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正上期回顾:上一期介绍了呕吐毒素对营养素肠道吸收、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和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的影响。2.7呕吐毒素对肠道固有免疫反应的影响很早就发现局部免疫细胞,尤其是肠道相关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对肠道中呕吐毒素的暴露非常敏感,根据暴露的剂量、频度和时间不同,可引起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效果。据报道,在啮齿动物模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E是对动物体十分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需要经过肠道的吸收、血液中脂蛋白的转运、肝脏的储存和调控及机体各个组织的摄取和代谢;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理学机制,包括多种载体的转运、酶类的催化及其他营养素的互作等。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人们探索动物体利用维生素E的关键点,继而通过调控这些关键点促进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作者简要总结了有关维生素E在动物及人类体内吸收、转运、代谢过程机理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动物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与营养物质和肠道上皮接触的表面积成正比,例如呕吐毒素和伏马菌素在内的镰刀菌毒素会对肠道的吸收功能和屏障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增加动物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家禽无机磷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动物饲粮成本中除能量和蛋白质外,居第三位重要的营养素.家禽肠道无机磷吸收机制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无机磷吸收机制的研究历程、磷转运蛋白家族、磷主动转运的特性及影响家禽无机磷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家禽磷吸收机制中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呕吐毒素是饲料原料中最为常见,对畜禽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霉菌毒素,其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动物肠道可能是呕吐毒素进入机体内产生毒理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因此,呕吐毒素诱导的动物肠道健康损伤也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饲料中呕吐毒素污染对畜禽肠道健康的影响与毒理机制,以及相关防治措施,为饲料生产及畜禽健康养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饲料|呕吐毒素|畜禽|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5):147-150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其中单端孢霉毒素被认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呕吐毒素(DON)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族可诱发肠道病理病变,对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进而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并且DON和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也可影响肠上皮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因子,抑制肠道上皮的免疫反应。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呕吐毒素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对肠道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呕吐毒素对动物养殖业的影响日益严重,而真正有效清除呕吐毒素的方法并不多,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着重阐述了呕吐毒素毒物学研究进展,其毒性及对动物的危害,重点介绍了呕吐毒素的最新防治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12 947篇关于霉菌毒素的科学论文中,有3 000多篇涉及呕吐毒素.科学家们仅仅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研究呕吐毒素对动物肠道的作用,数据仍然很有限. 几种镰刀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DON),呕吐毒素是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所有单端孢霉烯毒素的共同活性基团是环氧基,它使呕吐毒素结合在核糖体上阻止蛋白质合成.脱环氧代谢物DOM-1由于没有环氧基不能结合在核糖体上,所以没有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毒素可以被真菌、植物、动物和细菌进一步衍生为几种不同的代谢物.这些呕吐毒素衍生物也被称为隐蔽霉菌毒素(表1).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主要通过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和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实现。许多影响肠道葡萄糖吸收功能的因素都是通过调控SGLT1和GLUT2转录水平、mRNA稳定性及蛋白水平来实现的。通过对葡萄糖转运载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为人类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提供潜在药物靶点,还能为调节动物营养物质吸收提供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上皮主要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2的功能和影响其在肠道上皮表达的因素,旨在从分子层面揭示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以及体内葡萄糖平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呕吐毒素是一种常见于谷物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综述了呕吐毒素的概况、毒性作用机理及对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针对呕吐毒素提出防治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名呕吐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即使是较低浓度的毒素含量,污染导致的潜在负面影响也需要相应的评估。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低剂量呕吐毒素短期攻毒对生长猪一系列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两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0.9 mg/kg呕吐毒素的基础饲粮10天,记录初始体重、末重、相对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饲养试验结束后,试验组试猪灌服0.28 mg/kg体重的呕吐毒素,2小时后进行屠宰采样,收集各肠段样品。试验结果表明,饲粮内即使含有较低浓度的呕吐毒素,仍然对试验猪增重及十二指肠、空肠形态学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日粮内低浓度的呕吐毒素显著影响了肠道内不同紧密连接蛋白,尤其是occludin,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10,氧化应激因子HO-1等基因表达。本研究发现,即使是普遍认为在动物饲粮中可以接受的低浓度的呕吐毒素,也会对动物肠道健康及完整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Caco-2细胞模型及其在营养素小肠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co-2细胞源自人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时能自发地进行类似肠道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上的分化,获得许多小肠吸收细胞的特性,如形成微绒毛结构;在细胞表面形成良好的刷状缘;在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分泌水解酶以及合成转运糖、氨基酸和药物等的载体转运系统。由培养在微孔滤膜上的Caco-2细胞构建的模型为研究营养素在小肠的吸收机理提供了一个有效且易于操作的实验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特征、检测及其在氨基酸、维生素、核苷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小肠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内的营养素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机体的健康。有害细菌会通过QS分泌的毒力因子威胁宿主的健康,而益生菌会通过抑制有害细菌QS的发生而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细菌QS、肠道微生物、营养素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抑制QS促进肠道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物肠道铁吸收、转运及其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动物必需的微量矿物元素,在机体内发挥氧气运输、电子传递、细胞增殖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缺铁或铁过量均会对机体产生危害。肠道铁吸收是调节机体铁稳态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清楚了解的铁吸收和转运机制包括肠黏膜细胞对铁的摄取、铁在细胞内的转移、铁经基底膜转运到血液并经血液循环供机体组织细胞利用等几个环节。本文拟对铁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及相关调节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被动物体摄入后都要经过一系列蛋白酶消化成小分子营养物质,这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再被肠道及其他组织中相应的转运载体转运到细胞内后才能被机体利用.综述肠道内小肽转运载体、氨基酸转运载体和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成员和分类,介绍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及组织分布;并简单阐述肠道内这3类营养素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是分布最广泛的镰刀霉菌毒素之一。由于其广泛存在于谷物类饲料中,已经成为动物饲料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呕吐毒素对动物机体具有免疫毒性,在免疫水平上影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另外,其通过作用于卵母细胞和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2种方式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就国内外有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免疫毒性及对动物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呕吐毒素是镰刀菌属毒素中的一种,在饲料原料中通常会被衍生为乙酰化和糖基化形态,统称为隐蔽呕吐毒素。本文主要对饲料中隐蔽呕吐毒素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污染分布情况、毒性机理、以及体外和体内的毒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道作为猪机体的重要器官,不仅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影响,而且是阻止细菌入侵的第一防线,肠道黏膜免疫已成为免疫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营养素对猪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猪健康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食品和饲料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它提升了人们对控制食品和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关注,因为霉菌毒素污染会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呕吐毒素(DON)是镰刀霉菌毒素中的一种,对人体和多种动物有毒,猪对这种毒素最为敏感,鸡的耐受性最高。在欧洲,谷物通常含有呕吐毒素,因此是镰刀菌毒素污染的指标之一。人和动物摄入呕吐毒素通常会产生多种中毒症状,如肠道黏膜刺激或坏死、腹泻、呕吐及、食量下降、增重下降和免疫功能改变。根据污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因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广泛存在于肉鸡饲料原料中。众多研究表明,OTA对肉鸡具有肾毒性、肝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和肠道毒性等,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对国内外OT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诱导机体产生肠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四方面阐述OTA对肉鸡的致毒机制,为深入研究OT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