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FAA和FPA两种固定液固定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固定材料;12 h的盐酸水溶液软化效果最佳;最佳脱水时间为每级2 h,透明时间为每级1 h。该优化工艺有效克服了蜡带不连续、切片不完整的缺陷,可获得清晰完整的杉木种鳞细胞结构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组织进行钙的观察。采用的是特殊的染色方法,即VonKossa染色法。从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蜡、浸蜡、包埋到切片、展片、贴片、烤片、染片以及封片,综述了整个切片制作的全过程。为关于钙方面的切片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借鉴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含羞草石蜡切片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云  李涛  陈增洁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45-46,95
通过对含羞草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脱蜡、染色、透明等一系列过程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含羞草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总结出了含羞草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从解剖学上为研究含羞草的运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对山药地下食用部分进行脱水、透明、浸蜡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得到适合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结果表明,合适的脱水时间为每阶段2h,透明时间为每阶段8h,浸蜡时间为每阶段10h。对材料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其维管束排列方式、维管束内部结构及分化特征均符合单子叶植物茎的一般特征,判定山药地下食用部分其本质是茎而不是根。  相似文献   

5.
乌饭树茎段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嫩枝插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取材、FAA及PFA固定液的不同固定、乙二胺及甘油乙醇溶液的不同软化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程序进行了试验探究。结果表明,2种固定液均适宜作为乌饭树插条的固定液,乙二胺软化效果较好,染色15~20s为宜。通过试验掌握了乌饭树茎段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得出了乌饭树茎段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动物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切片方法是教学、科研、病理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近年来对传统的组织切片方法进行了全面地改进试验研究,使组织固定完全,脱水彻底,透明适度,浸蜡充分,切片较薄,染色良好;不仅缩短时间,简化程序,节省药液,而且提高了组织切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摸索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的石蜡切片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花芽为试材,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多茸毛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样品处理、脱水、透明与渗蜡、包埋与切片及染色方式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FAA固定液固定后利用解剖针剔除花芽上的茸毛,不易造成切片组织错位、破碎,切出完整的组织切片效率更高。延长脱水及渗蜡等步骤的时间及提高温度后,切片染色效果均匀,图片清晰,细胞轮廓明显。本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获得了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形态结构观察的石蜡切片方法,为后期花芽分化观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蜡切片是植物解剖学和病理学观察的重要手段。该方法从取样到切片完成约需一周的时间,操作周期较长。本试验对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叶片分别进行了微波石蜡和传统石蜡的切片并用苯胺蓝染色对结果进行比较。在微波石蜡切片中通过对固定、脱水和浸蜡等操作的改进使得该方法只需约3h即可完成切片。微波石蜡切片组织的完整性和染色的效果与传统石蜡切片相近,叶片的表皮、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等不同叶片结构均可清楚地进行显微观察和拍照。结果显示,可利用微波石蜡方法对水稻叶片进行制片且可较大幅度缩短处理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植物石蜡切片在常规制片的脱水进程中同步完成了番红—固绿二重整染的尝试。浸蜡时,将常规法逐级浸蜡和在温箱中逐渐挥发二甲苯的方法,改为一次加蜡,在温箱中停放一段时间后,一次更换纯蜡的浸蜡方法。对通气组织发达的植物,可加长浸蜡时间,亦能获得完美的浸蜡效果。通过本法制片,染色效果好;与滴染相比,每制100片可节省酒精、二甲苯340—500毫升,提高工效8—10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小鼠组织器官传统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存在组织易碎、结构不完整的缺点,对传统石蜡切片制作进行了改良.将浸蜡前的透明步骤改为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处理,替代苯类透明剂制作空肠、脾脏2种器官的石蜡切片,并以切片机切片时蜡带质量和HE染色后镜下质量为切片制作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表明,2种器官在切片机上均能切出完整、较长的蜡带,组织块无硬化、不碎裂,展片平整;HE染色过程中不掉片,染色后光镜下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对比清晰,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就脾脏和空肠而言,应用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替代苯类透明剂能制作出优良的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11.
林清鹏  张林波  王健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1):1575-1577,1582
[目的]以樟子松松针为材料,探索一套适合樟子松松针制备石蜡切片的条件。[方法]在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松针的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进行了系列摸索。[结果]FAA固定剂配比中采用70%乙醇;粘片时材料置于40℃水浴锅中展开,用防脱载玻片捞取,置35℃烘箱24 h;松针切8μm厚度,染色条件为伊红5 min,苏木精1 min。[结论]获得的条件可强化固定和脱水效果,粘片操作简便,不易脱片,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玉米成熟期茎秆石蜡切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材料硬度大等结构特点的石蜡制片方法。[方法]以成熟期玉米基部茎秆节间的部分组织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结构特点,对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适合玉米成熟期茎秆的石蜡制片方法。[结果]玉米茎秆石蜡制片方法较传统方法整体上缩短了制片周期,结合玉米成熟期茎秆水分含量低减少脱水时间、采用蜡屑逐级透入弥补了传统透蜡不能使皮层致密的厚壁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透蜡完全的缺点,并根据玉米成熟期茎秆木质化程度高的结构特点缩短染色周期,获得了厚度为10μm且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玉米成熟期茎秆横切切片。[结论]该方法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玉米的生长机制和品种鉴定提供基础,同时为成熟期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秆的石蜡切片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绵羊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多层卵丘细胞紧密包绕着卵母细胞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特殊结构,存在于卵泡腔内。卵泡成熟后,绵羊COC从卵泡内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现有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鉴定技术,或者将包含各级卵泡的卵巢组织直接进行切片处理,或者将COCs从卵泡内分离,在完整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水平上进行免疫染色。但这两种方法在检测绵羊有腔卵泡COCs中目的蛋白表达时,存在显著缺陷。研究旨在对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满足绵羊COCs蛋白鉴定需求。【方法】首先采用抽吸法从绵羊有腔卵泡内获得COCs,以石蜡包埋方式人为构建了一种可以进行切片处理的"包含多枚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仿组织结构"。然后以该特殊结构与健康绵羊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改良与传统的石蜡组织免疫化学技术流程,检测了目的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er,uPAR),在绵羊COCs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了两种技术的免疫染色效果与染色流程差异。【结果】将所构建的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与正常绵羊卵泡组织,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处理,经切片、贴片与脱蜡等步骤,分别形成了散在分布于载玻片上的COCs薄片与包含卵泡的卵巢组织薄层(厚度5μm)。经间接免疫染色处理后,结果显示:①目的蛋白在两种结构COCs中的表达是一致的,即uPAR在绵羊卵丘与卵母细胞上都有表达,而uPA只存在于绵羊卵丘细胞中;②在绵羊COCs薄片结构中,COCs整体形态完好,卵母细胞与外围卵丘细胞层次清晰,蛋白定位清楚,染色效果良好;在卵巢薄层结构中,绵羊卵泡内壁颗粒细胞与COCs等形态结构相对完整,卵母细胞蛋白定位清楚,但是卵丘细胞层次与蛋白表达较不清晰;③与绵羊卵巢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相比较,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石蜡切片技术,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脱蜡等步骤的处理时间都大大缩短,例如固定处理由24h缩短为2h;由逐级脱水的10h缩短为两级脱水的1h;透明由30min缩短为10min;软蜡与硬腊浸入由原来的6h缩短为1h;由逐级脱蜡的25min缩短为两级脱蜡的10min等。【结论】改进后的COCs仿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技术,显示更优质的免疫定位与染色效果,不仅具有COCs获得率高、卵母与卵丘细胞形态层次清晰等优点,而且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流程。该技术在保留COCs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有效检测了目的蛋白在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中的表达模式,对于探明绵羊卵泡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以环氧树脂为包埋介质,不需要碘溴染色、用于光学显微镜的巴西橡胶树半薄切片技术,详述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聚合、切片、染色及封片各程序。利用3种不同的染料能充分区分橡胶乳管细胞、木质部、形成层、导管、次生韧皮射线、初生韧皮纤维、皮层和表皮等,还能观察到许多在石蜡切片上不容易区分的细胞及其内部结构,如树皮表皮细胞下富含的丹宁细胞和叶绿体等。该技术是对巴西橡胶树石蜡包埋切片技术的改进和扩展。  相似文献   

15.
以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韭菜石蜡切片的染色方法及根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不定芽的组织学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独用番红染色,染色4,8 h后染色效果最佳;而单独采用固绿染色,10~20 s后就能够明显观察到组织细胞;若采用番红染色8 h与固绿20 s对染,组织结构清晰且立体效果明显,是韭菜组织的最佳染色方法。观察韭菜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发生过程,胚根尖首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分化增长形成突起,成为胚性愈伤,然后分化形成叶片和不定芽。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针对林木茎段木质化程度高、硬度和脆性大的特点对固定、软化、脱水、透明、染色等具体步骤进行了改进,并成功应用于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插穗基部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切片时组织不易碎,切片结构完整,减少了脱水时间,缩短了制片周期;获得了厚度为8 μm且染色清晰、细胞结构完整的林木茎段横切面切片;四倍体刺槐插穗石蜡切片可清晰的观察大量能够反映生根各时期发育特征。该方法为进一步从解剖学上研究林木茎段组织生长机制提供基础,为探究其组织形态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烟台玉岱山、担子岛和荣成褚岛海域106个采样点的大叶藻种类的分布及各采样点不同表层底质(深度3 cm以内)、根部底质(深度3~15 cm)和水深等级。对不同底质与水深条件下大叶藻Zostera marina和丛生大叶藻Z.caespitosa的出现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大叶藻的分布与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变化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612和0.640;与水深等级变化的相关性虽然显著,但列联系数仅为0.338。在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和水深等级3种因素中,两物种的分布与根部底质类型相关性最大,与表层底质类型相关性次之。研究表明,两种大叶藻在不同底质上分布的差异明显,大叶藻偏好泥与泥沙底质,而丛生大叶藻偏好沙与砾石底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