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I型鸭肝炎病毒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培养和增殖,反复冻融后离心- 0.22 μm滤膜过滤-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全病毒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为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感染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鸭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及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肝病毒和鸭星状病毒引起,鸭甲肝病毒包括传统的血清Ⅰ型、"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鸭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郑州地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使7日龄健康鸭100%发病,90%死亡,死亡鸭具有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鉴定该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便于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方法。【研究方法】将纯化的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DHV-I)致敏双醛化红细胞,制备检测DHV抗体的间接血凝诊断抗原。【研究结果】使用该抗原对9种常见的禽传染病阳性血清、15只随机抽样的非免疫鸭血清进行检测,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阻断后的阳性血清,抗体为阴性;用不同批次的诊断抗原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显示一致;敏感性是琼脂扩散试验的32~64倍;对15只随机抽样的免疫鸭进行检测,阳性率达93%。【结论】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及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有三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其广泛分布,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属肠道病毒;DHVⅡ型属星状病毒;DHVⅢ型属核糖核酸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高致病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种鹅、雏鹅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鸭舍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山东寿光地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鸭肝炎病毒,命名为SG株DHV-Ⅰ.该病毒能被DHV-Ⅰ标准抗血清中和,该病毒第5代病毒尿囊液对12日龄鸭胚的ELD50为10-5.58/0.2 mL,对7日龄雏鸭的LD50为10-4.68/0.2 mL.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发现,SG株DHV-Ⅰ基因组结构为5' UTR-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 UTR,与A型DHV-Ⅰ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4.5%~99.7%,表明SG株DHV为一株A型DHV-Ⅰ强毒.  相似文献   

10.
梁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24-12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06强毒株的测序结果,在其基因组3D基因区设计合成一对可扩增238 bp的特异性引物,成功的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对DHV-Ⅰ分离毒株和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鸭病病原:鸭瘟病毒、鸭产蛋综合症病毒、鸭副粘病毒、鸭里默氏杆菌均未扩增到任何片断。利用BHK-21细胞、SPF鸡胚对DHV-Ⅰ临床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建立的DHV-Ⅰ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江苏省某地雏鸭群中发生的传染性疾病进行鉴定,初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采集疑似鸭肝炎病死鸭的肝脏组织,分离病毒经鸭胚传代培养发现鸭胚变红,肝脏变性;抗体可被Ⅰ型DHV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RT-PCR测定714 bp处出现了特异性的DNA条带;序列分析鉴定与Ⅰ型DHV标准毒株DRL-62株的同源性为97.1%,可以证明所分离的病毒株是血清Ⅰ型。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基因库中鸭Ⅰ型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三重RT-PCR扩增条件优化、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三重RT-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02bp(鸭Ⅰ型肝炎病毒),351bp(鸭圆环病毒)和474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小鸭温病毒、鸭副粘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pg的鸭Ⅰ型肝炎病毒RNA、鸭圆环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DNA。建立的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鸭Ⅰ型肝炎病毒、鸭圆环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甲肝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疫病。经典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可引发病鸭角弓反张等症状,剖检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而近年来发现的胰腺炎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则以引起病鸭胰腺明显发黄、出血且肝脏未见出血为主要特征。本文将从基因组结构、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方面对这两种不同致病型毒株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自主研发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简称:自Ⅰ型)免疫效果,将自Ⅰ型与目前使用的上海某公司生产的Ⅰ型鸭病毒性肝弱毒疫苗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自Ⅰ型比对比品对早期野毒感染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分别用鸭肝炎病毒1型HB株、3型SD株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鸭,在攻毒后12、18、24 h和30 h分别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于1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7.8%;人工感染后30h治疗,治愈率为40.0%;攻毒对照组9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对于3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0.6%;人工感染后30 h治疗,治愈率为42.9%;攻毒对照组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对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刚出现临床症状的雏鸭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t,DVH)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感染导致的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可引起21日龄以下的雏鸭发生急性肝炎,有的可能腹泻,病死率高达100%,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疫病之一。DHV主要包括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3个血清型有明显的差异,无交叉免疫性。目前中国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是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相似文献   

18.
林镇元 《吉林农业》2014,(13):62-63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鸭疾病,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并逐渐呈多样化态势,增加了治疗难度,造成大量幼鸭死亡,给中小型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本文围绕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医学原理、诊断方式及防治途径等进行阐述,通过实践,归纳出一些实用诊断及预防方法,希望对鸭养殖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间接ELISA检测鸭瘟抗体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提纯的鸭瘟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鸭瘟抗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特异性强,与鸭病毒性肝炎(血清I型)、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和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等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敏感、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是一种适合于对鸭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桂银  周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00-10701
[目的]研究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180只,随机分成6组,即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全部鸭只接种鸭肝炎病毒。7和10日龄分别给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口服1ml中药蟾甘口服液和金刚烷胺口服液,连用5d。[结果]中药治疗组Ⅰ、中药治疗组Ⅱ、西药治疗组Ⅰ、西药治疗组Ⅱ的存活率分别达93.3%、86.6%、73.3%和63.3%,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