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似文献   

2.
对乌鲁木齐市散装生鲜牛乳和巴氏杀菌乳理化指标及菌落总数做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采自6个销售点的6份散装生鲜乳,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乳标准的仅为1份,合格率为16.7%;3个乳品厂家生产的3份巴氏杀菌乳,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为100%。建议:加强散装生鲜乳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普及乳与乳制品科学知识,引导消费者选用营养、安全的巴氏杀菌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处理、巴氏杀菌和不同贮藏温度对驼乳中胰岛素含量的影响,对19份单峰驼驼乳样品进行了测定。采集的样品中不同驼乳中的胰岛素含量差异较大,1个月3次取样测定的胰岛素含量的平均值为41.9±7.38μU/ml。不同取样时间采集的乳样其胰岛素含量存在差异。巴氏杀菌法、冻干粉、4℃冷藏及-20℃冷冻贮藏其胰岛素含量显著低于生鲜驼乳(P<0.05)。与其他研究报道相比,驼乳中胰岛素含量并没有显著超出牛乳的胰岛素含量范围。驼乳相比于牛乳更能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在酸性环境中不凝结。  相似文献   

4.
<正>巴西研究人员以脱脂乳原料通过巴氏杀菌、微滤及水解乳糖开发出新产品。牛乳营养价值高,被人们广泛饮用,但会导致乳糖不耐症。微滤结合巴氏杀菌不仅能够延长牛乳的货架期而且能保持产品的感官、功能和营养性质。以脱脂乳为原料,通过巴氏杀菌、微滤以及酶法脱乳糖,开发出了1种新的产品。利用β-半乳糖苷酶水解牛乳,酶用量为0.4 mL/L,当温度为(10±1)℃时水解约21 h。采用微滤中试单元对水解后牛乳进行处理,利用平均孔径为1.4μm的陶瓷膜,其均匀跨膜压力为6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了高品质的脱乳糖乳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生鲜乳经75℃/15 s、125°C/4 s、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生鲜乳以及不同热处理后的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鲜乳蛋白图谱相比,牛乳经75℃/15 s巴氏杀菌的乳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无明显变化,经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有4个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明显下降,这些蛋白点质谱鉴定为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变异体、κ-酪蛋白和免疫球蛋白γ,ELISA方法检测乳中IgG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对牛乳中的蛋白组分及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灭菌(135°C/4 s和145°C/4 s)可造成乳中蛋白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杀菌技术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技术对鸡蛋全蛋液的杀菌效果,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15MPa,35℃,15min)效果优于巴氏杀菌(3min,64℃)。在4℃的储藏条件下,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的全蛋液的微生物生长要慢于巴氏杀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延长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制,对巴氏杀菌乳的杀菌工艺进行改进,采取2次杀菌法,在均质前增加一道"杀菌"工序,并对2次杀菌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一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2℃、15 s,二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5℃、15 s。按上述工艺及参数生产出的巴氏杀菌乳在2~4℃下保质期可达6天,比通用工艺生产的产品保质期延长了3天。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拓宽了销售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消毒剂-卫克的杀菌效果,以含相同主要成分的卫可消毒剂为对照,采用悬液定量法,观察了卫克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抗有机物干扰杀菌效果及温度对其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卫克消毒剂1∶2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2 min即可将大肠杆菌全部杀灭,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温度影响;1∶4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10 min杀菌率可达100.0%,30 min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温度影响;1∶6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30 min杀菌率达99.8%,30℃±2℃下作用30min可达100.0%的杀菌率.卫可1∶400稀释液在22℃±2℃和30℃士2℃下作用10 min、30 min杀菌率均为100.0%.两种消毒剂不同作用浓度在22℃±2℃和30℃±2℃下的杀菌效果均好于13℃±0.3℃.表明,卫克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高浓度(1∶200)消毒时不受作用时间、有机物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低浓度(1∶400和1∶600)使用时可通过延长其作用时间和提高环境温度来加强其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牛乳和乳制品是优质的高品质食品,通常是完整蛋白质和重要矿物质等的极好来源。然而,高营养成分和低酸度使牛乳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对牛乳进行热处理是确保致病生物被杀死的重要关键控制点,但它也会导致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被破坏。巴氏杀菌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式,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牛乳原有的品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广泛使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来确保牛乳巴氏杀菌的充分性。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巴氏杀菌乳的最新标准,比较和分析我国与欧美、澳大利亚等主要乳品国家巴氏杀菌乳相关标准之间的差异,对逐步完善我国巴氏杀菌乳标准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选取大黄、艾叶等中草药在实验室制备了复方中草药消毒剂,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杀菌试验、临床现场消毒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大黄、艾叶等中草药组方的中草药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达99.9%,作用30 min,可达100%;对大肠杆菌作用10 min以上,杀灭率达100%;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15 min以上杀灭率达99.9%;表面现场消毒对细菌杀灭率达99.96%;54 ℃温箱中放置14 d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有机物的存在对消毒效果有一定影响。结果提示中草药消毒剂用于养殖场消毒稳定有效,并可进行相关消毒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在不同pH值(5.0,6.0,7.0,8.0)、温度(20,25,30,35,40℃)、作用时间(5,10,15,20,25,30 min)、浓度(0.05,0.07,0.10 mg/mL)因素下的杀菌效果,试验采用活菌计数方法,以石膏样毛癣菌为病原,研究对该菌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pH值为8.0时,杀灭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5,30℃组杀菌效果显著高于20℃组(P0.05),35,40℃组的杀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 min组杀菌效果显著高于5,10,15min组(P0.05),但显著低于25,30 min组(P0.05);复方戊二醛消毒液不同浓度组之间杀菌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0.10 mg/mL浓度时杀菌效果最佳。说明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在浓度为0.10 mg/mL、水温40℃、pH值为8.0,作用时间≥25 min时杀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对经不同条件二次巴氏杀菌的长保质期酸乳的黏度、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usceptibility to syneresis,STS)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将长保质期酸乳分别置于25、37℃条件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产品的霉菌、酵母菌数及菌落总数。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产品的黏度逐渐降低、STS逐渐增大;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60℃、30 s产品的喜好度最高,90℃、30 s杀菌产品的喜好度最低;本研究选择的二次巴氏杀菌条件能将残存的霉菌和酵母菌灭活,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贮藏温度越高,产品越容易受到污染。综上所述,选择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70℃、30 s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初乳、常乳、废乳经65℃30min巴氏消毒法、72℃15s巴氏消毒法、100℃瞬间煮沸法处理后,进行营养物理化、体细胞数、细菌数检测和牛乳免疫球蛋白检测。72℃15s巴氏消毒法处理的初乳、常乳、废乳营养物指标最接近于未经处理的乳样指标,体细胞数、细菌数达国标或优于国标,但高于65℃30min巴氏消毒法处理的乳样和100℃瞬间煮沸法处理的乳样。用经72℃15s巴氏消毒法处理的初乳、废乳与不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初乳、废乳作饲喂犊牛比较试验,前者在30d内平均日增量、腹泻发生方面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四川奶业》2008,(2):29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农业部联合发文(国质检食监联[2007]520号)《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一)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4号)要求,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  相似文献   

15.
以牛乳为试验材料,经场强50-100 kV/cm、脉冲数400-1200的高压脉冲电场进行杀菌处理后用倾注法进行菌落总数测定,发现高压脉冲电场对牛乳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得出杀菌率与电场条件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杀菌率与电场强度和脉冲数正相关,电场强度的通径系数和灵敏度高于脉冲数的通径系数和灵敏度.说明场强与脉冲数是影响杀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场强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传统高温热杀菌、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对延长货架期牛乳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指标、货架期、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损失率及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优化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比较,蒸汽浸入式杀菌(147 ℃、0.09 s)产品货架期更长,品质更稳定,杀菌后糠氨酸含量较低且保留少量的活性物质;膜过滤结合72 ℃、15 s杀菌能更好地保留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IgG,但是该工艺对贮藏温度要求较高,全程贮藏温度需低于6 ℃,才能够确保产品在货架期内的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阶段式杀菌技术对真空软包装道口烧鸡感官品质及保质期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组合的阶段式杀菌技术对产品进行处理,同时以传统高温高压杀菌技术为对照,对杀菌后产品的感官、微生物、挥发性盐基氮(TVB-N)、保质期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90℃、10 min,108℃、20 min,121℃、15 min三阶段相配合的杀菌方法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杀菌效果,提高软包装道口烧鸡的感官指标,保温试验中微生物指标及TVB-N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采用一定的阶段式杀菌技术,能降低传统杀菌技术对产品的破坏程度,明显提高产品的感官指标,同时也能达到与传统杀菌技术相同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对本实验室研发的用于奶牛乳头消毒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评价,并对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定量法杀菌试验对二氧化氯奶牛乳头消毒剂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评价;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二氧化氯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二氧化氯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定量法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当该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高于1.2 mg/L时,对无乳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高于3.00,即杀菌率高于99.9%;二氧化氯含量高于0.6 m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高于3.00,即杀菌率高于99.9%;二氧化氯的含量为0.3 mg/L时,仍能有效杀灭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而二氧化氯含量高于28 mg/L,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率才能达到100%。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0 mg/L二氧化氯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5 min时,细胞膜出现了轻微的皱缩,细胞壁与胞膜之间出现了轻微的空隙,绝大多数细胞仍保持原有形态;作用15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细胞膜发生了明显的皱缩,细胞壁与细胞膜完全脱离,细胞质也出现了凝集。流式细胞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发现,二氧化氯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改变,其中含量为50 mg/L二氧化氯作用15 min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最明显。结合实验室杀菌效果评价结果发现,二氧化氯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仅仅是致死细菌的原因之一,二氧化氯对细菌的杀灭机理较复杂,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