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淮南麻黄鸡进行舍饲,探讨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屠体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5周龄日增重最高,达22.86g;而相对生长速度高峰在1一2周龄,其次在5周龄;11周龄淮南麻黄鸡均重为769.25士116.91s(公鸡847.38士102.25g,母鸡691.13士68.93g,料肉比3.1:1;屠体品质公鸡优于母鸡;饲养淮南麻黄鸡所取得的利润率高于肉仔鸡。  相似文献   

3.
不同分布区域淮南麻黄鸡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分布区域的2个淮南麻黄鸡群体的早期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4周龄前生长都比较缓慢,4周龄后生长速度较快。Logistic方程能较好的拟合2个群体的生长,拟和度均在0.99以上。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分布地域的淮南麻黄鸡群体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岩鹰鸡的保种选育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四川凉山购入岩鹰鸡组建基础群,针对生长速度,进行连续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结果]岩鹰鸡基础群生产性能为:成年公鸡体重为2.3~2.8 kg,胫骨长为125~139 mm,成年母鸡体重为1.9~2.2kg,胫骨长为100~115 mm。在5世代选育中,从2周龄到18周龄,公母鸡之间体重差异逐渐增大,公鸡增重明显快于母鸡。随着选育世代数的增加,5世代公鸡成年体重达2.2 kg以上,其体重明显增加,而母鸡成年体重降低。各世代公母鸡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增重的高峰期均在6~16周龄,从18周龄开始,体重的增长呈减缓趋势。[结论]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岩鹰鸡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母鸡的生长速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淮南麻黄鸡种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淮南特色麻黄鸡种的种质特性,为品种保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不同日龄对淮南麻黄鸡的外貌特征、屠宰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鸡蛋品质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公鸡体重和体尺性能明显优于母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达88.03%和70.61%;具有较强的就巢性;蛋品质优良;屠宰性能与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淮南麻黄鸡具有很强的经济开发潜力,是宝贵的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材料 ,研究羽速基因对万载康乐黄鸡肉用性能的影响 ,其中包括报道甚少的有关羽速基因对鸡体尺、屠宰性能的影响 ,也包括未见报道的羽速基因对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 :羽速基因对鸡早期增重影响有显著差异 ,而对后期影响差异不显著 ,二者达到不显著的周龄与品种、营养及保温措施等有关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速度的情况下 ,达到不显著的周龄不一样。快慢羽基因对万载康乐黄鸡肌肉品质、常规营养成分、体尺及屠宰性能总体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丝羽乌骨鸡新品系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丝羽乌骨鸡肉用新品系第一世代和第二世代的体重累积生长曲线和日增重曲线的比较表明 :第二世代的生长曲线比第一世代的波动小 ,生长高峰提前了两周。用Logistic模型对两品系第二世代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其生长拐点为 1 0 8周龄 ;1 4周龄体重为 1 0kg ,半净膛率均达到 85 %以上 ,全净膛率均在 79%以上 ,胸肌率为 1 4 % ,腿肌率为 1 8%左右。对第二世代两品系的屠宰性能进行了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及表型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与肌肉部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60日龄淮南麻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77.2g、84.57%、74.72%、60.76%、20.68%和20.25%,且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仔鸡间肌肉主要品质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性别内,胸肌的红度板显著低于腿肌、亮度高于腿肌;胸肌的失水率、蒸煮损失、贮存损失及粗蛋白含量高于腿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肌纤维直径为28.59~29.59μm。淮南麻黄鸡的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以中型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0、2、4、6、8、10周龄体重和70日龄屠宰性能,并采用Gompertz模型对中型黑番鸭010周龄体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探究中型黑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结果显示:中型黑番鸭公、母鸭在4周龄前生长速度基本相同,4周龄后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在610周龄体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探究中型黑番鸭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结果显示:中型黑番鸭公、母鸭在4周龄前生长速度基本相同,4周龄后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在68周龄达到生长高峰,公鸭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鸭。生长屠宰性能表明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凌云乌鸡肉用性能的选育进展,选取0世代和1世代1日龄凌云乌鸡各240只,每个世代再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从1日龄饲养至120日龄,饲喂相同饲粮,统计死淘率、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并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1世代的存活率、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比0世代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较0世代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表明凌云乌鸡1世代肉用生产性能的选育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改良型与优质型崇仁麻鸡的肉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良型崇仁麻鸡与优质型崇仁麻鸡的肉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崇仁麻鸡,不仅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较大提高,而且保持了崇仁麻鸡的肉质优良的特点,与优质型崇仁麻鸡的肉质指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淮南猪生长发育与肥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淮南猪5 4头公猪和30 8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并对82头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在3月龄以前公母猪无明显差异,4月龄以后母猪的体重和体尺逐渐大于公猪。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4 1.2 8±3.2 3)kg ,母猪(4 5 0 8±3.86 )kg ;体长,公猪(88.37±4 .2 )cm ,母猪(90 .6 9±4 .36 )cm ;体高,公猪(5 1.73±3.94 )cm ,母猪(5 3.0 4±4 .4 2 )cm。胴体组织的早熟顺位为骨、皮、肉、脂,体躯各段的早熟顺位是蹄、头、腰、腿臀、颈胸。其体型大小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居中等。育肥期日增重(375 .182±4 0 .2 6 )g ,屠宰率为70 738% ,瘦肉率为4 9.0 75 % ,眼肌面积(2 3.32 8±3.75 2 )cm2 ,含脂率为33.5 % ,与多数地方猪种含脂率相当。育肥猪适宜屠宰体重90kg左右,适宜屠宰期8月龄,饲料转化率3.84∶1。淮南猪肉质优良,肉色3.5 ,为正常鲜红色,大理石纹3.5 ,肌肉脂肪分布为理想分布,pH值6 .3~6 .5 ,属正常范围,无PSE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泰和乌鸡配套系商品肉鸡的肉质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改良育种后,泰和乌鸡配套系商品肉鸡不仅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与原种泰和乌鸡的肉质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和肉质性状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合均具有较好的增重能力和相对理想的体尺指数,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具有适中的腹脂肪沉积,特别是2个杂交组合较好地改善了浦东鸡体型偏长偏窄和胫长偏高的不足。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尽管3个组合在胸肌pH、胸肌肉色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在胸部皮色(黄度)方面浦东鸡纯繁组合和浦东鸡与石歧杂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在肌肉嫩度方面鹿苑鸡和浦东鸡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试验检测分析了虫草粉饲料添加剂饲养条件下芦花鸡的屠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虫草组与对照组相比第1周增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7周增重差异不显著;鸡只皮肤色(b*)差异显著(P<0.05),其余肌肉品质指标和屠体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虫草粉添加剂能促进鸡只早期生长发育、提高鸡只的皮肤黄度,对优质鸡生产和销售有明显提高和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单冠、玫瑰冠、豆冠、胡桃冠4种不同冠型鸡各150只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常规饲喂方法至120日龄时,各随机抽取5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总体评价玫瑰冠鸡肉用性能最好,有一定生产价值和推广前景,在今后的试验和育种工作中,应尽量提高其活体质量以增强食用性能;胡桃冠公鸡活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冠型,但屠宰率和肉品质较差,有进一步改善其肉用价值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鸡母体营养与子代胴体品质间的母代效应与子代补偿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肉种母鸡产蛋期营养对产蛋性能、子代生长性能、子代内脏器官发育、子代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母鸡产蛋期营养是否对后代产生母体效应、母体效应的延续性以及子代后续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对子代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母体效应对子代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代谢机理和分子机理,为改善鸡肉品质提供除遗传和当代营养以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麻羽肉鸭不同世代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国波  董飚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143-145,150
以优质麻羽肉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父系A(野鸭♂×高邮鸭♀)和母系B(樱桃谷鸭♂×金定鸭♀)不同世代的生产性能。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探讨了不同世代1~12周龄的生长性能以及12周龄的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通过3个世代的选育,父系A和母系B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较前世代均有较大提高,且主要性状已基本达到稳定,可在生产中作为优质麻羽肉鸭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