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江苏、上海、北京的七个县十一个患有新生仔猪腹泻的猪场分离到的225个大肠杆菌株中,有127个菌株能在0℃下对豚鼠红血球呈现m.r.e.血凝反应。随猪场不同,它们分属于5个O抗原型,用它们的OK血清和新鲜菌液作交叉凝集反应,表明它们都含有一个共同的K抗原。从这些菌株得到的表面m.r.e.血凝素提取物,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中均能与这些OK血清形成一条共同的沉淀线。在所试的36个标准O抗原菌株中,有三个呈m.r.e反应阳性,凝集反应和琼扩反应也证明它们与上述病原菌株具有一种共同的K抗原和m.r.e.血凝素抗原。其中44752株的自发突变株在失去m.r.e.血凝活性的同时,也不再能与其它菌的OK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种m.r.e.血凝素就是那个共同的K抗原。一系列试验表明,这种m.r.e.血凝素在对培养温度的依赖性、等电点沉淀及水溶性,颗粒大小、血凝性和抗原性等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均与Stirm和φrskov等确定的大肠杆菌表面K_(88)抗原相一致。在体外试验中,这些m.r.e.阳性菌株能吸着于2~3日龄仔猪小肠前段上皮细胞上,表明它们确系K_(88)~ 大肠杆菌。在仔猪结扎肠试验中,它们具有肠道病原性,引起肠扩张,证明它们确系仔猪黄痢的致病菌。从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羔羊大肠杆菌病及拉痢幼兔分离到的大肠菌株均呈m.r.e.反应阴性。由此表明,对豚鼠红血球的m.r.e.血凝反应在鉴定黄痢致病菌株方面是特异性的。本文证明了,在没有标准K_(88)单因子血清的条件下,用m.r.e.血凝反应从国内流行菌株中筛选和鉴定K_(88)~ 大肠菌株是可行的,并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应用。用m.r.e血凝反应还可以从己知K_(88)~ 菌株中发现K_(88)抗原方面的变异性。对来自江苏、上海、北京七个县十一个猪场的菌株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多数猪场的仔猪黄痢都是由K_(88)~ 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国内引起黄痢的K_(88)~ 菌株中,至少有4个O抗原类型,其中以O_(60)在江苏、上海一带最常见。O_(60)型乃是国外尚未报道的含K_(88)的O抗原类型。自从φrskov et. al.(1961)在对仔猪有肠病原性的大肠杆菌中发现K_(88)抗原以来,许多学者陆续证明,从不同国家和地区黄痢仔猪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虽然可能具有不同的O、K、H抗原结构,但它们中大多数部含有一个共同的表面K_(88)抗原。一系列研究表明,K_(88)抗原是一种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吸着素,它与细菌在小肠前段的定居力有关。根据这些研究,英国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实验性疫苗,它是用提取浓缩的K_(88)抗原加到不同大肠杆菌株的混合液中制成的,该苗给妊娠母猪皮下注射后,可通过初乳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显著降低新生仔猪腹泻(即我国的黄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对K_(88)~ 大肠杆菌在仔猪黄痢的发病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没有详细研究。在没有标准K_(88)单因子血清的条件下,本文探索了应用对豚鼠红血球的m.r.e.血凝反应从国内黄痢流行菌株中筛选和鉴定K_(88)~ 大肠杆菌的可能性,并根据它对肠上皮细胞的吸着性、抗原性及K_(88)抗原的一些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试验方法,以弄清K_(88)~ 大肠杆菌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黄痢防治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吉林省猪源E·coli致病性菌株K_(88)~+抗原株的分离率,作者用从国外引入的标准K_(88)~+抗原株自制了K_(88ac)因子血清,并用该因子血清和m·r·e血凝反应检测了由三个地区、十个猪场分离的81株病源性E·coli。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均为7.4%(6株)。但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已知抗原式的5株E·coli时,m·r·e血凝反应的检出率为1/5;K_(88ac)因子血清凝集反应的检出率为3/5。用提取K∈LD型抗原的方法证明了该3株菌均有L抗原。这说明因子血清凝集反应较m·e·r血凝反应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3.
仔猪黄痢在我县新生仔猪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证明,大肠菌的 K_(88)抗原是一种菌体表面吸着素,它使菌体吸附于仔猪小肠前端的肠上皮上,从而加剧疾病的严重性。K_(88)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故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应用疫苗预防。为此,作者进行了用从本县黄痢仔猪分离的 K_(88)大肠菌口  相似文献   

4.
将抗大肠埃希氏菌K_(88)粘着素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了一种MCA-ELISA,其对K_(88)阳性菌株的检测限为1×10~4个菌。本法对113株大肠杆菌分离培养物的检查结果与直接凝集试验结果完全符合,两种方法都检出K_(88)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5.
用等电点沉淀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从大肠埃希氏菌C83901株(08:K87,K88_(ab))培养物分离和提纯K88_(ab)抗原,并以200ug/只的剂量免疫BALB/c纯系小鼠。第三次免疫后72小时取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0—Ag14进行融合,得到能分泌抗K88_(ab)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4个,分别命名为JLZK—1、JLZK—4、JLZK—7和JLZK—10。经多次克隆后,JLZK—7和JLZK—10在体外长期培养仍能稳定地分泌特异单克隆抗体。用JLZK—7和JLZK—10接种经降植烷(Pristane)激化的BALB/c小鼠所产腹水的免疫荧光滴度高达10~4—10~6,直接凝集反应滴度高达10~2—10~4。免疫荧光试验和直接凝集试验表明JLZK—7单克隆抗体能与所试验的含K88_(ab)或K88_(ac)抗原的全部大肠埃希氏菌反应,而不与K88抗原阴性的大肠杆菌和肠杆菌科的其他细菌起反应,是针对K88_(ab)抗原中成分a的型共同的单克隆抗体。另一方面,JLZK—10单克隆抗体只与大肠埃希氏茵中的K88_(ab)阳性菌株起反应,不与K88_(ac)阳性茵株和K88阴性菌株起反应,是针对K88_(ac)抗原中成分b的型特异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FC株猪源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柔毛粘着素的部分特性。在抵抗甘露糖的血凝试验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上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活性,且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强烈的吸附能力。FC株茵的O抗原为101。K_(88)、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_(99)抗血清可凝集。不过,经O_(101)和K_(99)两种抗原吸收后的FC抗血清仍能凝集F_(41)~+和K_(99)~+;F_(41)~+的两个标准菌株。这表明,FC菌株是一株具有K_(99)和F_(41)两种粘着素抗原的猪源性肠毒素性大肠秆菌。  相似文献   

7.
在牛副结核ELISA中,抗原的提取与纯化是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关键之一。本文对原生质初提抗原、硫酸铵盐提抗原、G_5漏斗过滤抗原、脂多糖抗原,牛副结核菌代谢产物抗原以及Sephadex G_(200)过柱第一、二峰蛋白抗原7种抗原进行比较。结果以SephadexG_(200)过柱第一峰抗原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从成年鸡血清中用硫酸铵三次沉淀粗提r球蛋白。然后,用G200凝胶柱过滤,洗脱液含O.14M NaCl,0.01M PB,流速6—8滴/分。取第二峰,用DE52纤维素柱层析,洗脱液是0.1M PH7.0 PBS。洗脱蛋白用免疫电泳等技术鉴定为纯化IgG。以此抗原1毫克加福氏完全佐剂首次免疫家兔后,再用同种抗原2—3次加强免疫,总蛋白用量3—5毫克。兔抗鸡IgG抗血清效价在1:16—1:32以上。以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测出不同周龄鸡血清中IgG的含量: 2周龄:2.9117±0.0779(n=20); 4周龄:3.8748±O.0591 (n=20); 10—13周龄:8.2243±O.4000 (n=59); 18—21周龄:13.3107±0.7434(n=44);  相似文献   

9.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K_(88)菌毛抗原的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引起仔猪腹泻的肠毒性大肠杆菌中,K_(88),K_(99)和987P是三种常见的吸附性菌毛,这些细菌表面纤毛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位点结合,使细菌吸附于肠粘膜表面产生肠毒素,导致仔猪急性严重腹泻、脱水,最后衰竭死亡。K_(88)阳性的肠毒性大肠杆菌不仅是引起仔猪黄痢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而且能引起仔猪水肿病,并能单独或协同轮状病毒导致仔猪白痢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将肠梭菌培养液过滤除菌,滤液经硫酸铵沉淀,再经SephadexG-200柱层析,收集毒素峰洗脱液,浓缩后制成毒素纯化抗原。用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制成检测肠梭菌抗毒素的快速诊断膜。用Dot-ELISA检查10份肠梭菌高免鸡血清均呈阳性反应,15份鸡巴氏杆菌阳性血清、10份鸡波氏杆菌阳性血清、15份鸡大肠杆菌阳性血清、10份鸡葡萄球菌阳性血清及30份健康鸡血清均为阴性。鸡肠梭菌阳性血清均可被特异性抗原阻断。Dot-ELISA与常规间接ELISA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500%。  相似文献   

12.
许多血清学诊断方法,例如环状凝集试验、沉淀反应等,在抗原或抗体较少的情况下往往观察不到可见反应.尤其检测病原时,被检样品中往往含菌量较少,直接影响检出率.为此,我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琼脂,使抗体和抗原(菌体)培养后形成凝集颗粒,悬浮在透明的胶液中,以便观察和判别.此法定名为“悬浮凝集试验”(简称悬凝法).试验材料一、培养基1.检测病原培养基:为0.05%琼脂及2%牛抗猪丹毒高免血清(效价1:640)的马丁汤胶液.分装于  相似文献   

13.
钡离子的测定,传统方法为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准确度高,但费时,费事.本文所介绍的利用半微量沉淀微滴法测定氯化物中钡含量的方法,与重量分析法相比该方法条件简单;操作快速;无需指示剂指示终点;试剂消耗量少,仅为常量滴定的十分之一;其准确度与精密度也较好.1 实验原理溶液中,Ba~(2 )与CrO_4~(2-)可定量生成黄色沉淀其反应为Ba~(2 )十CrO_4~(2-)=BaCrO_4↓(黄)反应的KsP值为8×10~(-10).CrO_4~(2-)离子在水溶液中又有如下平衡2CrO_4~(2-) 2H~( )=Cr_2O_7~(2-) H_2O据此,可以基准物质K_2Cr_2O_7配制标准溶液使其在醋酸钠的微碱性介质中与钡离子定量生成黄色的铬酸钡沉淀,用以测定钡的含量.滴定反应在离心管中进行,边滴定,边离心,滴定终点借助观察上层清液中沉淀有否继续析出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猪下痢疾病是同内外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每年春秋两季发病。表现为发病快,传播广,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目前临床上应用一些较敏感、高效能的西药治疗此病,但价钱昂贵。临床常用的其它西药疗效不佳。鉴此,我们在确定仔猪下痢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含O血清型K抗原的基础上,为研究大肠杆菌对O·K克痢散的敏感度和本药对该菌的抗药效能,则以本药为试药,大肠杆菌O_(149)K_(88)为试菌反复进行了药物敏感试  相似文献   

15.
青霉植酸酶生产条件及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培养液的原始pH值为5.5时,植酸酶大量地产生,酶活性高,在青霉的生长过程中,维持培养液pH的不降低会抑制青霉的生长,植酸钙可促进植酸酶活性的提高,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洗脱液有2个具有酶活力的蛋白峰,植酸酶被纯化了3.3倍,比活力达71.3U/mg。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鹅瘟病毒增殖制备GPV沉淀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鹅瘟病毒(GPV)通过家禽胚胎传代增殖,取感染胚尿囊液制备了GPV沉淀抗原。其抗原在琼脂扩散反应和对流免疫电泳的试验中能够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出现沉淀线,而且与小鹅瘟标准抗原的沉淀线相吻合。所形成的沉淀反应能够被小鹅瘟阳性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与其它常见的禽病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次制备的GPV沉淀抗原可以用于兽医免疫效果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气肿疽梭菌的抗原特性。[方法]对气肿疽梭菌标准菌株(C54-1)的菌体抗原进行提纯过柱,通过制备小鼠免疫血清及免疫印迹技术进行了反应原性试验。[结果]气肿疽梭菌的菌体抗原有8条蛋白带,电泳图谱上分别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条带,分子质量分别为93、72、56、46、38、26、15、11 kD,其中第2(72 kD)、5(38 kD)、6(26 kD)峰的抗原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气肿疽梭菌分泌蛋白的抗原组分,气肿疽梭菌感染小鼠的血清能与抗原组分蛋白发生反应,其中72、38、26 kD蛋白带显色最深。[结论]为气肿疽梭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免疫的母鸡蛋卵黄和兔抗血清中分别提取免疫球蛋白IgY和IgG,用多种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鸡和兔25d后,鸡蛋卵黄IgY和兔抗血清的效价分别达到1/64和1/512。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当抗体稀释28倍时,与抗原反应无明显沉淀线。在胶乳凝集试验中,抗体稀释210倍时,与抗原反应无明显凝集物。ELISA法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IgY和IgG,用双抗夹心法成功地检测出了ZYMV,当抗体稀释106倍时,与抗原反应仍呈阳性。免疫电镜方法检测ZYMV,较一般血清学方法可多捕捉50倍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农科院提供的纯化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X.oryzae)菌株K-S-6—6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应用杂交瘤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培养、筛选和克隆化,得到分泌抗X.oryza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K_(1-2)、K_(1-6)和K-2。对K_(1-2)已从六个方面进行鉴定: (1)稳定分泌特异抗体的性能:融合细胞、克隆化细胞、液氮中冻存7周后复苏的细胞培养上清,经ELISA法和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结果均对相应抗原K-S-6-6表现阳性。  相似文献   

20.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型大肠杆菌(Entc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_(88)和K_(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