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超高压对牡蛎开壳效率及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超高压处理鲜活牡蛎,以手工开壳作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超高压条件对牡蛎开壳率、开壳大小以及得肉率考察压力对开壳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牡蛎肉的持水率、色差、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力、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以及表面疏水性,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牡蛎品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00 MPa条件下保压1 min能提高牡蛎的开壳效果,开壳最大为2.3 cm,得肉率最高为98.48%;随着压力的增加,牡蛎肉持水率先增大后降低,L*值逐渐增加,a*值和b*值逐渐减小,与手工开壳组相比,牡蛎外观偏黄。超高压开壳后的牡蛎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力降低,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增加,表明超高压处理会使牡蛎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氧化。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在超高压开壳过程中肉和肌原纤维蛋白品质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冰温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冰温贮藏过程中经臭氧处理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及羰基含量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冰温贮藏过程中,臭氧处理组和对照组罗非鱼片蛋白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性,表现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冰温贮藏20 d后,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76.57%、89.76%和66.72%,而对照组则分别下降了69.05%、86.45%和62.29%;另一方面,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分别上升了111.75%和76.46%,对照组则分别上升了104.77%和58.23%。在同一贮藏时间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较对照组低,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高。研究表明:臭氧水的氧化性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ROS加速了冰温贮藏过程中罗非鱼肌肉蛋白质的变性。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处理对凡纳滨对虾虾仁蛋白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丰富超高压技术在虾类保鲜与加工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实验以未处理的凡纳滨对虾虾仁为对照,用超高压(100、300、500 MPa)分别处理虾仁5、10、20、30 min,分析蛋白质含量、组成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观察虾仁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100 MPa处理使虾仁的肌浆蛋白含量增加,300和500 MPa处理使肌浆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超高压处理使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使虾仁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热稳定性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虾仁肌原纤维排列变得紧实致密,肌节严重收缩,肌纤维之间空隙变模糊而呈现出絮状结构。研究表明,超高压处理能使对虾蛋白质变性而产生凝胶化,从而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说明超高压可以用于加工即食虾类产品。  相似文献   

4.
海藻糖对冻藏过程中鳙肌原纤维蛋白冷冻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鳙(Aristicktkys nobilis)肌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在蛋白溶液中加入10%(W/V)蔗糖、山梨醇混合物(质量比1:1)或10%(W/V)海藻糖。蛋白溶液在-18℃下冻藏30d,测定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活性巯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变化和冻藏结束时的SDS-PAGE。测定结果表明,蔗糖、山梨醇混合物和海藻糖都抑制了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巯基含量的降低和表面疏水性的升高,延缓了鳙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海藻糖比蔗糖、山梨醇混合物有更好的抗冷冻变性效果。[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37—641]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秘鲁鱿鱼(Dosidicus gigas)是一种高产量、低价格、低品质的海洋渔业资源,由于其肉质粗糙,还有酸、苦、涩等不良风味,使秘鲁鱿鱼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一个难点问题。本研究以秘鲁鱿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弹性、电泳图谱等,研究了超高压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其与热诱导凝胶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压300MPa、10min时,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弹性达到最大值1.43;超高压300MPa、25min时凝胶弹性为1.42;超高压400MPa、25min时凝胶硬度达到最大值52.5g;300MPa、保压25min时凝胶强度达到最高值68.4g。不添加TG-B型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时,秘鲁鱿鱼肌原纤维难以形成热诱导凝胶;添加了2%TGase的热诱导凝胶硬度较高,可达到74.74g,但凝胶弹性仅为0.90,凝胶强度为67.0g,与超高压诱导凝胶的强度相近。研究表明,超高压具有促进凝胶形成和改善凝胶特性尤其是凝胶弹性的作用,可以成为替代热处理的一种秘鲁鱿鱼鱼糜制品生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崔璐璐  陈季旺  莫加利  廖鄂  彭利娟  夏文水 《水产学报》2023,47(8):089816-089816
为从蛋白质角度探究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对烧烤草鱼块品质的影响,将鲜活草鱼去鳞、头、尾、内脏后切块腌制,再在200°C下烤制15 min,分别测定不同加盐量(5%、6%、7%)、腌制时间(2、4、6 h)下腌制草鱼块的食盐含量、失重率和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以及烧烤草鱼块的色度、嫩度、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并对腌制烧烤草鱼块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加盐量的增加或腌制时间的延长,腌制草鱼块的食盐和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加,总巯基含量逐渐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从稳定(α-螺旋和β-折叠)向不稳定(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转化。与对照(未腌制)相比,腌制烧烤草鱼块的L*值、a*值、剪切力、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且加盐量越多,腌制时间越长,烧烤草鱼块的水分含量越低,灰分含量越高,感官评分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影响了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促进了蛋白质的变性,导致烧烤草鱼块品质的变化。当加盐量为6%、腌制时间4 h时,烧烤草鱼块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色泽、嫩度较好,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7.
为从蛋白质水平解释竹叶抗氧化物浸泡-乳清分离蛋白涂膜对富硒虹鳟的保鲜机理,实验将鲜活富硒虹鳟去除头、内脏和表皮,切块后浸泡在1.0%的竹叶抗氧化物(AOB)溶液中(去离子水作为对照),再进行乳清分离蛋白(WPI)溶液涂膜,25℃下鼓风吹干表面水分后置于4℃冰箱中贮藏1、4、7、10和13 d。测定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TCA-可溶性肽的含量、蛋白质的分子内价键,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分析涂膜对冷藏富硒虹鳟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冷藏期间,WPI组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二级结构中β-折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冷藏1~7 d,WPI组的TCA-可溶性肽和二硫键含量以及表面疏水性指数(H0)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巯基含量呈相反趋势,但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这些差异逐渐减弱。冷藏13 d时,WPI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个实验组中,1.0%AOB+WPI组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氢键、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在冷藏期间最高,H0、TCA-可溶性肽、二硫键和二级结构中β-转角含量最低。WPI在鱼块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  相似文献   

8.
邱伟强  杨雨微  谢晶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21,45(7):1162-1171
近年超高压技术在虾类的加工与保鲜的研究较多,但有关超高压处理对虾类冷藏期间ATP的降解及其关联产物的蓄积影响却少有报道。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期间凡纳滨对虾中ATP关联产物变化的影响,以不同超高压条件(0、100、200、400 MPa)对凡纳滨对虾处理后4℃贮藏。结果显示,鲜活凡纳滨对虾体内ATP关联产物以ATP和ADP为主,其含量分别为8.10和2.11 μmol/g,占总ATP关联物总含量的73.51 %和19.14 %;100和200 MPa超高压处理后,虾肉中ATP、ADP含量迅速下降,AMP含量显著升高;400 MPa超高压处理后, ATP、ADP 含量较高,在贮藏1 d后都迅速下降。在贮藏期间,各处理组AMP、IMP、HxR 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Hx、AdR 基本都呈线性上升趋势,均未检测到Ad;其中400 MPa超高压处理组ATP关联产物降解最慢。超高压处理不会改变凡纳滨对虾ATP的降解途径,但会影响ATP关联产物的降解速率。本研究为利用超高压技术辅助虾类保鲜,最大限度地保持虾类风味和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处理对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考察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协同温度3因素,应用质构仪,得到了梅鱼鱼糜凝胶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等特性参数,并以凝胶强度为指标,对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协同温度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超高压处理条件,即:压力300MPa、保压时间15min、协同温度20℃,所得凝胶强度为363.15g.cm。分析凝胶特性结果得到:压力在200MPa时,梅鱼鱼糜已经开始形成凝胶;保压时间5min以后,凝胶特性无显著性影响;随着协同处理温度的升高,凝胶特性显著降低。压力、保压时间、协同温度3因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顺序为压力>协同温度>保压时间。压力大于300MPa、保压时间大于5min时,超高压处理对鱼糜凝胶内聚性无显著性影响;协同温度大于20℃时,内聚性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超高压与热处理比较结果发现,经超高压处理的梅鱼鱼糜凝胶强度优于热处理,是热处理的2.2倍,经超高压处理之后的凝胶硬度低于热处理的凝胶硬度,仅为热处理的67%,弹性、内聚性、咀嚼性、持水性和白度,超高压处理均高于热处理的凝胶,其中弹性增加明显,为热处理的1.6倍。超高压和热处理两种组合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之后再经热处理得到...  相似文献   

10.
鳙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名勇 《水产学报》2003,27(5):480-485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鳙肌原纤维蛋白在-10℃,-20℃,-30℃和-40℃下冻藏时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鳙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但是,鳙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P<0.01)。冻藏温度越低,变性越缓慢。  相似文献   

11.
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加工成肉糜制品能增加消费者的接受度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酶解褐藻寡糖(Enzymolysis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 EAO)能与鲢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快速反应,提高食品的功能特性。食物经口腔加工后会发生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为了解肌原纤维蛋白在鲢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明确口腔消化对褐藻寡糖修饰后的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从新鲜鲢中提取了肌原纤维蛋白,并向其中添加0.45 mg·mL-1的酶解褐藻寡糖获得寡糖-蛋白复合物(EAO-MP),考察了鲢肌原纤维蛋白(M组)与寡糖-蛋白复合物(A组)在模拟口腔消化中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巯基含量、氢键含量、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经过模拟口腔消化后,M组无规卷曲结构、总巯基含量增加,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说明肌原纤维蛋白由于模拟口腔消化液的作用,二级、三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添加酶解褐藻寡糖后的A组无规卷曲结构下降了2.97%,A组在3个不同消化时间点(0、5、15 s...  相似文献   

12.
复合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及其以质量比1∶1复合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三种蛋白溶液的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与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相似,不同于鲢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鲢肌原纤维蛋白和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在20~35℃略有上升,而后剧烈下降,55℃时活性完全丧失。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温度在30~60℃时下降缓慢,高于65℃时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基于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深加工产品,以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色差为评价指标,探讨两种不同杀菌方式(巴氏杀菌80℃/15 min;超高压杀菌300 MPa/15 min)对4℃贮藏温度下真空包装即食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巴氏杀菌组的菌落总数和TVB-N分别在第13天(5.5 log(CFU/g))和第14天(20.94 mg/100 g)超过国家水产限量标准(分别为5.0 log(CFU/g)和20 mg/100 g),而超高压杀菌组,分别在第15天(5.15 log(CFU/g))和第16天(21.26 mg/100 g)超过国家水产限量标准;且超高压杀菌组即食小龙虾硬度(1 358.33 g)、粘着性(987.66)、咀嚼性(840.84)均显著(P0.05)高于巴氏杀菌组(分别为1 188.42 g、769.00和551.07);两组即食小龙虾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经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色泽也略优于巴氏杀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4℃的贮藏条件下,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小龙虾货架期为14 d,相比80℃巴氏杀菌处理组,延长了约2 d的货架期,但两种杀菌方式处理的即食小龙虾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菌落总数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4.
雒莎莎  童彦  朱瑞  卫玲玲  应铁进 《水产学报》2011,35(12):1897-1903
研究了不同超高压条件(0、50、150、300、450和600MPa,保压处理15 min)对鳙感官、色度、硬度、pH、氨基氮含量、Ca2+-ATPase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改善了鱼肉的气味、滋味和咀嚼度,300、450和600MP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鱼肉的感官品质(P<0.05);改变了鱼肉的色度,使L *值和b*值升高,a*值下降.150MPa以上的高压能够显著提高鱼肉的硬度(P<0.05).氨基氮含量在高压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50和300MPa处理组的氨基氮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上升了15.19%和17.89%.鱼肉的pH随着压力的升高而上升.超高压抑制了肌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当压力≥150MPa时,Ca2+-ATPase的失活速度明显加快.超高压对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也有较大影响,150MPa处理后,肌节收缩,肌原纤维变粗,M线、Z线和H区消失,A带和I带断裂.450MPa处理后,肌节结构被完全破坏,肌原纤维间隙消失,肌原纤维凝胶化现象严重.综合感官和理化测定结果可知,超高压在改善鳙品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对牡蛎体内微生物的消减作用,分析了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 pH 值的变化情况,对比了热加工和超高压处理对牡蛎滋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300 MPa 处理15 min、400 MPa 处理10、15 min 和500 MPa处理5、10和15 min 后,牡蛎体内的菌落总数均有2个对数以上的减少,表明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消减牡蛎体内的微生物;牡蛎经300 MPa 处理15 min、400 MPa 处理10 min 和500 MPa 处理5 min,在4℃冷藏条件下保存,货架期延长至15 d;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抑制牡蛎在4℃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牡蛎经300 MPa 处理15 min,冷藏20 d 后 TVB-N 值仍小于10 mg/100 g,符合生鲜牡蛎要求;滋味方面,与加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后牡蛎更接近生鲜牡蛎,尤其300 MPa 处理15 min 的牡蛎同生鲜牡蛎最为接近。研究表明,选取300 MPa 处理15 min 作为牡蛎加工的最佳处理条件,即能有效消减牡蛎体内的微生物,同时能很好地保持牡蛎品质。  相似文献   

16.
3种淡水对虾在冻藏过程中蛋白质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欢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10,34(3):389-394
以目前市场上主要的3种养殖对虾为对象,以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解度、Ca2+-ATPase活性与蛋白质表面的巯基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不同温度冻藏过程(-10、-20、-30、-40℃)对虾虾肉蛋白质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评价了不同冻藏温度对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3种蛋白质的冷冻变性指标应用于对虾时出现一定差异。Ca2+-ATPase活性比较灵敏,能较好反映-10~-40℃不同冻藏温度引起的蛋白质变性的程度。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解度能够反映-20℃以上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而-20~-40℃的差异难以区分。-10℃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盐溶解度下降明显,而-20℃冻藏时下降程度较小,-20、-30、-40℃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盐溶解度没有明显区别。-10~-40℃冻藏对于巯基含量变化都不大。第二,冻藏过程中3种对虾蛋白质冷冻变性较轻度,比一般鱼类在冻藏过程中稳定,虾比大部分鱼类更耐冻。第三,冻藏温度越低Ca2+-ATPase活性下降程度越小,-10~-40℃冻藏时其差异性有比较明显区分,表明Ca2+-ATPase活性更适合于虾的质量评价。第四,-20℃冻藏对于虾类是比较经济合理的,实用冻藏温度可取-20℃...  相似文献   

17.
红藻糖苷的提取及其对草鱼鱼糜抗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藻糖苷的醇提工艺以及红藻糖苷对冷冻草鱼鱼糜蛋白变性作用的影响,首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液料比4个因素进行优化,随后以冷冻鱼糜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及肌原纤维蛋白Ca~(2+)-ATP酶活性等参数为指标,探测冷冻草鱼鱼糜在冷藏过程中添加红藻糖苷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藻糖苷的最佳醇提条件为乙醇72.3%、提取温度60°C、时间4 h、液料比14∶1(m L/g),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3.46%;抗冻性能结果显示,随红藻糖苷浓度升高,抗冻效果增强;以10%红藻糖苷处理冷冻鱼糜4周后,盐溶性蛋白含量和巯基含量分别比空白组高30.62%、32.80%,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酶活性的下降率比空白组低37.51%,解冻失水率的增长率比空白组低133.07%。研究表明,红藻糖苷能有效延缓草鱼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渗透处理在提升罗非鱼肉冷冻干燥效率、改善干制品复水后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肉冷冻干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使用食盐、丙二醇、复合渗透剂(食盐+丙二醇)预处理罗非鱼肉,再结合烫漂处理后进行冷冻干燥,分析了渗透剂预处理对其肉蒸煮损失、冷冻干燥特性、复水率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丙二醇和复合渗透剂均能降低罗非鱼肉的蒸煮损失,提高其干燥效率。复合渗透处理冷冻干燥用时最短(19 h),食盐和丙二醇渗透处理后鱼肉干燥时间(20 h)较对照组(24 h)明显缩短。丙二醇与复合渗透剂显著提高了干制鱼肉的复水性(P<0.05),其中丙二醇渗透处理干制鱼肉的复水率最高(71.11%),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食盐渗透对干制鱼肉复水后的质构影响显著(P<0.05),其中对硬度和弹性影响最大,分别为(94.3±3.9) g和(3.44±0.23) mm;丙二醇添加对鱼肉硬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鱼肉弹性。添加食盐加速肌原纤维蛋白氧化,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下降0.32 mg·mL-1和0.47μmol·g-1,表面疏水性和羰基质量摩尔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冰温贮藏期间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鱼片的品质及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方法】该研究通过感官评分、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TVC)的测定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羰基含量变化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确定了冰温贮藏0 d、4 d、8 d、12 d、16 d、20 d下海鲈鱼片理化指标变化,并对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主要的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海鲈鱼片冰温贮藏期间亮度值由57.92±0.66降低至46.62±1.54、红度值由-4.34±0.39降低至-5.21±0.08,硬度值由174.92±16.8显著降低至122.25±15.73(P<0.05),pH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TBA值、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分别由0.35±0.01 mg/kg与9.41±1.03 mg/100 g增加至0.97±0.04 mg/kg与33.18±0.83 mg/100 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6.35±0.41 log10(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且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分别由104.21±3.42 mg/g与145.81±1.02 mmol/g prot下降至72.03±5.25 mg/g与137.28±1.29 mmol/g prot,羰基含量由0.63±0.03 nmol/mg增加至1.45±0.06 nmol/mg。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在30 kDa附近产生新的蛋白条带。相关性分析表明TBA值、菌落总数、蛋白含量与羰基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海鲈鱼片冰温贮藏至第16天时达到不可食用程度,贮藏后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反复冻融对乌贼肉蛋白质性质的影响,探究冻融过程中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以新鲜金乌贼肉为研究对象,3种不同解冻方式(0°C解冻、流水解冻和室温解冻)分别进行9次冻融处理。结果显示,在反复冻融过程中,冻融方式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显著,0°C解冻优于流水解冻优于室温解冻。3种解冻方式解冻乌贼肉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离子键和氢键含量降低,离子键分别降低了7.71%、10.64%和13.61%,氢键分别由31.91%、31.97%和31.87%降低到了26.76%、25.53%和23.94%;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的含量均增加,疏水作用力分别增加了8.86%、12.35%和14.72%,二硫键分别增加了1.43%、1.96%和2.85%,非二硫共价键分别由1.16%、1.28%和1.55%增加到了3.75%、4.05%和5.50%;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分别由30.47、31.31和32.26μg增加至46.10、53.51和58.91μg,与疏水作用力的结果保持一致;巯基与活性巯基含量降低,巯基分别降低了13.07、38.99和40.32 nmol/mg,活性巯基分别降低了6.55、24.26和43.16 nmol/mg,与二硫键生成趋势保持一致。红外光谱分析反复冻融过程中蛋白质中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反复冻融使肌原纤维蛋白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9次冻融后,0°C解冻、流水解冻和室温解冻3种冻融方式的光谱带向不同波数方向依次有规律移动,其中酰胺A带和酰胺Ⅲ带向高波数方向微移,酰胺Ⅰ带、酰胺Ⅱ带向低波数方向微移。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和β-折叠二者含量之和占总比降低,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二者含量之和增加。反复冻融过程实则是蛋白质缓慢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