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广东省某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获得的两株非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65株和C7株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均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H6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65株和C7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两株分离株与H6N2亚型禽流感广东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5%以上。将该两分离株鉴定为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65/2009、A/Chicken/Guangdong/C7/2009。  相似文献   

2.
对2013~2015年从各省养鸡场采集的口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鉴定出含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样品,对其进行纯化得到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4个分离株经鉴定均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4个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均符合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期中国北方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规律及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实验对2011年在中国北方家禽中分离到的11株H9N2亚型AIV通过RT-PCR扩增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这些病毒的受体结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1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HA基因在HA1和HA2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基序,符合低致病性病毒株氨基酸序列特征.多数病毒HA潜在糖基化位点为8个,所有分离株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226位均为L,经红细胞受体结合性试验验证表明这些病毒均同时具有α-2,3和α-2,6受体结合特性,表明目前北方地区流行的H9N2亚型AIV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结果对加强H9N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鹦鹉采集的拭子样本中分离到一株禽流感病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抑制试验(HI)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技术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被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其与H5N2亚型禽流感美国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以上,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Parrot/Guangdong/268/2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鉴定病鸡排泄物中的禽流感病毒,并分析其遗传背景,通过鸡胚接种试验区和病毒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区,从病鸡排泄物中分离鉴定出2株禽流感病毒,分别命名为A/chicken/Jinmen/JM0305/2017(JM0305)和A/chicken/Daye/DY0602/2017(DY0602)。利用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区和基因测序分析等方法对2株禽流感病毒进行亚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禽流感病毒均属于H9N2亚型。为了解这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以及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株毒株感染雏鸡后,未产生明显的禽流感临床症状,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DT值分别为72.0h和91.2h,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SRSSR/GL-,表明2株禽流感病毒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株病毒的HA基因均在H9亚型分支上,NA基因均在N2亚型的分支上;通过进化树分析表明2株病毒属于以A/chicken/Beijing/1/94(H9N2)为代表的欧亚谱系。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公开发表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株在NA基因特定区域缺失的15个核苷酸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的分子标签。通过设计覆盖此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建立了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基于NA基因特定缺失区域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能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NA基因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通过对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786-1791
对2013—2014年15株不同来源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5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可分为2种亚型:13株为H7N9亚型,2株为H7N3亚型。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分析显示所有H7亚型流感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毒株。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均与2013年人源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具有2种遗传学特性,13株病毒的PB2、PA、HA、NP、NA、M和NS基因高度同源,而PB1基因来源于2个不同分支。2株H7N3亚型流感病毒与国内鸭源分离株同源性较高。15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PB2蛋白均未出现627K、701N等与哺乳动物适应性相关的氨基酸变异。13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裂解位点附近氨基酸(EIPKGR/GL)与人源H7N9病毒一致,且HA蛋白和M2蛋白分别具有与哺乳动物适应性和金刚烷胺耐药性相关的标志性变异,而2株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未出现上述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8.
一株天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从广东某地送检的病死天鹅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禽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HI)、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能对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M基因、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HA基因与A/chicken/Viet Nam/Ncvd8/2003(H5N1)的HA基因同源性为98%;NA基因与A/swine/Fujian/1/2003(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为98%,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按照国际流感病毒系统命名原则将该病毒株暂命名为A/Swan/Guangdong/197/2004。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16年山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选取分离鉴定的10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分别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性分析,并应用Mega 5.0软件绘制相应的基因氨基酸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0株H9N2分离毒的HA裂解位点氨基酸均为RSSR/GLF,具有典型低致病性AIV HA基因的特征;其第226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因此具有结合人流感受体的分子特性。同时这10株病毒的NA基因颈部均有9个核苷酸的缺失,且NA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均不超过8个。进化树分析表明,2016年山东地区H9N2流行毒株HA和NA基因均属A/Chicken/Beijing/1/1994亚群,并且同属于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G57分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H3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情况,对2009~2014年采集的活禽棉拭子样品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共分离纯化出14株H3亚型AIV,通过对HA和NA基因克隆、序列测定,进一步确定11株为H3N2亚型,2株为H3N6亚型,1株为H3N8亚型AIV。对分离株进行鸡胚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与受体亲和性试验,结果显示14株分离株均具有优先结合SA唾液酸α-2,3-Gal受体的能力,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毒株,不具备感染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22年商品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山东地区的流行情况,选取了15株分离鉴定的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对其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并应用软件Mega6.0绘制HA基因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株H9N2分离毒的HA裂解位点氨基酸均为RSSR/GLF,具有典型低致病性AIV HA基因的特征;其第234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因此就具有了结合人流感受体的分子特性。进化树分析表明,2022年山东地区15株H9N2流行毒株HA基因属于4.2.5分支,细分为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4.2.5a和4.2.5.c亚分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 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厦门市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从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依据,对2015年的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厦门分离株(A/chicken/Xiamen/09/2015分离自活禽交易市场、A/chicken/Xiamen/10/2015分离自某养殖场)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测定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来自3个不同亚群;M、NP基因与安徽、江西、江苏(泰州)H7N9亚型禽流感分离株高度同源;6个基因出现毒力增强,以及与耐药性、哺乳动物嗜性相关的突变。研究结果提示,H9亚型与H7亚型流感病毒间存在基因重组风险,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会对公共卫生产生潜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H9亚型禽流感流行状况及流行毒株分子遗传进化特征,2013—2018年采集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场鸡群的喉、泄殖腔拭子,进行了 H9 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对H9亚型禽流感检测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选取80株分离株进行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其受体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80株分离株中,除2013年分离的1株毒株外,其余79株均属于Y4亚群;虽然这些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特征,但具有致病性增强的风险。因此,加强 H9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掌握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新变异情况,对于我国禽流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及遗传进化情况,利用RT-PCR方法扩增2012~2015年分离的17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HA蛋白的裂解位点、受体结合位点和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7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100%和75%~100%,均属于Y280-like亚系毒株。HA基因裂解位点均为非连续碱性氨基酸,属于低致病力毒株。HA基因受体结合位点149、198、234和235位氨基酸存在变异,其中,16株分离毒株的234位氨基酸由Q突变为L,表现出人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征。潜在糖基化位点分析结果显示,11株病毒在218位氨基酸处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4株病毒在492位氨基酸处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17株病毒在313位氨基酸处增加1个糖基化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对H9N2亚型AIV的流行病学监测,关注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分离自厦门市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和活禽屠宰场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AIV)的遗传变异特征,本研究对分离到的6株H9N2亚型AI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和特殊位点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均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HA受体结合位点尤其是234位氨基酸突变为L,表现出人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NA存在颈部9个核苷酸缺失的高致病性分子特征;内部基因NS1基因发生P42S突变,M1基因发生N30D、T215A突变,M2基因发生S31N的突变,PB1-F2基因发生N66S突变,提示当前分离株已出现耐药性、致病性增强的变化。8个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谱系,内部基因与H7N9、H10N8、H10N6、H5N6亚型亲缘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禽流感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肉鸡群中发生以肺水肿、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原,对采集的56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49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078、02、026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41株病毒均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能被禽流感病毒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M基因、HA基因、NA基因保守片段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比对结果证实分离毒株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以上结果表明引起肉仔鸡肺水肿的原因为H9N2禽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2012年分离自上海发病鸡群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S)的遗传变异特征,采集发病鸡群中病死鸡气管、肺、脑和肾脏等内脏,经实验室诊断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将阳性样品处理后,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HI进一步确定HA亚型,通过RT-PCR方法分别扩增了3个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3株分离株均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以往从上海地区健康鸡群中分离的4株H9N2毒株相比,本研究中的3株分离株由于HA基因220位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缺失了HA上218~220位的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并且HA基因受体结合位点的左缘235位发生了变异。从HA基因抗原位点的分析表明,与疫苗株Ck/SD/6/96相比,这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7个抗原位点中已有4个发生了改变。遗传发生关系表明这3株分离株均属于Ck/Bei/1/94系,与08年的分离株Ck/SH/Y1/088个基因片段所属基因型相同。2012年上海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上述3株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已发生变异,是否导致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以及目前使用的疫苗能否给禽群提供足够的保护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每月定期在华东地区扬州活禽市场采集健康家鸭泄殖腔拭子,并从中分离鉴定了14株H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的2株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2株病毒均属于H1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各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均与类禽猪流感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除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外,其它所有的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基因重组。其中H5N1病毒参与了多聚酶蛋白PB1与PB2基因的重组,H9N2病毒参与了PA基因的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