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刈割处理对稻草轮作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麦草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四水平研究稻草轮作模式下不同刈割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结果]在4个水平留茬高度下,40cm高度刈割黑麦草千物质产量最高,达5357.50kg/hm^2;在40cm高度刈割下,留萑高度为6cm的刈割处理黑麦草的千物质产量最大,达1562.50kg/hm^2;40cm高度下刈割并留茬6cm处理下的黑麦草干物质体外消化量最大,为1064.68kg/hm^2。[结论]在黑麦草高度为30~40cm且留茬高度为6cm左右时刈割,能取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5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南牧1号不同刈割高度对叶鲜重、茎鲜重、叶茎比、生物总产量、分蘖数和可见茎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产量以刈割高度1.2 m的处理最高,为2531.0g/丛;茎的产量则以刈割高度2.2 m的处理最高,为2017.3g/丛;叶茎比以刈割高度1.2 m处理最高,为1.41;生物产量以刈割高...  相似文献   

4.
以白三叶为材料,研究刈割强度对白三叶生长型和生物量的影响.当白三叶株高达20 cm时,通过不割、留茬5 cm、留茬3 cm、留茬1 cm的刈割试验后发现,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白三叶分枝数量、匍匐茎茎长及产量影响均显著.留茬1 cm处理的一级、二级分枝数量均为最高的,分别高达20.33枝/株和50.30枝/株;其次是刈割留茬3 cm处理,分别为18.40枝/株和43.17枝/株,而三级分枝则是留茬3 cm处理数量最高,达到21.37枝/株.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白三叶匍匐茎茎长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总体呈现随留茬高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留茬高度过高(包括不刈割)和留茬高度过低都会减低产量.表明,留茬3 cm时对白三叶的各项指标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里下河地区中筋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A、B、C、D、E5个处理(播种量依次为60、90、120、150、180kg/hm^2),研究不同播量对扬麦11号穗粒结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处理C单产最高,达441.8kq,比最低产量高65.34kg。扬麦11号高产的播量约为120kg/hm^2。各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为22.1万、23.4万、25.7万、25.9万、26.3万。处理A的群体总实粒数最小,为14851.2万/hm^2;处理C的千粒重最高,为41.93g,处理E的千粒重最低,为39.47g,其余各处理的千粒重均在40g以上。处理A群体的平均穗长为10.32cm,比处理E群体的平均穗长长0.82cm。在播量为120kg/hm^2时成穗率最高,达45.73%;播量为180kg/hm^2时成穗率最低,为34.07%。[结论]不同播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栽培的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的刈割处理(①:刈割1次;②:刈割2次;③刈割3次;④:刈割4次),比较不同处理黑麦草的产量、再生能力及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黑麦草的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80.3、9.80、2.40t/hm^2),分别为处理①、②、④的2.18、1.02、1.21倍,2.28、1.24、1.47倍及2.79、1.24、1.30倍;处理②、③黑麦草的再生能力较强;处理③黑麦草的营养品质最好,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24.4697%、6.1283%、14.9103%。[结论]刈割3次黑麦草的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8.
2006年2—5月对杨凌区3年生扣5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株高、单株重量、产草量、生长速率、茎叶比、鲜干比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年生紫花苜蓿株高为132cm,大于3年生紫花苜蓿109cm(P〈01.01);5年生紫花苜蓿单株重量152g/株,大于3年生紫花苜蓿102g/株(P〈0.01);5年生紫花苜蓿的茎叶比0.43-1.67。小于3年生紫花苜蓿0.58—2.42。5年生紫花苜蓿产草量高于3年生紫花苜蓿(P〈0.01),盛花期刈割时,鲜草产量分别达到6.17kg/m^2和4.10kg/m^2;5年生紫花苜蓿的鲜干比4.01—6.69,小于3年生紫花苜蓿4.12—7.26(P〈0.01)。紫花苜蓿叶的最高密度位于地上80—100cm层内;花序的最高密度位于120-140cm层内;40cm以下的生物量以茎为主,茎重由下层至上层递减;紫花苜蓿的茎叶比随植株高度的增加在不断的增大,60—140cm之间各个层次3年生紫花苜蓿的茎叶比均大于5年生紫花苜蓿(P〈O.01)。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时间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Hybrid Pennisetum urpureum Guimu-1)生长性能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d刈割桂牧一号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茎叶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鲜草、干草、粗蛋白和粗纤维总产量以60 d刈割最高,分别为5 526.6 kg/667m2、1 005.9 kg/667m2、128.8 kg/667m2和298.8 kg/667m2;干草中粗蛋白含量为40d刈割>50 d刈割>60d刈割,粗纤维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能力高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结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苜蓿适宜的刈割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耐刈割,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韭菜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有机肥料种类,提高韭菜产量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饼肥、鸡粪和蘑菇渣3种有机肥对韭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有机肥韭菜株高、茎粗和叶宽均优于对照(处理4),以花生饼肥(处理1)表现最优,其次是鸡粪(处理2),蘑菇渣(处理3)最差;施用花生饼肥(处理1)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65.514 t/hm2、175.556万元/hm2,依次是施用鸡粪(处理2),施用蘑菇渣(处理3)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结论]韭菜生产中选择花生饼肥做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韭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旱直播深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和N肥施用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N肥施用量(纯N150.0(CK)、187.5、225.0、262.5 kg/hm2)和不同直播深度(2.0(CK)、4.0、6.0 cm)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实收产量先增加后减少,N肥施用量为225.0 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每穗实粒数最多,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实收产量均降低,播种深度为2.0 cm(CK)的处理分别比播种深度为4.0、6.0 cm的处理增产20.77%和257.10%。[结论]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为2.0 cm,最适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宜黄泛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以豫豆22(CK1)、周豆12(CK2)为对照,研究了13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与产量性状。[结果]徐豆9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07 d,06B3、06B8、06B9、郑98120最长,为122 d。泛豆5号、06B3、06B8、郑98120最为抗倒。06B3株高最高,徐豆9号最低;泛豆9号的结荚高度最高,为37.7 cm,徐豆9号最低,为19.0 cm;节数以06B3最多,为22.1节,徐豆9号最少,为15.0节;分枝数以泛豆9号最多,06B9最少;株荚数以泛豆3号最多,06B9最少;株秕荚数以泛豆9号最多,郑98120最少。13个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2 847~3 565.5 kg/hm2,06B8较CK1、CK2增产显著,泛豆5号较CK1增产显著。[结论]06B8和泛豆5号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云  马尧  牟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95-11795,11866
[目的]研究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中,以不分蘖型谷子品种"鸭子嘴"为试材,设计18万、21万、24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以26万株/hm2为对照,较系统研究了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18万、21万、24万株/hm2种植密度谷子的株高比对照分别矮化8.6%、6.0%和4.1%,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大22.6%、11.3%和3.8%,谷子穗长、穗粗略有增加,穗重和穗粒重增加1~2g。3个种植密度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均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产量最好的是21万株/hm2密度下的谷子,比对照增产75.5%,差异极显著。[结论]谷子的种植密度与株高呈正相关,与茎粗呈反比关系。21万株/hm2密度下谷子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0~900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钾肥用量对大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山东章丘大葱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施N 258.75 kg/hm2和P2O5258.75 kg/hm2基础上,设计4种不同钾肥用量的处理,统计不同处理的株高、茎周长、葱白长、单株重,探索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章丘大葱产量和生产收益的影响。[结果]在氮磷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使大葱株高增加14.3~30.5 cm,茎周长增加1~1.3 cm,葱白长增加7.2~11.8 cm(增长13.8%~22.6%),单株重增加47.7~103.8 g。各施钾处理均比不施钾处理增产,180、262.53、45 kg/hm2的施钾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1%、14.3%和14.5%,净增产值3 828~4 844元/hm2,其中262.5 kg/hm2处理的净增产值最高。[结论]在当地土壤养分条件下,施钾262.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毛家伟  桂炎伟  李永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0-10751
[目的]为腐殖酸在烤烟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点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河南烤烟上施腐殖酸225 kg/hm2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腐殖酸的临颖和罗山两点株高及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方城点表现出一定优势,株高和叶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4~6.0 cm和0.1~1.3片。与对照相比,施腐殖酸的3点都增产,平均增产12.7%,产值平均增加1 666.5元/hm2。施腐殖酸处理与对照相比,均价相差不大,上、中等烟比例临颖和方城点高于对照,罗山点低于对照,烟叶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略有提高,中部叶钾含量提高,钾氯比提高。[结论]腐殖酸肥能促进烤烟植株发育,利于烟叶正常落黄,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使烟碱等内含物质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锌肥基施对夏玉米的增产作用。[方法]在随机区组设计的大田试验中设7个处理:复合肥(CK)、CK+调节剂(15、30、45和60 g/hm2)、CK+Zn和CK+Zn+调节剂,研究调节剂和锌基施对夏玉米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方程:Y=8 648.6+34.957X-0.381X2;锌与调节剂同时施用时,玉米产量最高,达9 7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53%。且光合叶面积明显增加,棒三叶面积达到2 671.13 cm2,比对照增加9.38%。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分别达到16.94 cm、5.20 cm和29.15 g,分别比CK增加0.53 cm、0.57 cm和1.9 g。[结论]植物调节剂与锌肥配合基施能有效促进玉米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19.
汤晓华  杨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69-3270,3553
[目的]研究黔花生二号4 500 kg/hm2产量以上高产水平的群体与个体结构。[方法]采用不同密度水平(24.90万2、7.00万、30.00万株/hm2)和不同留苗方式(单株留苗和双株留苗)种植黔花生二号,分析其4 500 kg/hm2产量以上高产水平的群体与个体结构。[结果]黔花生二号4 500 kg/hm2产量以上水平群体与个体结构的各性状最佳值为单株饱果重23.1 g、饱果数19.1个、单株总果数22.9个、结果枝数5.3条、有效枝长5.9 cm、主茎高37.0 cm、侧枝长41.0 cm、百果重134.7 g、密度27.45万株/hm2、出仁率68.8%。[结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提高结果枝数、百果重、饱果数、单株饱果重等性状的相对值,从而达到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可实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