菌酯在银川、长沙、哈尔滨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3.1、2.4~3.7、2.1~5.1 d,施药3、5、7 d黄瓜中醚菌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500 0 mg/kg,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结论]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最高制剂用药量270 g.a.i/ha(制剂0.09 g/m2),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3~5 d。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主要蔬菜产区对新型杀菌剂啶氧菌酯在露地黄瓜上的残留状况进行研究,并对黄瓜个体的差异与农药残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啶氧菌酯在黄瓜上的污染控制及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建立了基于QuEChERS方法结合液相色谱法的黄瓜中啶氧菌酯残留量分析检测方法,在0.02 mg/kg、0.2 mg/kg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上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76.5%~93.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均符合我国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在对黄瓜中啶氧菌酯的残留状况进行研究时发现,施药后1 d内药剂消解迅速,之后消解速率逐渐趋缓,3 d时残留量已降至欧盟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5 mg/kg)以下。而在对黄瓜个体中啶氧菌酯残留量的差异进行研究时发现,平均残留量(0.639 mg/kg)大于残留量中值(0.508 mg/kg),黄瓜个体的质量与其中啶氧菌酯的残留量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飞  王军  李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37-10838,10855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方法]2007~2008年在北京郊区和安徽萧县两地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用气相色谱测定其含量。[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19%~90.04%和82.29%~90.5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6%~9.65%和5.46%~10.79%。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快,其消解半衰期在苹果和土壤中分别为5.04~6.99d和8.95~13.64d;2年试验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按45.0和67.5mg/kg(有效成分浓度)推荐剂量施药2~3次,采收期距最后1次施药间隔14d,苹果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0mg/kg,说明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属于易降解农药,其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与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