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开花生物学习性,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控麻疯树雌雄花比例,提高麻疯树产量提供依据。对罗甸县麻疯树开花习性及花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芽为多次分化型,1 a中多次抽枝,枝顶多次分化出花芽。麻疯树在罗甸一般从5月初开始出现花序,到9月,陆续有植株开花,1 a中一般出现2次开花高峰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呈现交替生长动态;麻疯树新梢萌动是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的重要标志;二歧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新枝枝顶,花序数量、花下叶片数量、每个花序上小花数量以及每花序上雌花数量在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上中下位置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花序从露出到花序上小花全部开放约需40 ~ 50 d。单花花期一般为2 ~ 5 d。每个花序上平均有小花134个,雌花平均4个,雌雄比平均1 ∶ 33;雌花在花序上的分布与花序分枝的位置极显著相关,69%的雌花分布于花序各级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及顶花位置,其中花序第1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1-1)和顶花位置(D)占48%。在花序不同位置,随着雌花数量的增加,坐果数随之增加,而坐果率降低。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乙烯利处理对麻疯树成花与结实的影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在不同发育时期处理麻疯树茎尖,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期处理对结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结实数呈下降趋势,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发育近成熟时用乙烯利处理,则抑制作用变弱,不同浓度间结实数差异不显著;麻疯树花芽分化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时间性,花后一段时间内,是否用乙烯利处理,枝条都不易形成花序;花序数与乙烯利浓度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乙烯利对麻疯树花的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初次结实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成花,二者在果实发育成熟前存在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3.
麻疯树(Jatropha caurcas L.)是西南干热河谷地区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实验以云南元江干热河谷生境相同的两个居群麻疯树(部分砍伐干扰与未砍伐)为研究对象,对麻疯树从花期到果期的繁殖特征,包括分枝数、花枝数、开花频次、单花序雌雄花数量以及结实量进行调查,分析砍伐干扰可能对麻疯树的有性繁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砍伐干扰居群麻疯树的部分繁殖特征,包括花枝分化率,开花频度,以及结实量显著低于未砍伐居群;而雌花生物量、雄花生物量、单花序雌花数目、单花序雄花数目与雌雄性比等繁殖特征则砍伐居群与未砍伐居群无明显差异.麻疯树受砍伐干扰时,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并通过调整部分繁殖特征来适应外界干扰;而麻疯树在雌雄花生物量,雌雄性比,单花序雌雄花数目等性别分配间的资源分配特征相对稳定,受砍伐干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郑科  张立新  向振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94-195,206
对麻疯树的生长物候以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包括麻疯树一年的生长物候划分、麻疯树的花发育规律,开花规律又包括花序长度、雌雄花数比例、混合花序中的雌雄花开放历期以及开花分布,以为进一步开展麻疯树的生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条件变化与马铃薯生育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生育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1983-2008年)为基础,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呼和浩特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气候条件变化与马铃薯生育期的关系,得出: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花序形成前的各发育期完成时间与≥0℃积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开花期以后,平均气温与发育完成时间呈负相关,与≥0℃积温昱极显著的正相关;出苗-分枝和花序形成-开花的完成时间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流域麻疯树性别分化及两性花序中雌花数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取样和跟踪观测的方法,对金沙江和红河两流域干热河谷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前后2次开花过程中性别分化特征以及两性花序中雌花数目进行了跟踪观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两流域麻疯树单个1年生小枝分化出两性花序数均较少,且受林地环境的影响较大;②第1次开花时,两流域麻疯树两性花序数均远高于雄性花序数,而第2次开花时,两性花序数略低于雄性花序数;两性花序中雄雌花朵数比均高达15 ∶ 1以上,且第2次开花远高于第1次开花;③第1次开花时,两流域麻疯树中具有6~10朵雌花的两性花序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均在40%以上,但具有16朵及以上雌花的两性花序较少,仅占2~3%;而第2次开花时,雌花数均较少,具有1 ~ 5朵雌花的两性花序均占80%以上;④在麻疯树两性花序、雌花朵产生量及坐果率方面,金沙江流域永胜县分布区优于红河流域双柏县分布区。林地、流域及区域气候环境可能对开花特性存在较大影响,而适当“干”“热”环境对两性花序及雌花朵的产生可能更有利。图4表2参17  相似文献   

7.
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育成的大白菜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RC7的单株有效角果数(r=0.96583**)、二级分枝数(r=0.96419**)、每果粒数(r=0.75701**)、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49024*)及主花序有效长度(r=0.40623*)与单株产种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单株种子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利用该不育系制种过程中,栽培管理上应以增加分枝数,尤其是二级分枝数,作为高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培育高产、优质的冬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结果]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小麦旗叶长与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4 5,r=-0.716 6,r=-0.700 7),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8 0);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3 8)。倒二叶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 7);倒二叶宽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500 7);倒二叶面积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2 6,r=0.561 8)。倒三叶宽与不孕小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565 6,r=0.502 5,r=0.501 9);倒三叶面积与抽穗期、开花期呈显著正相关(r=0.614 3,r=0.522 3);与产量负相关不显著(r=-0.466 9)。[结论]小麦植物体呈塔状长相,旗叶适当缩短,倒二叶长度适中,倒三叶适当加长,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从形态上调查了海南麻疯树 Jatropha curcas 试验基地2年生19个种源195个实生家系的田间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家系平均成活率为93.65 %,树高为1.97 m,地径为6.85 cm,结实枝数为1.38个,结实数量为20个;变异系数介于11.50%~60.70%.不同省份、种源的各生长和结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尽管只有成活率在家系间有差异显著,但上述5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GCV)均在1.14%~13.64%之间,表明家系间某些性状仍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成活率与其他各性状相关性不明显;而树高、地径、结实枝数及结实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与经纬度及海拔间无明显相关性,种源聚类结实也未发现明显的地理相关性,说明中国境内麻疯树的变异为随机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 12份法国蓖麻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小区产量 8个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法国蓖麻品种的播种至出苗期与开花至成熟期呈正相关 (r=0 .12 78) ,现蕾至开花期对开花至成熟期的间接作用P3→ 2→y =0 .6 986比其直接作用P3→y =- 0 .6 5 2 8明显。②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2 76 8、r =0 .2 2 4 5 ) ,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的间接作用 (P3→ 2→y =3 92 75、P3→ 2→y =3 5 4 4 3)比其直接作用 (P3→y =- 2 4 437、P3→y =- 2 2 6 0 2 )明显。③出苗至现蕾期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r=0 .346 7、P2→y =5 0 32 9)。④现蕾至开花期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1488) ,现蕾至开花期对小区产量的间接作用 (P3→ 2→y =1 4 40 9)比其直接作用 (P3→y =- 0 .74 5 4 )明显。⑤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对小区产量具有真实的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一种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林栽培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与华南地区,其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十分欠缺。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育苗技术以及造林技术等方面对麻疯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指出了麻疯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膏桐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诱导膏桐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为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快繁和膏桐转基因及生物工程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 2.0mg/L和 MS+6-BA 2.0mg/L+NA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5 mg/L+IBA 0.1mg/L;根的形成不需添加任何激素。适当的激素配比可有效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并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赵保荣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1224-1228
膏桐又名麻疯树、小桐籽、臭油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种子含油量高,根系粗壮发达,是一种高含油量的生物能源油料树种,在土壤瘠薄、条件恶劣的干热河谷地区均能生长良好。通过对元江县热区范围内林地及膏桐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元江县林地资源现状及膏桐分布范围、生境条件等概况,并结合元江县林地资源分布牦点、膏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该县发展膏桐产业的优劣势条件,提出加大产业宣传力度、提高项目资金投入标准、抓好良种培育和示范林基地建设、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等促进元江县膏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麻疯树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武  彭彦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21-3823
实现麻疯树的产业化,创规模经济效益是发展麻疯树能源林的根本出路。分析了我国麻疯树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认为良种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低、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示范效果不明显、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是制约麻疯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良种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经营、规范标准、示范推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遮阴处理对小桐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4.8%、14.9%、46.0%、100%4种透光率,研究遮阴处理对小桐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小桐子幼苗的气孔密度、比叶重、叶绿素a/b值、单位叶面积鲜重、光补偿点、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叶片的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不同程度地增加。低光强下光-光合曲线的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42 3~0.994 8,表明低光强下光与光合速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遮阴处理下,小桐子植株的生理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植株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蓉  胡广琴  欧光龙  马焕成  王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02-15704,15706
[目的]为荒山造林与膏桐栽培的合理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膏桐良繁基地内布设肥料试验区和丙烯酰胺类保水剂施用区2个试验区。肥料试验区分别施用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以不施肥为对照;保水剂试验区分别施用保水剂20、40、60g/株,以未施用保水剂区为对照,研究双江县膏桐良繁基地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具有促进膏桐幼苗良好、稳定生长的作用;40g/株保水剂施用区膏桐幼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且幼苗生长稳定、整齐。施肥导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降低,少量多次的肥料配合施用对砂质土壤养分补充效果较好;高剂量保水剂施用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略减,40g/株的保水剂用量可改善土壤速效养分供给。[结论]适量施用保水剂(40g/株)可提高膏桐造林成活率,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可保障膏桐壮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麻疯树嫁接的关键技术,采用不同嫁接时间、方法及不同接穗处理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最佳嫁接时间在2-4月份,4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8.3%,接穗采后放置3~5d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劈接、切接、插皮接成活率较高,芽接法成活率低.麻疯树嫁接后接穗的生长与砧木的茎粗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6...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野生能源植物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有效利用盐碱荒地,发展适合生长的能源植物,测定了16种植物的植株含油量和8种植物的抗性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野生蓖麻含油量(13.9%)最高,其次分别是小蓟(12.5%)、萝摩(11.2%)、地锦(10.0%)、大蓟(9.27%)、续随子(9.25%)、蒲公英(7.75%)、山苦荬(7.63%)、乳浆大戟(6.57%);8种植物的抗寒性强弱为:麻疯树、野生蓖麻>乌桕>银合欢>蒲公英、山苦荬>地锦、萝摩;8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为:麻疯树、乌桕>银合欢>野生蓖麻、萝摩>地锦>山苦荬>蒲公英。综合考虑,野生蓖麻植株和种子含油量高,植株高大,抗逆性强,是有潜力的野生草本能源植物;麻疯树植株和种子含油量亦高,抗逆性最强,是有潜力的野生木本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创制抗冷性增强的转基因小油桐新种质,本研究以苗龄15 d左右的小油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能够提高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拟南芥FAD8基因遗传转化小油桐,通过获得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检测,证明FAD8基因已整合进入小油桐基因组中。研究获得移栽成活的小油桐转基因株系2个,与对照相比,转FAD8基因植株无明显表型差异。本研究首次获得转FAD8基因小油桐植株,为其抗冷新种质筛选及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荣峰  曾小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04+6026
介绍了能源植物麻疯树的形态特征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调查分析了百色麻疯树的资源分布状况,同时,概述了百色麻疯树的发展现状,以期为百色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