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外植体,分别用1.0g/L代森锰锌、1.0g/L多菌灵、1.0g/L甲霜灵和1.0mg/L培福朗预处理外植体5min,再按常规灭菌后将外植体接种到改良RM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成活情况。[结果]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经1.0g/L代森锰锌和1.0mg/L培福朗预处理5min,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率控制在10.0%以内,显著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CK);代森锰锌处理胚培养成活率较低,胚培养成活率仅为67.5%,培福朗处理胚培养成活率显著高于代森锰锌,胚培养成活率高达84.8%。[结论]培福朗是莲瓣兰胚培养理想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 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 1.0~3.0 mg/L+NAA 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相似文献   

3.
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观察和萌发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独蒜兰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或KT)对独蒜兰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独蒜兰种子的发育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胚转绿后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一种是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对莲瓣兰组织培养中真菌污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莲瓣兰等地生兰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其成活率除了与培养物的品种类别、取材时机和取材部位等有很大关系外,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中的真菌、细菌污染也会严重影响其组培快繁的进程和成功率。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各种农用杀菌剂,逐渐探索出了控制莲瓣兰组培快繁中真菌或细菌污染的有效方法;从而用莲瓣兰的茎尖、基部腋芽和侧芽等为材料,培养获得了试管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齿瓣石斛无菌萌发条件,通过研究影响齿瓣石斛种子萌发的因子,探寻适合齿瓣石斛种子最优萌发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种子无菌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0g/L,浓度过低,萌发苗生长差,玻璃化严重;胚龄对齿瓣石斛的萌发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种子胚龄为10~11个月,胚龄时间短萌发率低;胚龄时间过长灭菌时蒴果易开裂,污染率大;添加0.3mg/L NAA,可缩短萌发时间,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成苗率和生长情况相比对照较好;不同培养条件萌发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适宜的萌发条件可促进齿瓣石斛萌发,提高萌发率,萌发后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文山三七的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灭菌处理,观察和筛选适宜的升汞浓度和适宜的灭菌处理时间。结果表明,用0.01%升汞溶液对带种皮种子或去种皮种子进行灭菌处理时,适宜的处理时间均为30 min,处理的种子外植体的污染率不高,且能保障不污染种子有一定的发芽率;用高浓度的升汞溶液处理去种皮的三七种子,对种子的伤害较严重,致使不污染的种子发芽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3种兰科植物种胚的形态发育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濒危药用兰科植物,并对其进行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对兰科植物白及属黄花白及、石斛属流苏石斛、独蒜兰属独蒜兰种胚的形态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并比较了其异同点.结果表明:流苏石斛种子在培养基上萌发所需时间较长.黄花白及种胚先变绿后突破种皮,主要从种子的一侧突破种皮,少数种子从种皮的一端突破种皮;独蒜兰的种...  相似文献   

8.
以邵东玉竹芽为外植体,研究经不同杀菌剂,不同杀菌剂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灭菌的效果。筛选出适合玉竹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体系,为加快玉竹种苗快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升汞对玉竹外植体上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所以含有升汞的灭菌组合效果更佳。当2种杀菌剂复合使用时比单一杀菌剂的灭菌效果好。初次灭菌处理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0.1%升汞浸泡15min效果最佳,玉竹组培苗污染率为1.67%,成活率为96.67%。另外,在灭菌处理后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15min可有效加强除菌效果。初次灭菌处理用0.2%多菌灵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再用超声波处理15min,污染降为3.67%,成活率为95.00%,可作为不使用升汞灭菌的替代方案。外植体浸泡杀菌剂的时间在10~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9.
由于胚发育不完全、没有胚乳,兰花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Link(1824)观察到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萌发伴随着真菌感染的现象。Bernard(1899)首次分离出兰花的根菌,并用其感染兰花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的方法。之后Bemard使卡德丽亚兰与蕾丽亚兰杂交种子在兰科植物Ophrys L.  相似文献   

10.
以欧月茎段为材料,分别对欧月初代培养的最佳灭菌时间和最适灭菌试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月外植体用0.1%氯化汞分别处理5、10、15 min后通过统计数据所得最佳灭菌时间为15 min,萌芽率接近100%、污染率降至6.67%。欧月外植体用6%次氯酸钠分别处理15、20、25 min后通过统计数据所得最佳灭菌时间为25 min,萌芽率接近90%、污染率为13.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半木质化的软枣猕猴桃新梢作为外植体,根据外植体灭菌时间和氨苄青霉素培养基浓度差异组合,分析降低软枣猕猴桃外植体初代培养污染率和提升外植体诱导率的因素,筛选出最适宜的处理方法。[结果]增加外植体75%乙醇灭菌时间至10 s可降低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100~150 mg/L时,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污染率随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增加外植体灭菌时间和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均能增加软枣猕猴桃外植体诱导率。[结论]污染率低且诱导率高的处理方法为1/2MS+100 mg/L氨苄青霉素、1/2MS+150 mg/L氨苄青霉素、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8 min和外植体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10 min。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15 min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试管苗增殖以6-BA浓度0.05mg/L效果最好;试管苗生根以IBA浓度0.2mg/L较合适,移栽成活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13.
锥栗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锥栗为材料,研究了锥栗不同外植体与不同消毒方法对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胚是离体培养的良好材料;用70%酒精浸30 s后,以0.2%HgC l2+吐温80消毒7-9 m in,消毒效果最好;接种方式是远轴面朝上平放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不同灭菌时间和外植体的处理方式对油棕种子无菌苗获得效率的影响,为其高效的组织培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75%酒精处理1 min,再用0.1%升汞处理30~40 min对油棕种子的灭菌效果最好。灭菌后的种子去除胚乳后将胚接种于MS培养基上,其出苗率最高,可达100%;接种后15 d即可获得无菌苗,成苗率最高达88.9%。胚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均可萌发,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条件。该方法适合油棕无菌苗的获得,也可为其它科属中种壳坚硬种子无菌苗的获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条件,以甜叶菊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统计污染率、枯死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来评价灭菌效果,研究不同灭菌剂、灭菌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灭菌剂的灭菌效果不好,以0.1%HgCl2灭菌5min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为44.5%;75%酒精与其它灭菌剂组合的灭菌效果好于单一灭菌剂,以75%酒精与0.1%HgCl2组合最好,污染率和枯死率较低,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组合为75%酒精4s+0.1%HgCl24min,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7%。  相似文献   

16.
次氯酸钠对葡萄叶片组培褐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Merlot)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次氯酸钠灭菌时间和浓度对褐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灭菌时间为30,60 s,次氯酸钠浓度为1%,2%和3%时,褐变率分别为84%,52%,62%和73%,51%,82%;当灭菌时间为90 s时,次氯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褐变率均在70%左右。综合分析得出,最优次氯酸钠灭菌浓度为2%,灭菌时间为30~60 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省沽油组织培养中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方法]研究了70%乙醇、0.1%HgCl2、0.1%HgCl2+70%乙醇组合在不同灭菌时间内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技术:茎尖用1%HgCl2+70%乙醇处理时间分别为5 min+50 s,成活率100%;茎段用1%HgCl2处理时间为15 m,成活率95%;幼叶用1%HgCl2处理时间为12 min,成活率85%。[结论]1%HgCl2+70%乙醇、1%HgCl2是省沽油外植体的有效灭菌剂。  相似文献   

18.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 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串红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了0.1% HgCl2不同灭菌时间对一串红种子和外植体污染率和启动率(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一串红外植体茎段、带节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其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 HgCl2处理9 min是一串红外植体较为理想的表面灭菌时间,而一串红种子处理8 min有较低的污染率和较高的发芽率;采用无菌苗的茎段和叶片能诱导出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但其进一步分化产生不定芽的能力较差,而采用带节茎段诱导愈伤获得了较多的分化苗,且1.5 mg ·L-1 6-BA+1.0 mg·L-1 2,4-D+0.2 mg ·L-1 NAA配方适于一串红愈伤组织的诱导,2.0 mg ·L-16-BA+0.1 mg ·L-1 NAA组合是适宜一串红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配方。此外,含0.5 mg ·L-1 NAA的1/2MS固体培养基能使一串红分化苗生根率在90%以上,且移栽后一串红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  方法  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  结果  随着胚龄的增加,香榧幼胚抗逆性增强,污染率降低,成活率提高,第10周和第11周幼胚成活率分别为52.1%和52.3%。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香榧幼胚的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及体胚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菌液吸光度[D(600)]为0.5时,香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9%和17.3%;侵染时间为10 min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为最高,分别达17.5%和17.1%。羧苄青霉素对于受体材料的农杆菌脱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羧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60.5%、15.8%和17.5%。潮霉素对于香榧幼胚培养物的阳性筛选具有良好的效果,当潮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成活率为30.5%。  结论  不同胚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效果不同,突破种鳞后第10周香榧幼胚遗传转化效果良好;当农杆菌菌液D(600)为0.5,侵染时间为10 min时,转化效果最佳;300 mg·L?1为羧苄青霉素脱除农杆菌的最佳质量浓度;100 mg·L?1是潮霉素阳性香榧幼胚筛选的最佳质量浓度。图3表5参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