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广州市蝙蝠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实地观察到蝙蝠约1400只,采集到蝙蝠标本91只12种,访问记录3种,共计有蝙蝠15种,隶属9属4科,其中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入种类.调查结果显示,东洋型种类有12种,占80.0%,季风型(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古北型(中华山蝠Nyctalus velutinus)和南中国型(灰伏翼Pipistrellus pulveratus)各1种,分别占蝙蝠种类的6.67%.广州市蝙蝠可分为4种栖息类型:菊头蝠属、蹄蝠属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为洞穴型蝙蝠;犬蝠和扁颅蝠等为树栖型蝙蝠;中华山蝠和伏翼属等为房屋型蝙蝠;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为树栖与房屋兼栖型蝙蝠.蝙蝠在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食虫蝙蝠捕食蚊、蛾等害虫,是控制害虫的有效天敌之一,食果蝙蝠可能对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造成一定危害,问卷调查显示有75.5%的果农每年都遭受食果蝙蝠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蝙蝠科7种蝙蝠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蝙蝠科种间亲缘关系,采用随机引物对河南省蝙蝠科7种蝙蝠进行DNA多态性研究,从20个随机引物中优化出12个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23条DNA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8.6条谱带。RAPD聚类结果表明,种间亲缘关系较远,种内亲缘关系较近。对同种蝙蝠而言,同一地理区域的蝙蝠个体之间分化较小,不同地理区域的蝙蝠个体之间分化较大。同时对鼠耳蝠属和长翼蝠亚科的分类地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在广东省新丰县徐坑小学附近捕捉到1只鼠耳蝠属(Myotis)蝙蝠,其体型中等,前臂长45.61 mm,胫骨长20.28 mm,背毛黑色,腹毛基部黑色,尖部呈棕黄色,翼膜附于趾基,头骨较为粗壮,脑颅扁平,后端稍稍升高.经鉴定为山地鼠耳蝠(Myotis montivagus),为该种蝙蝠在广东省的分布新纪录.标本现保存在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12月,在湘西凤凰县水打乡马脚通洞和吉首市堂乐洞进行翼手类调查时,采集到6号菊头蝠标本。对其外形和头骨进行测量,并与文献记载的大耳菊头蝠2个亚种的特征进行比较,鉴定为大耳菊头蝠四川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属湖南省翼手目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吉首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热带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夜间变化,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蝙蝠活动进行探测,分析了夜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季节相同时间段内蝙蝠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蝙蝠物种多样性夜间分布除18:00-20:00与20:00-22:00、22:00-00:00与00:00-02:00、00:00-02:00与02:00-04:00时间段外差异性显著。在季节变化中,秋冬季蝙蝠物种多样性第一次高峰出现时间早于春夏季1 h。  相似文献   

6.
笔者研究了贵州省安龙县5种蝙蝠:蹄蝠科蹄蝠属的大蹄蝠、黄大蹄蝠、中蹄蝠和三叶蹄蝠属的三叶蹄蝠,以及菊头蝠科菊头蝠属的皮氏菊头蝠的生态形态特征与猎物选择的关系。通过对5种食虫蝙蝠的生态形态特征参数的测量,发现体型较大、飞行较快的大蹄蝠、黄大蹄蝠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体型较小、飞行较慢的三叶蹄蝠则以小型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食;体型居中的中蹄蝠和皮氏菊头蝠不仅选择中等体型昆虫,而且与其余3种蹄蝠的食性部分重叠,这与捕食者体型与猎物体型相一致的生态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及蛹虫草寄主昆虫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 共1目1科23种鳞翅目蝙蝠蛾科23种.虫草蝙蝠蛾( Hepialuearmoricanus Dberthus. );康定蝠蛾(H. kangdingensisChu et Wang. );玉树蝠蛾(H. yushuensis Chu etWang. );斜脉蝠蛾(H. oblifurcus Cha et Wang. );门源蝠蛾(H. menynuanicus Chu et Wang. );四川蝠蛾(H. sichuanus Chu et Wang. );康姬蝠蛾(H. kangdingroides Chu et Wang. );云龙蝠蛾( H. yunlongensisChu et Wang. );丽江蝠蛾( H. lijiangensis Chu et樟木蝠蛾(H. zhangmeoensis Chu etWang.);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对模拟粮仓中的螨类进行1年的群落多样性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捕获的螨类隶属于5科7属,腐食酪螨和马六甲肉食螨是优势种,两种螨类因时间变化和调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分布特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75,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5,0.65),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7,0.78),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43,0.85);采用Jaccard指数对储粮螨类群落进行物种相似性分析,不同季节间螨类群落物种达到极相似,但是不同调查区域之间物种组成有部分表现出不相似.  相似文献   

9.
为林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捕和手捡法于2016年4月对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及大荔县人工生态林的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进行调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节肢动物613只,隶属5纲14目46科59种。其中,等足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占整个生境物种数量的35.2%。该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20,均匀度指数为0.78,物种丰富度为372.26。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蛾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6月—2006年9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蛾类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共采集蛾类24科,445种,其中夜蛾和尺蛾是保护区内的优势类群,各林带均有分布的种共13种。随海拔的升高类蛾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蛾类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最高。苔原带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和均匀度相一致,相关系数都大于0.9。而不同林带间的蛾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11.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报道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与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系的种类丰富,计有种子植物175科822属2292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0属30种,被子植物166科802属2262种。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分布区类型的14个,世界其它地区的植物成分均有一定联系,其中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较强烈的影响,有33个中国特有分布属。本区系具有源远源流长的发生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文献资料,统计了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型真菌种类。结果发现有55种大型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占全部已知种类的16.6%。有关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13.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南岭明珠、物种宝库"的美誉,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非常重要,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不尽人意。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区野生水果资源的调查结果,计有野生水果33科61属157种,在分析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水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岭南槭Acer tutcheri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乡土彩叶树种。研究它所在天然群落特征,可为该地区科学合理营建岭南槭风景林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七娘山的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为对象,对比分析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主要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3地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南岭>黑石顶>七娘山;黑石顶乔木层的岭南槭平均树高为15.1 m,红叶景观效果最好,4 cm径级以下岭南槭比例为57.14%,说明其小径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比较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径级结构,3地均表现为单峰倒“J”表型趋势;3地主要木本植物种对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研究结果显示: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南岭相对较高,岭南槭对群落生境适应能力和景观效果以黑石顶相对较好,而七娘山岭南槭幼苗储备量不足。因此,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营建改造岭南槭风景林时应适量补植幼苗,并参考南岭和黑石顶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的植物搭配合理选择树种,提高岭南槭风景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对河南省南召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1目3科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为优势种,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Odorrana sp.)为稀有种.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伏牛山区的栾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提出了对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鸡公山有毒植物资源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毒植物资源状况,采用常驻普查法对该保护区有毒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毒植物共39科90属118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32科83属110种。鸡公山保护区有毒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具有很高的农用、药用和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物总数的26.42%.外来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小叶冷水花只fea microphyll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到62种杂草,其中外采入侵植物14种.占植物总数的22.58%,外来入侵植物小叶冷水花、胜红蓟和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核心区的样方内共调查到了24种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有3种,占植物总数的12.50%,入侵植物数量明显低于实验区和缓冲区,优势度综合值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是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和胜红蓟。同时对外来植物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本调查结果将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表3参18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20.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aster a grestis)等在我省的新分布点;分析了其保护价值、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