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同德县1999-2011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同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降水量、热量因子对同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覆盖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同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均气温≥5℃的初日相一致,黄枯期与日均气温≤0℃的终日相吻合,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而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每年以0.47个百分点的倾向率减少,而牧草高度则以每年0.78em的线性趋势上升;对13年的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热量因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降水、热量因子对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4、6、7、8月份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7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21;与4月份平均气温、4月份降水量、4—9月生育期内总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3、0.6471、0.5560,而牧草产量与5月份、9月份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0.2063。对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热量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的4月份、7月份、4.9月份的降水量对牧草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热量因子的7月份的日照时数和9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奶牛排泄物施肥对草地牧草生长速率、年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主要气候因子(月均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的效应。3个气候因子对牧草生长均具显著正效应(P<0.05和P<0.01),其影响顺序为降水>温度>日照时数;草地牧草的生长可很好地用PGR=a+b×P模型估测,PGR为牧草月生长速率,P为月降水量,a和b为常数。草地排泄物施肥能增加牧草生长速率,显著增加牧草年产量(P<0.05),使翌年牧草高峰期提前。通过对研究区降水资料和放牧家畜采食牧草需求资料分析,进行合理饲料预算,可做到以草定畜。  相似文献   

3.
用1987~1990年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的温度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温度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不同要素中,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积温居中,日照时数最差;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4.
采集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北票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的2015~2016年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地上生物量等基本数据,结合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气候条件对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天然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牧草的高度、盖度更大。天然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量、气温均呈正相关,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年份,牧草产量越多。降水和气温是制约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且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关联程度作相关分析。以牧草各物候期产量为对照列。以牧草生长期月均温,月降水量,及月日照时数为对比列。经分析结果表明:牧草抽穗期产量与5月降水,温度和4月的日照关联度最大,而牧草籽粒成熟期产量与7、8月温度,日照关联度最大,因此,在牧草早期生长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5月降水,气温,而在牧草成熟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7、8月气温,日照,尤其是7、8月的气温,日照是决定当年牧草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兴海县高寒草地产草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1999—2009年高寒草地牧草产量和牧草生长季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数据,对青海省兴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和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兴海高寒草地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34℃/10年,49年累计升温1.65℃。牧草生长季4—8月气候倾向率在0.16~0.28℃/10年,6月的倾向率最大,8月最小,7月、6月的上升趋势显著。降水量呈不显著微弱增加趋势,降水变率大,倾向率为10.1 mm/10年,49年间累计增加49.4 mm。牧草生长季,7、6月降水量增加较多,5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近50年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42.5 h/10年,49年间累计减少208.3 h。牧草生长季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牧草产量呈波动中显著增加趋势,每年增加146.8kg。牧草生育期内4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对应最大正效应和负效应。降水量以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正效应最大,负效应中以4月上旬为最大。5月上旬至6月中旬、8月上中旬2个时段日照时数增加是正效应,4月各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3个时段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收集的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生长发育期与产量数据和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研究气象条件对该地区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天然牧草在春季返青期对于温度的需求存在差异,喜凉牧草为-0.3~1.1℃,喜温牧草为3.5~9.5℃;牧草黄枯期出现的时间点和日平均气温在5℃左右的时间点相一致,后者对前者具有预测意义;不同种类牧草在不同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存在差异;禾本科牧草的返青期与黄枯期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0 d左右,豆科牧草仅有140 d左右,5种牧草最长和最短的间隔时间相差18 d;降水量和气温对牧草产量存在较大影响,在成熟之前,牧草产量随着降水量与气温的增减而增减;与鲜草重相比,干草重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更大,利用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牧草干草重进行估算较为准确;在各种气象要素与牧草产量的相关系数中,降水量最大,其次为积温,日照时数最小;年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天山北坡中山地段的天然草地牧草产量有影响,6月和7月的降水量尤其关键,决定了当年牧草产量的多少。天山北坡中山地段的气象条件对该地区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期有一定影响,相关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的产量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牧草产量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13,30(10):1613-1618
对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1999-2012年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变化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该地区牧草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牧草产量与生长季≥0 ℃积温和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抽穗-开花期产量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14年来二者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成熟-枯黄期主要受≥0 ℃积温影响,14年来≥0 ℃积温极显著升高;开花-成熟期主要受平均风速影响,14年来平均风速显著降低。牧草生长中后期热量和水分的增加以及风速的减小均对增产有利。因此,随着未来区域气温的升高、降水增多,可减少土壤水分亏缺,暖湿的气候对该地区牧草产量的提高极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利用鄂尔多斯地区4个监测站2005~2016年的气象资料、天然草原牧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监测数据,分析对比各个地区的牧草产量、营养成分以及两者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乌审旗天然草原牧草的产量显著高于杭锦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牧草营养成分最高在鄂托克前旗,其次为杭锦旗,最低的在乌审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季的降水量与牧草的鲜重、干重和干鲜比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551,0.525和-0.355。牧草营养成分中的粗脂肪含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日照时数与粗纤维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用关键年法分析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 195 7~ 1997年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病率和相应年份的年均气温 ,利用统计假设检验法初步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关键年 (峰谷年 )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对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峰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而低谷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微粒子病发病率偏高 ,平均气温亦显著偏高 ,可见气温是造成 10多年来原种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关键年法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Observations on the Pathology of the Spleen of the C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Lesions were found in the spleen of four of sixty-three cats examined post mortem in the department, and comprised two examples of lymphosarcoma, one of chronic fibrinous peritonitis and one of subcapsular haematoma.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two cat spleens received from veterinary surgeons in general practice. In one cat the abnormalities were an haemangiosarcoma with secondary deposits in the liver and in the other extensive mast cell infiltration. In addition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spleen of three of eighty-seven cats examined post mortem in general practice. The lesions were: multiple secondary deposits of adenocarcinoma from a primary tumour of the mammary gland, a ruptured spleen and a foreign body below the splenic capsule. Résumé— L'examen microscopique de soixante-trois chats pratiqué dans le service a permis de rencontrer quatre fois des lésions de la rate, dont deux lymphosarcomes, une péritonite capsulaire fibrineuse et un hématome sous-capsulaire. D'autre part des lésions ont été trouvées dans deux rates de chat expédiées par des vétérinaires exerçant en pratiaue générale. Chez un chat il s'agissait d'un htmangiosarcome avec métastases hépatiques et chex l'autre d'une infilt ation diffuse par des mastocyta. De plus, on a rencontré des llésions dnas la rate de trois chats parmi quatre-vingt sept autopsies effectuées dans le cadre d'une clientèle génárale. Ces iésions étaient dés métastases multiples d'un adénocarcinome dont la tumeur primitive siègeait dam la glande mammaire, une rupture de la rate et un corps érangers sou capsulaire. Zusammenfassung— Läsionen der Milz wurden bei vier von dreiuiidsechzig in dieser hbteilung sezierten Katzen gefunden, und zwar in zwei Fällen ein Lymphosarkom, in einem Falle eine chron-ische fibrinöse Peritonitis und in einem ein subkapsuläres Hématom. Anomalien fanden sich auch in der Milz von zwei Katzen, die aus der tierxrztlichen Praxis eingesandt wurden. Bei der einen Katze war dies ein Hämangiosarkom mit Metastasen in der Leber, bei der anderen eine weitläufige Infiltration der Mastzellen. Außerdem wurden bei drei von siebenundachtzig in der Praxis sezierten Katzen Milzläsionen gefunden. Diese bestanden am multiplen Metastasen eines Adenokarzinoms der Brustdrüse, einer Milzzerreissung und einem Fremdkörper unterhalb der Milzkapsel.  相似文献   

15.
选用健康成年来航鸡9只,以20~30%HRP溶液作标记物,观察了视顶盖后背侧部的神经纤维联系。结果:在光镜下明视野视察,标记细胞出现在古纹状体后腹部、外侧螺旋核、视上交叉腹侧核、顶盖前核、峡核大细胞部和深中脑外侧核,在内侧螺旋核和视顶盖中央灰层偶见标记细胞;在腹外侧膝状体核、圆核、顶盖前顶盖下间置核、背外侧膝状体核、前顶盖下核、丘脑背外侧核、视顶盖室周纤维层以及中脑和延髓的网状结构等部位观察到标记终枝;同时观察到顶盖丘脑束中有标记纤维的横断像以及视上腹侧交叉和顶盖连合中有标记纤维。结果表明,视顶盖的纤维比较广泛,与端脑、间脑、中脑以及延髓都有联系,视上腹交叉是两眼间视觉信息交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The degenerative wear and pathologic damage of the joints are reasons for total endoprotheses in man as well as in dogs. The main problem is the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protheses. By usig the finite-element-method, the total endoprothesis is designed with new features, with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loosening and being better adapted to load transmission.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femur of the dog for the numerical analysis, a material law is develop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nisotropy and the local density of the cancellous bone in the femoral head, the young's modules a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The measurements are performed by ultrasonic methods on femoral heads of euthanised dogs. The results show planar isotropic cancellous bone.  相似文献   

18.
19.
试验选择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成年健康母羊(怀孕前期)16只,育成母羊13只,育成公羊13只,空腹称重。测定每只羊1d的采食量,计算其摄入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原苏联绒用山羊饲养标准比较,进行饲养水平评价。结果显示,与饲养标准比较,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育成母羊代谢能高2.68MJ,粗蛋白低59.29g,钙低3.00g,磷低1.52g;育成公羊代谢能高3.47MJ,粗蛋白低81.92g,钙低4.42g,磷低2.62g;成年母羊代谢能高2.51MJ,粗蛋白低91.33g,钙低3.09g,磷低1.93g。结合羊的体况综合评价饲养水平基本合理,但尚需要按饲养标准增加粗蛋白、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